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疗效好、退热快、副作用轻,是目前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理想药物.我们于1989年7月—10月,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3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吡喹酮对各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脏的副作用。作者通过1978~1981三年中所收治的664例血吸虫病患者的分析,认为吡喹酮引起的肝脏损害既少且轻。应用吡喹酮前肝功能正常,而用药后出现异常者占总例数的2.29%。在治疗前肝功能已有异常或合并肝脏夹杂症者中,81.4%能良好地耐受吡喹酮治疗;4.3%治后肝功能损害加重,但经辅肝药物治疗后迅速康复。上述资料提示吡喹酮远较其它传统的抗血吸虫病药物为优,可用于肝脏有损害的血吸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潜江市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所于1992—2005年采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95例,其中吡喹酮加用激素治疗105例,未加激索对照组治疗90例,现将临床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90例疗效分析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医院吴桂兰,王来山吡喹酮为一广谱抗蠕虫药,国内外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的研究表明,吡喹酮是当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理想药物。我们于1989年采用该药治疗的急性血吸虫病经连续3年追踪随访共190例,其疗效报告...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燕子矶康复医院于1998~2002年采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13例,其中吡喹酮加用激素治疗43例,未加用激素70例,现将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与吡喹酮联用对血吸虫病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年龄、性别、病程、肝功能等作为配对条件,将142例血吸虫病患者分为BILT与吡喹酮治疗方案联用(实验组)64例和吡喹酮常规治疗方案单用(对照组)78例。以乏力、腹泻、上腹饱胀、肝功能、HA和LN作为观察指标,并在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实验组的治后乏力、腹泻、上腹饱胀的发生率,以及肝功能异常率、HA与LN水平都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 BILT与吡喹酮联合治疗血吸虫病患者,能减轻患者近期临床症状,对恢复肝功能和改善肝纤维化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吡喹酮治疗老年急性血吸虫病20例分析钱翠英南京市血吸虫病防治院(210038)我院于1994年至1996年以吡喹酮治疗60岁以上老年急性血吸虫病2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中,男18例,女2例,年龄61~78岁,...  相似文献   

8.
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合并晚期妊娠1例,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顺利完成病原治疗。  相似文献   

9.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具有低毒、高效、疗程短、使用方便等特点。其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及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激惹反应等。近十年,我院以吡喹酮治疗各型血吸虫病5630例,出现不良反应34例,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退热快、疗效好、副作用轻,是目前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理想药物。我们于1987年7月~10月,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37例,并观察了患者的退热情况,现报告如下。观察方法一、病例及临床资料 137例中,男性55例,女性82例,年龄10~62岁,青壮年约占82%。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有发热史,热程3  相似文献   

11.
19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发热后体温自动降至正常,予以吡喹酮治疗后体温再度升高,按急性血吸虫病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2.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 ,具有低毒、高效、疗程短、使用方便等特点。其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及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激惹反应等。现将我院近 1 0年来收治的 60 30例各型血吸虫病中 ,服用吡喹酮后出现不良反应的 35例资料作如下报道。1 临床资料35例中 ,慢性血吸虫病 2 2例 ,治疗剂量为吡喹酮总量 60 mg/kg2日疗法 ;急性血吸虫病 6例 ,治疗剂量为1 2 0 mg/kg 6日疗法 ;晚期血吸虫病 7例 ,治疗剂量为90 mg/kg6日疗法 ;脑型血吸虫病用 1 2 0 mg/kg6日疗法 ,体重以 60 kg为限 ,1日 3次给药 ,饭后半小时到 1小时口服。2 药物副反应2 .1 过敏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致癔症1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致急性肾损伤1例。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治疗曼氏血吸虫病患者引起的血性腹泻已有报道(Polderman,1984)。作者在菲律宾对吡喹酮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时发现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发生类似的综合症。20例研究对象均为有不同程度肝损害的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其中4例用吡喹酮后发生血性腹泻。为了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所有患者服吡喹酮20mg/kg 3次,每次间隔30分钟,总剂量60mg/kg。目前所推荐的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方案之一,早餐及午餐  相似文献   

16.
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评估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口服蒿甲醚6 mg/kg加吡喹酮120 mg/kg联合治疗,对照组51例口服安慰剂加吡喹酮120 mg/kg.比较两组治愈率、治后21、45天粪便虫卵阴转率及减卵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采用双盲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7.7%和95.7%,治后45天粪便减卵率分别为99.1%和97.7%,治疗后平均发热天数分别为5.1 d和4.5 d,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9.4 d和8.9 d,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2例病人口服蒿甲醚后腹部和背部出现荨麻疹,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呕吐.结论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单用吡喹酮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城市和农村急性血吸虫病人临床表现和吡喹酮治疗对体温影响的差异。方法将1994年城乡(芜湖市和繁昌县)两所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血吸虫病人分成城市组和农村组。又将两组中单剂和双剂吡喹酮治疗的患者、儿童(≤14岁)和成年患者分别分为8个亚组作为交叉比较的单位。用常规剂量对两组患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误诊时间的长短,治疗前临床表现及其在各组病人中出现率,吡喹酮治疗后各组体温下降曲线,吡喹酮治疗的副反应及其出现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误诊天数无显著差异,表明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血吸虫急性感染的误诊是普遍的;除发热外,急性血吸虫病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畏寒,咳嗽,乏力,腹痛,腹泻等,城市患者的症状诉说比农村患者更多,更不集中。急性感染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极小。城市组儿童单剂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天数显著小于农村组,而双疗程组儿童,城市组明显长于农村组。而成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单疗程和双疗程的城乡两组人群体温下降趋势相同。结论城乡医院对急性血吸虫感染的误诊均相当普遍;城乡两组病人对吡喹酮的临床反应基本无差异;临床使用双疗程吡喹酮治疗急性感染者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收集了1978至1982年在上海市及4个郊县用吡喹酮治疗各期血吸虫病的资料,7,032例均采用60mg/kg的二天疗法。其中慢性血吸虫病5,641例,慢性血吸虫病伴有加杂症者1,197例,晚期血吸虫病194例。有8例在治程中或治疗后出现了与吡喹酮有关  相似文献   

19.
青蒿琥酯与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血吸虫病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是目前日本血吸虫病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治疗中部分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出现病情再燃的现象,需进行双疗程治疗,究其原因可能与吡喹酮对血吸虫童虫的杀虫作用弱有关。青蒿琥酯能杀灭宿主体内尚未发育成熟的日本血吸虫童虫[1],有效弥补了吡喹酮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为进一步探索大剂量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过程中 ,EKG(心电图 )和 ALT(丙氨酸转氨酶 )的变化及影响 ,笔者就 1 989年以来 ,我院收治的 3 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采用大剂量吡喹酮 (总剂量为 1 2 0 mg/ kg)短程疗法 (分 2日口服 ,每日 2次 ) ,观察治疗前后 EKG、ALT的变化情况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3 0例急性感染病例 ,均有疫水接触史 ,有发热、肝脾肿大 ,粪便集卵孵化发现血吸血虫卵或毛蚴 ,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者。男性 2 0例、女性 1 0例 ,年龄 1 5~ 55岁 ,其中 1 8~ 3 5岁 2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