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化孕产妇管理在预防巨细胞病毒(CMV)宫内感染方面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有异常孕产史的育龄妇女2 907例、孕妇3 193例外周血中CMV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筛查出CMV IgM阳性育龄妇女210例、孕妇245例,观察中药对IgM转阴率以及孕妇的宫内传播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育龄妇女治疗转阴后再次妊娠情况.结果中药治疗可使育龄妇女CMV IgM转阴率从自然状态下的41.28%(45/109)提高到77.23%(78/101)(X2=27.91,P=0.01)、孕妇从41.94%(52/124)提高到75.21%(91/121)(X2=27.90,P=0.01),孕妇宫内传播率从41.46%(17/41)降低到20.83%(10/48)(X2=4.45,P=0.03),流产等胎儿异常明显减少(X2=5.43,P=0.02).结论应用ELISA法,从孕前开始筛查CMV IgM阳性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应纳入孕产妇管理.  相似文献   

2.
243对母婴血清应用 ELISA 法检测巨细胞病毒(CMV)IgG 与 IgM,发现上海市孕妇 CMV 感染率为88.5%,激活感染率为5.3%。母婴间血清中 IgG 与 IgM 分布频率呈一致性,说明 CMV 可通过母婴传播,宫内感染率为1.65%。遭受宫内感染的胎儿,出生时体重明显减轻,并对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感染的预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巨细胞病毒是全球新生儿先天性及围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毒。在发达国家活存的新生儿中,约有1%发生HCMV先天感染,发展中国家较多;围产期感染的比前者更多。绝大多数感染者,为慢性无症状感染,约有10%有症状。有的危害性还很大,成为全球一个尚未解决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全球新生儿先天性及围产期感染中最常见的病毒。在发达国家活存的新生儿中,约有1%发生HCMV先天性感染,发展中国家较多;围产期感染的比前者更多。绝大多数感染者,为慢性无症状感染,约有10%有症状。有的危害性还很大,成为全球一个尚未解决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感染者在排放病毒时,如与人密切接触,就可把病毒传递给易感者。自50年代病毒分离后,随之证实它是先天性感染产生胎儿畸形、智力障碍及听力低下,以及多种神经后遗症的主要病原体。它还在输血、器官移植、艾滋病及各种慢性病史,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感染此病毒的婴幼儿为HCMV传递的良好媒介。现证明医院中工作人员,通过卫生操作常规,可以防止HCMV传递。因此这种常规应扩大到社会生活中,作为预防先天性HCMV感染,是极为迫切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感染广泛,许多研究表明它是引起宫内感染最常见的病毒之一,能导致自发流产、死胎、畸胎、出生缺陷及生后持续感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据统计HCMV在我国新生儿感染率为0.9%~3.5%,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每年出生2...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为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定量检测1 025例孕妇血清中巨细胞病毒的含量,并采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分析新生儿的发育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25例孕妇中检出巨细胞病毒感染113例,感染率为11.0%;97例孕妇具有异常妊娠史,检出活动性感染26例,感染率为26.8%,明显高于无异常妊娠史孕妇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细胞病毒载量检测3、4级孕妇宫内感染率为87.9%,明显高于0~2级孕妇的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感染MDI、PDI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体内高载量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造成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做好相关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水平与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来该院行产前筛查的960例孕妇,分别检测血清中游离β-hCG(Free-β-hCG)、孕中期妇女血清与羊水中HCMV-DNA含量及HCMV-IgM水平.按检测结果将孕妇分为感染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笔者对155例肝炎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病例资料1994年2月~1995年7月间在本院住院的散发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55例,年龄10~74岁,其中男性91例,女性64例.  相似文献   

9.
人巨细胞病毒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毒:妊娠妇女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感染,其中原发性感染引起胎儿受累的几率最大,导致胎儿受累的程度最深。该文就妊娠期人巨细胞病毒原发性感染的母婴传播、产前诊断、治疗及预防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人巨细胞病毒原发性感染的诊断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巨细胞病毒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毒。妊娠妇女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感染 ,其中原发性感染引起胎儿受累的几率最大 ,导致胎儿受累的程度最深。该文就妊娠期人巨细胞病毒原发性感染的母婴传播、产前诊断、治疗及预防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 活动性感染孕妇的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IL-2R) 水平与孕早期绒毛感染及生长发育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从自愿人工流产或过期流产行清宫手术的孕早期妇女中, 筛查CMVIgM和晚期mRNA均阳性者, 再检测其绒毛组织CMVDNA。然后, 随机选择绒毛CMVDNA阳性和阴性各 50例为观察对象, 检测其孕妇外周血sIL-2R水平。结果: 绒毛组织CMVDNA阳性和阴性的孕妇外周血sIL-2R平均水平分别为 286 66±16 84u/ml和 122 67±23 37u/ml(t=2 65, P=0 01 ), 19例过期流产和 81例自愿人工流产孕妇的外周血sIL-2R平均水平分别为 234 41±11 48u/ml和 158 41±14 48u/ml(t=2 73, P=0 01)。结论 : CMV活动性感染早孕妇女的外周血sIL-2R水平可能与绒毛感染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宫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豚鼠模型,研究CMV宫内感染致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机制。方法:随机选择无CMV感染史的孕早期豚鼠,腹腔接种GPCMV,分娩24h内处死,运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地高辛标记的CMV晚期mRNA三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探究GPCMV宫内感染及其致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机制。结果:感染的孕鼠出现病毒血症征象,其子代出现流产、死胎等异常结局。N-PCR检测孕鼠及其子代GPCMV感染率分别为100.00%和94.57%,且感染脏器均出现非特异性组织病理学变化。杂交阳性信号位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子宫腺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内。结论:孕早期GPCMV感染对妊娠结局影响最严重。中性粒细胞可将CMV携带到子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胎盘感染和绒毛退行性变,这可能是进而引发子代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d prospectively the outcome of primary and nonprimary maternal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 during pregnancy among 88 and 120 women, respectively. The risk for vertical transmission was 1.83x higher for primary infection than for nonprimary infection. Nonetheless, congenital CMV disease was diagnosed in both infection groups at similar rat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孕妇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为孕妇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2月孕妇妊娠期宫内细菌感染82例、病毒感染84例、正常孕妇85名,分别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血清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水平及PCT检测结果,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细菌感染组孕妇WBC、CRP、IL-6、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病毒组,病毒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孕妇PCT阳性率86.6%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的17.9%与对照组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其他检测项目。结论 PCT对孕妇细菌感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且速度快,准确度高,可作为孕妇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选取439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的44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1月龄、6月龄检测外周血HBV-M。结果新生儿出生24h内HBs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2.7%、2.3%,1月龄为6.8%、2.5%,6月龄为5.6%、2.5%,24h内HBsAg和(或)HBeAg和(或)HBV-DNA阳性的新生儿为85例,阳性率为19.2%,单项HBeAg阳性者于1月龄全部阴转;新生儿1月龄复查HBsAg时有34例阴转,阴转率为60.7%,出生至1月龄HBsAg持续阳性率为5.0%,出生至6月龄HBsAg持续阳性率为4.3%,1月龄HBsAg阳转并持续至6月龄者有5例。结论HBV-DNA特异性高,但不全面,HBeAg易通过胎盘造成新生儿HBeAg血症,经联合免疫很快清除,因此把HBsAg作为检测指标较合适;婴儿1月龄血HBsAg阳性可作为HBV宫内感染的筛查指标,而6月龄血HBsAg阳性则可作为HBV宫内感染的确诊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上,孕妇DR3、婴儿DR3、母婴DR3同阳性、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胎盘感染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是HBV官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4.71(1.62~13.66)、3.91(1.18~12.94)、5.96(1.14~31.15)、6.59(2.72~15.97)、4.53(1.93~10.64)和2.51(1.12~5.60);在α入=0.05,α出=0.10水平上,进行HBV宫内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DR3(OR=4.65,1.44~15.05)、孕妇血清HBV DNA(OR=6.56,2.65~16.23)被引入回归方程,为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其他因素的暴露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别.随着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加,其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χ2=16.74,P<0.os).结论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HLA-DR3阳性和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HBV宫内感染率随孕妇血中HBVDNA含量增高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for vaccination to change cytomegalovirus (CMV) epidemiology is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CMV vaccines and designing clinical trials.

Methods

We constructed a deterministic, age-specific and time-dependent mathematical model of pathogen transmission, parameterized using CMV seropreval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azil, to predict the impact of vaccination on congenital CMV infection.

Findings

Concurrent vaccination of you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ould result in the greatest reductions in congenital CMV infections in populations with moderate and high baseline maternal seroprevalence. Such a vaccination strategy, assuming 70% vaccine efficacy, 90% coverage and 5-year duration of protection, could ultimately prevent 30–50% of congenital CMV infections. At equilibrium, this strategy could result in a 30% reduction in congenital CMV infections due to primary maternal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a 3% increase in Brazil. The potential for an increase in congenital CMV infections due to primary maternal infections in Brazil was not predicted with use of a vaccine that confers protection for greater than 5 years.

Interpretation

Modeling suggests that vaccination strategies that include young children will result in greater declines in congenital CMV infection than those restricted to adolescents or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critical ne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ype of maternal infection to congenital CMV infection and disease, the main focus of vaccine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P65)抗原血症检测法(AA法)对发热患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发热患儿(发热时间7~14d)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P65抗原血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MV抗体(CMV—IgM)、尿光镜找包涵体等三种方法平行检测128例血标本和尿标本。结果PP65抗原血症、CMV—IgM、尿找巨细胞包涵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2%、8.6%、6.3%。PP65抗原血症与CMV—IgM及尿找巨细胞包涵体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0%(11/22)、36%(8/22)。19例患儿随着病情好转,PP65抗原血症水平从阳性转为阴性,另3例临床痊愈时复查PP65仍为阳性,其中2例2周后复查PP65转为阴性,1例3周后复查转为阴性。结论PP65抗原血症检测法对CMV活动性感染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可以检测病情变化、指导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P65)抗原血症检测法(AA法)对发热患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发热患儿(发热时间7~14 d)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P65抗原血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MV抗体(CMV-IgM)、尿光镜找包涵体等三种方法平行检测128例血标本和尿标本。结果PP65抗原血症、CMV-IgM、尿找巨细胞包涵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2%、8.6%、6.3%。PP65抗原血症与CMV-IgM及尿找巨细胞包涵体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0%(11/22)、36%(8/22)。19例患儿随着病情好转,PP65抗原血症水平从阳性转为阴性,另3例临床痊愈时复查PP65仍为阳性,其中2例2周后复查PP65转为阴性,1例3周后复查转为阴性。结论PP65抗原血症检测法对CMV活动性感染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可以检测病情变化、指导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