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端粒酶RNA组分(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基因是端粒酶的组成成分之一,其作用是作为端粒酶延长的RNA模板。鳞状上皮内瘤变是指鳞状上皮结构和细胞的异常,属于癌前病变,而子宫颈和食管是发生鳞状上皮内瘤变最常见的部位。子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1],其中鳞状细胞癌占80%~85%。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  相似文献   

2.
李昌  周成军 《新医学》2023,(7):492-496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准确把握“细胞异型性”和“组织结构异型性”,为临床病理医师正确诊断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典型病例16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光镜下观察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典型表现,总结可能提示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病理原因。结果 162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6∶36,年龄(61.48±9.16)岁。在年龄分组中,经Mann-Whitney检验可知,不同年龄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1,P=0.0036)。与<61岁组相比,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在≥61岁人群更易发生。在镜下观察中发现可能提示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如核质比增大,核分裂像增多;表层角化颗粒及有核细胞增多;瘤变细胞胞质嗜酸性增强;基底层出现皮脂腺样细胞;瘤变细胞平行或斜行生长;细胞排列紊乱、极向消失;成熟梯度消失;异常角化;上皮内血管增生;上皮脚延伸或推挤式生长。结论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在≥61岁男性中更易发生;光镜下可能提示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可以帮助临床病理医师较...  相似文献   

3.
阴道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包括鳞癌、腺癌,以及更为少见的阴道黑色素瘤和肉瘤,约占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3% [1].阴道上皮内瘤变( 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AIN)作为女性阴道鳞状细胞癌及下生殖道癌的癌前病变,发病率不到1% [2-3] ,但发展为侵袭性癌症的风险高达1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与食道癌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食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的内镜表现及12例5年追踪随访资料。结果:食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结论:食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似乎不能作为食道癌的癌前病变,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无关,是否具有潜在的恶性损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门诊活检诊断为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5-氨基酮戊酸PDT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均进行5-氨基酮戊酸PDT治疗2个疗程,共6次.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8个月的随访.25例患者治疗3~6个月后复查细胞学、阴道镜及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末次随访时,26例患者中,6例(23.1%)持续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其中,低级别VaIN患者2例,高级别VaIN患者4例;细胞学阳性1例;阴道镜检查阳性1例,单发病灶,为高级别VaIN患者;1例(3.8%)病灶持续存在(经组织学检查),为高级别VaIN患者.治愈率为96.2%(25/26).治疗后,5例患者出现外阴瘙痒,3例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3例患者出现照射部位疼痛,未行处置,均自行缓解.结论 5-氨基酮戊酸PDT治疗VaIN的临床疗效较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即诊即治”法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即诊即治"法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152例,随机分成2组:A组67例给予"三阶梯"治疗,B组85例按"即诊即治"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A组过度治疗率为8.9%,B组为9.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Reid阴道评分高者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以上A组为62.7%、B组为61.2%。结论:"即诊即治"法治疗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具有"三阶梯"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可减少复诊,具有便捷、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16INK4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二步法和原位杂交HPV16/18DNA检测,在60例慢性宫颈炎,58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6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P16INK4A在慢性宫颈炎中呈阴性,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13.79%,8/5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上皮病变级别升高,表达也逐渐增强,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更强;HPV16/18DNA在四组中阳性表达率,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为96.77%),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P16INK4A蛋白表达和HPV感染相关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中均呈正相关(r高级别=0.373,r鳞癌=0.416,P〈0.05)。结论P16INK4A过表达及HPV16/18感染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形成的中晚期起作用,提示两者均可作为一个早期诊断恶性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阴道上皮内瘤变I级5例,II级10例,III级20例。35例患者依据病情给予相应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5例VAIN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5例进行激光气化治疗,病变部位控制率达100%。阴道上皮内瘤变Ⅲ级20例中3例复发,其中1例为激光气化治疗,2例为手术治疗,经再次手术或激光气化治疗后,病变部位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激光和手术切除均为VAIN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激光不会破坏穹隆及阴道角部的正常上皮,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边英惠  张珂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082-5083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癌前病变,从癌前病变到癌的演变约需要10a左右的时间,如在此阶段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治愈率几乎达100%。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技术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已显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发展前景,我院自2007-03以来对宫颈轻度上皮内瘤样变Ⅰ级均采用聚焦超声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阴道微生态与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aIN)的相关性,为绝经后女性VaIN的科学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经阴道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为VaIN的160例绝经后女性为病变组,另选同期常规体检的人乳头瘤病毒阴性且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正常的健康绝经后女性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阴道微生态的差异。结果:绝经后女性的阴道微生态普遍呈现失衡状态,多样性升高、密集度降低,过氧化氢阳性率明显升高,优势菌以革兰阳性短杆菌为主。病变组较对照组乳杆菌减少、多样性升高;两组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率、Nugent评分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VaIN与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优势菌异常和多样性升高有关。白细胞酯酶阳性率的OR值为1.251(95%CI 1.101 4~1.421 1),优势菌异常的OR值1.242(95%CI 1.031 3~1.496 7),多样性降低的OR值为0.791(95%CI 0.672 5~0.931 1)。结论:绝经后女性阴道微生态的改变,尤其是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优势菌异常和多样性升高,与Va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意义以及非宫颈糜烂妇女发生上皮内瘤变的概率.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的5041例妇女根据宫颈肉眼观分成非宫颈糜烂组2314例和宫颈糜烂组2727例两组,分析其TCT检查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TCT检查结果:非宫颈糜烂组异常168例,异常率7.26%,其中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11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2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1例,非典型腺细胞1例;宫颈糜烂组异常210例,异常率7.70%,其中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136例,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各28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例,非典型腺细胞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T检查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及组织学检查,结果:非宫颈糜烂组正常8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8例,CINⅡ级21例,CINⅢ级33例,阳性82例,阳性率48.81%;宫颈糜烂组正常105例,CINⅠ级35例,CINⅡ级26例,CINⅢ级42例,宫颈鳞癌2例,阳性105例,阳性率50.00%.两组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宫颈糜烂组检出2例宫颈癌.结论 非宫颈糜烂与宫颈糜烂妇女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概率相近,均应定期行TCT检查,异常者要进一步行阴道镜及组织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率,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2.
宫颈病变500例液基细胞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宫颈炎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测阳性34例(6.4%),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2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3例,鳞状细胞癌1例。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检测宫颈病变的主要方法,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claudin-1的表达是否与宫颈瘤变的进展相关,并探讨claudin-1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105例经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宫颈组织,其中包括正常宫颈鳞状上皮16例、成熟性化生或炎性修复的鳞状上皮21例、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LSIL)2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SIL)27例、侵袭性鳞状细胞癌(ISCC)20例.其中77例制成组织芯片,28例使用普通切片,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laudin-1的表达.结果 claudin-1的阳性部位位于细胞膜/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仅在棘细胞层呈弱(+),而成熟性化生或炎性修复的鳞状上皮、LSIL、HSIL和ISCC均过度表达claudin-1.claudin-1的表达在正常鳞状上皮与后4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成熟性化生或炎性修复的鳞状上皮组与LSIL、HSIL和ISCC 3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虽然claudin-1的表达可以鉴别正常的宫颈鳞状上皮和增生(包括化生、炎性修复和瘤变)的宫颈鳞状上皮,但是不能区别宫颈鳞状上皮瘤变和成熟性化生或炎性修复的非瘤变鳞状上皮.因此,claudin-1可作为宫颈鳞状上皮增生的一个标记物,但能否作为宫颈鳞状上皮瘤变的标记物还需更多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59例门诊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下行定点活检。结果859例阴道镜检查拟诊慢性宫颈炎764例,CIN57例,宫颈鳞癌4例,宫颈湿疣34例;在阴道镜下行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784例,宫颈湿疣20例,CIN51例,宫颈鳞癌4例。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正确率为90.16%,活检阳性率6.40%(指癌前病变及癌变检出率)。结论阴道镜检查及在阴道镜下定位活检能及早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  相似文献   

15.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简称CIN)是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统称。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由于炎症或其他内外界的刺激发生异常增生。由幼稚的基底细胞向上伸延而累及上皮中层甚至全层,成为异常增殖的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46-5647
78例初步诊断为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于月经干净3~5d对患者涂抹冰醋酸溶液后进行阴道镜检查,以出现醋白上皮为异常,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学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阴道镜检查对外阴上皮内瘤变诊断的敏感度。78例患者阴道镜检查,67例为醋白上皮,8例为色素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普通型外阴上皮内瘤变52例,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26例;外阴出现醋白上皮诊断为外阴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为92.86%(65/70),特异性为75%(6/8),准确性为83.33%(65/78),假阳性率为7.14%(5/70),假阴性率为25%(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可疑的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通过外阴涂抹冰醋酸后行阴道镜检查,不仅可提高早期外阴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率,也可加强诊断的目的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女子宫颈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年龄分布。方法采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h in prep cyto log ictest,简称TCT)和TBS描述性诊断对2002年8月至2005年7月共7 401例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处理及其诊断结果分析。结果滴虫感染81例,真菌感染214例,线索细胞>20%提示细菌阴道病470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46例,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 SCU S)450例,子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LS IL)153例,子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HS IL)37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癌2例。结论HPV感染趋向年轻化,宫颈上皮内瘤变30~39 y为高发病年龄段。  相似文献   

18.
王晶  张长青  孙鹏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2):129-131,134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CT)宫颈细胞涂片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041例TCT筛查结果及其中308例细胞学阳性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结果 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及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的诊断,细胞学检查诊断率高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炎症及鳞状细胞癌(SCC)的诊断,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诊断率高于细胞学检查。结论 采用TCT筛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细胞学阳性或临床可疑者应配合阴道镜捡查及镜下活检可提高CIN的检出率;对TCT呈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瘤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可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9.
熊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382-1383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62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镜下定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患者的阴道镜图像点状血管、醋酸白色上皮、镶嵌、白色腺体及腺口白环出现率显著高于非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异性血管、白斑以及碘阴性区的出现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点状血管、镶嵌以及白色腺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白色上皮或者是腺体白环加点状血管或者是镶嵌的诊断符合率为84.8%;醋酸白色上皮或者腺体白环加点状血管加镶嵌对CINⅢ诊断敏感率为66.7%,特异性为94.6%;阴性预测为99.1%。对CIN I的诊断特异性为98.9%;阳性预测89.4%,阴性预测74.1%。阴道镜是辅助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效手段,醋酸白色上皮和腺体白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有较高价值,如果其与点状血管和(或)镶嵌同时存在,则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当患者在进行初次阴道镜检,结果可疑是要及时的进行常规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CK8、CK17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4例(Ⅰ级20例,Ⅱ、Ⅲ级24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5例和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中的CK8、CK17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鳞状上皮CK8、CK17均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8%和92%,其表达均以中等强度及强阳性为主;CIN高级别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8.3%和58.3%,以中等强度为主;CIN低级别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和30%,其均以弱及中等强度为主。结论 CK8、CK17的阳性表达率及程度与宫颈鳞状细胞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K8、CK17在宫颈癌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