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眼底镜或眼底荧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糖尿病对照组98例,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83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chemerin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血chemerin水平与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血压、血脂、尿蛋白、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emerin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显著升高,并且chemerin水平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hsCRP、尿白蛋白排泄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hemerin水平与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相关,对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可能具有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眼部钝性挫伤可造成视网膜震荡伤及挫伤,一般通称为视网膜震荡,对视功能影响极大。近几年来,笔者采用维脑路通和维生素C治疗视网膜震荡,获得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当代护士》2001,(21):53-53
蛋白质视网膜上杆体细胞的功能主暗视,锥体细胞则主明视。杆体细胞对微弱光线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包含有一种特殊的视素质:视素质是由蛋白质和维生素A合成的,缺乏它便会引起夜盲症、白内障等眼疾。  相似文献   

4.
<正> 维生素A(维生素甲、抗干眼醇、VitaminA、Alphalin、Arovit、Axerophtol、Retinol)系脂溶性维生素。其生理作用为促进生长、维持上皮细胞正常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增进视网膜的感光性能、还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成人每日需要量约3000~5000单位。口服维生素A在肠道易吸收,但必须依赖肠内脂肪及胆汁的存在,吸收后贮存于肝脏,在肝贮存量可供1年甚至数年之用。近年来发现维生素A对于多种疾病又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秉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87-3188
目的 探讨维生素B1辅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组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观察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1.0%,对照组总有效率7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维生素B1辅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 ,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或用量过少导致摄入的维生素不足 ,可引起原发性维生素缺乏症 ,机体吸收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或一些药物的干扰作用都能导致续发性维生素缺乏症 ,而维生素类药物因属营养药也就最易滥用。结合新近文献将常见的几种维生素缺乏症与过剩症综述如下。1维生素A :为脂溶性维生素 ,促进生长、维持上皮组织正常机能 ,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 ,增加视网膜感光力 ,并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维生素A缺乏可致干眼症、夜盲症 (暗适应减弱 )、角膜软化症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脂联素(APN)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前瞻性将118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三组。39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组),40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组),39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组),并选择同期检查结果为健康的40例患者(对照组)。对比四组患者的leptin、APN水平,并分析糖尿病患者leptin、APN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的leptin显著高于对照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的leptin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的leptin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的APN显著低于对照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的APN显著低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的APN显著低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leptin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呈正相关,血清APN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呈负相关。结论 leptin、APN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相关,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越严重,其血清瘦素水平越高,血清脂联素水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 25(OH)D]、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o DR, NDR)组,背景期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background DR, BDR)组和增殖期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R, PDR)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相关生化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DR的相关及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34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NDR组125例、BDR组118例、PDR组97例, 对照组100例。4组间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DR组、BDR组、PDR组的病程逐渐增长(P=0.003),NDR组、BDR组、PDR组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GA)、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 Cys-C)、LP-PLA2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25(OH)D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NDR、BDR、PDR组间两两比较,HbA1c、GA、Cys-C、LP-PLA2、25(OH)D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HbA1c、GA、Cys-C及LP-PLA2与DR呈正相关(P均=0.000),25(OH)D与DR呈负相关(P=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Cys-C、LP-PLA2、25(OH)D与DR及其严重程度均独立相关(P均<0.05)。  结论  25(OH)D 、LP-PLA2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5(OH)D是其保护因素,而LP-PLA2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核因子-κB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的活性与视网膜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测定了46例糖尿病患者和15例健康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活性,并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F-кB相对活性分别为15.79±3.64,26.94±6.47,57.62±8.35。与正常对照组(15例)比较,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1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9例)NF-кB活性显著增强(t=2.74,2.64;P<0.05),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活性最高;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两组间NF-кB活性也有差别(t=2.0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显著增强,尤其是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NF-κB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3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视网膜复位达86.7%;视力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占13.3%。结论: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直观、可靠、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正>眼底出血即眼底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血管出血,它是一眼科常见病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而非单一独立疾病,多因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及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盘血管炎以及血液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眼外伤性眼底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对其所患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及教育后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评价表,对10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所患疾病的防治知识调查和评价.结果 75.7%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症状;近70.O%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造成的视力下降经治疗后难以恢复正常视力;46.7%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最终会导致失明;79.4%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治疗方法;近半数的患者缺乏视网膜病变防治的相关知识.进行教育后,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水平,改变了患者的信念及行为(P<0.01),教育前后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普遍缺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能使之掌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提高依从性,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选择并分析其疗效。  方法  视网膜脱离68例患者70只眼, 根据视网膜脱离类型和程度行不同的视网膜复位手术, 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一次手术复位者62只眼(其中19只眼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在位), 视网膜复位率88.6%;6只眼再次手术, 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7.1%。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数指以下者46只眼, 占65.7%;术后平均随诊(5.3±2.2)个月,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05者58只眼, 占82.9%。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6, P=0.000)。术后并发症分别表现为疼痛1只眼, 视网膜前局限性增生3只眼, 并发白内障5只眼, 术后一过性高眼压8只眼。  结论  及时行合理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是确保视网膜解剖复位、恢复视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及其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96例,随访围生儿预后情况,观察母体视网膜病变分期与围生儿预后不良的关系,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母体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程度和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结果视网膜分期为III期患者的围生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62.50%)最高,显著高于视网膜分期为I期和II期的患者(6.86%,12.86%;χ^2=32.554,P<0.00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期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45,P<0.00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期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分期也呈正相关关系(r=0.41,P<0.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视网膜严重程度与围生儿不良预后有关,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程度与母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和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劈裂(retinoschisis)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劈裂为内外两层,劈裂多发生在神经纤维层或外丛状层。视网膜劈裂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按发病机制不同将其分为遗传性、变性性和继发性视网膜劈裂三类。其中变性性视网膜劈裂(也称获得性或老年性视网膜劈裂)较常见,另两类较少见。临床上单纯视网膜劈裂多见,视网膜劈裂合并视网膜脱离较少见;现将1例继发性视网膜劈裂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病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网膜巨大裂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视网膜巨大裂孔病人11例(11只眼),其中2例因钝挫伤后视网膜巨大裂孔、周围视网膜在位的病人,给予环扎、巩膜外垫压、冷凝、激光光凝治疗;9例并发视网膜脱离病人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术,7例玻璃体腔填充硅油,2例注入C3F8气体,5例术中切除晶状体。结果随访3~30个月,2例注入C3F8者分别于术后20d、1.5月又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复位视网膜并注入硅油,其余9例视网膜均在位。1例因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论视网膜巨大裂孔无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增殖者,可行单纯视网膜复位术;如视网膜裂孔边缘卷曲、出现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增殖,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住院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彩色眼底照相法,通过方便抽样,调查2018年12月—2019年6月某三级医院39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以及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39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267例有视网膜病变,其中需要治疗者123例。患者视网膜病变知识良好者20.9%(82/392),态度积极者10.5%(41/392),行为良好者7.9%(31/392)。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总分的相关因素为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病程(P<0.01);知识的相关因素为性别、视网膜病变分期(P<0.01);态度的相关因素为糖尿病治疗方式、视网膜病变分组和糖尿病病程(P<0.01);行为的相关因素为视网膜病变分组(P<0.01)。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良好率偏低,提示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知识、态度、行为的提高,尤其应关注文化程度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糖尿病病程较短和尚未发生重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群,做到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改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定期眼底检查态度,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良好眼底检查行为。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核因子—κB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的活性与视网膜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测定了46例糖尿病患者和15例健康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活性,并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F—κB相对活性分别为15.79&;#177;3.64,26.94&;#177;6.47,57.62&;#177;8.35。与正常对照组(15例)比较,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1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9例)NF—κB活性显著增强(t=2.74,2.64;P&;lt;0.05),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活性最高;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两组间NF—κB活性也有差别(t=2.09,P&;lt;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显著增强,尤其是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NF—κB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亮  张红兵  王小东 《华西医学》2013,(11):1692-1694
目的研究巩膜外垫压手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硅油眼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一2012年1月,用巩膜外垫压联合视网膜光凝手术治疗36例硅油眼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巩膜外垫压手术及随后的视网膜激光光凝,行巩膜外放液5只眼,手术中未发生视网膜嵌顿、眼内出血和眼压显著升高等并发症;手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21只眼(58.33%),剩下15只眼1个月后复位7只眼(19.44%),视网膜脱离总复位率为28只眼(77.77%);未复位8只眼(22.23%),改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方式,视网膜成功复位;6个月后取出硅油,随访6个月视网膜无脱离或者脱离范围增加;手术后眼压≥30mmHg(11mmHg=0.133kPa)3只眼,≥20mmHg7只眼,对症治疗1周后眼压均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简单,复位率高,可为硅油眼视网膜脱离首选手术方式,对于巩膜外垫压手术失败和复杂的硅油眼视网膜脱离,应当选择玻璃体切割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伴随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进步,人们发现一些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年龄相关性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或病理状态的玻璃体视网膜粘连会诱发玻璃体积血、黄斑前膜、黄斑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疾病。手术治疗是现阶段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的主要方法,术中力求完全切除玻璃体以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粘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紧密的病例会明显增加手术难度,且术中及术后出现出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几率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