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1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   21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36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最大直径(P=0.022)、浸润深度(P=0.003)、Hp感染情况(P=0.004)均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肿瘤的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2)。   结论   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D2-40标记食管鳞癌淋巴管浸润(LVI)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7例食管鳞癌D2-40蛋白表达并观察淋巴管受肿瘤细胞浸润的情况, 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观察患者总生存期。   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LVI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70%, LVI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21%, LVI阳性组转移率高于阴性组, 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LVI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 LVI阴性组中位生存时间43个月,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多因素分析显示LVI不能成为食管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62), 淋巴转移(P=0.031)、临床分期(P=0.019)和肿瘤残留(P=0.026)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D2-40标记的LVI可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IPNs)的检出率、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胸肌间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指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73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且胸肌间淋巴结单独送病理检查患者的病理临床资料,记录IPNs的检出率和转移情况,分析IPNs转移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激素受体、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   结果   本组病例IPNs检出率、IPNs总体转移率、腋窝淋巴结阳性者IPNs转移率分别为13.39%、4.3%和10.01%。IPNs转移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 < 0.05),但与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之间未见相关(P>0.05);新辅助化疗并未降低肿瘤局部偏晚患者的IPNs转移率;IPNs转移者表现为肿瘤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多、TNM分期较晚。   结论   IPNs转移多见于肿瘤直径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较晚、局部晚期以及适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这些指征可能意味着需要常规进行IPNs的手术清扫和单独送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26例乳腺癌MP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226例中74例(32.7%)为同时型MPCs,152例(67.3%)为异时型MPCs。在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最常见,为9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4.75(4.1~384.5)个月,226例患者的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7%和82.9%。乳腺癌MPCs患者的病理特征以肿瘤负荷大(65.5% vs. 34.5%,P=0.005)和ER受体阳性(76.1% vs. 23.9%,P=0.046)多见,异时型MPCs更倾向于高龄人群(62.4% vs. 37.6%,P < 0.001)。无淋巴结转移(95%CI:0.341~0.932,P=0.025)和异时型MPCs(95%CI:0.033~0.220,P < 0.001)患者预后佳。   结论   甲状腺是最常见的第二原发肿瘤,肿瘤负荷大及ER受体阳性患者易发生乳腺癌MPCs,高龄患者易患异时型MPCs,有无淋巴结转移和MPCs的类型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肝内胆管癌(intr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的临床转移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 分析根治手术与姑息手术、非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差异。  结果  103例肝内胆管癌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1%, 30.1%, 18.4%, 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根治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 48.2%, 33.9%, 与姑息手术组(46.3%, 0, 0)、非手术组(7.7%, 0, 0)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单发或多发、门静脉、淋巴结、腹膜转移、手术方式为影响肝内胆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ICC淋巴结转移率高, 肝内复发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ICC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学分化程度、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NFICCs)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Log rank统计分析。结果4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患者中,无功能胰岛细胞癌(NFICC)28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BNFICTs)15例。临床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乏力及腹部肿块多见。术前B超及CT均能确定胰腺肿块。肿瘤位于胰头部21例,胰尾部10例,胰体部6例,体尾部5例,多发性1例。全组总的手术切除率为90.7%,根治切除率为69.8%,姑息手术20.9%。NFICC患者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8.6%和60.7%。NFICC患者的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1%和29.0%。女性、30岁以下、根治性手术以及肿瘤直径<10 cm的患者预后较好。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手术方法是惟一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7)。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手术切除率较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特别是根治性手术,可以获得较理想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郝雅婷  刘君  张丽娜  顾林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9):1406-1409
  目的  分析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1984年5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140例乳腺大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40例乳腺大汗腺癌患者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0%、63.0%;5年、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0%、61.0%。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达67.9%, 肿瘤大小和肿瘤位置与AC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直径2 cm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2 cm组(80.9%vs.49.0%, P=0.000 2);肿瘤位于中央区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位于外侧区和内测区的患者(87.5%、70.5%、48.7%, P=0.002)。ER、PR、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5%、37.5%、32.9%。经单因素生存分析, 肿瘤大小、病理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ETE)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05, 0.024, 0.001, 0.009)。经Cox多因素分析, 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7)。  结论  乳腺大汗腺癌的ER、PR表达率低, 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但其生存率较高, 所以对于乳腺大汗腺癌患者, 行积极全面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研究探讨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影响相关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择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住院治疗的、经病理确诊的314例早期(Ⅰb~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影响其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结果  314例病例5年生存率为88.0%, 复发率为13.4%。单因素分析显示深肌层浸润、脉管内瘤栓、淋巴结转移为总生存时间不良因素(P <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数≥3组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组数 < 3组的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2)。单因素分析示SCCAg、FIGO分期、肿瘤直径、深肌层浸润、脉管内瘤栓、宫旁组织浸润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治疗前SCCAg > 3 ng/mL(P < 0.001, OR=4.966)、深肌层浸润(P=0.001, OR=5.503)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结论  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治疗前SCCAg > 3 ng/mL、深肌层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肝内胆管癌(intr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的临床转移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 分析根治手术与姑息手术、非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差异。  结果  103例肝内胆管癌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1%, 30.1%, 18.4%, 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根治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 48.2%, 33.9%, 与姑息手术组(46.3%, 0, 0)、非手术组(7.7%, 0, 0)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单发或多发、门静脉、淋巴结、腹膜转移、手术方式为影响肝内胆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ICC淋巴结转移率高, 肝内复发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ICC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学分化程度、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5例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个月和47.1%。T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清扫站数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相同T分期患者生存率随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加而增高(P < 0.05)。T1~T2的患者中,清扫0~11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各组患者预后差(P <0.05)。T3的患者中,清扫0~16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患者预后差(P <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术中应清扫足够数目的淋巴结,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aveolin-1在人肺鳞癌中的表达, 探讨Caveolin-1的表达与人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肺鳞癌组织中Caveolin-1、PCNA的表达, 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Caveolin-1在人肺鳞癌中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P < 0.001);Caveolin-1的表达与肺鳞癌的TNM分期(P=0.018) 及淋巴结状态(P=0.006) 有关。在人肺鳞癌组织中Caveolin-1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360, P=0.018)。生存分析显示肺鳞癌中Caveolin-1阳性组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7), 在24例淋巴结未转移组中Caveolin-1阳性组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2)。多因素Cox分析显示Caveolin-1阳性表达、高临床分期、支气管残端有癌残留的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短。   结论   Caveolin-1的表达与肺鳞癌的恶性演进呈正相关; 其可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Caveolin-1可作为评估肺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小细胞食管癌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放化疗已成为局限期小细胞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广泛期小细胞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   回顾分析1989年1月至2012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5例广泛期小细胞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3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4.3%(33/35)。中位生存期9.5(0.6~42.4)个月。35例患者全部发生广泛转移,其中33例初诊时已发生,2例术后确诊。1、2年生存率分别为27.2%(9/33)和9.0%(3/33)。单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周期数(≥4)是其生存的危险因素(P=0.02)。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周期数(≥4)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49)。   结论   广泛期小细胞食管癌恶性程度高且预后不佳。放疗或许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XIAP(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和Smac(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Smac)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70例对应癌旁肺组织中XIAP、Smac的表达。   结果   XIAP在70例NSCLC组织中有59例阳性表达,其中高表达16例;对应70例癌旁肺组织中有52例表达,其中高表达5例,两组XIAP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49,P < 0.001);Smac在70例肺癌组织中有63例阳性表达,其中高(强阳性)表达32例;对应70例癌旁肺组织有53例表达,其中高(强阳性)表达5例,两组Smac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84,P < 0.001)。NSCLC组织中XIAP、Smac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吸烟与否等无明显关系(P <0.05);但二者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系(P < 0.05)。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得出,XIAP和Smac在NSCL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均无明显关系(P <0.05)。   结论   1)XIAP和Smac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肺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存在表达量的差异。2)XIAP和Sma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均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R0手术切除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进一步评估不同部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辅助化疗获益情况。   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病时肝侵犯、组织分化程度、神经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化疗与否是影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分化程度和化疗与否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不同部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化疗获益情况不尽相同。   结论  组织分化程度与化疗与否为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独立预后因素。不同部位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需要分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CT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原发性肺类癌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对预后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17例,咯血或痰中带血7例,胸痛、胸闷气短8例,无症状6例。CT表现: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界限多清楚,增强可见轻度均匀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Syn、CgA、NS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3%(28/31)、87.1%(27/31)、90.3%(28/31)。治疗及预后:28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术后辅助治疗);2例行化疗,1例拒绝治疗。典型和不典型类癌的总体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8/18)、92.3%(12/13),3年生存率为94.4%(17/18)、69.2%(9/13)。单因素分析示淋巴结转移(P=0.02)、组织类型(P=0.017)、TNM分期(P=0.005)和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示淋巴结转移(P=0.032)、组织类型(P=0.002)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论   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手术是其主要且有效的治疗途径,放化疗效果不佳;总体预后较好,但不典型类癌次于典型类癌,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BCL-2/腺病毒E1B 19 kDa相关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 kd-interacting protein3, BNIP3)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癌(ESCC)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测定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芯片的BNIP3、HIF-1α的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BNIP3和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端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BNIP3和HIF-1α与肿瘤原发病灶部位、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含淋巴侵犯)、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BNIP3表达在细胞质中, HIF-1α表达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食管鳞癌组织中BNIP3蛋白表达阳性率37.5%(27/72), 明显低于正常切端组织的60%(18/30)(P=0.037);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52.7%(38/72), 明显高于正常切端组织的13.3%(4/30)(P < 0.001)。BNIP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5、P=0.048、P=0.033)。HIF-1α蛋白表达亦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23、P=0.004、P=0.002)。并且, BNIP3表达与HIF-α表达呈负相关(r=-0.274, P=0.020)。   结论   在食管鳞癌中, BNIP3与HIF-1α的表达密切相关, 且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 联合检测BNIP3和HIF-1α, 有助于食管鳞癌的辅助诊断、病期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上游移码突变体(up-frameshift mutant 1,UPF1)在肺腺癌(adenocarcinoma,ADC)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150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ADC患者的UPF1表达情况。Kaplane-Meier分析UPF1的表达与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以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  结果  UPF1表达水平随ADC恶性程度的增大而降低(P < 0.01),也与TNM分期(P=0.014)、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16)及远处转移(P=0.035)相关。UPF1的表达水平显著影响ADC的患者RFS和OS,UPF1表达低患者的RFS和OS较短(P < 0.05)。  结论  UPF1在ADC中可能起到抑瘤的作用,可以作为ADC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并且UPF1有可能成为新的ADC药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王春延  高燕  胡元晶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3):1912-1915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腺癌(UPSC)与透明细胞癌(UCC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04年4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1例UPSC与19例UCCC临床资料。   结果   UPSC完全手术分期24例, 早期(仅Ⅰ期)9例, 晚期(Ⅲ、Ⅳ期)15例。UCCC完全手术分期10例, 早期(仅Ⅰ期)6例, 晚期(Ⅲ、Ⅳ期)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 脉管浸润、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及淋巴结转移者总生存期(OS)较短; 脉管浸润、肌层浸润、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者无病生存期(DFS)较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淋巴结转移、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者的患者OS较短; 脉管浸润、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者的患者DFS较短。   结论  UPSC确诊时多为晚期, 预后差。治疗强调全面手术分期, 脉管浸润、肌层浸润、腹水/腹腔冲洗液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