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总结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行动静脉人工内瘘人工血管转流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5月我科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PTFE人工血管行动静脉人工内瘘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8例病人术后通畅率为100%,3个月时血栓形成1例,行手术取栓,术后血管通畅。分别于第4周~第8周开始使用人工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精心护理,加强知识宣教,预防并发症发生,正确使用动静脉内瘘,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苏睨 《全科护理》2011,9(31):2860-2861
[目的]总结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使用动静脉内瘘早期的护理。[方法]对3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37例病人均未因自体动静脉内瘘损坏而影响治疗。[结论]加强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使用动静脉内瘘早期的护理可避免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损坏。  相似文献   

3.
张衡  唐雅文  陈丽  费世枝 《全科护理》2014,(32):3003-3004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Fogarty导管对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病人行取栓术,并给予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7例病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病人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Fogarty 导管取栓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 Fogarty 导管对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病人行取栓术,并给予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7例病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行 Fogarty 导管取栓术病人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雪莉  王勇 《全科护理》2012,10(20):1867-1868
[目的]总结延长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2月实施动静脉内瘘的40例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40例动静脉内瘘3例发生闭塞,其余通畅良好。[结论]通过规范化的护理,可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刘进华 《全科护理》2013,11(19):1745-174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首次穿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动静脉内瘘再通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术后常规护理及术后首次穿刺的护理,观察1年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9例病人穿刺成功,且经过1年的临床观察,无动脉瘤发生,7例发生内瘘再栓塞。[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24h内即可穿刺进行血液透析,穿刺时严格掌握穿刺的护理原则,可以减少内瘘血管瘤、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终末期肾衰竭病人动静脉内瘘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终末期肾衰竭病人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行自体动静脉内瘘,38例未发生并发症,2例因血栓形成通过及时溶栓治疗内瘘通畅。[结论]加强终末期肾衰竭病人动静脉内瘘围术期的护理可保证内瘘通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强化富含α-亚麻酸食物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其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20例糖尿病肾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60例,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综合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亚麻酸膳食为主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内瘘成熟时间和血流量。[结果]综合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1年通畅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括强化富含α-亚油酸食物的综合护理措施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动静脉内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6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根据两组病人情况的差异分析引起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有1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为25.00%。透析中过度超滤、低血压、血管条件差、内瘘使用不当、内瘘感染及穿刺技术不当的病人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比例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属于长期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P0.05)。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后,B组45例病人中无一例出现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率由25.00%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中过度超滤、低血压、血管条件差、内瘘使用不当、内瘘感染及穿刺技术不当是引起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恰当的护理对策,可以延长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及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韩惠平 《护理研究》2015,(8):1015-10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吕梁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12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动静脉内瘘堵塞18例,其中血管条件差7例,治疗中不当穿刺和反复穿刺5例,过度超滤2例,过早使用内瘘1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睡觉时压迫患侧1例,压迫止血时间过长1例。[结论]内瘘堵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护人员要对病人做好保护内瘘的健康指导,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彭夏培 《家庭护士》2009,7(8):676-677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衰竭病人动静脉内瘘围术期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8月90例动静脉内瘘围术期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结果]90例行内瘘成形术的病人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行二次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终末期肾衰竭病人动静脉内瘘围术期的护理能较好地保证内瘘通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叶丽  洪蝶玟  曾似平  陈玮勉 《护理研究》2005,19(25):2306-2307
[目的]总结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干预.[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整体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70例中3例因内瘘闭塞而行第2次内瘘形成手术,其余内瘘均通畅,使用良好.[结论]从动静脉内瘘形成前到手术后应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整个过程中,由责任护士制订出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是保护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总结142例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狭窄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手术的护理要点,以提高PTA术护理质量及成效。[方法]对142例内瘘狭窄接受PTA术病人针对性制订并实施围术期护理计划。[结果]142例PTA术病人,手术均一次性成功,围术期发生17例高血压,3例低血压,6例穿刺点渗血,8例小血肿,114例病人对手术及内瘘护理知识缺乏,行针对性处理后,结局改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结论]针对性地制订和实施护理计划可减少PTA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TA术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徐琴娟  马芳琴 《全科护理》2016,(36):3809-3811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运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83例病人进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总数76次~468次,期间发生内瘘并发症50例,包括穿刺点及隧道感染15例,穿刺点渗血6例,隧道狭窄或闭合22例,穿刺点湿疹7例,分析原因主要与护士操作技术、使用器材、病人自身原因或知识缺乏等有关。[结论]虽然扣眼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经过原因分析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联合热敷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湿热敷加马铃薯薄片敷用,观察组采用湿热敷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血管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血管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喜疗妥软膏联合热敷,可消除肿胀、改善血管弹性、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效果优于湿热敷加马铃薯薄片敷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膨体泡沫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5月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PTFE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和护理,术后随访均大于2年。结果人工血管内瘘手术后即刻通畅率为100%,透析时均能满足200~300ml/min的血流量。术后随访2年中内瘘出现血栓3例,2例行Fogarty取栓术,内瘘感染1例,切除了人工血管。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加强内瘘保护知识的教育,正确地使用内瘘,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人工血管移植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从社会、心理、生理、饮食上进行护理,指导患者保护好动-静脉内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动-静脉内瘘无闭塞,使用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重视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透析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冯睿婧 《全科护理》2014,(14):1271-127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护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能够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的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曹树红 《全科护理》2014,12(6):497-498
[目的]探讨长期透析病人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及护理。[方法]对16例老年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6例高位内瘘在使用中血流充足,使用良好。[结论]高位内瘘血管条件特殊,穿刺要求技术高,正确掌握高位动静脉瘘新瘘使用时间,掌握正确的穿刺和压迫止血方法,指导病人学会自我照护,可以预防内瘘阻塞,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0.
介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部位、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方法,提出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