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目的:评价Cortisomol糊剂与Vitapex糊剂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和远期疗效。方法:将门诊就诊的需做根管治疗的178颗患牙,随机分为Cortisomol糊剂组和Vitapex糊剂组,两组均结合牙胶尖行一次性根管充填术,术后1周检查疼痛发生情况,1年后随访评价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复诊,Cortisomol糊剂组的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Vitapex糊剂组(P=0.002),术后随访1年,Vitapex糊剂组的远期临床疗效(98.9%)要显著优于Cortisomol糊剂组(94.4%)(P=0.019)。结论:Cortisomol糊剂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缓解具有良好效果,而Vitapex糊剂适合根尖周病的一次性根管治疗,能够促进根尖周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2种根管糊剂在根管治疗一次法术后的疗效.方法 237颗牙需做根管治疗患者的患牙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玻璃离子糊剂加牙胶尖作为根充材料充填根管,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随诊观察术后72 h及10 d根充后反应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玻璃离子糊剂组根管治疗术后反应发生率较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明显低(P<...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型国产n-HA和法国碧兰公司生产Cortisomol两种糊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门诊收治的适应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153名患者,共221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Cortisomol糊剂加牙胶尖与n-HA糊剂加牙胶尖这两种根管充填材料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并对两组术后7天、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7天术后疼痛反应率Cortisomol糊剂组较n-HA糊剂组略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1年的成功率n-HA糊剂组较Cortisomol糊剂组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HA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均为目前较理想的一次性根充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Vitapex糊剂充填感染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4例222颗感染性患牙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7例。A组用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B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充填根管。结果:治疗后随访,Vitapex组观察112颗牙,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110颗牙,前者对于感染性根管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后者(P=0.017),Vitapex糊剂组超充糊剂吸收率显著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P=0.016)。结论:Vitapex糊剂临床操作简便,充填感染根管的临床疗效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经不同材料一次性根充后急性疼痛发生情况及1年疗效的对比观察。方法:将267颗有瘘管的慢性根尖周炎患牙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Vi t apex糊剂+牙胶尖(A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牙胶尖(B组)一次性根管充填,观察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诊疗观察。结果:A组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率2.92%,B组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率17.69%,AB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A组有效率95.62%,B组有效率87.7%,AB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Vi t apex糊剂+牙胶尖一次性充填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可减少根充后疼痛的发生,其1年疗效优于常规糊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对乳牙牙髓病变进行根管充填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乳牙牙髓病变的123颗患牙进行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结果 123颗患牙中成功107颗,10颗无效,6颗脱落,总有效率91.5%。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理想的乳牙根管充填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亮  李慧 《中国科学美容》2011,(14):181-182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期间出现急性疼痛、肿胀等情况的原因。方法对320例临床患者417颗根管治疗的牙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32颗牙(7.7%)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结论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的因素有免疫反应、渗出压力等,确切原因尚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雯 《中国美容医学》2013,(23):2313-2315
目的:旨在探讨两步法根管预备和常规一次根管预备对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根管预备,观察术后急症的发生率。结果:共19例患牙发生根管治疗诊问急症,其中常规根管预备组15牙(19%)、两步法根管预备组4牙(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步法根管预备的总有效率为94.5%,常规根管预备组为81%,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步法根管预备可以减少术后肿胀等临床急症,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王生洲  卫巍  覃应葵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855-1857
目的:观察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可靠性。方法:临床诊断为牙髓坏死和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在一次治疗内完成根管预备和充填,共计72例,与41例两次疗程完成根管治疗患牙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包括术前、术后的疼痛状况,评价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治愈率。结果:根管治疗后,两组术后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年和2年两组的治愈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术后疼痛和近期治愈率上与两次法相同,但可减少复诊次数,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次氯酸钠作为根管冲洗剂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100颗单根管慢性根尖周炎患牙,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50颗,以NACLO和生理盐水做根管冲洗;对照组50颗,以H2O2和生理盐水做根管冲洗。术后0.5、1、2年复查。结果药物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次氯酸钠是根管冲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牙隐裂伴牙髓急性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观察修复后1年疗效。方法:对98例隐裂牙伴牙髓急性病变患牙在有效防裂措施下,随机分为2组,A组一次法根管治疗患牙46例,观察1周后冠修复。B组常规法根管治疗52例,观察1周后冠修复。对根管治疗后1周进行疼痛评价,修复1年后进行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A组、B组隐裂牙根管治疗术后疼痛患者分别为9例(19.6%)、6例(11.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修复后1年成功例数分别为39例(84.8%)、43例(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隐裂伴牙髓急性病变经根管治疗后冠修复,,J缶床效果良好,一次法根管治疗、常规根管治疗对牙隐裂伴牙髓病的治疗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探究针对隐裂牙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配合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 1月-12月东莞厚街宝屯元美口腔门诊部收治的90例隐裂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 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多次根管治疗配合全冠修复,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配合全冠 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齿美学效果、咀嚼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56%,高于对照组的68.89%(P <0.05);观察组覆盖良好、牙齿整齐及磨牙中性咬合占比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咀嚼效率及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 低于对照组的28.89%(P <0.05)。结论 对隐裂牙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配合全冠修复的效果优于多次 根管治疗配合全冠修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齿不良状态,有利于提高牙齿美学效果,增强咀嚼效率及咬 合力,且并发症较少,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李毓勤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3):137-140
目的 比较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在牙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 7月-2022年7月于我院行根管治疗的94例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 对照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及治疗满意 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7.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1、3 d 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结论 对牙髓炎患者采用一 次性根管治疗的总体效果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可提高诊疗效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美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 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 采用多次性根管治疗,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观度、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 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P <0.05);研究组治疗后美观 度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 17.78%(P <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在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提升患者的牙齿美 观度,有利于减轻疼痛,且治疗后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前牙外伤性冠折露髓的术后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外伤致恒前牙冠折露髓的205例患者(520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O颗。实验组予以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根管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7天、6个月、12个月复查,观察术后反应并评价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牙根管充填7天后复查,术后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个月后复查,两组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根管治疗比较,一次性根管充填术后反应发生率及近期疗效无差别,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前牙冠折外伤性露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ProTaper手用镍钛锉与标准不锈钢K锉在根管预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临床需要做根管治疗的后牙82例113颗患牙。实验组采用ProTaper手用镍钛锉冠下法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ISO标准K和H型锉行逐步后退法预备。冷侧方加压法充填。评价根管预备的时间、术后反应以及根充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备时间少于对照组;根管治疗术中反应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根管充填适填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ProTaperr缩短根管预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术后疼痛,根充质量高。  相似文献   

17.
王萌萌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09-112
探讨iRoot BP Plus生物陶瓷材料和MTA在颌骨囊肿受累牙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口腔科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iRoot BP Plus观察组、MTA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iRoot BP Plus观察组予以iRoot BP Plus充 填根管下1/3段,MTA观察组予以MTA充填根管下1/3段,对照组予以传统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法。比较 三组患牙即刻根充情况和颌骨囊肿术后1年的远期临床疗效,并比较两观察组根管下1/3段充填操作时间。 结果 三组患牙根管充填恰填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Root BP Plus观察组根管下 1/3充填操作时间短于MTA观察组(P<0.05);术后随访1年,iRoot BP Plus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MTA 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Root BP Plus和MTA应用于颌骨囊肿手术前受累牙根管治疗临床效果均优于传统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法,iRoot BP Plus与MTA临床效果相似,但iRoot BP Plus临床操作时间短且简单方便、即取即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实验研究纳米羟磷灰石糊剂结合牙胶尖封闭根管的效果。方法:选取46颗直根管的上前牙,其中40颗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颗),分别用纳米羟基磷灰石糊剂、AH-plus糊剂结合牙胶尖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根管。另外6颗牙齿用于阳性对照组c组(n=3)和阴性对照组D组(n=3)。采用染料渗透法测四组标本的染料渗入距离。结果:4组染液从根尖孔向冠方渗漏的直线距离分别为A组:(0.98±0.53)mm、B组;(1.46±0.32)mm、C组:(8.16±0.19)mm、D组:0mm,B组微渗漏值高于A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糊剂封闭根管能力优于AH-plus糊剂,能够有效防止根尖微渗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微创根管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对牙冠抗折裂性能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成年健康男性恒磨牙50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根管治疗方法进行处理,实验组采用CT定位、微孔开髓法进行根管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离体牙出现冠折裂隙时受到的最大载荷和离体牙的折裂方式。结果:实验组样本出现裂隙时受到的最大载荷为(780.12±86.50)N,对照组样本出现裂隙时受到的最大载荷为(458.72±46.19)N,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所有标本试件中,16%的牙体折裂线通过髓腔中央,20%的牙体折裂线远离开髓孔边缘,最为多见的折裂方式为折裂线通过开髓孔边缘,占64%,其中对照组中发生比例更高。两组的折裂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根管治疗方法可降低牙冠折裂的危险性,提高根管治疗患牙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管即刻预备与失活预备在急性牙髓炎疼痛控制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牙髓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根管即刻预备组(A组)72例,失活预备组(B组)64例,比较两组麻醉药注射次数、剂量、疼痛缓解程度和缩短疼痛时间。结果:A组疼痛缓解程度、缩短疼痛时间、麻醉药注射次数、剂量和缩短疗程都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在首次就诊时行牙髓摘除和根管预备优于失活预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