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板探测器DSA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平板探测器DSA系统与传统DSA系统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价平板DSA系统成像质量和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与比较平板DSA和传统DS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软拷贝图像各50例。结果 平板探测器DSA系统优于传统DSA系统的图像质量,但会受到几个相关技术因素的影响。结论 平板探测器DSA系统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合理应用,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保证图像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结构化报告与医生诊断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对比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检查结果分为医生组和AI组,以CAG为金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2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韦武  林涛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48-949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例初步诊断冠心病患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将180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并分析运动试验结果.结果:180例患者中确诊冠心病者(冠心病组)116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64例.冠心病组运动试验阳性83例(71.6% ),阴性33例(28.4% ).对照组运动试验阳性21例(32.8% ),运动试验阴性43例(67.2% ).冠心病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简单方便,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结合冠心病易患因素综合分析,可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门控心肌显像可逆性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对判断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11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 ,在行运动 静息99Tcm MIBI门控心肌显像前后 2周内进行冠脉造影 (CAG)。运动显像于运动后 15~ 2 0min内进行图像采集 ;应用 2 0节段 5分制进行室壁运动及增厚率评分。结果 用心肌显像可逆性RWMA判断狭窄程度≥ 75 %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 6 5 % ,特异性为 97% ;用可逆性RWMA区别严重冠脉狭窄 (≥75 % )和不严重冠脉狭窄 (<75 % )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 (98% )。多因素分析示负荷室壁运动总积分(SSSWM)、室壁运动差分值 (SDSWM)和运动显像灌注总积分 (SSS)是濒危冠脉积分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根据99Tcm MIBI门控心肌显像可逆性RWMA判断严重冠脉狭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运动后及可逆性RWMA可提高心肌灌注显像对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320排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相比较,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冠心病诊断明确或可疑冠心病患者共60例(男38例,女22例)。所有患者的心律均为窦性心律,心率≥70次/min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控制心率;均同期行320排动态容积CT(DVCT)与冠状动脉造影,将两种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20排动态容积CT显示的780个冠状动脉节段中(每位患者分为13个节段),均符合影像学评价要求;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总体敏感性为92.9%,特异性97.3%,阳性预测值91.9%,阴性预测值97.7%;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的准确率为96.2%。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定性定量判读的作用。方法:对34例临床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先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CT冠状动脉成像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①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97%,阳性预测值为89%,阴性预测值为90%。②CT冠状动脉成像有65个血管段图像质量差,约占12%,造成图像质量差的原因主要为钙化,心跳、呼吸伪影,少部分为管腔显示不良。结论:冠心病早期诊断中,CT冠状动脉成像可用作冠状动脉造影前筛选,CT冠状动脉成像阴性的患者不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T冠状动脉成像阳性的患者,可行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认病变。  相似文献   

8.
平板DSA低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应用于平板DSA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将70例似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采集模式,其余扫描参数完全相同,对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累积剂量(CD)值分别是(210.2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颈动脉血管彩超在飞行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效能ROC曲线.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21年4月民航空勤人员438例作为对象,均进行运动平板试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以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冠脉狭窄的"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在冠脉狭窄筛查中的应用效果;绘制ROC曲线,分析运动平...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临床主要靠症状和心电图检查诊断,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诊断冠心病和选择冠心病治疗的重要依据。笔者以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86例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以提高CTA在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0例冠心病确诊病例的患者分别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及冠状动脉DSA检查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诊断及斑块性质对血管狭窄相关性的分析。结果1)MSCTA各节段狭窄冠状动脉分支及相应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CTA诊断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多为钙化斑块(71.4%),中/重度狭窄多为混合斑块,分别为58%和56.5%。结论MSCTA对狭窄冠状动脉的确诊率与DSA相近,而且能够准确直观的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性质,不仅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还对指导冠心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排冠状动脉CTA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意义.方法 101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4个研究者分别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各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使用横断位图像、多斜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MPR、曲面MIP、三维立体容积再现重建(VRT)分别对各冠状动脉节段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DSA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64排冠状动脉CTA图像共显示95条冠状动脉狭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及能精确探测冠状动脉狭窄的百分数分别是:横断位为99%和92%,斜MPR为99%和93%,斜MIP为96%和89%,曲面 MIP为96%和87%,曲面 MPR为95%和81%,VRT为88%和75%.探测冠状动脉狭窄的精确性斜MPR、斜MIP(P<0.05)、曲 面MPR(P<0.005)、曲面MIP(P<0.05) 及VRT(P<0.005)五者相比较而言,斜MPR的精确性最高.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各节段CTA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以横断位为基础,利用多种后处理方法可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特别是斜MPR能够比较精确诊断冠状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PCMR)测量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血流及血流储备(CFR),与血管造影检查作对照,分析其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拟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利用MR测量其冠脉左前降支(LAD)和右冠脉(RCA)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血流,从而计算出血流储备;并依据造影证实的LAD和RCA管腔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0%)、轻度狭窄组(≤50%)、中度狭窄组(50%~75%)、重度狭窄组(≥75%)。分析CFR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患者按上述分组,各组分别为39例、22例、13例及18例(LAD组)和43例、15例、16例及15例(RCA),各组之间CFR测量值分别为3.75±1.60、2.84±0.84、1.83±0.85、1.37±0.45(LAD)和3.30±1.42、3.16±0.79、1.78±1.08、1.21±0.22(RCA);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影响后,证实正常组、轻度狭窄组分别与中、重度狭窄组之间的C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CFR与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建立CFR与狭窄程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证实当CFR<2.0时,诊断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5%的准确度分别为84.79%和79.78%(LAD和RCA)。结论利用PCMR技术测量的CFR与血管狭窄程度呈线性相关;冠脉静息血流量在轻、中度狭窄时减少并不明显,甚至还有增加,直到重度狭窄才略有降低;而负荷血流量和血流储备在管腔中度以上狭窄时就开始显著下降;当CFR<2.0时,可以作为判断冠脉血管存在重度以上狭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平板探测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低剂量模式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60例,均为体重50 ~ 70 kg正常体型,随机分为低剂量模式组30例与常规对照组30例.术后由2位心内科介入治疗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所有图像进行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面积(DAP)、累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10月110例同时行CCTA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病人的影像资料,110例共1484段血管纳入评价范围。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轻度狭容(<50%)、中度狭(50%~70%)重度狭窄(>70%).AI软件自动对CCTA图像进行重建及计算分析。以IC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AI在CCTA中诊断冠状动脉狭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对AI与ICA结果进行Kappa值一致性检验。结果:①AI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7%.97.91%,88.53%,96.36%,准确性为93.60%,AI与IC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好(Kappa值0.86).②AI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为66.13%,与ICA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8)。诊断轻度狭窄准确性较高,诊断中重度狭窄特异度较高。结论:AI在CCTA中对冠状动脉狭窄节段的检出及诊断轻度狭窄具有较高准确性,诊断中重度狭窄特异度较高,可作为医师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冠脉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将二者进行对照分析,了解64排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三维重建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总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95.8%,64SCTCA检查显示520段血管中489段血管获得了较好的显影,显示率为94%。结论:64排SCTCA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做为筛查冠心病的手病,其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46例由于胸痛、胸闷就诊的患者,分别给予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MDCTCA共检查节段586个,直径在1.5mm以上有504个,检出狭窄程度≥50%的28例,漏诊1例,误诊2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敏感性为96.3%(26/27例),特异性为89.5%(17/19例),准确性为93.5%(43/46例),阳性预测值为92.9%(26/28),阴性预测值为94.4%(1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CA具有无创、安全、经济且操作简便的优点,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筛选和诊断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 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心病患者87例及30例健康体检者,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并与超声心动图(ECHO)、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分析.结果 ①DSCT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DSCT和ECHO测量EDV、ESV、SV、EF相关性好,DSCT测得值稍大于ECHO,但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ESV、EF、SV 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DV、MM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标在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SCT冠状动脉造影一站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及心功能具有准确性高、可重复定量测量优势.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以初步评估心功能改变,当中度狭窄时,EDV、MM即出现显著改变,当重度狭窄时,各指标均出现显著改变,对心脏病变诊断、治疗监测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联合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作为强化的参考标准,前瞻性比较CCTA和CCA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113例病人进行了CCTA和CCA检查。比较CCTA与初始CCA对于每例病人和冠状动脉每个节段的诊断准确性。随后血管造影医生非盲法获知病人CCTA的结果,重新评估CCA的结果,以此作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MPI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按照心肌灌注缺损部位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结果 150例患者中,CCA检出90例存在狭窄≥50%的冠状动脉共有165支,255个节段,其中有125个节段处于冠状动脉远端和分支。冠状动脉CTA检出狭窄≥50%节段的灵敏度、特异性、PPV和NPV在所有节段是47%、90%、55%、94%,在可评估节段为57%、93%、56%、98%。MPI一共检出了可逆性缺损患者25例,CC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95%、71%、19%以及100%,CT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52%、85%、10%、93%。结论 冠状动脉CTA异常的患者需要率先使用MPI,然后按照MPI的结果有选择性的行C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