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活络丸主要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小活络丸镇痛、抗炎及活血化淤作用。方法镇痛试验采用醋酸扭体法,抗炎试验采用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方法,活血化淤试验采用测定寒凝血淤证模型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等,验证小活络丸镇痛、抗炎及活血化淤作用。结果小活络丸能明显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炎症毛细血管渗出量,抑制棉球所致肉芽组织增生并对费氏完全佐剂引起的关节肿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低切变率下血液黏度和减小红细胞压积。结论小活络丸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和活血化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黄蟅虫丸的临床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蟅虫丸出自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由大黄、蟅虫、水蛭、白芍、甘草等12味中药组成,其配伍独特,既有破血逐淤之虫类药,又伍以滋阴养血兼清热之品,具有活血化淤散结、缓中补虚之功效。据报道[1],大黄虫丸临床应用广泛,涉及40余种疾病,但是大多数是个案报道,缺乏科学、系统研究,只有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研究相对较多,临床疗效也较肯定。近年来,医药工作者对大黄虫丸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本文将综述如下。1研究进展1.1治疗肝病大黄虫丸可用于多种肝病的治疗。左俊岭[2]选择血淤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116…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淤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11月在广州召开第二届全国活血化淤研究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30余篇,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基础各个领域,把血淤证和活血化淤治则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将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法代表方对几种病理模型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下法”是中医治病内服八法之一。它是一种攻逐体内积滞的方法。可分寒下、温下、润下、峻下等几类,分别用于实热、寒积、燥结和肿满等证。本文根据中医对实热、寒积和燥结证形成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复制了三种病理模型,并比较几个下法代表方剂对上述几种模型的治疗效果。其中,寒下方以大黄牡丹汤为代表;温下方以三物备急丸为代表;润下方以脾约麻仁丸为代表。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全国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82年12月在上海召开。会上为使血淤证诊断有一个较统一的标准及防止将不合适的许多中药均称为活血化淤药,全体到会的老中医、西学中医生及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反复讨论研究,制订了“血淤证诊断试行标准”及“传统活血化淤范围”。供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参考使用。对其不足之处,望不  相似文献   

6.
<正> 血淤是病毒性肝炎(肝炎)的常见证型。李东垣说:“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血故也”。说明淤血与肝密切相关。对于有淤血见症的肝炎,尤其是慢性肝炎,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活血化淤之品,可提高疗效。因此,活血化淤法在肝炎治疗中广为应用。本文拟谈此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雷丸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信息源,梳理含雷丸的方剂,构建雷丸方药数据库;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雷丸的增效减毒及其方剂主治病症类型、药物配伍情况;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探寻其在常见病中的配伍特点;使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掘药-证的相关性,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 含有雷丸方剂的剂型主要为丸剂和散剂,高频用药为槟榔、大黄、木香等,与雷丸配伍的主要为驱虫药、泻下药及理气药等,且味多为苦、辛,归胃经、脾经。其中“槟榔-雷丸”出现的药对配伍频数最高,其次是“大黄-雷丸”“木香-雷丸”;雷丸方剂的主治病症为虫积的频数最高,其次为疳证、积滞等。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治疗虫积配伍槟榔、木香、使君子、芜荑、鹤虱等;治疗疳证配伍胡黄连、黄连、青皮等;治疗积滞配伍神曲、陈皮、牵牛子、三棱等。结论 雷丸与槟榔等配伍可加强杀虫消积的功效;与胡黄连、大黄等配伍可增加泻下攻积的作用,以上可能会引起轻微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与陈皮、神曲等配伍可保护胃黏膜,减轻胃肠不良反应。但雷丸毒性物质基础研究等未见报道,仍需深入研究,为雷丸临床应用提供更确切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黄(蔗虫)虫丸加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大黄(蔗虫)虫丸加小金丸)和对照组(乳癖消片)各50例,疗程为2个月经周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大黄(蔗虫)虫丸加小金九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妇科疾病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509-1509
桂枝茯苓胶囊处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茯苓丸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等中药精制而成。为治疗血淤证之小剂、缓剂,主治血淤证,如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疼痛、出血等。作者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妇科疾病35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精神病属于中医癫狂范畴,癫与狂有所不同。朱丹溪认为“癫属阴,狂属阳”,癲证以沉默、呆痴为主;狂证以妄笑好歌、妄行不休为特征。癫狂证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但仲景认为发狂与淤血有关,是因为太阳病未解除,邪热随经入腑与血相搏,结于膀胱,以致病人发狂。后世在大量临床实践中证明。癲狂存在着明显的血淤证,用活血化淤治法取得明显的效果。一、癲狂血淤的病因病机血淤即为血液淤滞。血淤含义很广,包括外伤引起的淤血(离经之血)、积血造成的淤血、久病入络造成的淤血、污秽不洁之血造成的血淤、气虚  相似文献   

11.
杨国清 《中国药业》2009,18(24):57-58
目的探讨大黄廑虫丸加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大黄廑虫丸加小金丸)和对照组(乳癖消片)各50例,疗程为2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黄廑虫丸加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变化的影响,从"络病学说"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复制单侧输尿管梗阻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其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大黄虫丸组,并设假手术组;观察大黄虫丸对该模型动物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脉络变化的影响。结果 大黄虫丸能显著降低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升高的指数,改善纤维化大鼠舌下、耳廓脉络的循环形态。结论大黄虫丸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变化的改善,提示"活血通络"可能是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络病研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桂芝  仝小林 《首都医药》2005,12(16):45-47
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营卫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及渗化失常,最终出现络脉瘀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有关络病学说络病理论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其首次提出络脉概念,初步论述络脉分布、生理及病理。至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创制旋覆花汤,大黄广虫虫丸、鳖甲煎丸等络病治疗方药,首先提出辛温通络、虫药通络用药。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络以辛为泄,“大凡络虚,通补最宜”,其理、法、方、药,广泛运用于疼痛、卒中、积、痹证等病证,发展了络病学说。近10年来,一些学者对络病理论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黄虫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变化的影响,从"络病学说"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复制单侧输尿管梗阻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其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大黄虫丸组,并设假手术组;观察大黄虫丸对该模型动物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脉络变化的影响.结果 大黄虫丸能显著降低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升高的指数,改善纤维化大鼠舌下、耳廓脉络的循环形态.结论 大黄虫丸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变化的改善,提示"活血通络"可能是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病名角度,探讨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以历代医家著作、现代文献为依据,对桂枝茯苓丸临床主治病症范围进行挖掘.结果 古代医家主要应用于妇科疾患,涉及妇科病名16种,而非妇科的病名只有10种.现代医家应用本方涉及妇科中医病名大约27种,妇科西医病名大约28种;非妇科的中医病名17种,非妇科的西医病名25种.结论 桂枝茯苓丸的应用得到了全面拓展,涉及到的妇科疾病近 25 种,而非妇科疾病更是多达 68 种,所治疾病已经不限于妇科疾病范畴.  相似文献   

16.
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简明中医辞典》解释“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医学家们创造和使用这一概念,旨在提示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过程中一些过去未尝为人所探及的规律。理解异病同治的依据和原理,讨论其运用规律,对于掌握和深化辨证论治法则,对中医临床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适应的意义。因此以《金匮要略方论》中肾气丸的运用为例,仅就个人的理解对“异病同治”作一简要讨论,以就教于同道。1《金匮要略方论》中肾气丸的运用肾气丸又名“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方出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炮附子八味药物组成。该方于原书中分别用于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以及妇人转胞等五种病证。其一,《金匮要略方论·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此条仅载“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未列其他症状,然从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崔氏八味丸”条下“肾之脉起于足而入于腹,肾气不治,湿寒之气随经上入,聚于少腹,为之不仁。是非驱湿散寒之剂所可治者,须以肾气丸补肾中之气,以为生阳化...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淤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9月3~7日在福建泉州召开《心血管病与活血化淤方药研究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17个省、市的代表51人。这次会议专题发言18篇,反映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及活血化淤研究进展,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活血化淤治法、活血化淤研究方法、血液流变学方法在活血化淤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大黄(庶虫)虫丸质量标准.方法 通过TLC对大黄(庶虫)虫丸中甘草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庶虫)虫丸中大黄(庶虫)素和大黄(庶虫)酚的含量.结果 TLC色谱中均能检出甘草;大黄(庶虫)素在0.019 6~0.235 2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大黄(庶虫)酚在0.0424~1.06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大黄(庶虫)素为97.5%,RSD=1.48%,大黄(庶虫)酚为101.5%,RSD=1.57%.结论 本法准确可靠,简便迅速,可用于大黄(庶虫)虫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3):57-60
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原主治“蛔厥”、“久痢”。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中有阳,其为病,每厥热相兼,寒热错杂。同时肝为风木之脏,开窍于目,风木之为病易出现眩晕、目疾等疾病,影响中土则出现蛔厥、腹痛、下痢之证。余曾用此方治疗花翳白陷(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眩晕(美尼尔综合征)、胃脘痛(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合并憩室)、厥阴中风(持续低热)等证,取得了令人满意之效果。本篇就乌梅丸治疗上述病症介绍如下:眩晕之证已在眩晕证治中介绍、久痢已在“几种慢性炎症性疾患的证治要点”中介绍,故不重述。  相似文献   

20.
“脾约”首载于仲景所著《伤寒论》,历代注家与医者对脾约证与麻子仁丸证之病机、病位、病性等众说不一,各抒己见,唯有胃家实为共识。余之浅见有别于他者,望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