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不同病变阶段脆性组氨酸三聚体(FHIT)基因mRNA水平和各主要外显子的变化,以探讨FHIT基因在食管鳞癌发生与演进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扩增FHIT基因全长cDNA和开放阅读框架(ORF)序列,并应用PCR扩增FHIT基因3~9外显子。结果在食管正常组织中FHIT基因出现极低频率的异常,而在相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HIT基因异常出现的频率显著增高(P<0.01或0.05);正常组织中ORF无异常,而相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都出现较高频率的异常(P<0.01或0.05);癌组织和癌前组织中出现较高频率的外显子丢失,与正常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而且主要以ORF区外显子丢失为主。结论FHIT基因改变(缺失)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早期分子事件,并与食管鳞癌的发生与演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脆性组氨酸三聚体基因异常转录与结肠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聚体(FHIT)基因异常转录与结肠癌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检测32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FHIT的转录和突变情况。结果21例(65.6%)结肠癌组织标本,8例(25%)癌旁组织标本中检测到异常转录本,正常结肠组织未检测到异常转录。结论FHIT基因异常转录可能是导致结肠癌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C和癌旁组织皮损中HPV及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HPV和FHIT蛋白在癌旁正常皮肤鳞状上皮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原位癌及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FHIT蛋白在分化不同的肿瘤组织表达具有差异性(P<0.01);HPV和FHIT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PV和FHIT共同参与了SCC的发生,FHIT表达状况与SCC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孟利伟  蔡秀军 《浙江医学》2005,27(9):650-651,666
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及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基因、Ki-67蛋白、p21wafl蛋白的表达.结果(1)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2)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3)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p21wafl蛋白的丢失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FHIT基因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表达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下降,与肿瘤细胞增殖过度有关.FHIT基因可能通过p21wafl蛋白参与了对肿瘤细胞周期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单酰甘油脂肪酶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易  连峥嵘  覃飞  王晓波  龚建平 《广东医学》2012,33(18):2746-2749
目的探讨单酰甘油脂肪酶(monoacylglycerol lipase,MAGL)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16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MAGL的表达,比较MAGL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MAGL在癌组织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MAGL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三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L在低分化肝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肝组织(P<0.05)。(2)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高分化、低分化以及癌旁组织中MAGL的mRNA水平均较正常肝组织中显著增高(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癌组织中MAGL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而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高分化及低分化癌组织中MAGL的蛋白水平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GL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恶性表型呈正比,它可能在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HIT基因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巢式酶链免疫反应,对41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和25例良性腺瘤的FHIT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在15例(38.9%)结直肠癌组织中检测到异常FHIT转录本,配对正常组织和良性腺瘤均未检测到异常转录本;测序证实异常转录本缺失3~5个FHIT外显子.异常FHIT转录本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水平、组织学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与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结论:异常FHIT转录本的表达是结直肠癌发生中的常见事件,FHIT基因异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6例HCC、32例癌旁和14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FHIT蛋白在HCC中的表达(0.934±0.622)低于癌旁(2.298±1.050)和正常对照组(2.457±0.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1蛋白在HCC中的表达(2.604±0.316)高于癌旁(1.241±0.547)和正常对照组(1.056±0.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中、低分化HCC中FHIT蛋白表达逐渐减低;而p21蛋白在上述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癌栓组中FHIT表达低于无门静脉癌栓组;p21在门静脉癌栓组中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中FHIT和p2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9,P=0.027)。结论:FHIT的低表达与p21高表达和HCC的病理分型和侵袭转移有关,FHIT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通过上调p21基因的转录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聚体(FHIT)在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7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取25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80例结肠癌患者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率为45.0%(36/80),25例对照组癌旁正常结肠组织FHIT蛋白表达率为72.0%(18/25).病例组结肠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癌旁正常结肠组织比较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结肠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的患者,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程度的增加,FHIT阳性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P< 0.05或P<0.01).结论 FHIT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随着结肠癌的浸润深度及转移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或缺失状态,FHIT基因有望成为结肠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喉鳞癌中FHIT基因第5,8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及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鳞癌(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LS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第5,8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及突变的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外显子特异PCR及PCR-SSCP技术检测41例LSCC中FHIT基因第5,8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及点突变。结果LSCC中,第5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率为26.8%(11/41),且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第8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率为29.3%(12/41),且与患者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HIT基因第5,8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所有标本没有检测到第5,8外显子的点突变。结论LSCC中,FHIT基因第5,8外显子为其基因缺失的重要靶区,两者的纯合性缺失可作为检测LS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LSCC中,点突变可能不是FHIT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null     
目的 :探讨FHIT基因与胃肠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 ,检测了 2 6例胃癌组织和 3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组织的FHIT基因。结果 :7例 (2 6 9% )胃癌组织和 8例 (2 6 7% )大肠癌组织存在异常FHIT转录本 ,而配对正常组织均无异常FHIT转录本 ;测序证实异常转录本缺失 1~ 3个FHIT外显子。结论 :异常FHIT转录本的表达是胃肠肿瘤发生中常见的和特有的改变 ;FHIT基因异常与胃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FHIT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和侵袭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携有FHIT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FHIT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扩增,抽提纯化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pRc/CMV2-FHIT体外转染SW480细胞(SW480-FHIT),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扩增培养,以转染了空质粒pRc/CMV2的SW480细胞(SW480-pRc/CMV2)和正常SW480细胞为对照,用RT-PCR检测FHIT的表达情况,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和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FHIT基因转染前、后SW480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的变化。结果 pRc/CMV2-FHIT的酶切鉴定证实含有目的基因FHIT;SW480-FHIT细胞的RT-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有明显的阳性条带,而对照组则无;MTT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SW480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显示转染pRc/CMV2-FHIT能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力(P<0.01)。结论 应用基因转染技术重表达FHIT基因能有效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活性,为以FHIT为靶向的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况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探讨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亚硫酸氢盐修饰过的 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患者自身外周血白细胞DNA和 2 0例非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DNA的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率为 2 5 .71 % ,癌旁组织和外周血中也存在相似的甲基化率。非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FHIT基因的CpG岛无甲基化。癌组织与非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DNA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为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 ,CpG岛的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DNA甲基化为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癌旁组织和外周血可用于癌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结肠癌PTEN基因点突变的PCR-SSCP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PTEN基因突变在结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②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34例散发性结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PTEN基因第5、7、8外显子进行点突变检测。③结果:34例结肠癌组织中有2例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突变率为5.88%,其中exon7突变1例,exon8A突变1例,34例癌旁组织未检测到突变,二者差别无显著性(P=0.130);低分化腺癌及黏液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为12.5%.中、高分化腺癌中PTEN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为0,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14)。④PTEN基因的突变与结肠癌的发病、发展和恶化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23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的DAPK、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0.86%(14/23)、52.17%(12/2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3.04%(3/23)、8.69%(2/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K、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DAPK基因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 gene,FHI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其配对癌旁组织(non-carcerous epithelium,NCE)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PTC及相对应NCE中FHI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PTC中FHIT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5.0% (27/60),明显低于NCE 100.0% (60/60),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PTC中FHIT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理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转录表达异常可能为一重要的分子改变参与了PTC的发展及演变,可望成为PTC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肠癌组织中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46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的FHIT和CHFR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4.35%、49.15%,高于癌旁组织13.04%、8.6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和CHFR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鳞癌(LS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外显子特异PCR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LSCC(肿瘤发生部位位于声门上15例,声门24例,声门下2例;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3例,Ⅲ期15例,Ⅳ期3例;病理分级:高分化15例,中分化18例,低分化8例;淋巴结转移阳性15例,阴性26例)及其相对应的喉正常黏膜组织中FHIT基因全部编码外显子E5~E9纯合性缺失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PCNA的关系.结果:41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E5~E9无1例发生纯合性缺失.LSCC组织中,E5~E9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26.8%(11/41)、14.6%(6/41)、9.8%(4/41)、29.3%(12/41)和7.3%(3/41).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总纯合性缺失率为41.5%(17/41),且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有关(P<0.05).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纯合性缺失与PCNA标记指数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LSCC组织中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可能为其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作为检测LS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胃癌FHIT基因转录、Fhit蛋白表达以及EB病毒(EBV)的感染情况,探讨EBV感染对FHIT基因异常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RT-PCR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和30例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HIT基因的表达,并对异常转录本进行测序;Western杂交法检测10例胃癌Fhit蛋白的表达;PCR法检测50例胃癌(包括RT-PCR检测30例)EBV的感染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检测到正常大小转录本,11例(36.7%)胃癌检测到异常转录本;测序结果1例异常转录本缺失FHIT外显子5~7,1例缺失FHIT外显子4~7;4例(40.0%)Fhit蛋白表达缺失或降低;5例(10.0%)EBV阳性,其中4例(80.0%)同时存在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本.结论:FHIT基因及其产物Fhit蛋白的缺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EBV感染可能通过引起FHIT基因的异常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