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视眼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高度近视患者的增多,需要行屈光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屈光手术可分为三类:角膜屈光手术、晶状体屈光手术、巩膜屈光手术。其中晶状体屈光手术又包括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05年11月我院开展了Verisyse虹膜夹持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视眼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高度近视患者的增多,需要行屈光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屈光手术可分为三类:角膜屈光手术、晶状体屈光手术、巩膜屈光手术。其中晶状体屈光手术又包括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有晶状体眼后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高度近视30例43只眼进行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球面等量光度-7.00~-20.00D,术前检查散瞳前后的屈光度、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房角、眼压以及裂隙灯下观察角膜、前房、瞳孔、晶状体的情况,检眼镜查看眼底。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43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明显改善,迅速达到或超过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明显降低,随访期内眼压、角膜内皮计数与术后无明显差异。手术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迅速,预测性好,无屈光回退,无严重并发症,不失为一种治疗近视的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迎迎  谭少健 《微创医学》2007,2(3):219-222
矫正屈光不正的手术方法主要有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es,PIOL)植入,其中PIOL又包括了前房型PIOL(anterior chamber phakic,ACP—IOLs)和后房型PIOL,与后房型手术相比,ACP—IOLs植人术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晶状体取出术的指征、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9例患者40只眼,分析手术指征及预后。40只眼均通过前路手术取出人工晶状体,其中清亮角膜切口38例,巩膜隧道切口2例。取出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34例,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的6例。结果人工晶状体取出的原因如下:人工晶状体脱位22例,葡萄膜炎9例,屈光不正4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角膜水肿大泡2例,人工晶状体混浊1例。40例人工晶状体均一次手术成功取出,术后1个月26例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人工晶状体取出最常见的原因是人工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葡萄膜炎、屈光不正。及时正确的取出人工晶状体,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同时植入适当的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6.
张湘  施玉英 《中国医刊》2007,42(6):38-41
目的观察儿童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的变化,为合理选择儿童人工晶状体度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41例(70眼)2.72~12.31岁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且术后随访期大于6个月患儿术眼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的变化。结果术眼在平均2.54年内(6个月~11.71年)发生-1.48±1.97D的近视漂移,按手术年龄分为2~3岁(13眼)、4~5岁(30眼)、6~7岁(20眼)及9~12岁(7眼)4组,各组术眼屈光变化速度为-0.92±0.68,-0.53±0.83,-0.60±0.55,-0.18±0.51D/年,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8)。随访期内眼轴平均增长0.52±0.85mm,角膜屈光力无显著变化(P=0.983)。结论3岁以上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视漂移,手术年龄较小患儿术眼屈光变化速度较快,眼球发育接近于正常儿童,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仍应根据不同手术年龄采取低度欠矫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7例(17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行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一期植入7例,二期植入10例,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17例均一次悬吊成功,术后人工晶体正位。2例玻璃体腔积血,1例角巩膜切口漏,3例一过性高眼压。17眼最终视力明显提高。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应注意术中技巧,一期手术应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评估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查2007年8月-2009年10月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127人186眼,屈光度均≥-10D,眼部无明显影响视觉质量的器质性病变,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0.8.统计分析术后1、3、6、12、24m的视力情况及屈光状态.[结果]术后97.85%患者裸眼远视力等于或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的矫治弱视患者的屈光不正.此外,对弱视患者的诊断应当充分考虑矫正方式不同对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角膜缘后2mm处作5.5-6.5mm反弧形巩膜隧道切口,采用手法劈核,娩出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5以上者43眼占63.35%,术后1周视力达0.5以上者51眼82.26%。结论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易于掌握,效果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37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前房虹膜夹型的人工晶状体Verisyse(Artisan)植入9例17眼,后房型可折叠的人工晶状体Staar Visian ICL植入10例20眼。术前裸眼视力0.01~0.1,最佳矫正视力为0.4~1.0,近视平均屈光度为-(11.29±2.90)D,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331±347)个/mm~2,平均六角形细胞比例为(59.2±1.8)%。术后随访4~10个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为0.4~1.0,最佳矫正视力为0.5~1.0。随访结束时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210±506)个/mm~2,损失率中位数为5.2%;平均六角形细胞比例为(58.2±10.1)%,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球面等值屈光度均在预期屈光度士1.00D范围内。术后第1天,1眼前房虹膜夹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者眼压升高,局部应用降眼压眼液后,恢复正常,其他眼术后随访期间眼压均维持正常。术后2例4眼出现夜间视力降低和眩光,其中前房型Verisyse(Artisan)和后房型Staar Visian ICL各1例2眼。结论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高度近视。手术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Fong CS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2007,48(8):709-18; quiz 719
The history of refractive eye surgery is recent, but has seen rapid advancement. Older technologies, such as radial keratectomy, had the problem of overcorrection and epithelial complications. Newer technologies, such as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laser-assisted in-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and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 which require the use of laser, has revolutionised eye surgery. However, there are complications, such as corneal hazing, postoperative pain, regression, and poorer correction for high myopes. If not contraindicated, wavefront analysis and femtosecond laser are useful adjuncts to laser photoablation for better visual results. Wavefront analysis improves the precision of laser photoablation by measuring the individual's wavefront aberrations, while femtosecond laser offers an instrument-free means of creating the corneal hinge. Lastly, implantation of intraocular lenses, with or without extraction of the crystalline lens,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to laser photoab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 myopia. Clear lens exchange offers refractive correction to presbyopes and people with cataracts. However, complications, such as endothelial cell loss, cataract formation and retinal detachment, exist. In conclusion, refractive eye surgery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to wearing spectacles or contact lenses. However, potential patients must be warned of the complications and long-term effects on the ey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例(14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ICL植入术.术后随访3-9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植入ICL,14只眼手术前后平均屈光度分别为(-14.52±-6.43)D,(-0.01±0.28)D;裸眼视力分别为0.08±0.06,0.6±0.3;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0.2,0.7±0.2;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眼压为(16.21±2.84)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7.03±1.95)mmHg;内皮细胞计数术前为(3 028±289)个/mm2,术后为(2 912±2 51)个/mm2;前房深度术前平均为(3.69±0.31)mm,术后为(3.57±0.29)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矫正高度近视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马莉莉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667-1668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3年10月1日的43例(86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测患眼的视力、眼压、屈光状态等,检眼镜观察眼底情况,裂隙灯观察角膜、瞳孔、透明晶状体以及术后人工晶体情况,对手术前后的护理过程、方法进行总结回顾。结果 86只眼均在表面麻醉下植入STAAR公司生产的人工晶体(ICL),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有丰富经验的术者完成,患者能密切配合手术,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1.0(0.69±0.27),术后裸眼视力0.4~1.5(1.08±0.28),术后裸眼视力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所有患者对术后视力效果表示满意,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术眼病情变化,并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和手术前后护理都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矫正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所设计的个性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案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无角膜屈光手术适应证的高度近视患者分为三组:1年龄小于40岁不合并有白内障的高度近视患者,这部分病人接受有晶状体眼的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例40眼),进行术后早期及远期视觉质量评价、术后远期并发症评估等;2合并有白内障的超高度近视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例37眼),进行临床效果评价;3合并有白内障而近视度数较低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度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rray 25例31眼,IQ Restor13例26眼),完成术后视力、对眼镜依赖程度评估等。结果 Artisan植入组术后裸眼视力提高,视觉效果良好,远期观察安全;Bigbag植入组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的其他低度数人工晶状体;低度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应用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视觉效果良好,临床满意度优秀。结论个性化植入人工晶状体可以使不同条件的高度近视患者在获得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兼具了安全稳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近视患者干眼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术前记录其性别、年龄、屈光不正状态,包括:屈光度(等效球镜)、视力矫正方式(框架镜/隐形眼镜)、视力矫正效果(正矫/欠矫)。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OSDI问卷调查、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功能检测和泪膜稳定性检测,随后依据特定的诊断标准进行干眼诊断并对确诊患者干眼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LASIK术前近视患者中诊断为干眼的患者比例为50%。干眼是否发病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与屈光度相关,其中轻度和中度近视患者之间干眼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高度近视患者干眼发病率则明显升高,但干眼程度不随屈光度的升高而加重。佩戴隐形眼镜者的干眼发病率高于佩戴框架镜者。视力欠矫者干眼发病率高于正矫者。结论 LASIK术前屈光不正患者中干眼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度近视、佩戴隐形眼镜及视力欠矫患者,因此术前非常有必要进行干眼筛查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和心理辅导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廖荣丰  刘晓庆 《安徽医学》2013,34(11):1587-1590
目的比较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和Lasik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及术后视觉质量。方法收集在我科行Lasik术和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一年的高度近视患者。分为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组(ICL组,17例,34眼)和Lasik组(21例,35眼),随访1年,观察两组病例术后1年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对比敏感度及并发症,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Lasik组有效性指数平均值为(93.32±15.69),ICL组为(104.78±18.73),ICL组明显优于Lasik组。Lasik组安全性指数平均值为(100.61±11.62),ICL组为(108.89±17.75),ICL组明显优于Lasik组。Lasik组术后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在各个频段均较ICL组低,在白天空间频率段1.5cpd、3cpd、6cpd、12cpd和夜晚1.5cpd、3c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的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及对比敏感度优于Lasik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度近视矫正方法,术后视觉质量优于Lasik。  相似文献   

17.
杨路  陈曦  曾庆森  余腾  田川  胡东瑞  朱雁捷 《浙江医学》2010,32(6):813-814,818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矫治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ICL治疗的23例(46眼)高度近视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7d及1、3、6个月以及1~2年对其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等效球镜、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73±0.40)较术前(0.075±0.096)明显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987±0296)较术前(0.625±0.309)也明显提高(t=12.975,P≤0.01)。术后等效屈光度[(-2.18±170)D]较术前[(-18.64±5.01)D]显著改善(t=29.083,P≤0.01);术后等效屈光度和术前预测等效屈光度符合率达93.5%以上。术后眼压平稳,无并发症出现,患者总体满意度达100%。结论ICL矫治超高度近视具有稳定、有效、安全及可预测的特性,在适应证和关键技术能得到合理掌握的基础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楠楠  鲁建华 《医学综述》2009,15(11):1671-1674
白内障手术方式的不同、人工晶状体的类型以及植入后所产生的屈光界面的变化等,都可能造成术眼视觉性质的改变,产生散光、屈光参差和像差改变等一系列的相关屈光问题。因此,以眼内屈光手术的要求为标准,强调白内障手术方式和操作技术、人工晶状体眼的光学系统与术前光学系统的差异、人工晶状体本身的光学特性,精确测量理论公式的应用等对术后视力的影响非常重要,将视光学和现代白内障手术相结合,是今后白内障手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 探究后巩膜葡萄肿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57 例(63 眼)行白 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伴高度近视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后巩膜葡萄肿分研究组(26 例共 28 眼,合 并后巩膜葡萄肿)和对照组(31 例共 35 眼,单纯白内障伴高度近视)。对比两组术前眼轴,术后 3 个月眼轴、中轴区晶状 体后囊膜至视网膜距离、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最佳矫正视力(BCAV)、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人工晶状体囊袋偏心量 及倾斜角。结果 研究组术前及术后 3 个月眼轴长度、术后 3 个月BCAV、裸眼视力数值(logMAR)、MAE、水平及垂直 方向的倾斜角、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 或 0.05)。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巩膜葡萄肿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时应关注 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适于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的具体原因。方法:为3669例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检查,分析514例未施行手术的原因。结果:514例中角膜厚度偏薄142例,占27.6%;角膜前屈和(或)后屈偏大110例,占21.4%;矫正视力未达正常106例,占20.6%;眼压偏高63例,占12.3%;眼底病变40例,占7.8%;急慢性结角膜炎症25例,占4.9%;摘掉隐形眼镜不足2周18例。占3.5%;年龄偏小、对手术安全性有顾虑等10例,占1.9%。结论:LASIK手术有明显的选择性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