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世纪以来.西医进入中国,带来许多医学成果。中老年人可服降压药控制血压,避免了心脑肾受严重损害。可是降压药不能治愈病根,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动脉内脂质沉积逐渐增多增厚,动脉粥样硬化也就逐渐加重;这个病根不除,患者晚期会造成心梗、脑梗而不治。血压正常或偏低者,动脉内也存在此病根;当动脉粥样斑块脱落一小块,或因血脂血黏度高、红细胞聚集而形成血栓,同样也会患心梗、脑梗。那么,靠什么能根治这个病根?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都有一个梦,梦想谁发明一种药,吃了之后能一劳永逸地治愈高血压,而不需要按医嘱“终身服药”;这种关梦做了几十年至今不能实现,其原因是高血压的病根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的脂质沉积,不能靠现有的扩脉剂、利尿剂、抑制剂、阻滞剂等几类降压药清除。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多吃少动,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多余热量,会转化为脂质继续沉积在动脉内壁上,沉积增多增厚,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形成心脑血管病。当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掉落一小块,或因血液黏稠度高,红细胞聚集成团形成栓子,这种血回流到心脑动脉狭窄处,会使人突患心肌梗死或脑血栓、脑梗塞而病危。  相似文献   

3.
1990年春,我50岁患了高血压服降压药,可是精神压力大,因为我的祖父和父辈都曾患高血压,虽然长期服药控制血压,但他们都先后发展成脑中风或心梗而病逝。尤其是伯父和三姑母才50岁出头就猝然离世。命运逼使我学习和钻研医学,去认识高血压的病因。作为患者当知病因,人不应死于无知。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服降压药几天内血压可调节在正常值内,避免高血压在短期内损害心脑肾等耙器官。一般人服降压药后应当长期服药,可说需终身服药。但因高血压的病根是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在于全身的动脉,  相似文献   

5.
血是生命的泉源。血管是人的命脉。高血脂者动脉内易沉积脂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病根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患了高血压,必须先遵医嘱服药控制,避免损害心、脑、肾等器官。但是药物祛除不了动脉粥样硬化这个病根。某些药可溶栓、抗凝、强心,缓解心脑血管病危状况;做手术可救命,但不能减轻其余心脑血管的内腔狭窄状况。血压正常者如若血液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可能以为动脉硬化只是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了,可能引起冠心病、心梗等,或者是脑动脉硬化引起脑梗、偏瘫等,却不知道动脉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疾患,它不仅可累及心脑血管,而且还会累及内脏和肢体动脉,  相似文献   

7.
陈霞  沈姚  陶敏亚  许向东 《心脏杂志》2015,27(2):175-178,185
目的:了解嘉定区社区内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现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4个街镇随机抽取423例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413例资料完整的患者中,降压药规则服药率为90.8%,血压控制率为26.9%;单独使用一种降压药的患者278例,占74.1%。降糖药规则服药率为86.9%,血糖控制率为69.4%。高胆固醇血症、左心室肥厚和下肢外周动脉病是血压控制不良的危险因素,患糖尿病年限长、不规律服用降糖药、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是血糖控制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该地区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患者规范服药率达86.9%以上,血糖控制率为69.4%,而血压控制率仅达26.9%,与血糖和血压控制相关的独立可控因素是高脂血症和不规则服药。  相似文献   

8.
有位患糖尿病的亲戚来找我,说听人推荐,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非常好,可以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心梗、脑梗。于是他也买了几盒,可是服用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胃痛、吐酸水,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也增加了。他一边说一边叹气:“大家都说好的药,怎么我用就不行呢?不能用阿司匹林,其他同类型的药我能用吗?”  相似文献   

9.
目的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心肌梗死(心梗)及脑梗死(脑梗)患者预后影响强度比较。方法连续入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但无脑血管疾病患者233例和初发急性脑梗死并且无心血管疾病患者233例,对其进行随访,将自行停用他汀类药物者定义为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随访结果显示,心梗患者中有29例自行停用他汀类药物(A组,n=29),脑梗患者中有49例停用他汀(B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MACE事件),探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两种疾病的影响强度。结果无论心梗患者还是脑梗患者,他汀类药物停药的首位原因均为缺乏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心梗:41%,脑梗53%);心梗患者停药后致死性心梗的发生率较高(21%vs. 4%,P0.05);脑梗患者停药后非致死性脑梗的发生率较高(16%vs. 3%,P0.05);进行生存分析后发现,无论是心梗患者还是脑梗患者,他汀类药物停药后总体MACE事件、全因死亡及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相当(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停药对心梗及脑梗患者预后影响强度相当;应加强医患沟通,增加患者对药物的认识,提高药物依从性,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患者病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血压的控制对减少或预防心、脑、肾等并发症,对于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经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UFDA)批准的降压药已多达200余种,临床试验证实,现有的降压药是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的,新出现的降压药在降压同时还具有更显著减少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副作用等优点。但是按照“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及治疗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的评价标准对高血压人群进行调查发现,只有1/3的患者血压能控制在正常水平。与临床试验结果差距很大(临床试验中80%的患者治疗后可达目标血压)。此外,许多临床试验证实,大多数患者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目前国际上一致推荐小剂量联合用药的方法。但联合用药并未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主要与医生对联合用药治疗认识不足有关,其次是患者出于费用、药物副作用等原因而不按医嘱服药。本文介绍各类降压药的主要特点、作用机制、联合用药原则,旨在为临床医生特别是面临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有中风史、心梗史、肾功能损害或充血性心衰的患者如何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可能以为动脉硬化只是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了,可能引起冠心病、心梗等,或者是脑动脉硬化引起脑梗、偏瘫等,却不知道动脉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疾患,它不仅可累及心脑血管,而且还会累及内脏和肢体动脉,其中下肢动脉硬化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依然可以带来致残、致死性后果。患者同样需要知晓的是,只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并接受合理的治疗,动脉硬化并不是可怕的绝症。这是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陈忠教授于4月7~8日在京举办的下肢动脉硬化高级培训班上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2.
平均动脉血压是由心脏搏出量和周围血管总阻力所决定的。常用的降压药是通过减少心脏搏出量来降压的,此时周围血管总阻力,特别是重要器官如脑、冠脉和肾脏等血管阻力并无重要改变。而局部血流量要取决于平均动脉血压/局部血管阻力的比率,如将动脉血压降低而局部血管阻力不变,局部血流量就必然会减少。肾血流量减少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果肾功能本已明显降低,则使用降压药物就会引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摘要 患者,男,81岁,因"突发胸痛1 h"于2009年11月23日入院.既往1998、2004年曾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后间断服用阿司匹林、鲁南新康等药物,心绞痛时有发作;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最高180/100 mmHg,间断口服降压药,监测血压控制正常.3个月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一次,目前病情稳定.否认糖尿病病史.入科后完善心肌酶谱化验及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高血压3级.因患者高龄,近期TIA史,存有溶栓禁忌证,且拒绝PCI治疗,故按急性心梗药物指南给予扩冠、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稳定斑块及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病人胸痛症状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14.
<正>有患者咨询:"我有高血压,自从医生让我开始服用降压药后,我每天都会测量血压。但最近,我发现血压控制不佳,例如,某天上午血压是127/70mmHg,但下午晚些时候就变成170/100mmHg。这是怎么回事?"您可能患有不稳定高血压,它比普通血压的波动更大。在一天的时间里甚至几分钟内,正常人的血压会发生多次上升及下降。许多因素可以诱发这种变化,包括运动、情绪、身体姿势、饮食(尤其是盐和酒精)以及缺乏睡眠。然  相似文献   

15.
低血糖,几乎是每一位正在接受降糖药物洽疗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因此,每位糖尿病患者对于低血糖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低血糖若不能及时纠正,或者反复发生低血糖,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抑制,可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精神行为失常等,严重时还会诱发脑梗、心绞痛或心梗。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反复出现低血糖或低血糖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大脑发育。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指颅内或颅外动脉由于狭窄或闭塞,使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或软化、坏死。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虽可区分为:①短暂脑缺血发作;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③高血压小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  相似文献   

17.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动态血压监测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揭示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较偶测血压有诸多优点,有助于筛选临界高血压及轻度高血压,鉴别“白大衣高血压”,预示靶器官损害程度,还能更好地评价降压药的疗效,指导合理降压治疗[1],但是动态血压不能取代诊所血压测量。1动态血压仪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包括直接(动脉内)和间接(无创性)动态血压记录两种。1966年Bevan等设计了动脉内直接测压的方法:经…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时临床上经常使用硝酸甘油 ,包括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 ,但应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如患者血压过低 (收缩压 <90mmHg ,1mmHg =0 133kPa)、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 ,使用硝酸甘油有可能使血压进一步下降 ,影响冠脉供血 ,甚至造成梗死面积扩大。此外 ,下壁梗死、怀疑右心梗死者以及心动过缓者硝酸甘油也要慎用。对于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前 2 4h内 ,曾服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ED)药物西地那非 (万艾科 )的患者 ,应严禁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因为两者均可外源性提供一氧化氮 ,可导致血管明显扩张 ,有效血容量不足 ,血压急剧…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9岁,因"发现高血压5年,头晕1年,加重20余天伴腹痛1d"入院。患者发现高血压5年,平日服用降压药(具体不详),血压控制欠佳,未正规监测血压。患者近1年来出现头晕,未予特殊处理。20余天前患者头晕加重,不伴腹痛,于我院肾内科就诊,超声示:腹主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左肾缩小。CT上腹部血管三维重建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双髂动脉明显扭曲、壁钙化,伴薄层附壁血栓形成,右侧髂内动脉局部  相似文献   

20.
<正>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已用3种以上合适剂量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联合治疗,但患者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用了5种以上降压药血压仍不能达标的高血压,则定义为顽固性高血压[1]。由于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心、脑、肾、眼等器官的损害,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开发新药物,同时也在寻找药物以外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