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肿瘤的定位方法。方法: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5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其中22例于术前2 h内行亚甲蓝定位,12例术前行钛夹定位,4例术前行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20例术中结肠镜定位。准确定位后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或局部肠段切除术。结果:2例行术前亚甲蓝标记患者因腹腔面肠壁浆膜无亚甲蓝染色而无法定位,术中行结肠镜检查定位;1例行术前钛夹定位患者腹部平片见钛夹位于右下腹,结合肠镜肿瘤距肛门的距离,确定病变位于乙状结肠;1例行术中结肠镜检查准确定位患者因结肠镜检查致使小肠及结肠胀气,无手术空间,中转开腹;4例患者行气钡双对比检查准确定位。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术中可结合直肠指诊对肿瘤进行定位,直肠指诊不能触及的肿物,通过术前行亚甲蓝、钛夹标记、气钡双对比造影及术中肠镜检查对结直肠肿瘤进行定位,术中可准确、快速定位病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避免误切肠管及保肛失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肿瘤患者24例,按肿瘤良恶性分成A、B两组。A组于腹腔镜监视下,经结肠镜切除直肠腺瘤4例,结肠间质瘤2例,结肠腺瘤样息肉7例。B组在结肠镜指示下,经腹腔镜切除结肠癌7例,直肠癌4例。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4)min,术后发生肠道出血2例,无肠穿孔病例。B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肿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9±17.5)min,术后无切口感染或吻合口漏。A组患者术后第3天痊愈出院,B组术后第9天痊愈出院。结论: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切除结直肠肿瘤可以优势互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良、恶性息肉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肠镜、腹腔镜及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全结肠镜愉奄发现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共378例。结肠镜圈套器摘除319例,结肠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11例,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治疗7例,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楔形切除术6例,结肠镜辅助腹腔镜肠段切除术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32例。结果腹腔镜辅助结肠镜治疗组与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局部切除术组均未出现一例并发症,结肠镜圈套器摘除组中1.6%(5/319)出现并发症。结肠镜组肿瘤残留11例,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随访中,EMR术1例肿瘤残留,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楔形切除术中2例为浸润性结直肠癌,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论大部分结直肠良性息肉可以通过单纯结肠镜的方法得到治疗;双镜联合的治疗方式对于结肠镜治疗困难的结直肠息肉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其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08年11月我院为20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完全腹腔镜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术2例,次全结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6例,乙状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术1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10例。术中平均出血116.5ml,平均手术时间183.5min,术后平均住院8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19个月无复发。结论:完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切口小,应用于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方法良性息肉行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息肉切除困难者或有风险者可选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肠段切除术,复杂病例采用混合术式(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肠段切除术)。结果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14例,手术时间55~158min,平均103min。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82、206min。结肠镜辅助腹腔镜降结肠部分切除术(降结肠多发息肉,其中1枚息肉为无蒂息肉)1例,手术时间98rain。混合术式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02、166min。19例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28个月,无一例息肉残留、复发或再次手术。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纤维结肠镜辅助下腹腔镜结肠手术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术中纤维结肠镜定位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采用纤维结肠镜定位辅助完成全部7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结果:术中采用纤维结肠镜定位后,3例乙状结肠息肉行单纯息肉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息肉恶变行乙状结肠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癌合并息肉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切除包括息肉在内的肠管)。结论:术中采用纤维结肠镜定位操作安全、定位准确,能降低因定位不准确而导致的手术失败,提高此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癌合并结肠癌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直肠癌合并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直肠癌合并结肠癌发生率为4.11%。本组病例直肠腺癌合并结肠息肉癌变2例,结、直肠息肉癌变3例,结、直肠同时多发性腺癌5例。5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切除术,2例行直肠癌加结肠癌分段根治切除术,1例行姑息切除术,1例行肿物局部切除术,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 回肠造口术。随访1~5年,近期出现并发症2例,远期并发症3例,死亡4例。结论 术前行全结肠纤维结肠镜检查,术中全肠道仔细探查是提高直肠癌合并结肠癌诊断率的重要手段。通过积极、正确的手术治疗,直肠癌合并结肠癌患者仍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诊疗结直肠疾病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双镜技术,术中由纤维结肠镜进行辅助定位,顺利完成15例结直肠手术,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28~74岁,平均43.6岁.其中直肠息肉2例,行直肠壁楔形切除术;乙状结肠息肉8例,行乙状结肠楔形切除或部分肠段切除术;乙状结肠息肉伴癌变2例,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乙状结肠癌2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癌合并直肠息肉2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直肠息肉微波灼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电凝切除、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部分肠段切除及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等方法,对3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5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22例行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其中1例在结肠镜操作过程中发生难于控制的出血,另1例造成穿孔且息肉未完全切除,也行结肠镜辅助的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22例中有18例用Endo-GIA完成。6例行腹腔镜下肠段切除,其中4例因息肉基部广,游离肠段后发现血供差;2例息肉位于直肠上段,且息肉稍大。3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70~240 min;手术出血量在20~1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20~48 h。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肠瘘、肠腔狭窄、术后肠道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回顾应用单孔腹腔镜行结直肠肿瘤的手术治疗,包括乙状结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直肠癌前根治术、结肠造瘘术等术式。总结单孔条件下手术操作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单孔腹腔镜行结直肠肿瘤手术的经验及技巧。结果显示各种术式操作顺利,取得满意的微创和美容效果。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是可行的,并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结肠、直肠上段良恶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确定手术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结果25例患者中行结直肠部分切除术14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6例。22例患者成功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2例改为“四孔法”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中位切口长度为3.8cm(3.5~4.5cm),手术时间为(192±32)min,术中出血量为(61±21)mL,肿瘤中位长径为2.7cm(1.0~5.0cm),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7枚(3~22枚),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d(1—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d(6~20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包括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11例行根治手术的患者肿瘤环周切缘均为阴性。2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例结肠癌患者术后10个月发现肝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结肠息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基底直径≥2.0cm,位置特殊,无法内镜下摘除的结肠息肉,在电子结肠镜辅助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结果30例均在双镜联合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19例,腹腔镜下肠段切除6例,双镜联合小切口辅助部分肠切除3例,术中病理证实为恶性者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2例。手术时间50~185min,平均(79.6±28.6)min;术后无吻合口漏和吻合口梗阻发生;有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4d,平均(2-3±2.7)d;住院时间3~12d,平均(5.0±2.0)d。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9.8±2.7)个月;除6例失随访外,24例复查肠镜未见息肉残留、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电子结肠镜不仅定位准确,对恶性患者更改切除术式灵活,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治疗复杂结肠良恶性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手术效果。方法把6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开腹手术组(常规组)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组(观察组)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肠梗阻的发生率,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常规组20例结肠癌术后有6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30.0%,观察组22例结肠癌术后有1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4.55%。常规组11例直肠癌术后有2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9例直肠癌术后有1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11.11%。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肠梗阻的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14.
术中结肠镜检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术中结肠镜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时,术中使用结肠镜对肿瘤定位以确定切缘,肠管吻合后使用结肠镜观察吻合口有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并对并存结直肠息肉行结肠镜下切除.结果 28例均成功完成定位和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90(120-230)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5(7-12)d.术中结肠镜检发现吻合口出血和吻合口漏各1例,近端结肠腺瘤性息肉3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1例切口脂肪液化,无吻合口漏和狭窄,无吻合口出血,术后病理标本残端无肿瘤细胞残留、浸润.结论 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肠镜能快速、精确确定切除范围,弥补了腹腔镜手术的缺陷,减少腹腔肿瘤细胞脱落,肿瘤根治彻底,可靠观察吻合口情况,有效预防和治疗吻合日出血和吻合口漏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我院为118例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直肠癌71例,降结肠癌18例,升结肠癌29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71例,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18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29例。结果:118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4h,术中出血50~100ml,无十二指肠、输尿管损伤及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安全可行,患者创伤小,康复快,能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辅助或手助结直肠癌根治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腹腔镜根治术治疗13例结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2年11月-2006年4月13例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肠癌10例,Duke’s A期4例,Duke’s B期6例;直肠癌3例,均为Duke’s A期。结果13例结直肠癌根据肿瘤大小分别采取腹腔镜辅助根治术10例,手助腹腔镜根治术3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依据肿瘤大小和部位选择腹腔镜辅助或手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胸腔镜(双镜)同时处理结直肠癌同时伴肺转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8月期间14例腹腔镜联合胸腔镜同时手术处理结直肠癌同时伴肺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手术均达到R0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1h (3.2~5.3h),平均术中出血量120ml (50~300ml),平均住院时间12d(9~17d),术后1例发生肺部感染,术后无死亡发生。结论 结直肠癌同时合并肺转移,若经评估能达到R0切除,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双镜)手术同时处理转移灶和原发灶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术前亚甲蓝定位、金属夹定位和术中纤维结肠镜定位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前进行了肿瘤定位,其中术前2h内4点法亚甲蓝定位23例,术前1d金属夹定位20例,术中纤维结肠镜定位21例,定位后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性手术、肠段切除或局部切除术。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术前亚甲蓝定位标记成功率为82.6%(19/23),2例因亚甲蓝弥散导致组织界限不清行中转开腹手术,2例肿瘤因腹腔面肠壁无亚甲蓝显色而无法定位,遂于术中加行纤维结肠镜定位。术前金属夹定位标记成功率为85.0%(17/20),2例乙状结肠肿瘤和1例直肠上段肿瘤因无法确定下切缘而于术中加行纤维结肠镜定位。术中肠镜定位标记成功率为95.2%(20/21),1例因病灶为长蒂腺瘤未能准确定位。对于术前亚甲蓝和金属夹定位失败而加行术中结肠镜定位的5例患者中,2例准确定位并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1例因病灶为长蒂腺瘤未准确定位;2例定位准确但因小肠和结肠胀气明显,手术空间不足致中转开腹手术。结论上述3种定位方法用于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定位效果。临床实践中应根据肿瘤位置和拟行的手术方式来选择适宜的肿瘤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 2025例多原发结直肠癌荟萃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总结中国人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多原发结直肠癌为检索词,电脑检索1989—2004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统一纳入和排除标准,所得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1)发病率2.9%,有癌家族史13.1%,平均患病年龄53岁;(2)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术前纤维结肠镜诊断率55.2%,术中探查诊断率37.5%,术后标本诊断率15.7%;(3)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术前纤维结肠镜诊断率94.8%,平均间隔时间5.2年;(4)癌灶部位:直肠30.9%,乙状结肠19.9%,降结肠9.O%,结肠脾曲5.2%,横结肠9.1%,结肠肝曲6.1%,升结肠11.8%,盲肠8.1%;(5)伴肠外癌灶37.6%,伴腺瘤或息肉43.7%,有淋巴结转移34.6%;(6)组织学类型相同者60.6%,不相同者39.4%,腺癌89.2%,腺瘤或息肉恶变8.4%;(7)根治性切除85.9%,姑息性切除10.1%;(8)术后3、5、10、15年生存率,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分别为64.3%、44.6%、26.3%和9.4%,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分别为69.6%、59.2%、45.0%和36.7%,两组比较,分别P〉0.05、P〈0.05、P〈0.01和P〈0.01。结论 多原发结直肠癌临床少见,诊断主要靠纤维结肠镜检和术中探查;根治性切除率高;预后良好,且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优于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