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孕症中以输卵管阻塞不通所致者为多.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用内服中药复方,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输卵管通液术综合运用,所治输卵管阻塞不通不孕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女性不孕症病例中,因输卵管阻塞导致输卵管不通不孕症,总结经验,以便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服务于广大患者。方法:中药内服、外敷、灌肠、宫腔灌注。根据炎症的大小用抗生素配合治疗。结果:治疗50例,痊愈31例。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结合宫腔注射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确实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93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惠芳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80-1781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临床不孕症患者中最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内服活血化瘀、外敷消症散及中药保留灌肠等内外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93例,经临床观察。收到较满意效果。输卵管阻塞主要由于炎症时的炎性渗出物。使输卵管腔粘连而阻塞不通.精子与卵子不能在输卵管结合,故不能受孕。输卵管炎症的临床表现多以肝经郁滞为其特征,以小腹胀痛为主症,尤以经期明显,或伴腰酸痛,或带下量多等。近年来内分泌研究表明,由于精神紧张、焦虑的情绪刺激,均会引起内分泌的改变。故在临床上黄体功能不健者多与肝郁气滞有关。本组93例中有部分患者基础体温显示黄体功能不足,经用调肝之法,收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正> 1 病因病机 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是常见的不孕症之一,多因输卵管炎症引发输卵管疤痕挛缩或输卵管蠕动受到影响,致输卵管阻塞不畅或阻塞不通,因而导致不孕。  相似文献   

5.
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辨治白成振山东省冠县中医院(冠县252500)输卵管不通是不孕症常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输卵管不通是胞脉瘀阻不能摄精成孕。胞脉瘀滞(阻)有气机郁滞不畅、气虚不能行、血瘀阻塞、受寒、感染湿热、痰浊阻滞胞脉、外伤损伤胞脉者,还有精血不荣...  相似文献   

6.
中药外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近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药外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近况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蔡玉华,刘清云关键词不孕症,输卵管阻塞,中药外治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阻塞多由输卵管炎症所致。输卵管炎症时,大量炎性渗出物长期刺激输卵管内膜成纤维细胞增生,导致管腔...  相似文献   

7.
宫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粘连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粘连是引起不孕症的原因之一。引起输卵管粘连的主要原因是炎症,因炎症导致管腔狭窄,粘连,通而不畅或不通,从而导致不孕或宫外孕。传统的输卵管通液是凭借医生的感觉,而宫腔镜可直视下操作,并能了解输卵管阻塞部位和程度,术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以达到清热解毒、理气通络、活血  相似文献   

8.
不孕症由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所致者较多,治疗较为困难。据文献报道,66.5%的不孕症因输卵管阻塞所致,我院应用宫腔镜技术疏通输卵管、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经期应用抗菌药物、经后行输卵管通液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经碘油造影检查诊断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者给予中药灌肠加西药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6.7%,自然受孕率为77.6%。结论:中药灌肠加西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好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顺惠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80-1781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临床不孕症患者中最重要因素之一 ,近几年来 ,我们采用中药内服活血化瘀、外敷消症散及中药保留灌肠等内外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93例 ,经临床观察 ,收到较满意效果。输卵管阻塞主要由于炎症时的炎性渗出物 ,使输卵管腔粘连而阻塞不通 ,精子与卵子不能在输卵管结合 ,故不能受孕。输卵管炎症的临床表现多以肝经郁滞为其特征 ,以小腹胀痛为主症 ,尤以经期明显 ,或伴腰酸痛 ,或带下量多等。近年来内分泌研究表明 ,由于精神紧张、焦虑的情绪刺激 ,均会引起内分泌的改变 ,故在临床上黄体功能不健者多与肝郁气滞有关。本组 93例中有部分患者基础体温显示黄体功能不足 ,经用调肝之法 ,收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阻塞是引起女子不孕症的常见原因,约占女性不孕症的20%~40%[1],是妇科疑难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输卵管阻塞多由慢性输卵管炎症所致,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输卵管先天畸形、结核、肿瘤等均可致本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滞血瘀、湿热阻滞、肾虚肝瘀等致瘀阻冲任,胞脉不通而致不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内服中药一般认为本病多由瘀血阻滞胞脉所致,故中药组方以活血化瘀为主,结合辨病辨证加减用药,配伍温通、补肾、理气、清热、通络等药物,同时配合宫腔注药加强疗效。张小玲[2]等认为本病由…  相似文献   

12.
常规通液后加注丹红注射液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13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2005年8月-2008年8月,笔者采用输卵管常规通液后加注丹红注射液治疗13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夫妻同居2年或以上,性生活正常,男方生殖功能正常;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阻塞或腹腔镜下通液证实输卵管不通。1.2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80例053500河北省景县人民医院张立营,刘素云,陈培庄053000河北省衡水地区第二医院王静宇输卵管阻塞是不孕症的常见原因,约占不孕症的三分之一,其中又以炎症性输卵管阻塞最为多见。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治疗本病80例,并与西...  相似文献   

14.
输卵管病变是女性不孕症的常见病因。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输卵管阻塞不通的主要病理为肾虚肝郁,并据此自拟补肾通管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选取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期间在我院及江苏省中医院不孕症专科门诊就诊、符合不孕症诊断标准、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证实输卵管不通者作为观察病例。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阻塞是引起女性不孕症比较常见的原因,根据有关资料报道:由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症占不孕妇女的30%~50%。单纯采用子宫输卵管通液或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受孕成功率低。自2002年3月-2003年3月。笔者采用中药自制方输卵管复通1号,同时配合子宫输卵管通液,治疗4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湿热瘀阻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孕症由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所致者较多,治疗较为困难.据文献报道,66.5%的不孕症因输卵管阻塞所致,我院应用宫腔镜技术疏通输卵管、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四步七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发病率极高 ,占不孕症的 2 5 %~ 5 0 %。它主要因急、慢性输卵管炎或输卵管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手术后附件粘连等引起 ,这些疾患造成输卵管充血、水肿、炎性浸润、积脓、积水以及肉芽性增生等病理改变 ,最终造成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 ,影响卵子与精子的结合而不能受孕。输卵管阻塞不孕症在祖国医学中无此记载 ,其症状散见于“无子”、“断绪”、“月经不调”、“疒征 瘕”等论述中。1 “四步七法”的涵义  笔者在治疗不孕症的三十余年临床中 ,总结出了一整套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方法 ,即“四步七法…  相似文献   

18.
钱慧  赵燕宁  陈焱 《河北中医》2013,(12):1897-1898
我国育龄妇女不孕率为6.89%,近年来性观念开放致流产低龄频发,加重了盆腔炎的发生率,使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明显增加,约占女性不孕症的1/3^[1]。《诸病源候论》专设“无子候”,分“月水不利无子候”、“月水不通无子候”、“子脏冷无子候”、“带下无子候”、“结积无子候”、“数失子候”及“结积无子”,即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2011-2012年,我们在加压输卵管通液护理基础上应用雷火灸、中药足浴及耳穴贴压对4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进行护理;并与加压输卵管通液护理3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外贴膏药治疗输卵管阻塞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解 《新中医》1994,26(4):40-40
外贴膏药治疗输卵管阻塞10例报告曾解主题词输卵管疾病/中医药疗法,中药外敷疗法笔者从1989年6月至1991年3月,外贴膏药治疗输卵管阻塞,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治疗前均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其中双侧不通者7例,单侧不通者3例。发病...  相似文献   

20.
输卵管阻塞是引起不孕症的重要原因,占女性不孕总原因的1/3,而中远端阻塞占35%-80%,临床上常以输卵管通液或碘油造影来佐证,符合率50%-90%^[1]。近年来输卵管不通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可能与性传播性疾病(如淋病、沙眼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子宫腔内操作(如多次人工流产)等有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