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复精索内筋膜的疝囊高位结扎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2 1例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疝行再次手术 ,并从 1997年起对 6 2例与复发疝相似病例行修复精索内筋膜的疝囊高位结扎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1例复发疝中 ,男 2 0例 ,女 1例。年龄 2 0个月~ 10岁 ,平均 5 .38岁。第一次手术均采用经典的Potts术 (即没有打开腹股沟外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 )。手术年龄为 9个月~ 7岁。疝复发时间 :<3个月 10例 ,4~ 6个月 5例 ,1~ 3岁 6例。疝囊巨大、内环口大于 1.5cm直径者 15例 ,双侧斜疝 3例。双侧均复发 1例。复发疝手术所见 :结扎线残留在内环高位 16例 ,在外环口以外 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下内环口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06年12月经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37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4例,486侧,按腹股沟斜疝内环口分型:巨大型60例:普通型320例:隐蔽型106例。根据不同分型采取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紧缩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均治愈,经6~14个月随访,其中隐蔽型复发1例(0.25%),对侧漏诊1例。结论根据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的形态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以减少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下疝气针单通道无损伤腹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30日至2015年8月29日我们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 411例(男1 233例,女178例),平均年龄3岁2个月(6个月至15岁2个月);病灶位置:左侧505例,右侧779例,双侧127例;术中采用腹腔镜下疝气针单通道无损伤腹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中疝气针通过输精管或者精索时穿破腹膜的发生率为10%~15%,此种情况下先退针,重新选择潜行位置顺利通过输精管和精索)。结果单患侧女童手术平均耗时约3 min,双患侧约5 min;单患侧男童手术平均耗时约5 min,双患侧约8 min;患儿手术当日进食流质饮食,次日出院,门诊复查1个月,电话随访1年,复发2例,其余患儿均未出现术后不良反应。结论腹腔镜下疝气针单通道无损伤腹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微创安全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和经验,探讨这种新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36例.结果手术时间 10~15 min,平均12 min,手术顺利,患儿均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至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合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其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实施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360例。单孔经脐5 mm腹腔镜辅助,采用双钩疝针将爱惜邦00#聚酯编织线从斜疝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导入与牵出,完全腹膜外高位双重结扎疝囊。结果全部病例手术过程顺利,单侧斜疝249例,双侧斜疝111例,其中109例术前诊断为单侧腹股沟斜疝,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或隐性疝),均予以同期处理。手术时间:单侧5~9 min,双侧10~15 min,平均11 min。术中出血量0~1 mL。术后恢复平稳,术后1~3 d出院。无精索血管、输精管损伤,无术后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360例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复发2例,经再次腹腔镜手术治愈。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复发率低,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瘢痕,可发现并同期治疗对侧鞘状突未闭(或隐性疝)。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腔股沟斜疝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下运用自制带线针钩,对59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进行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顺利。发现隐性疝17例,无并发症,50例追踪观察3~6个月,暂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创伤小,可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的介绍经脐单孔改良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探讨其运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4月经脐单孔用腹腔镜镜头辅助完成疝囊高位结扎11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5个月至4岁3个月,平均11个月,男性102例,女性8例,单侧89例(右侧62例,左侧27例),双侧21例,巨大疝18例,复发疝8例。结果110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其中28例术前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斜疝,同时手术。手术时间单侧10~13 min,双侧18~25 min,患儿术后第2天出院,随访1~6个月,所有患儿无复发、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线结排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改良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疗效确切、更加美观,节省人力,优于传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8.
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介绍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新术式。方法采用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0例。结果手术时间7min-15min,平均10min。患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愈合后腹部无瘢痕。无1例复发,未见阴囊血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 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可靠,更加微创、安全、美观。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开腹手术一样,主要操作步骤是疝囊高位结扎,由于腹腔镜可以同时探查双侧腹股沟,因此较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更彻底,但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仍有0.5%~2.7%。为进一步降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率,我院从2003年1月起,建立并开展了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该术式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对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内容物还纳、疝囊高位结扎的手术方法,探讨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新术式。方法对30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于全身麻醉下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作1.5mm切口,刺入带线针,在腹腔镜监视下完成疝内容物手法复位、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6.5min(5~50min)。平均住院时间3.6d(1~8d)。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嵌顿物坏死、嵌顿物切除及中转开腹病例。患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部无疤痕。全组随访2~16个月,无阴囊水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无1例复发。结论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内容物还纳、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疗效可靠,安全、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实施内环口缝合高位结扎术。结果87例患儿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侧平均手术时间20 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约30 min,术后1~2 d出院。无阴囊血肿发生。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疝33例,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5~2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经腹疝修补术在小儿复杂性疝囊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腹疝修补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复杂性疝囊手术中应用的优点。方法对238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首先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62例因为复杂性疝囊操作困难转为小切口经腹疝修补术。结果62例均痊愈,术后6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小切口经腹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适宜作为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困难时的备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直疝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腹腔镜下诊断为腹股沟直疝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月龄为52个月,范围为20~144个月;术前均诊断为斜疝,术中经腹腔镜证实为直疝;其中6例既往因误诊为腹股沟斜疝而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此次手术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腹股沟直疝;右12侧,左6侧,其中3例为双侧;3例pantalon疝,1例疝囊底部有脂肪瘤。选取经腹腔镜下直疝疝环口结扎+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修补术的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6例患儿中,2例既往因误诊腹股沟斜疝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此次手术证实为腹股沟直疝;2例为单纯腹股沟直疝;1例为pantalon疝,同时行斜疝内环结扎及直疝疝环结扎并以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对1例疝囊底部的脂肪瘤同时予以切除,然后修补疝环缺损并以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2~60个月无复发,也无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直疝避免了对腹股沟区的解剖,操作简便、耗时短、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儿童直疝治疗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一期治疗腹股沟型隐睾伴腹股沟斜疝(以下简称为腹股沟型隐睾伴斜疝)的可行性。方法对48例腹股沟型隐睾伴斜疝患儿采取一期腹腔下镜疝囊高位结扎+睾丸牵引固定术。年龄1—5岁(平均2.3岁),左侧16例,右侧32例,双侧2例。结果48例获有效随访,B超随访6~12个月,无睾丸萎缩及回缩,无腹股沟斜疝复发。结论腹股沟型隐睾伴斜疝患儿可行腹腔镜一期疝囊高位结扎、睾丸牵引固定术,此手术方法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内环口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间,采用经脐双切口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5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40例小儿斜疝中大开口型420例(77.8%),小开口型120例(22.2%),漩涡型101例(18.8%),隐匿型24例(4.4%)。4种类型患儿均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经6个月~2年随访,其中3例复发(复发率0.6%),3例第一次术中漏诊,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腹腔镜下疝内环口特点可将小儿腹股沟斜疝分为大开口型、小开口型、漩涡型和隐匿型四种类型,术中根据不同类型特点采用适当手术方法,可避免术中漏诊和术后复发,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婴儿腹股沟斜疝的腹腔镜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婴儿的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103例患儿因嵌顿性疝行急诊手术22例。均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经腹腔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为19~43min,平均手术时间28min。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2~4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3.7d;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婴儿的腹股沟斜疝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05月间本院收治42例腹股沟疝患儿,平均年龄1岁2个月,右侧32例,左侧4例,双侧6例,均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全组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15 min,随访6个月,腹部无明显疤痕,无复发。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一次穿刺腹壁即可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简化技术,降低难度,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缝合法与疝针法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7月,作者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112例,均于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71例采取缝合法,41例采取疝针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疝针法较缝合法省时,但平均手术时间(单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12个月;缝合法组复发1例(复发率1.41%),出现精索损伤或血肿4例,阴囊气肿2例;疝针法组出现皮下线结反应及阴囊气肿各1例,无复发及精索损伤病例;两组均无阴囊血肿、肠道损伤、粘连性肠梗阻及脐戳孔疝等发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缝合法与疝针法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疝针法简单省时,初学者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即疝囊或鞘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140侧)经脐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脐单孔法内环口疝囊及鞘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76例(94侧),鞘膜积液42例(56侧)。11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20例,交通性鞘膜积液16例,单侧平均手术时间15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28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d,无并发症,随访1—1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安全、有效,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无明显手术瘢痕、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自制疝气针在处理小儿腹股沟斜疝合并大网膜粘连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腹腔镜下采用自制疝气针处理1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合并大网膜粘连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1岁5个月至9岁6个月,平均5岁10个月。本组均在术中发现大网膜与疝囊粘连,经过牵拉大网膜及揉搓阴囊等方式不能使大网膜从疝囊中脱落,考虑大网膜与疝囊粘连紧密。采用专利自制疝气针(CN2015200065366.7)结扎大网膜近端,远端切割,随后常规完成疝气针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11例患儿术后均无阴囊内活动性出血、肿胀及疼痛、腹胀,醒后流食且无不适。本组所有患儿术后第1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本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2.7d。所有患儿于出院后1周、1个月、1年复查睾丸及阴囊B型超声,均提示睾丸血供正常,阴囊无残留组织,疝气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自制疝气针在处理小儿腹股沟斜疝合并大网膜粘连,术后无活动性出血及其他不适,值得临床探讨、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