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黑松松塔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和水蒸气蒸馏(SD)提取黑松松塔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和分析两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0.78%;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16%;结论采用两种方法提取黑松松塔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且SFE法的提取率低于SD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所提蒌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蒌蒿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与结论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蒌蒿挥发油,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82个峰,并鉴定出71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桉油精、顺式-β-金合欢烯、β-侧柏酮等;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蒌蒿挥发油,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9个峰,并鉴定出40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4-甲基苯甲醇、桉油精、β-侧柏酮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超临界CO(2SFE-CO2)萃取的细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FE-CO2法从细叶桉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细叶桉叶挥发油中共提取、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8.13%。其挥发性组分主要是桉油精(33.99%)、冰片(8.88%)、α-蒎烯(5.39%)、石竹烯(4.51%)、(+)-4-蒈烯(4.19%)等。结论:本研究可为细叶桉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红毛七超临界提取物进行分析。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SFE-CO2)对秦巴山区特有药用植物红毛七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对其中的49种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所鉴定的成分占总流出峰面积的97.44%。其中脂肪酸类15种,占检出化合物总量的40.12%;酯类6种,占28.84%;烯类4种,占总11.30%;醇类12种,占5.92%;酮类化合物6种,占4.74%;生物碱类3种,占2.61%。实验结果为了解红毛七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太子参提取物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使用水蒸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太子参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组成。结果:太子参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中初步鉴定了3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乙酯(28.70%)、n-十六酸(23.12%)、3-糠醇(5.51%)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初步鉴定了1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2-丙基呋喃(22.45%)、3-糠醇(19.78%)、3-乙基-3-甲基戊烷(19.47%)。结论: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太子参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中药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为伞形科植物,其干燥根茎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中含有挥发油、阿魏酸及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常用的挥发油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SD)法、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法、亚临界CO2萃取法和溶剂提取法,其中SD法为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所提萎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萎蒿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与结论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萎蒿挥发油,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82个峰,并鉴定出71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按油精、顺式-β-金合欢烯、β-侧柏酮等;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萎蒿挥发油,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9个峰,并鉴定出40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4-甲基苯甲醇、桉油精、β-侧柏酮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岷当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岷当归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7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58.99%;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3.43%,相同成分13种。结论 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岷当归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了解其挥发性成分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琴华  李鹏  朱军 《中南药学》2012,10(11):819-822
目的对苍术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物中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苍术中提取挥发油,应用GC-MS进行分析。色谱柱为DB-5MS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流速为2.0 mL min-1;柱温以5℃min-1的升温速率从60℃升至280℃;质谱用EI离子源。用NIST质谱数据库分析来鉴定苍术脂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鉴定出30个色谱峰,大部分为烯、酮、醇和烷类,分别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27.77%、26.93%、21.61%和20.53%。结论本文建立了GC-MS法分析苍术脂溶性部分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了含量测定,为苍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川芎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提取川芎根茎挥发油的方法,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所得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通过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名称,鉴定了44种成分,同时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川芎根茎挥发油,比较得油率,考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萃取效率,SFE和水蒸汽蒸馏法的得油率分别为4.16%和0.8%,结果表明SFE比水蒸汽蒸馏法萃取效率高,操作简单,省时快速,对热不稳定性物质尤为适用,是提取,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乌金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乌金草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称取干燥的乌金草全草粗粉,经水蒸气蒸馏,得蒸馏液,将蒸馏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干燥,放置24 h,过滤,得乌金草挥发性成分。采用GC MS方法,结合计算机信息库综合分析。结果从乌金草挥发油中共检出62种化学成分,得率为生药量的0.93%。应用GC-MS 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出了其中44种化学成分,占总检出量的70.97%,其中主要成分为β-蒎烯(含量为24.35%)和桉叶油素(含量为18.05%)。结论乌金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细辛属植物挥发油的主要特征成分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A highly unsaturated new amide, (2E,4Z,8Z,10Z)-N-isobutyl-2,4,8,10-dodecatetraenamide (1), was isolated in very small quantities from the whole plant of Asarum forbesii Maxim. together with four known compounds, (2E,4E,8Z,10E)-N-isobutyl-2,4,8,10-dodecatetraenamide (2), (-)-sesamin (3), (-)-asarinin (4) andE)-asarone5). The Z/E isomers, 1 and 2, were separated successfully by developed silver-ion medium-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IMPLC). Compound 2 and the two diastereoisomers, 3 and 4,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was achieved by various spectroscopic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时涛  陈振德  陶金成  张宇华 《中国药房》2007,18(24):1866-1867
目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枳椇子脂肪油并分析其组成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枳子脂肪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以压力、温度、时间3因素确定其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枳椇子脂肪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压力32MP、温度40℃、时间1h。枳子脂肪油含量为8.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37.6%。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枳椇子脂肪油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玫瑰挥发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赵汉臣  杨锋  武晓琼  靳英华  闫荟  邓源 《中国药房》2005,16(15):1132-1133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玫瑰挥发油。方法:以萃取率为评价指标,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CO2流量为考察因素,各选取3个水平,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玫瑰挥发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25MPa、温度50℃、CO2流量600L/h。结论:所建立的提取方法具有萃取率高、速率快、无污染、工艺简单、萃取物纯正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宽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Boiss.)根茎和根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宽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共检出217个色谱峰,初步鉴定出10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8·30%。结论宽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41·30%和32·65%。这与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中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占总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13·63%和67·93%不同。(1R)-α-蒎烯(3·98 %)、桧烯(2·51 %)、(1S)-β-蒎烯(5·78 %)、m-月桂烯(4·05 %)、柠檬烯(3·55 %)、3,7-二甲基-1,3,7-庚三烯(3·98 %)、γ-萜品烯(8·70 %)、茴香醚(1·78 %)和(1S)-桥环醋酸冰片酯(2·62 %)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主要成分;( )-β-榄香烯(1·17 %)、异愈创木烯(1·40 %)、( )-β-没药烯(1·21 %)、(±)-榄香醇(1·42 %)、愈创木醇(1·14 %)、去羟基异菖蒲二醇(1·13 %)、( -)-土青木香烯(1·99 %)、异愈创木醇(9·48 %)、γ-桉醇(1·77 %)、愈创木-1(10)-烯-11-醇(1·12 %)和α-没药醇(5·35 %)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方颖  丁菲  邬兰  廖鹏程  张慧慧  刘焱文 《医药导报》2012,31(9):1116-1121
摘要目的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缬草中提取缬草油,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 MS)法进行化学成分定性与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共鉴定了118种成分,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共鉴定98种,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鉴定了67种,共有成分47种;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缬草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1.8倍。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是缬草油较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方法当归粉碎,取适量加入萃取釜中,用超临界梯度提取,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当归挥发油有效成分,并对其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本次实验从当归挥发油中提取分离得到含量超过0.1%的化合物31种,其中含量最高者为Z-藁苯内酯和E-藁苯内酯,其总含量达到79.829%。结论由研究结果推测,藁本内酯很有可能是当归发挥功用的有效处。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迷迭香油工艺及其化学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红  王磊 《中国药房》2010,(47):4441-4443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工艺,并分析其主要化学组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工艺的参数,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离鉴定,并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优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5℃,分离压力6MPa,萃取时间120min。迷迭香油中鉴定出21种化学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99%。迷迭香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1,8-桉叶素(27.23%)、α-蒎烯(19.43%)、樟脑(14.26%)、莰烯(11.52%)等。结论: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浙江产迷迭香与西班牙型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郑卫 《海峡药学》2006,18(3):191-194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该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以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