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75mg和阿司匹林100mg,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150mg和阿司匹林100mg。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显著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150mg/d治疗量,可有效控制进展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孙希明 《内科》2013,(6):588-58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降低颅内压、降血脂、钙离子拮抗剂、活血化瘀中药、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患者予氯吡格雷片口服,75mg/次·d,阿司匹林片100mg/次·d,口服。两组均连用14d为l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2.1%),明显优于对照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1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被分成辛伐他汀常规治疗组(48例)和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组(69例)。观察治疗后6周两组血浆hs—CRP和血脂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血浆hs—CRP、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组的hs—CRP下降幅度较辛伐他汀组更大(P〈0.05),两组血脂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浆hs—CRP浓度。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4.
抗血小板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YM  Cao YJ  Liu CF  Feng P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7):562-56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一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和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可溶性P选择素(sP—sel)、C-反应蛋白(CRP)和PLA进行检测。同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评分、PAR、sP—sel、CRP和PLA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MA水平与PAR、sP-sel、CRP、血糖、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正相关(P〈0.05);与SNSS评分负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后PMA、PAR明显下降(P≤0.001),且治疗后氯吡格雷组PMA和PAR(ADP)降低较阿司匹林组更明显(P〈0.05),但PAR(A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sel在氯吡格雷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PMA明显增高,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降低PMA水平,其中氯吡格雷作用较阿司匹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07例及对照组79例,对照组只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钙拮抗剂、脑细胞活化剂、甘露醇及对症治疗),氯吡格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次口服,1次/d。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d及21d后进行血浆LPA水平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PA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3d,21d LPA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皮层支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LPA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21dLPA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深穿支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LPA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3dLPA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较未使用者更为显著,对皮层支及深穿支梗死均有效,尤以深穿支脑梗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40例颈动脉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分别予以针刺和药物辛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复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针刺组与药物组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治疗6个月对斑块有明显的消退作用(P〈0.05)。结论针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分析两指标在脑梗死发病预测及病情判定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83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性质、内一中膜厚度(IM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IMT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梗死组斑块阳性率、IMT及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者血清hs-CRP、IMT及同侧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稳定斑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s—CRP水平与IMT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r值分别为0.67、0.58)。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率及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脑梗死发病的预测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治疗组联用纳洛酮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醒脑静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提高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首发脑梗死与血浆CRP、IL-6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脑梗死组患者114例,对照组70例。根据脑梗死病变大小,脑梗死组包括大血管病变组和微小血管病变组;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脑梗死组分为伴有颈动脉斑块组和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组。两组患者均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脑梗死组血浆CRP、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及脑梗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CRP明显高于微小血管病变组及无斑块组(P〈0.05);组间IL-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脑梗死与血浆CRP、IL-6水平升高有关;大血管病变及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血浆CRP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82例。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点滴,2次/d。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维脑路通600~800mg,静脉点滴,1次/d。两组病例同时配以血栓通300mg加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15d,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5d后,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应用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和对照组各39例: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决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他汀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水平显著下降,HDL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方法 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CAS斑块及炎症指标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BI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硬化斑块指数评分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IL)-1β、同型半胱氨酸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IL-4、IL-13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ACI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延缓CAS进展,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6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70例非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颈动脉内径及脑梗死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7.5%),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0%),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7.5%)。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间差异间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控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I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AIS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00%优于对照组的4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BI)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BI及ND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AIS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改变和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培哚普利和辛伐他汀)52例,对照组(辛伐他汀)52例。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直径、内膜-中膜厚度(INT)、血流及斑块的变化情况及血脂、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的改变,记录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对软斑块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对硬斑块有效率为81.0%,对照组为50.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培哚普利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重构的指标[(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面积狭窄率(S)]显示有良好的改善作用(P〈O.05)。结论培哚普利和辛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重构有良好的逆转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血脂代谢异常等有关,从而能积极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对保护心脑血管和减少心脑血管意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脑脉泰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2例,均采用抗血小板制剂、脑细胞保护剂、活血化瘀药物应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1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苯妥英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脑梗死住院且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66例,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苯妥英钠治疗组,各3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行抗血小板聚集及降纤维蛋白治疗,苯妥英钠治疗组加以苯妥英钠0.2g/d口服治疗90天;治疗前后各检测颈动脉斑块情况1次,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及斑块部位颈动脉内膜的最大厚度。结果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苯妥英钠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颈动脉内膜厚度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苯妥英钠组治疗后斑块表面大多变得较前光滑。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苯妥英钠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妥英钠治疗可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对斑块的纤维帽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8月~2005年4月黑龙江一重集团公司医院12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常规治疗,均在发病6~48h内给药。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治疗组75%,对照组4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中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1±3.5)分,低于对照组的(13.9±6.2)分(P0.05)。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自行恢复;对照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