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是癌症,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因为癌症,我们知道我们的伴侣是多么的伟大;因为癌症,我们知道我们的家人是多么爱我们;因为癌症,我们知道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因为癌症,我们成为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因为癌症,我们成为一个知道奉献的人;因为癌症,我们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因为癌症,我们成为一个不屈不挠的勇士;因为癌症,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纯粹的人。"  相似文献   

2.
张蕾 《抗癌之窗》2011,(3):62-64
许多癌症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会觉得迷茫、无助、失去方向,不知该如何是好。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几位身患癌症多年的"过来人"给初患癌症的癌友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患癌症看成是自己这辈子遇到的最倒霉的"灾"和"难".看了美国康复顾问切丽尔·坎菲尔德所著的<康复之本>一书,我们会完全改变对癌症的看法,而且也只有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去看癌症,看自己,看世界,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康复,从而真正走上康复之路.  相似文献   

4.
古有谈虎色变之说,今有谈"癌"色变的讲法,老百姓对于"癌症"的恐惧从这一说法可见一斑。那么"癌症"是否真的这么可怕,能否从心理上来预防癌症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些案例和临床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5.
癌症早已不是"不治之症",但近年来日渐升高的癌症发病率、不见下降的死亡率,却依然让人们胆战心惊。为什么癌症就能如此猖獗?癌细胞到底最喜欢在人体的哪些部位"捣乱"呢?我们是否能有重点地进行预防?为此,国内权威肿瘤专家,绘出了一幅人体癌症"地图"。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多年来人们总是怀着"根治癌症"的良好愿望,结果却往往使用了大量效果欠佳甚至缺乏目的性的治疗.肿瘤的治疗花费巨大,肿瘤治疗的科研成本也很高,过度地关注癌症治疗而忽视预防,必将占用大量的医疗和科研资源.所以说,人们最大的愿望不是获得治疗癌症的神丹妙药,而是拥有"治未病"的良方,远离癌症、健康生活.坊间流传着各种防癌秘诀--"喝茶防癌"、"服用维生素防癌"、"练气功防癌",防癌方法五花八门,我们老百姓该如何选择?预防癌症,我们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7.
杨雪 《抗癌之窗》2013,(4):27-30
过去有种说法:"十个癌症九个埋,剩下一个不是癌",人们对癌症抱有"谈癌色变"的恐惧心理。然而,美国癌症研究院出版的《癌症止步(Stopping Cancer before it starts)》指出,有77%的癌症与生活形态相关与遗传相关的危险因子占14%,剩下的9%则与环境风险有关。也就是说,生活形态与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治愈,1/3的癌症患者可以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能够阻击癌症呢?  相似文献   

8.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癌症是可以公开谈论和治疗的。在许多高收入国家,随着对癌症认识的增加,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点。然而对中国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癌症却仍然是不治之症,人们谈"癌"色变,唯恐避之不及。这一方面说明我们老百姓对癌症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想躲也躲不掉.我已经记不清曾经读过、听过、喊过多少次"人类攻克癌症"这句豪言壮语和急切期盼,可是现实却毫不留情地击碎了我们的"抗癌大政方针".看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面对着一个个的"瘤块",一步步走向死亡,我不得不静静坐下来思考,检讨我们走过的路和经过的坎.起码我们要客观对待癌症的现实状况,只有明白得透彻,才能清醒得彻底,然后重新选择应该走的抗癌之路,披挂上阵.  相似文献   

10.
据《医师报》报道,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开始讨论:"面对癌症,我们能够拿出一些什么样的共识?"2006年WHO在一篇名为"与慢性病面对面:癌症"的报告中指出,在2005年约有76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3%。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2005—2015年将有8400多万人因癌症死亡。癌症不仅危害经济发达国家的人群健康,所有死  相似文献   

11.
我从医近40年,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癌症患者,也经历过无数感人的故事。从癌症患者的身上,我感触最深的是:对待癌症的心态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带给你的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总是希望尽最大努力延长患者的生命,同时,我们更希望不仅要让癌症患者活下去,还要活得有尊严、有质量!在给癌症患者看病时,我有时会这样对患者说:"你的病,我管一半,你也管一半。"病人听了可能觉得奇怪:"我好不容易挂到了专家的号,就  相似文献   

12.
近日,我们接到一位怒气冲冲的读者来的电话,说他想看的是癌症治疗信息,而我们刊登的这些文章与癌症治疗无关,因此他指责我们"欺骗读者".可能因为情绪太激动,还没等我们解释,对方就把电话挂断了,没留下联系地址.  相似文献   

13.
一、"谈癌"无需"色变"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2005年全球约有760万人死于癌症,约占全部死亡的13%。70%的癌症死亡发生在中低等收入的国家中。2007年5月13日,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患乳腺癌在深圳去世年仅42岁,人们再次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癌症"这个话题。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现实:自己相濡以沫的爱人、最亲密的家人或朋友,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去医院检查,却意外地被诊断出患了癌症。  相似文献   

14.
元旦献词     
趙平 《癌症进展》2007,5(1):1-1
21世纪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又一个新时代,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发现日益逼近的"幽灵"挥之难去,这就是癌症.癌症是人们尚无力战胜的恶魔,每年吞噬近千万人的生命,让无数家庭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癌症严重折磨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及其家属感到恐惧和无奈,作为肿瘤学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我们为癌症的肆虐感到内疚.  相似文献   

15.
笑比哭好     
从今年起我们增添了《林老师"话疗"室》栏目,其宗旨就是通过林老师及广大癌友抗癌的经历体会以帮助新癌友解除思想疑虑和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癌症,树立"癌症不等于死亡"的信念。我们衷心希望新老病友参与聊天,提问题,找答案,谈体会,说教训,敞开心扉家长里短,无话不说,把"化疗"变成"话疗",你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收效。  相似文献   

16.
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所有癌症患者中,有1/3到1/2的患者发病初期就会出现疼痛,而到了终末期,约有75%的患者会受到疼痛的困扰. 缓解和祛除疼痛,保证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对癌症患者本人和家庭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告知癌痛患者"您有权要求无痛";我们要告知癌痛患者家属"您有权帮助患者止痛".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都听说过或任媒体上看到过气功"大师"发功可以治病的报道,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杂症,疗效神奇而快速,也有一些"大师发功治疗癌症"的报道或传闻。我们在临床上的确也见到过有一些晚期癌症患者选择"大师发功"来进行治疗。那么,究竟"大师发功"能不能治癌?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偶尔会听说某某于昨天晚上去世了,之前他与癌症整整抗争了1年。也许听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们只是在默默祈祷自己千万不要罹患癌症,而并没有设身处地的去想象这"抗争"的过程。其实与肿瘤的斗争同时也是每位患者与自己内心的一次搏斗,每一位坦然处之、乐观向上的癌症患者都是在生命舞台上超越自我的斗士,是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的英雄。"癌"这一词语生来就是与内心的恐惧与痛苦联系在一起的。据说"癌"这个词是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时命名的。当时很多人被发现为肿瘤晚期,体内出现像螃蟹壳一样坚硬的肿块,并且晚期癌症引起的疼痛十分剧烈、难以忍受,好像被螃蟹爪紧紧钳住一样的钻心,因此在英文中"癌"与十二星座的"巨蟹座"是同一个单词。  相似文献   

19.
电视连续剧《双面胶》中丈夫李亚平的父亲得了晚期肺癌,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也将他的家庭推向毁灭。在这个剧中,癌症成了家庭中"爱"不传递的毒副产品。其实,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副产品是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感的,幸福与快乐其实就是人生的副产品,我们无法刻意直接索要幸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创伤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由于应激源(又称应激因素,指任何能产生应激反应的有害刺激)的不同,带给我们的创伤性体验也有所不同。心理学将一些危及生命的疾病视为导致心理创伤的应激源。癌症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心理创伤与癌症有哪些关系,做到"从心治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