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楔状缺损是发生在牙颈部的慢性缺损,通常多见于成人前牙和前磨牙的唇颊面,是一种无特异性细菌存在情况下,因化学或化学——机械原因所致的病理性牙体缺损。牙颈部的釉牙骨质界处结构比较薄弱,易被磨去,刷牙方法不正确,常会使牙颈部出现典型而严重的楔状缺损,龈沟内的酸性渗出物与缺损发生也有重要关系。楔状缺损轻者可无症状,但多有不同程度的牙本质过敏症状,严重的可并发各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甚至因缺损过多而使牙齿由颈部折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两种新型材料 :光固化树脂、Fuji 型玻璃离子粘固粉对双尖牙楔状缺损进行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4 35颗牙分两组 ,2 19颗牙用光固化树脂 ;2 16颗牙用 Fuji 型玻璃离子粘固粉 ,观察疗效 2~ 3年。结果 总有效率分别为 87.2 1%、98.15 % ,差异有显著性。在固位效果、边缘密合性方面后者明显优于前者 (P<0 .0 5 ) ;在仿真、美观性、耐磨性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选择光固化复合树脂及 Fuji 型玻璃离子粘固粉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虽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但从操作步骤、使用耐久性看 ,以选择后者为宜。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对不同材料治疗牙体楔状缺损的应用效果进行对照观察和评估。方法 80例(80颗)牙体楔状缺损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0颗)。实验组患者采取3M-Vitremer TM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对照组患者采取Dyract AP复合体充填修复,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种修复材料的治疗效果。结果经随访发现,两组患者修复6个月后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2、18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楔状缺损应用3M-Vitremer TM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的效果优于Dyract AP复合体充填修复,且其能有效确保患者的远期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9.
楔状缺损是口腔科常见的牙体组织缺损疾病,临床上常采用充填修复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近几年来笔者分别采用了玻璃离子粘固剂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两种材料进行治疗,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为我科治疗病例,共100例200颗牙,其中男性57例147颗牙,女性43例53颗牙。前牙129颗占54.5%;双尖牙71颗占45.5%。然后分别抽出25例50颗牙进行玻璃离子粘固粉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比较观察。牙颈部楔状缺损牙体破坏牙本质层的患牙,无龋蚀,无充填物,牙周无病变,牙髓活力正常。 1.2 治疗结果 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50颗牙中有6颗充填体脱落,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仅有2例脱落,但并发牙髓炎3 相似文献
10.
在老年齿科患者中,常见有较大牙体缺损,用银汞充填固位力欠佳,如做冠修复固位,给患者带来了不少麻烦。为此,1995年~1996年我们用含银合金粉的玻璃离子(GIC)充填230例老年齿科患者较大牙体缺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30例患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上,女性99例,男性131例。290颗患牙均为磨牙。材料系我院自己调配的含银合金的玻璃离子(GIC),银粉合金重量占20%。二、操作要点:由于老年患者牙齿大部分牙髓受损,故去除龋坏物质之后,根据牙髓情况,需要完善的牙髓治疗,待无临床症状后进行充填,其材料的调和方式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 GIC)与复合树脂(composite resin, CR)填充法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不同填充方案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GIC填充法,观察组接受CR填充法。随访2年后比较两组填充效果、美观度、咀嚼功能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填充成功率高于对照组(62.5%vs 40.0%),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vs 25.0%);修复后,两组咀嚼功能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咀嚼功能、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与GIC比较,RC填充法治疗后牙牙体缺损可提高填充成功率,改善患者咀嚼功能,提高美观度。 相似文献
12.
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是治疗四环素牙、氟斑牙、楔状缺损等的理想材料。我科自1988年代用光导技术以来,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近4年来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牙体浅型楔状缺损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流动树脂三种材料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牙体浅型楔状缺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Ⅰ(26例)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治疗,对照组Ⅱ(26例)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观察组(28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两种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11月~2013年8月收治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3m纳米流动树脂展开缺损修复,对照组患者应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展开缺损修复。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的跟踪观察,对比修复疗效。结果:利用3m纳米流动树脂进行缺损修复的观察组在修复牙体楔状有效率方面优于利用玻璃离子粘固剂进行缺损修复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两种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材料都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对比之下,应用3m纳米流动树脂的后期成功率略高于玻璃离子粘固剂,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国产传统型玻璃离子、进口传统型玻璃离子、树脂改型玻璃离子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将105例321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A、B、C3组,A组使用国产传统型玻璃离子修复,B组使用进口传统型玻璃离子修复,C组使用树脂改型玻璃离子修复,随访2年后观察疗效并记录。结果:A组有30颗牙修复失败,修复成功率72.0%;B组有16颗牙修复失败,修复成功率85.0%;C组有11颗牙失败,修复成功率89.7%。结论:3种材料各有优缺点,提示应根据临床情况恰当选用。 相似文献
16.
2001年至2003年,我们对比了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树脂充填与单独使用光固化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楔状缺损是牙体硬组织常见的疾思之一,损坏程度不一。轻度没有自觉症状;中度牙齿可有过敏症状;重度可伴有牙髓炎,根尖周病或病理性牙折断。笔者采用光敏固化树脂治疗楔状缺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