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婷婷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1)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Th17细胞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不同于Th1、Th2的效应性CD4+T细胞亚群,近来发现,Th17/Treg失衡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槐杞黄对哮喘大鼠Th1/Th2/Th17细胞因子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卵清蛋白(OVA)致敏哮喘大鼠Th1/Th2/Th17细胞因子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以及槐杞黄的治疗效应。方法:40只4~6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组、槐杞黄组和布地奈德+槐杞黄组(n=8)。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L-4、IFN-γ、IL-17水平;分离、纯化BALF的肺泡巨噬细胞,测定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血浆和BALF中IL-4和IL-17升高,IFN-γ降低。与哮喘组相比,槐杞黄组IFN-γ升高。布地奈德+槐杞黄组IFN-γ升高及IL-17降低较布地奈德组和槐杞黄组更显著。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哮喘组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槐杞黄组和布地奈德+槐杞黄组较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布地奈德组均升高。血浆和BALF IFN-γ水平与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呈正相关。结论:哮喘大鼠血浆和BALF IL-4和IL-17表达升高、IFN-γ表达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槐杞黄能明显提高哮喘大鼠血浆和BALF IFN-γ表达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且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合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紫癜性肾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紫癜性肾炎患儿体内调节性T细胞比例下降,不能有效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导致免疫抑制效应不足及Th17细胞过度表达,在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探讨紫癜性肾炎与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数量及功能失衡的相关性,可为临床紫癜性肾炎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槐杞黄在哮喘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布地奈德组和槐杞黄组(n=10)。通过卵白蛋白致敏并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布地奈德组在每次激发前以布地奈德2 mg雾化,槐杞黄组在每次激发前以槐杞黄4 g/kg溶于水中灌胃。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各组BALF中细胞因子IL-3、IL-4、IL-5、IL-10、INF-γ及IgE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脾脏中Th1/Th2细胞比例;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T-bet、GATA-3 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olt检测肺组织中T-bet、GATA-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大鼠气道炎症程度明显增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IL-3、IL-4、IL-5、IgE浓度显著升高,而IL-10、INF-γ浓度明显下降;外周血及脾脏Th1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h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肺组织T-bet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GATA-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槐杞黄及布地奈德均能明显改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上述指标水平(P < 0.05),且效果相当;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槐杞黄能改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缓解哮喘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Th1/Th2比例有关,这一作用可能经T-bet和GATA-3通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IL-17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SP患儿30例和正常对照儿童20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分析和比较HSP患儿和对照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 HSP患儿PBMCs中Th17细胞比例为(2.14±0.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清IL-17水平为(38.36±13.44)pg/ml,高于对照组的(10.59±4.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PBMC中Th17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胃肠道炎性疾病,由于目前预防和治疗的选择仍然有限,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较高。围产期异常因素会导致患儿局部肠道炎症并发生不恰当的炎症级联反应,最后引发NEC的发生发展。近年来CD4
+T淋巴细胞在NEC发生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肾组织Th1/Th2比值与肾脏微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32名HSPN患儿为病例组,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分为4个亚组:HSPN Ⅱ级(n=8),Ⅲa级(n=7),Ⅲb级(n=10)及Ⅵ/Ⅴ级(n=7)。5例因肾外伤切除肾组织患者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INFγ(标记Th1细胞)、IL-4(标记Th2细胞)及CD34(标记微血管)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评分,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肾脏INFγ、IL-4表达与肾脏病理分级、肾脏微血管评分和MVD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肾组织INFγ表达降低,IL-4表达升高,Th1/Th2比值随着HSPN病理损伤的加重而减小,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SPNⅡ级和Ⅲa 级组MVD显著增加,但Ⅳ/Ⅴ级组MVD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HSPNⅡ级组比较,HSPNⅢa级、Ⅲb级以及Ⅳ/Ⅴ级组肾脏微血管评分明显增加,且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肾脏微血管评分逐渐增加,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Th1/Th2比值与微血管密度变化呈负相关(r=-0.921,P<0.01)。结论:Th1/Th2比值降低可能参与了HSPN肾脏微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h17/Treg 细胞比例失衡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 年5 月至2015 年8 月确诊为ITP 的32 例患儿作为ITP 组,同期选取22 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初诊ITP 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的ITP 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h17、Treg 细胞的比例。结果 ITP 患儿治疗前外周血Th17 占CD4+T 细胞的比例、Th17/Treg 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儿童(P<0.05),治疗前Treg 细胞占CD4+T 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儿童(P<0.05);32 例ITP 患儿经治疗后,20 例完全反应,4 例有效,8 例无效,完全反应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 细胞比例、Th17/Treg 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无效患儿(P<0.05)。结论 儿童ITP 中存在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丙种球蛋白可通过调节Th17/Treg 细胞比例变化进而改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治疗过程中检测该比值变化可能对疾病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低甲基化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Th17/Treg细胞失衡的关系,探讨HSP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32例急性期HSP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行健康体检的28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IL-17A+T细胞(Th17细胞)比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和CD4+T细胞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MFI);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CD4+T细胞SOCS1、SOCS3基因mRNA表达;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基因外显子2、SOCS3基因5'端非翻译区(5'-UTR)可能的STAT3结合位点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P组血浆IL-6浓度、CD4+T细胞pSTAT3的MFI显著增加;HSP组Th17细胞比例显著上调,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调(P < 0.05)。HSP组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 mRNA和SOCS3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HSP组SOCS1 mRNA及SOCS3 mRNA表达均与Th17/Treg比值呈负相关(P < 0.05)。HSP组患儿急性期SOCS1基因外显子2、SOCS3基因5'-UTR区可能的STAT结合位点CpG岛呈低甲基化,而健康对照组呈完全去甲基化状态。结论 SOCS1、SOCS3基因低甲基化所致其相对表达不足可能是HSP患儿Th17/Treg失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燕林王永清朱迪卿周益平 《临床儿科杂志》2014,(10):921-92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IL-17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SP患儿30例和正常对照儿童20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分析和比较HSP患儿和对照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 HSP患儿PBMCs中Th17细胞比例为(2.14±0.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清IL-17水平为(38.36±13.44)pg/ml,高于对照组的(10.59±4.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PBMC中Th17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紫癜性肾炎(HSPN)的治疗以药物为主,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能有效改善重症HSPN患儿的症状及预后。HSPN患儿总体预后良好,临床症状重、肾脏受累严重的患儿预后较差。对HSPN治疗及预后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对患儿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尽管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仍也有少数患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探讨HSPN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主要分析国内外近年来HSPN的综合治疗进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环孢素/他克莫司、咪唑立宾、雷公藤总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扁桃体切除、血浆置换等措施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HSPN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肾脏病理分级、免疫荧光分型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 1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儿科肾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HSPN的住院病例72例,对其进行病理分级和免疫荧光分型,并在电镜下观察足细胞损伤情况;分析足细胞损伤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病理分级集中在Ⅱ级和Ⅲ级,其中病理分级为Ⅱ级的患儿34例(占47.2%),病理分级为Ⅲ级的患儿38例(占52.8%).电镜下观察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情况:足突广泛融合21例,足突节段融合35例和无足突融合11例.5例电镜下未见肾小球.足突广泛融合患儿病理分级为Ⅲ级者较足突节段融合、无足突融合者多.足突广泛融合患儿中免疫荧光分型以IgA+ IgM+ IgG型最多;足突节段融合患儿中免疫荧光分型以IgA+ IgG型较多,无足突融合患儿中免疫荧光分型以单纯IgA型最多.结论 儿童HSPN的肾小球病理改变除系膜细胞的增生外,还存在足细胞损伤的情况,足细胞损伤情况越重病理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小血管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IgA介导的免疫学异常研究颇多,IgA沉积于受累肾小球系膜区及皮肤、肾小球、胃肠道血管壁,组织沉积原因可能涉及血清IgA产生增多、IgA特异性自身抗体异常、IgA1结构异常、IgA1受体表达异常、补体参与等,IgA的沉积介导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等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92例HSP患儿,根据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HSPN)分为HSPN组(31例),以及未合并紫癜性肾炎的HSP组(61例);根据临床症状分组:仅表现为皮肤紫癜的22例为单纯组,合并关节症状的24例为关节症状组,合并消化道症状的20例为消化道症状组,同时合并关节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的26例为混合症状组。选择同期4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25-(OH)D_3水平。结果 HSP组、HSPN组的25-(OH)D_3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SPN组的25-(OH)D_3水平又低于HSP组(P0.05)。关节症状组、消化道症状组、混合症状组之间的25-(OH)D_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但均低于单纯组(P0.01)。结论 HSP患儿25-(OH)D_3水平下降,以HSPN以及合并消化道、关节症状的更为显著,25-(OH)D_3水平下降可能作为HSP是否合并其它系统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和24 h 尿蛋白定量与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肾脏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48 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HSPN 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分为Ⅱ a 级及Ⅱ a 级以下12 例、Ⅱ b 级12 例、Ⅲ a 级17 例及Ⅲ b 级及Ⅲ b 级以上7 例。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患儿血清CysC,浊度法检测Fbg 浓度,终点法检测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采用Pearson 和Spearman 相关分析对各检测指标之间及各指标与肾脏病理分级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CysC、Fbg 浓度和24 h 尿蛋白定量在各肾脏病理分级患儿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水平均随病理分级严重程度增高而上升(P<0.05)。48 例HSPN 患儿血清CysC 和Fbg与24 h 尿蛋白定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r=0.51、0.63,P<0.05);Fbg 与血清CysC 之间呈正相关(r=0.55,P<0.05);CysC、Fbg 及24 h 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分级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r=0.66、0.64、0.68, 均P<0.05)。结论 CysC、Fbg 和24 h 尿蛋白定量均能反映肾脏损伤严重程度,对于HSPN 患儿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4-1BBL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发过敏性紫癜无肾炎(HSP组)、初发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组)患儿各20例(其中15例进行了肾脏病理检查),2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离培养PBMC。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三组PBMC中4-1BB m RNA和4-1BBL m RNA的变化,分析4-1BB/4-1BBL m RNA变化与肾脏病理的关系。结果HSPN、HSP患儿PBMC中4-1 BB m RNA、4-1 BBL m 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SPN患儿的病理积分与4-1BB/4-1BBL m 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70、0.515,P均0.05)。PBMC中,加入植物血凝素后,HSPN组、HSP组和对照组4-1 BB/4-1 BBL m 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HSP、HSPN组增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HSPN组增高幅度较HSP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入地塞米松后,HSPN组、HSP组4-1 BB/4-1 BBL m RNA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SPN患儿PBMC中共刺激分子4-1BB/4-1BBL m RNA的表达显著增高,植物血凝素能诱导其高表达,而地塞米松能抑制其表达,提示4-1BB/4-1BBL可能参与HSPN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LA-4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HSP患儿为病例组,其中男33例,女27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按有无肾脏损害将HSP患儿分为紫癜性肾炎(HSPN)组(n=30)和Non-HSPN组(n=30)。采用PCR-RFLP法,对CTLA-4基因+49及-1722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49位点AA、AG、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HSPN组与Non-HSPN组之间、不同性别HSP患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722位点TT、TC、C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同性别HSP患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及T、C等位基因频率在HSPN组与Non-HSP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49位点与-1722位点组合:各组合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同性别HSP患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CC基因型组合在HSPN组与Non-HSP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LA-4基因+49位点A/G基因多态性与HSP发病无关;-1722位点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以及+49位点GG与-1722位点CC组合基因型可能为HSPN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