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长间歇。方法对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15例窦性心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合并心室长间歇进行分析。男10例,女5例,年龄51岁~78岁,平均年龄(66.5±7.46)岁,特发性心房颤动7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3例。结果15例患者共发生特发性心房颤动605阵,大于2.0s的长间歇162次,大于2.5s的长间歇53次,大于3.0s的长间歇19。次时间分布为白天21次,夜间122次。心房颤动发作前后的窦性P-R间期在0.15s~0.20s之间的有8例,Ⅰ度房室阻滞4例,Ⅱ度1型房室阻滞2例,P波时限〈0.11s的7例,P波时限〉0.11s的8例。24h最高心率76~176次/min,平均(126.4±23.4)次/min,最低心率34~46次/min,平均(42.1±2.91)次/min,心率52~91次/min,平均(68.5±11.11)次/min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长间歇多出现于夜间睡眠时,心肌缺血、房内阻滞、房室阻滞等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32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保华 《当代医学》2010,16(22):97-98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时是否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病人心房颤动伴≥1.5s的长R-R间期者32例,连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统计1.5s以上的长R-R间期发生时间及频度,最长R-R间期,心房颤动时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及平均心率,阵发性心房颤动在监测同时记录到窦性心律时的房室传导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共出现≥1.5s的长R-R间期386次,其中白天56次,夜间330次,心房颤动时最快心率100~180(平均120±25.5)次/min,最慢心率50~60(平均55±4.5)次/min,平均心率60~96(平均70±6.5)次/min,24h最长R-R间期1.5~3.0s,转复后29例房室传导正常,2例仅P-R间期延长,1例在夜间偶见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并显示长R-R间期大多(90.3%)发生在夜间11时至次日凌晨6时的睡眠状态。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时,如果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不要轻易做出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可用"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请结合临床"的表述,由临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张宏宇 《中外医疗》2008,27(13):103-10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伴长R-R间期时是否合并II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诊断.方法 选择Af伴≥2.0s的长R-R间期住院患者15例,连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DOG),统计2.0s以上的长R-R同期发生时间及频度,最长R-R间期.Af时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及平均心率,阵发性Af在监测同时记录到赛性心律时的房室传导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共出现≥2.0s的长R-R间期196次,其中白天20次,夜间176次,Af时最快心率93~175(平均121.3±24.5)次/min,最慢心率40~57(平均48.2±5.3)次/min,平均心率59~95(平均72.8±12.1)次/min,24h最长R-R间期2.1~3.0s,转复后13例房室传导正常,2例仅P-R间期延长,井显示长R-R间期大多(89.8%)发生在夜间.结论 Af伴长R-R间期者不要轻易做出合并II度AVB诊断,可用"长R-R间期请结合临床"表述并由临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作出判断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性房颤伴长心室间歇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电监测发现伴有长心室间歇(RR>1.5 s)的150例房颤患者进行临床及心电改变的分析.结果 1.5~2.0 s的长间歇最为多见,3.0、5.0 s以上的长间歇仅发生夜间;平均心率低于60患者组长间歇发生的最多且最长;大多数患者对房颤时的长心室反应无感觉;服用地高辛、心律平、美多心安等药物者加重长间歇的发生.结论房颤患者心室反应的昼夜节律性符合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的节律性.如出现24 h平均心率低于60 bpm、频发相等的长间歇,多发的逸搏或逸搏心律、白天及运动时多发的长间歇、既往有AVB或SSS病史、伴有严重症状者等,应考虑病理性.  相似文献   

5.
王萱鸣 《中外医疗》2010,29(1):181-181
本文研究了5例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5例阵发性房室阻滞发作时,窦性频率明显增快,均有Ⅱ度Ⅱ型房室阻滞及束支阻滞,说明希浦系统近端病变与阵发性房室阻滞关系密切。5例心室静止在4.0~8.60s,提示房室传导系统内存在连续的隐匿性传导。  相似文献   

6.
卓柳安  杨进 《微创医学》2006,1(5):373-374
目的了解起搏器术后随访的重要性以及起搏器诊断功能对临床的帮助,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与起搏器有关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使用双腔起搏器患者的临床情况,了解其基础病因、心律失常类型、植入起搏器类型以及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房室阻滞1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RR长间歇1例、Ⅱ度Ⅱ型房室阻滞伴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术后2例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双套管送两根导管途径植入的患者发生囊袋血肿。植入3个月后与植入时比较,心房、心室电压阈值均很低,无统计学差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R-R长间歇、Ⅱ度Ⅱ型房室阻滞伴阵发性心房扑动、窦性心动过缓共5例患者发生模式转换,34d中模式转换次数为416次,平均12.2次/d。结论①合理应用现代起搏器的自动化功能和诊断功能,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病人的心律、心率情况以及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及早发现有关并发症;②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早期采用分两次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植入能有效避免囊袋血肿的发生;③术前根据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心脏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起搏器及导线系统,并且在术后定期随访、定期程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到的30例房颤伴>2.0s长R-R间期者进行相关分析,对心室率低于60次/min患者行重复检查动态心电图,统计长R-R间期发生的时间、年龄、阵次、平均心率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房颤病例中伴长R-R间期发生率高龄患者高于低龄患者。发生频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心室率越快,长间期越少,心室率越慢,长间期越多。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出现长间期持续时间长,且出现比较频繁。结论:房颤时凡心室率较慢,平均心室率<60次/min,长R-R间期出现次数明显增加并与睡眠不相关,出现室性或交界性逸搏或伴交界性逸搏心律,出现头晕或晕厥病史者,应考虑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男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为明确诊断重复检查动态心电图对了解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及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房颤动(AF)合并长RR间期的患者,通过射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后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探讨AF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射频消融术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观察窦性心律心电图的PR间期,分析术前动态心电图各项参数与术后PR间期的关系。结果424例AF行射频消融的患者中,合并长RR间期者43例,其消融前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80.5±13.1)次/分、最快心率(133.2±27.7)次/分、最慢心率(52.7±9.7)次/分,≥1.5秒的长RR间期的中位数435次/24h。消融术后平均PR间期(0.18±0.04)秒,9例PR间期延长(0.24±0.03)秒,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合并≥1.5秒的长RR间期是心房颤动患者的常见临床现象,其产生机制主要是房室结的隐匿性传导和生理性干扰,而并非病理性的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阿托品试验是一种窦房结功能试验,主要用于鉴别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以及窦房结功能衰竭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我们门诊心电图室自2000年1月~2006年9月共进行阿托品试验350例,现将相关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92例为男性,58例为女性。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为47.8岁。试验前各病例心电图上心率均小于60bpm,根据心率情况分成轻度窦性心动过缓(50bpm≤心率<60bpm)、中度窦性心动过缓(40bpm≤心率<50bpm)、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bpm)。其中轻度窦性心动过缓组215例,平均心率56.4bpm,中度窦性心动过缓组117例,平均心率47.…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动态心电图24h记录到的37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对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或不相关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7例患者共出现长R—R间期(≥2.0s)526次,白天65次(12.4%1,夜间461次(87.6%);平均心室率〈60次,分者25例、≥60次/分者12例;37例患者的长R—R间期在2.0~4.9s之间。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者29例、不相关者8例。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与睡眠呈显著相关性(P〈0.01),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为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一般无临床意义,诊断心房颤动伴Ⅱ°房室传导阻滞(AVB)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房颤合并长R-R间期(≥2.0 s)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200例房颤伴长R-R间期者分为睡眠相关组和睡眠无关组,并分析长R-R间期昼夜发生频度、平均心室率及伴随症状。结果睡眠无关组患者睡眠及非睡眠时平均心室率均小于睡眠相关组,其平均心室率〈60次/min,且心室率清醒时恢复不明显(P〈0.05),睡眠相关组患者长间歇时不伴黑矇或晕厥,而睡眠无关组患者长间歇时有26例出现头晕、黑矇或晕厥,均发生在清醒活动时。结论动态心电图结合长R-R间期发生的频度、时间及临床症状,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及病窦可考虑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2.
所谓假性心室性心动过速原指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而伴有预激症候群。当传导通过房室结的异常通路合併室阻滞时可以出现相似的图形,这个术语包括各型房室传导阻滞伴房室结异常通路。阵发性假性心室性心动过速根据QRS综合波的形态、规则性,而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如QRS综合波既宽大又不呈现预激波形,往往表示病变在希氏束远端以下,病情重。关于阵发性假性心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范围,由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伴异常通路而出现高度快速性心室率,心率每分钟在200~240次或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 例1:患者男,67岁,冠心病。附图A为V_5导联,窦性心律,心率约72次/min。P—R间期约0.16s,R_(1~4、7、8)皆为窦P下传的心室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R_5为室性早搏,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提示室早起源于左束支阻滞平面以下,R_6的心室波形态正常化,它是室早后长的回转周期后发生的窦P下传的心室波,此正常化QRS出现是因为在长回转周期后P波下传时,左束支已脱离不应期之故。木图诊断:窦性心律伴三位相左束支阻滞,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时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用动态心电图仪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统计长RR间期发生总阵次及昼夜发生频度。结果,共40例患者,发生1.5s以上的长RR间期共1875次,其中夜间发生1296次,占69.1%;昼间发生579次,占30.9%,发生频度夜间明显高于白天。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时,应结合长RR间期发生的频度、发生时间,结合临床和病史,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及病窦可考虑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患者并发的心律失常.方法 对74例慢性肾衰住院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慢性肾衰以缓慢心律失常为主,24 h平均心率低于60次/min共30例,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9例,房颤3例,1例窦性心率平均最慢47次/min,4例Ⅲ°房室阻滞平均心室率分别为52次/min、49次/min、47次/min、40次/min.14例窦性停搏中最长间期达6 s,≥3 s 9例,<3 s 5例.慢性肾衰血钾正常与高血钾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肾功能减退程度明显相关(P<0.001).结论 慢性肾衰患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达54.05%,危险性心律失常多见,以缓慢型心率为主.  相似文献   

16.
梁发杰  孟庆云 《吉林医学》2011,32(15):3050-3050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2例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0例(54.0%),高度房室传导阻滞48例(25.7%),心房颤动伴长R2R间歇38例(20.3%),晕厥68例(36.1%),接近晕厥或黑67例(35.2%),脑供血不足50例(28.7%);②动态心电图长R2R间歇2.1~9 s,平均3.3 s;≥2 s的长R2R间歇3~302次/24 h;平均41次/24 h;合并快速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65例(35.2%)。结论: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引起老年患者严重症状;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心律和心率,明确晕厥原因,便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控制缓慢心律失常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园园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29-30,69,13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对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特征作重点分析。结果 83例患者有69例(83.1%)发生了1.5 s以上的R-R间隔,其中诊断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7例(68.1%)。Ⅱ度传导阻滞患者的R-R间隔时间高(<0.05),心室率低(<0.05);然而R-R间隔时间低于2.47 s或心室率高于82.1次/min的患者中依然有Ⅱ度阻滞患者。通过治疗恢复窦性心律后,R-R间隔间期恢复正常者71例(85.5%),Ⅰ度阻滞9例(10.8%),Ⅱ度阻滞者3例(3.61%)。散点图方面,Ⅱ度传导阻滞患者具有明显的形态学特征,表现为分布均衡的宽条带,上界明显,无明显下界,但条带宽度均一。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信息量的反应较常规心电图更加细致、便捷,结合动态散点图,能够为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上比较少见,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和治疗均有其特征。为提高基层医院急诊科、内科对该病的认识,故将我院1 989~1 998年间收治的6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6例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为2 5~4 5岁,平均34 5岁。均无心脏病病史,心动过速病史分别为1~6个月。每次发作时间2 0min左右,持续数日不等,发作时心室率平均1 4 5次/min。临床检查均无心脏扩大及心脏杂音,心电图QRS丛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加电轴左偏,QRS宽度为0 2s ,食道导联心电图有房室分离和心室夺获,食道调搏可诱发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自动模式转换 (AMS)起搏器对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检测效应。方法 选择 31例病窦、房室阻滞患者 ,其中伴有阵发性房颤 2 2例、房扑 5例、房速 4例 ,分别植入AMS功能起搏器。起搏器参数设置为 :起搏上限频率 110~12 0bpm、心房检测频率 130~ 15 0bpm、心房感知灵敏度 0 71± 0 16 (0 5~ 0 75 )mV、频率自适应AV间期 40~ 2 0 0ms、心室后心房不应期 (PVARP) 2 5 0~ 36 0ms、心室后心房空白期 (PVAB) 15 0ms。利用AMS监测、Holter和心电图随访。结果  31例患者发作阵发性房颤 (PAF) 386次 ,372次启动了AMS功能 ,检测成功率为 96 4% ,失败率为 3 6 %。 5 /31例阵发性房扑发作 82次 ,78次启动了AMS功能 ,检测成功率为 95 1% (78/82 ) ,失败率为 4 9%。 4/31例阵发性房速发作 36次 ,33次启动了AMS功能 ,检测成功率为 91 7% (33/36 ) ,失败率为 8 3%。结论 AMS起搏器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检测可靠。对于伴有阵发性快速房性心率失常患者 ,AMS起搏器是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的常见原因。方法收取我院60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收取时间在2013年1月20日至2015年1月22日,分析患者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将患者分为两组,30例心房颤动作为观察组,30例窦性节律伴有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心室率(78.12±12.15)次/min、最慢心率(51.65±8.10)次/min、最快心率(150.39±28.15)次/min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2.5s长R-R间期均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R-R间期出现频率、时间长短和基础心率、病因密切相关,对患者采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或者采用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