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5月至2001年3月,笔者采用自拟养肝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其中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4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糖尿病病程最短3年,最长19年;周围神经病变最短1年,最长6年。诊断标准:①符合1985年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有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及/或感觉障碍;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④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腓神经有传导障碍;⑤排除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2.
我院应用甲钴胺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我院2005年3月-2008年3月住院患者120例,均符合wH0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有下列表现:①四肢感觉异常,如四肢针刺样疼痛,手足麻木,行动异常;②深感觉明显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③检查显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障碍;④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2002年6月~2005年1月,笔者采用诺迪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85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①肢端感觉异常,分别如套有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灼热、疼痛,肌张力减弱等。②神经系统检查腱反射消失,震动感减弱或消失,触觉和温度觉降低。③肌电图检查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XCV、SCV)减慢。④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8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8~71岁,平均(55.9±6.3)岁;…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可达50%~80%。近年来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并与单用一般药物基础治疗30例作比较,现将结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选择在我院住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本组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手足麻木、疼痛等症状,并有浅感觉明显减退,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障碍,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般资料将60例患者按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6岁,平均(60.2±6.4)岁;糖尿病病程3~22年,平均(7.5±3.2)…  相似文献   

5.
我院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及酚妥拉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0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 2~ 71岁 ,平均 5 7岁 ;病程 3~ 15年 ,平均 5 .5年 ;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程 2~ 32月 ,平均 11月。均符合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除糖尿病症状外 ,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疼痛和感觉障碍 ,其中 9例伴明显末梢循环障碍 ,7例有胃肠功能紊乱、泌汗异常等植物神经功能受损症状。肌电图检查显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减慢。2 治疗方法 在用常规…  相似文献   

6.
笔者用自拟滋阴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在我科住院的 4 0例糖尿病患者 ,经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36~ 74岁 ,平均 5 8岁 ;糖尿病病程 1~2 3年 ,平均 10 .5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 0 .5~ 16年 ,平均 8年 ;入院时空腹血糖 8.2~ 19.4mmol/L ,平均 13.5mmol/L ;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自发性对称性疼痛及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感、烧灼感、针刺感或套式感觉障碍。2 治疗方法(1)在控制饮食 ,加强运动基础上 ,…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80例入选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符合1980~1985年WHO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国际协作研究的标准。入选标准:①有2型糖尿病;②均为缓慢进展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出现麻木、蚁行感、针刺感、疼痛、烧灼感或如踩棉花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8.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占糖尿病患者的47%左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治疗非常棘手。笔者自2000年10月采用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52例均为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病员。①符合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均为Ⅱ型糖尿病。②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四肢末梢疼痛和感觉异常,如烧灼、麻木、寒冷、疼痛、蚁行感等。③查体见趺阳脉减弱或消失,及不同程度深浅感觉障碍,膝腱反射减退或消失。1.252例中,…  相似文献   

9.
足部按摩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临床最常累及坐骨神经、胫神经、腓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 ,其临床症状出现可早可晚 ,约有 1 9%的糖尿病患者以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笔者采用足部按摩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 3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小 44岁 ,最大 78岁 ;病程最短 3年 ,最长30年。空腹血糖均在 9.2~ 2 1 .3mmol/L之间。 型 (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 5例 , 型 (非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 35例。 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受损…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4)
目的探究自拟阳和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8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施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施行自拟阳和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比2组症状积分、治疗总有效率、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下肢麻木、下肢疼痛、下肢怕冷积分及总积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P 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高于对照组,且潜伏期较对照组更短,P 0.05。结论对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阳和通络方有助于增快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传导波幅,缩短潜伏期,并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陈健  刘铁球 《中药材》2001,24(7):542-543
目的观察中药川芎茶调冲剂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①对照组口服常规降糖药及阿斯匹林治疗30例.②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方法加川芎茶调冲剂治疗4周35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及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有效率.结果加用中药川芎茶调冲剂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显效率54.3%,总有效率91.5%,治疗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P<0.01).结论川芎茶调冲剂配合西药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痹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糖痹汤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予西药合安慰剂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检测双侧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及双侧胫神经SCV和MCV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结论糖痹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甲钻胺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维吾尔族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熏蒸组、甲钴胺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甲钻胺组给予甲钻胺片口服治疗,联合组在甲钴胺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药熏蒸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和神经传导作用测定。结果①TSS评分:组内比较,三组的T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有显著性统计差异(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和甲钴胺组组间比较,TSS评分有显著性统计差异(P0.05)。②感觉神经速度测定(SCV):治疗后,3组感觉神经中正中神经和腓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组间比较,联合组高于甲钻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运动神经速度测定(MCV):治疗后,3组运动神经中正中神经、腓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高于甲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甲钴胺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但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鸡鸣散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鸡鸣散为治疗脚气病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43岁~71岁,平均56.2岁;病程1年~12年。临床表现:①皮肤感觉异常(包括痛觉迟钝与过敏),四肢麻木(紧束感、蚁走感、手套袜套样感觉),呈针刺样疼痛、钝痛;②走路不稳似踩棉花样或腱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1 996 0 9~ 2 0 0 2 0 6,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 2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全部为住院患者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 ] ,肌电图检查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 ,并有肢体自发性疼痛、麻木、冷感 ,针刺样疼痛 ,感觉减退 ,间歇性跛行 ,腱反射减弱等临床表现。排除其它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其中男 1 4例 ,女 8例 ;年龄 47~ 71岁 ,平均 63岁 ;糖尿病病史 5 .7…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常累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及自主神经,造成肢体麻木、疼痛、蚁走感、发冷感等症状,是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1]。80%的糖尿病患者有神经传导异常,40%-50%的患者有神经损害症状及体征[2]。西医目前尚无特效的防治办法,而应用中医药  相似文献   

17.
降糖通络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降糖通络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Ⅱ型糖尿病患者78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45±12.8)岁,病程(6.2±3.5)年,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条件:①四肢感觉异常(包括麻木、疼痛、蚁走感等);②膝腱反射消失;③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⑤治疗组病人无出血倾向。 入选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中药治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及血糖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均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酌情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及体征为:患肢皮肤呈对称性疼痛(烧灼刺痛或撕裂样痛),或感觉异常 (肢体麻木,蚁行感,瘙痒,发凉等).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膝、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排除其他原因以后,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因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是糖尿病导致多种已知的临床神经并发症状之一,为临床常见病[1]。其主要症状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包括烧灼样疼痛、感觉异常、冷热交替感、感觉过敏,所有症状都有夜间加重的倾向。但是该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7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神经传导速度具有明显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