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研究血浆炎性趋化因子CXCL9/Mig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的水平变化,以探讨该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中的作用。以3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发生0-Ⅰ度aGVHD者13例,Ⅱ度aGVHD者12例,Ⅲ-Ⅳ度aGVHD者10例。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测定造血干细胞移植前、临床aGVHD发生前1周、aGVHD高峰时、aGVHD完全控制后血浆CXCL9/Mig水平。结果表明:中、重度aGVHD(Ⅱ-Ⅳ度)发生时血浆CXCL9/Mig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且随aGVHD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临床aGVHD表现出现前1周,血浆CXCL9/Mig水平已明显升高(P〈0.001)。血浆CXCL9/Mig水平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感染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XCL9/Mig血浆水平与aGVHD的发生明显相关,表明该因子在aGVHD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动态观察血浆CXCL9/Mig水平变化可作为aGVHD早期诊断的有价值的指标,进而达到早期干预aGVHD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血浆Re83d蛋白水平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I—aGVHD)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allo—HSCT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9d、0d、移植后14d、移植后28d、腹泻时多个时间点抗凝外周血,对发生aGVHD的患者进一步采集治疗1周及4周后抗凝外周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Reg3α蛋白浓度。结果表明,103例患者中无aGVHD17例,非aGVHD腹泻27例,单纯皮肤aGVHD10例,Ⅰ-Ⅱ度肠道aGVHD(GI—aGVHD)17例.Ⅲ-Ⅳ度GI—aGVHD32例。GI—aGVHD患者和非aGVHD腹泻患者腹泻时血浆Reg3et蛋白水平分别为111.5(54.7—180.2)ng/ml和23.9(14.5—89.5)ng/ml(P〈0.001)。Ⅲ-Ⅳ度GI—aGVHD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有效组17例与治疗无效组7例血浆Reg3a蛋白水平分别为137.2(51.7—205.4)ng/ml和679.4(122.3—896.8)ng/ml(P=0.028)。治疗无效组7例全部死于aGVHD相关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浆Reg3α蛋白浓度≥87.73ng/ml时预测Ⅲ-Ⅳ度GI—aGVHD的鉴别效度即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02),其诊断Ⅲ-Ⅳ度GI—aGVHD敏感度为81.48%,特异性为82.86%。移植后Reg3α[蛋白高水平组(〈87.73ng/m1)患者Ⅲ-Ⅳ度GI—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87.73ng/m1)(P〈0.001)。结论:移植后血浆Reg3α蛋白水平升高提示Ⅲ-Ⅳ度GI—aGVHD的发生,Ⅲ-Ⅳ度GI—aGVHD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血浆Reg3α蛋白水平不降低与预后不良相关,血浆Reg3α蛋白水平可作为提示GI—aGVHD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通过动态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浆中IL-4和IL-6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的关系。采用蛋白芯片方法对32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住院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因子IL-4和IL-6的含量进行10周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IL-4含量在aGVHD组患者移植后第1周迅速增加,显著高于无aGVHD组(P〈0.05);而在无aGVHD组,在移植后的第7周,血浆IL-4含量大幅增加,显著高于aGVHD组(P〈0.01)。IL-6含量在移植前两组患者即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移植后的第1周,aGVHD组患者血浆IL-6上升达到最高水平,显著高于无aGVHD组(P〈0.01),而在无aGVHD组,在移植后的第4周IL-6含量非常显著高于aGVHD组(p〈0.01),在移植后的第5周,IL-6显著高于aGVHD组(P〈0.05)。结论:IL-4和IL-6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含量突然升高提示即将发生aGVHD;移植前高水平的IL-6可能是移植后aGVHD高发的危险因素;无aGVHD的患者,如果血浆几4含量增高,提示可能有相对延迟的aGVHD出现。通过对IL-4和IL-6含量的动态观察以预测aGVHD发生,这一技术可能是一个颇具前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IL-2、TGF—B水平与受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3例allo—HSCT患者术后外周血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比;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2和TGF—B水平。结果表明:1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non—aGVHD4例,Ⅰ-Ⅱ度aGVHD5例,Ⅲ-Ⅳ度aGVHD4例。non-aGVHD组Treg在CD4^+T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高于aGV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on—aGVHD组血清IL-2水平低于aGV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on—aGVHD纽血清TGF—B水平高于aGV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Treg、IL-2、TGF—β水平与allo—HSCT后aGV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作为早期判断和监测aGVHD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探讨(G—CSF)动员骨髓加外周血联合进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PBSCT)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及疗效。125例白血病患者接受了单倍体相合未去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供者应用G—CSF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7天。实验组(A组)29例患者在供者动员的第7、8天分别接受1次hiBMT+PBSCT移植;对照组(B组)96例仅接受1次单倍体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T)。对两组患者应用相同的免疫抑制剂预防急性GVHD,观察临床的移植效果。结果表明:除hiBMT组有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移植失败外,其余全部患者移植后经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hiBM+PBSCT组和hiBMT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10-23)天和19(11—26)天;血小板数〉20×10^9/L时间分别为18(9—33)天和23(13—35)天。hiBM+PBSCT组和hiBMT组急性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31.03%和1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急性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是13.79%和10.41%(P〉0.05)、aGVHD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45%和5.21%(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48.2%和35.4%(P〉0.0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广泛型慢性GVHD发生率两组分别为23.3%和15.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疾病复发率分别是6.8%(2/29)和18.7%(18/96)(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G—CSF动员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更快,急性Ⅲ-Ⅳ度GVHD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增加,高危白血病的复发率下降,可以有效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活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方法移植前以及移植后每周1次连续采集72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HV-6基因序列,HindⅢ酶切对HHV-6基因分型。结果72例患者移植后45例(62.5%)检出HHV-6血症,中位时间为第14(7—63)天;40例(55.6%)患者发生Ⅰ~Ⅳ度aGVHD,中位时间第26(9~73)天。HHV.6血症发生的中位时间显著早于Ⅰ~Ⅳ度aGVHD发生时间(P=0.018)。Ⅰ~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在HHV-6阳性组为68.9%(45例中31例),显著高于HHV-6阴性组的33.3%(27例中9例)(P=0.003)。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HHV-6阳性组为35.6%,显著高于HHV-6阴性组的14.8%(P=0.027)。移植后Ⅰ-Ⅳ度aGVHD的发生率在巨细胞病毒(CMV)和HHV-6共感染(CMV^+/HHV-6^+)组、CMV阳性HHV-6阴性(CMV^+/HHV-6^-)组、CMV阴性HHV-6阳性(CMV^-/HHV-6^-)组和CMV与HHV-6均阴性(CMV^-/HHV-6^-)组分别为78,9%,55.6%,14.3%和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在CMV^+/HHV-6^+、CMV^+/HHV-6^-、CMV^-/HHV-6^+和CMV^-/HHV-6^-组分别为42.1%.22.2%,0%和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HSCT后HHV-6感染以及HHV-6和CMV共感染与aGVHD发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TNF-α、IL-1β、IFN-γ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在预处理过程中的改变情况及其与移植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其中aGVHD纽43例,血栓组5例,感染组31例)预处理前后以及移植后各周内血清TNF-α、IL-1β、IFN-γ水平的动态变化,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观察预处理前后细胞因子的改变,探讨细胞因子和各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预处理前TNF—α水平在aGVHD组已较正常升高(P〈0.01),在其他患者中未见明显改变。在预处理第4天后所有患者TNF—α水平都较预处理前明显升高(P〈0.05),预处理结束时TNF—α水平较预处理前降低。发生aGVHD、血栓或感染时,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以aGVHD组升高更为明显,血栓组TNF—α升高水平大于感染组(P〈0.05)。血栓和aGVHD组的TNF—α水平在发病前2周即有升高,感染组病人在发病前未见改变。IL-1β在移植患者预处理各阶段未见明显变化,发生aGVHD、血栓、感染时IL-1β水平均有升高,以血栓组升高更明显,aGVHD组较感染组也明显升高(P〈0.01)。IL-1β水平在血栓患者发病前2周见明显升高,而aGVHD组于发病前1周升高。IFN-γ水平在移植患者预处理过程中未见明显改变,在各并发症组之间变化不明显。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细胞因子存在着一系列改变,预处理可造成细胞因子TNF—α释放增加。在aGVHD发生时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较血栓患者升高更突出;在血栓发生时,血清IL-1β含量明显升高,并高于aGVHD患者。TNF—α、IL-1β水平的升高和移植相关并发症aGVHD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动态监测TNF-α、IL-1β水平可预测aGVHD厦血栓性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对我院100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对aGVHD、cGVHD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及其对复发和生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1例患者发生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为34.4%;14例发生Ⅲ-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为17.7%。HLA相合程度与aGVHD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曾发生的Ⅱ-Ⅳ度aGVHD是发生cGVHD的危险因素(HR=2.303,P=0.088),女性因素为保护性因素(HR=0.401,P=0.055)。发生cGVHD者复发率较低。发生Ⅱ-Ⅳ度aGVHD为影响总生存率(OS)的危险因素(P〈0.05),重度(Ⅲ-Ⅳ)aGVHD患者的死亡率极高(81.0%),与0-Ⅰ度患者的死亡率(35.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GVHD和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L)尚不能分离,但GVL的益处可能被GVHD相关死亡因素抵消,因此需积极防治重度aGVHD。局限型cGVHD可能是长期生存的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9.
9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5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索9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5年总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更好地提高移植疗效。对96例allo—HSC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年龄、性别、移植时疾病状态、HLA配型、供者类型、供受者血型、预处理方案、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出血性膀胱炎(HC)、肝静脉闭塞(VOD)、间质性肺炎(IP)等11个临床参数,进行Cox单因素分析。将在单因素分析中P〈0.1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aGVHD的累积发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除1例患者造血干细胞未植活外,其余95例患者均达到稳定植活,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3天。96例中有42例发生Ⅰ-Ⅳ度aGVHD(43.75%),其中Ⅰ度11例(11.46%),Ⅱ度19例(19.79%);Ⅲ-Ⅳ度12例(12.50%)。96例接受移植的患者中复发10例,死亡38例,5年的总生存(OS)率为60.42%。Cox模型分析表明,aGVHD和移植前的疾病状态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是2.996和2.619。结论: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aGVHD和移植前的疾病状态,提高allo—HSCT疗效的关键是控制aGVHD,同时要把握好移植时机的选择,对于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应争取在CRⅠ期进行allo—HSCT。  相似文献   

10.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近年来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供者来源广泛在临床应用较多,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仍是影响移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特点,探讨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的方法及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的意义。方法: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2例,其中HLA全相合组31例,单倍体组21例。HLA单倍体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T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HLA全相合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的方案。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干细胞植入。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48%(25/52),III-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23%(12/52);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9%(12/31)和62%(13/21)(P〉0.05);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III-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3/31)和43%(9/21)(P〈0.05h发生于移植后+30d、+31d-+60d、+61d-+100d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在移植后+30d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移植后+31d-+60d和+61d-+100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和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相合组与单倍体组相比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年无病生存率前者高于后者(P〈0.05)。说明采用上述移植方案,单倍体组安全性与疗效接近全相合组;在缺乏HLA相合供者时,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时Th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观察了23例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病情况,aGVH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对部分病例进行了皮肤活检,取得病理学依据。移植前后定期采集23例患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h细胞亚群Th1、Th2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23例患者8例发生了aGVHD,其中3例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aGVHD,15例未发生aGVHD。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发生aGVHD患者的Th1细胞量明显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p〈0.01),Ⅱ-Ⅲ度aGVHD患者Th1细胞的IFN-γ表达明显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p〈0.01),而Th2细胞的IL-4表达明显低于未发生aGVHD患者,动态观察发现在aGVHD发生前和发生后未治疗的患者Th1细胞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而未发生aGVHD的患者移植前后Th1细胞量变化不大。结论:发生aGVHD患者Th1细胞明显增多,且这种增多与aGVHD有关。因此,移植后早期动态监测Th细胞亚群Th1量的变化有助于aGVHD的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可溶性Fas配体(sFasL)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异基因骨髓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浆sFasL水平,比较其与临床发生aGVHD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发生Ⅱ~Ⅳ级aGVHD时受者血浆sFasL水平[(0.313±0.372)μg/L]明显高于发生0~Ⅰ级aGVHD者[(0.173±0.280)μg/L](P=0.02);发生同级aGVHD,有感染者sFasL水平与无感染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发生Ⅱ~Ⅳ级aGVHD的患者在移植前的sFasL水平较发生0~Ⅰ级aGVHD者低。结论 移植后受者血浆sFasL水平对于aGVH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aGVHD与感染相鉴别的指标;移植前较高水平的sFasL可能对减少移植后aGVHD发生的危险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危险凶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120例清髓性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清髓性allo-HSCT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在移植后28~60d较基线水平明显增高(P<0.05);73例(60.8%)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AKI,其中严重AKI(Ⅱ期)32例(26.7%),发生AKI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3 d;Ⅰ期AKI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明显增高(P<0.05),肝静脉闭塞病(HVO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总胆红素>40 μmol/L是AKI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移植后100 d内死亡19例,Ⅱ期AKI是死亡的高危凶素(P<0.05),移植后发生Ⅱ期AKI患者180 d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KI是清髓性allo-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预防并控制AKI可以降低移植后100 d的死亡率,提高移植早期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比较Allo-HSCT后发生GVHD的患者血浆中趋化因子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与GVHD发生的关系,以探索对GVHD具有诊断意义的生物标志物。从26名allo-HSCT患者抽取26份血样用于研究,其中发生aGVHD的患者血浆13份作为研究组,未发生aGVHD的患者血浆13份作为对照组,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用ELISA蛋白芯片法测定了这些样本中40个趋化因子的含量,采用SAM分析、聚类分析和t检验比较了两组间各因子的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HCC-1、MIF、IP-10、ITAC、TARC和NAP-2水平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MIF在移植后患者的血浆中的含量极高,而TARC在两组间的差别达10倍以上。结论:上述趋化因子血浆浓度在移植前后的变化可作为判断aGVHD是否存在的依据,但它们确切的病理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1年11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患者151次alloHSCT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受者年龄,供受者性别,供受者性别异同,供受者血型异同,患者移植前巨细胞病毒(CMV)、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疾病种类、状态、病程,干细胞来源,HLA配型,预处理方案[含全身照射(TBI)或不含TBI],GVHD预防方案[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不含ATG],回输CD34+细胞、CD3+细胞数量,早期植活(≤14天或>14天)及移植早期感染(除外CMV感染)等因素与a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发生Ⅰ~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40.2%,发生时间为第1天至第85天,中位时间为第21天,其中43例发生Ⅰ~Ⅱ度aGVHD,17例发生Ⅲ~Ⅳ度aGVHD。完全缓解率为63.6%。发生Ⅰ~Ⅱ度aGVHD的患者早期生存率>90%,发生Ⅲ~Ⅳ度aGVHD的患者早期生存率为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受者年龄,供受者性别,供受者性别差异,供受者血型差异,疾病诊断,疾病状态,疾病病程,预处理方案(含TBI或不含TBI),移植物来源,回输CD34+细胞、CD3+细胞数量,早期植入以及移植早期感染均与aGVHD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Coxregression)确定HLA配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针对受者特异性产生干扰素γ细胞 (IFN-γ PC)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以37例HLA相合的同胞allo-HSCT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移植前供者、移植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分别作为反应细胞(RC),移植前受者PBMNC作为异基因刺激细胞(allo-SC),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后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针对受者特异性IFN-γ PC,分析其与aGVHD的关系。结果 allo-HSCT前检测受者特异性IFN-γ PC水平, 移植后发生aGVHD组显著高于无aGVHD组(P<0.01);供者针对受者特异性IFN-γ Pc≥20/2×10~5 RC时,发生Ⅱ-Ⅳ度aGVHD的比例显著高于<20/2×10~5RC组(P<0.05)。aGVHD发生时患者针对移植前受者特异性IFN-γ PC水平显著高于移植前相应供者针对受者的水平(P<0.05);亦显著高于 aGVHD患者针对移植前供者的水平(P<0.01)。移植后14天(+14天)和+28天时,aGVHD组受者特异性IFN-γ PC水平均显著高于无aGVHD组(P值均<0.01)。aGVHD患者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7 d后,受者特异性IFN-γ PC较aGVHD发生时显著降低(P<0.05)。结论受者特异性IFN-γ PC的水平能够反映allo-HSCT前后的同种异体反应,有助于临床aGVHD的预测、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血清白介素18(IL-18)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查明血清IL-18在aGVHD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预测aGVHD提供可靠指标。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allo-HSCT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aGVHD发生前后血清IL-18表达水平。62例患者被分为5组:A组为无aGVHD移植前组(28例),指移植后没有发生aGVHD的患者在移植前收集的标本;B组为有aGVHD移植前组(34例),指移植后发生aGVHD的患者在移植前收集的标本;C组为aGVHD症状前组(34例),指临床出现Ⅰ-Ⅱ级aGVHD症状前3-4天的标本;然后根据Ⅰ-Ⅱ级aGVHD患者治疗后,有无进展至Ⅲ-Ⅳ级回顾性地将aGVHD前组患者分为疗效好组(18例)和疗效差组(16例);D组为Ⅰ-Ⅱ级aGVHD组;E组为Ⅲ-Ⅳ级aGVHD组(16例)。结果表明:34例患者发生Ⅰ-Ⅱ级aGVHD,其中16例aGVHD进展至III-IV级;发生aGVHD患者的血清IL-1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血清IL-18表达水平上升发生在aGVHD临床症状出现前3天左右;血清IL-18表达水平与aGVH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HLA配型、预处理方案及感染无关;aGVHD早期血清IL-18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血清IL-18高表达者aGVHD容易进展至Ⅲ-Ⅳ级。结论:血清IL-18与aGVHD的发病相关联,检测血清IL-18水平有助于aGVHD早期诊断,血清IL-18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aGVHD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