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型血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 方法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10例采用同型血在外周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有关指标. 结果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对比均有显著降低(p<0.01),无出现并发症或死亡. 结论同型血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实用、安全的方法,且近期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杨永宏  崔雁萍 《医学信息》2006,19(1):127-128
目的为探讨同型血同步换血时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同型血同步抉血.结果两种病因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后胆红素对比均有显著降低(P〈0.01),未结合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49.25%和50.28%.平均换出率为49.7%.结论提示采用同型血对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同步换血疗效显著,具有血源选择方便,换血同步,等量,等时、等速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在基层医院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型血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10例采用同型血在外周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有关指标。结果 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对比均有显著降低(P<0.01),无出现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同型血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实用、安全的方法,且近期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桡动脉(或肱动脉)及外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后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常用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换血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显著差异,换血治疗24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机体内环境,该方法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换血疗法的途径多种,我们于2002年3月至3003年3月采用脐静脉+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例,效果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及副作用出现。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本组12例病例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原因:ABO溶血病5例,Rh溶血病1例,新生儿棘形红细胞增多症1例,感染因素3例,原因不明2例。足月儿11例,早产儿1例。男8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对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静脉套管留置针和简易换血一体化装置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护理。结果30例患儿顺利安全完成换血治疗,未发生脱管,外渗,堵塞,低体温,硬肿,血压不稳,电解质紊乱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装置一体化,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美国Guber-nick新近报道:正常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约60%,早产儿达80%。足月儿血中总胆红素>205μmol/L,早产儿>256μmol/L,称高胆红素血症,多为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其病因较多,少数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危及生命或留有严重后遗症。我院儿科于1998年1月~2001  相似文献   

8.
母婴ABO血型不合可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新生儿早产、死胎、核黄胆、围产期进行药物治疗和干预产后换血疗法可快速换去致敏的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性抗体,防止HDN的发生。临床多有报道。双胞胎同时发病报道较少,笔者遇到1例男女双胞胎HDN,现将同时换血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降低致残率.方法 对2009年6月~2010年5月我科住院的138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溶血性疾病57例为最常见病因,占41.3%;感染性疾病41例,占29.7%;其中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1例行手术治疗、Rh溶血患儿2例予换血治疗,其余患儿针对病因给予对症处理,治愈率达99.3%.仅有1例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警告期,3个月后发现听力障碍.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的常见病,虽然大都预后良好,但也有进展成核黄疸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的发生,对其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利于降低该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作为诊断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合并脑组织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静脉血测定了 35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 31例正常新生儿血清NSE水平。结果 高未结合胆红素患儿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与总胆红素水平相关性差。结论 新生儿血清NSE水平升高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造成的脑细胞损害有关 ,可作为临床监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一个筛选指标 ,值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影响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中病例数较多的因素依次为院围产因素(35.0%)、早产(28.4%)及感染因素(25.0%),三种因素与其他任何因素相比,差异显著(<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血症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为,围产因素、早产及感染,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存在这种因素的患儿,及早防范,避免新生儿重症高胆红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双管同步换血疗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双管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不同病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两组 ,A组采用脐静脉抽血 ,外周静脉同步输血 ;B组采用外周动脉抽血 ,外周静脉同步输血 ,速度为 15 0ml/h ,术中监测生命体征 ,记录换血出入量 ,换血前后作胆红素、血常规、生化、血气等检查。结果 两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对比均有显著降低 (P <0 0 1) ,换出率分别是 5 5 18%和 5 4 77%。结论 双管同步换血是简便易行、副作用少、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能及时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性脑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遗传学特征及病因相关因素。方法 (1)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55例,设为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检测新生儿G6PD基因突变情况及类型,分析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的遗传学特征;(2)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新生儿非结核性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相关因素。结果对入组的110例新生儿非结核性高胆红素均完成遗传学检查,PCR结果表明:对于G1338A突变者能扩增出361bp特异性电泳带;对于G1376T突变者则可以扩增出345bp特异性电泳带。对于阴性对照组中经右601bp部位存在对照泳带。观察组55例新生儿中1388突变51例,1376突变4例;单因素结果表明: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性别、体重、宫内窘迫、遗传代谢病及ABO溶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早产、感染、头皮血肿、围产窒息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早产、感染、头皮血肿、围产窒息关系密切(P0.05)。结论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常伴有G1388A、G1376T位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并且病因相关因素较多,临床上应根据病因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的病因分析和早期诊断的价值,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158例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4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血清P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新生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中,由感染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8.2%患者血清PCT升高。新生儿重症感染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不特异等特点,且因新生儿个体差异大,如日龄,胎龄,免疫力及基础疾病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因而早期诊断较困难,特别是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血培养结果时间较长,且阳性率不高。降钙素原(PCT)是一种降钙素前肽,有报道显示,PCT的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PCT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沈碌  刘玲媛 《医学信息》2009,22(9):1835-1836
目的 加强对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并能做到尽可能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360例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治愈: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正常,好转:黄疸逐渐消退,胆红素趋于正常.结论 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很多,应注意进行鉴别,采取积极态度,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致病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胆)与多种围产因素的关联性,找出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胆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0例高胆患儿(病例组)与16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的围产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胎膜早破、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或窒息、生后头3d体重下降〉10%、出生体重偏低、母妊娠期严重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严重贫血等)、早产、头皮血肿、母产前使用催产素或镇静剂、剖宫产、高龄初产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产次、脐带绕颈、双胎或多胎等因素未显示出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明确影响。结论积极处理孕期疾病,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人为催产比例,加强高危妊娠、高危分娩的监测,积极喂养并及时处理新生儿并发症,可有效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重症黄疸患儿,给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的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中的血糖、血钾、血钙水平发生变化,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糖为应激性上升,均在12h后恢复正常,血钾、血钙下降,给予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提供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早产儿疾病的情况,以采取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了我院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早产儿12例护理.结果换血原因:败血症7例,败血症并DIC 3例,DIC 1例,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1例.其中治愈7例,家人放弃1例,死亡4例.结论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早产儿多病情危重,做好监护,做到有重点、有计划护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蓝光照射能有效地防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发生,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从而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