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6年5月住院患者30例的相关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30例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30∶1,平均发病年龄46.3岁,高峰年龄段为31~60岁,有94.27%的患者病程小于1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等,伴肠外表现者占13.33%。大肠镜检查以粘膜破损、炎症、出血为主要表现。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及直乙结肠者最多,二者合计占48.15%。病理组织检查,均有固有膜活动期非特异性炎症,部分伴有粘膜糜烂、溃疡、腺体非典型性增生及隐窝脓肿。并发穿孔1例,未发现癌变者。主要予糖皮质激素或/及SASP/5-ASA治疗。结论本组UC患者病程相对短,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血便、腹痛等,病变位于左半结肠为主,肠外表现者相对较多。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癌变者。氨基水杨酸盐及皮质类固醇仍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临床表现有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大便干稀常交替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壮年,呈慢性病程。目前西医主要以一般治疗,水杨酸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类,免疫制剂或有并发癌变、肠穿孔等行手术切除等。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昧,辩证施治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齐义   《中国医学工程》2012,(6):151-15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患者,男:女为1.81:1。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肠镜检查示以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为主,以侵犯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经积极治疗后31例患者近期治愈,10例好转,4例患者无明显效果,总有效率91.1%。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结肠镜检查结果,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主,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加用激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陈西洲 《吉林医学》2011,32(22):4587-458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深化对本病的认识并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06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均有消化系统表现,主要是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少数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关节、皮肤、眼睛等肠外表现罕见,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病情程度以中度为主。治疗上以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为主,辅之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很少应用。结论:应用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辅之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免疫抑制剂及手术治疗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 ( 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 ,病变主要侵犯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表现为炎症溃疡 ,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但近年来 UC的发病率有增长趋势。我院从 1 990~ 1 999年收治门诊和住院 5 6例 UC病人 ,应用思密达加中药进行保留灌肠治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依据 1 993年 6月太原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确诊 UC患者 5 6例 ,其中男 42例 ,女 1 4例 ,年龄 2 0~ 60岁 ,平均年龄 40岁。患者主要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就诊。粪检和培养无病原体。全部病例病程均在半年以上 ,并在治疗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见…  相似文献   

6.
钱振美 《中外医疗》2009,32(10):83-83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2年住院患者18例的相关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治愈14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痊愈率达77.8%。结论UC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血便、腹痛等。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氨基水杨酸盐及皮质类固醇仍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或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炎症性肠病。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病变主要发生在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亦可遍及全部结肠。其表现相当于中医“久泻”、“休息痢”、“肠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 ,表现为炎症或溃疡。临床上可出现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 ,多有活动期与缓解期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与自身免疫有关 ,也有遗传、感染和精神等因素的参与。 1995~ 1999年我们采用高压氧治疗与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SASP)、激素保留灌肠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 5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按 1993年太原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1) ,根据纤维结肠镜检查及…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腹痛.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UC)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利用肠粘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而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肠腔环境、病变部位及灌后的体位,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伟伟  何松  康冰 《重庆医学》2015,(25):3517-3519
目的:回顾分析77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以指导并完善 UC 的诊治。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77例 UC 患者临床资料并电话随访一部分患者维持治疗情况。结果活动期 UC 患者中度活动者占69.9%,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46.6%,34/73)及广泛结肠(50.7%,37/73)为主。UC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便血等。肠镜下 UC 活动期主要表现为肠黏膜充血、肿胀、糜烂及浅溃疡形成,内镜下组织活检多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症和(或)糜烂。UC 患者病情越重,相对应的血清清蛋白平均值越低。治疗上以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氨基水杨酸制剂是长期维持治疗药物,UC 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9.0%(55/73)。结论UC 治疗方案基本遵循共识意见,仍需加强 UC 随访。  相似文献   

11.
王兰  李莉  巴善铎 《新疆医学》2005,35(2):41-4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c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以溃疡和糜烂为主,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病程漫长,反复发作,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我们用溃结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68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米素敏 《九江医学》2010,(1):114-114,12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结肠粘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病变。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本病的诊断多依赖于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临床类型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  相似文献   

13.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病程长,男治愈,易反复发作。目前,临床常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美沙拉嗪)、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等治疗。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辩证施膳,心理护理,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期应用副作用大,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本院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艾灸治疗UC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钟少葵  卒秀珍 《华夏医学》2003,16(6):844-845
溃疡性结肠炎 (UC)为非特异性炎性肠病 ,又称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侵犯结、直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结肠镜检查为主要诊断方法。在过去 1 0年中 ,我院结肠镜检查共检出 U C99例。现对其镜下、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992~ 2 0 0 2年间共做肠镜检查 2 5 31例 ,其中 99例经活检及结合临床表现符合 2 0 0 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公布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1 ] ,检出率为 3.9%。男 4 5例 ,女5 4例 ,年龄 1 6~ 71岁 ,平均 36 .8岁。临床表现有粘液、粘液脓血便 6 7例 (6 7. 7% ) ,腹痛 5 7例 (5 7. 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该病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部位、镜下特点、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好发年龄为30~59岁,占全部患者的83.3%,男女比例为1.26:1。病变分布主要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病变多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程类型分型主要为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病情程度以轻、中度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或伴溃疡形成。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有22例患者接受了病理活检,活检结果以黏膜急慢性炎症、隐窝脓肿、糜烂及溃疡为主。治疗上以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类固醇激素为主,配合应用益生菌、肠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等,单纯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3.58%。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年龄为30~59岁,病变分布主要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疾病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轻中度患者治疗以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类固醇激素为主,配合应用益生菌及肠黏膜保护剂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发生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且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现代研究[1-2]认为,UC 主要与遗传、环境、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由于 UC 治疗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微生态制剂等存在副作用大,易复发,耐药性增加等不足[3-4],研制中药防治该病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中药治疗 UC 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大肠(直肠和结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病变以溃疡为主,直肠和远端结肠受累多见,但可向近端扩展,甚至遍及整个结肠。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疾病往往反复发作,病程呈慢性经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方法总结我院1984年10月至2004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UC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UC患者为802例,占同期结肠镜检查患者总数的4.7%;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发病年龄为(39.3±13.0)岁,高峰年龄段为30~39岁.U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和腹痛;5%的患者伴有肠外表现(关节炎、眼部疾病及皮疹等).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62%),病情以轻、中度为主(84%).结肠镜诊断UC的准确率为95%.临床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总有效率可达95%,药物主要有5-氨基水杨酸(5-ASA)、激素和抗生素等.结论U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病变以轻、中度为主,病变大部分局限在左半结肠.结肠镜对UC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少见,5-ASA和激素治疗总体疗效好,手术率、死亡率和癌变率低.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1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近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0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UC住院例数逐年增加.其中,UC轻度者占57.1%、中度占26.3%.临床类型初发型占40.7%、慢性复发型占46.4%、暴发型仅占0.7%.主要症状有腹泻(97.1%)、腹痛(75.0%)、血便(75.0%).有肠外表现者占15.0%.UC治疗上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主(72.1%).单纯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4.6%.[结论] UC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以轻中度为主,疾病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肠外表现较少,内科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20.
甲硝唑液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目前国内尚少报道,近10年来我院试用复方甲硝唑混悬液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诊断标准 (一)反复腹痛、腹泻稀便、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或伴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病程2月以上,大便内未找到阿米巴、滴虫、鞭毛虫,多次培养无致菌生长。(二)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散在性点片状出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