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吗啡PCA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控泵静注吗啡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晚期重度癌痛病人10例,行静脉吗啡PCA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按照WHO制定的VR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疼痛指数为1~3分,明显缓解7例,中度缓解3例,即显效7例,有效3例。结论:吗啡PCA治疗重度癌痛效果满意,适合于止痛效果不佳的晚期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埃托啡对晚期癌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晚期癌症伴重度疼痛的患者采用埃托啡治疗癌痛,比较疼痛级数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服药时间为7至92天,取得良好效果,疼痛消失者达65.9%,疼痛程度降级者为31.9%,有效率达97.7%。结论:晚期癌痛患者服用埃托啡后止痛效果明显,副作用少,易控制,基本不影响治疗,且因是口服药物,可于家中治疗,更适合于较为长时间接受治疗的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规范化癌痛护理晚期癌痛患者可提高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40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20例,对照组以常规止痛护理,观察组以规范化癌痛护理。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评分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SDS、SAS、疼痛评分、患者社会/家庭状况、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化癌痛护理有利于改善并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三阶梯药物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应用三阶梯治疗无效的晚期癌痛病人39例,包括肺癌20例,肝癌骨转移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6例,骨肿瘤患者5例,其中35例伴抑郁症及焦虑症.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分别在术前和书后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使用止痛药的种类和最大剂量,将术后3个月的VAS、MPQ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癌痛基本消失,只需服用小剂量止痛药物.术后3个月止痛效果稳定,VAS评分及MPQ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35例患者的抑郁症及焦虑症明显好转.结论:双侧扣带回前部联合毁损术能有效治疗晚期癌痛,缓解患者的抑郁症及焦虑症.  相似文献   

6.
美沙酮替代吗啡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O提出到2000年要让全世界癌症患者无疼痛的宏伟目标,因此控制癌症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是处理癌症患者的主要内容之一。晚期重度癌痛患者吗啡用量较大,毒副反应明显增加,但止痛效果不成比例,而美沙酮恰能弥补吗啡这一缺点。现将40例晚期重度癌症患者美沙酮应用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40例晚期癌症伴重度疼痛患者,包括肺癌1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8例,乳腺癌9例,骨及软组织肉瘤8例。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晚期癌症,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8~70岁,平均50.4岁。全部患者服用或肌肉注射过吗啡3周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硬膜外腔持续注药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应用三阶梯治疗方案无效的晚期癌痛病人 186例 ,行硬膜外腔置管持续注入镇痛复合液于治疗后 3 0min、60min、2h、3h、4h进行临床观察 ,治疗结束后 ,进行随访 ,按照WHO制定的VRS进行评定。结果  0级 14 0例 ,Ⅰ级 2 6例 ,Ⅱ级 12例 ,Ⅲ级 8例。有效率 95 7% ,优良率 89 2 %。结论 硬膜外持续注药 ,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安全可靠 ,是治疗晚期癌痛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18例,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持续静脉滴注吗啡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8.72±1.21和2.72±1.54 (P<0.05);其中完全缓解(CR)4 例(22.2 %),部分缓解(PR)9 例(50.0%),轻度缓解(MR)5例(27.8%).疼痛缓解率(CR+PR)为 72.2%.疼痛开始明显缓解时间为0.5-2小时,平均1.2小时.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和轻度呼吸抑制.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能有效缓解晚期顽固性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经济、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东莨菪碱、乌头注射液辅助吗啡治疗8例顽固性癌痛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镇痛效果,行为、休息状况以及吗啡用量.方法:选择8例经吗啡反复治疗且效果欠佳的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应用东莨菪碱、乌头注射液、氟哌利多持续静脉泵注治疗,并按患者需要给予吗啡,观察治疗前后的镇痛效果、行为评分,休息状况以及吗啡用量.结果:8例患者经中药辅助吗啡治疗后镇痛效果、行为评分、休息评分均明显优于单纯吗啡治疗(P<0.05);同时,治疗后吗啡用量比治疗前少(P<0.05).结论:东莨菪碱、乌头注射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晚期癌痛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物作为辅助性干预措施对伴有抑郁状态和癌痛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观察。对照组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以及心理干预,治疗组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心理干预以及抗抑郁药物度洛西汀,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进行疗效评估,观察辅助性抗抑郁药物对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抑郁情绪及联合用药对疼痛改善、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第1、2、4周末,治疗组患者HAMD17评分显著降低,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17评分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4周末HAMD17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以及阻滞各因子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患者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在第4周末有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伴有抑郁状态的晚期癌痛患者,单纯的心理干预和止痛治疗不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在接受阿片类药物和心理干预的同时联合抗抑郁药物度洛西汀,其效果优于阿片类药物联合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并有益于疼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CD3AK细胞和LA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5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男性23例,女性28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1例)以CD3McAb(CD3单克隆抗体)和小剂量IL-2(500u/ml)共同诱导的CD3AK细胞治疗,另一组(20例)输注大剂量IL-2(1000u/ml)诱导的常规LAK细胞治疗,以探讨降低IL-2用量、提高杀伤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可能性。结果显示CD3AK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症状缓解均优于LAK组。CD3AK组PR+MR率较LAK组高29.0%,S+P率和死亡率分别较LAK组低12.4%和9.6%。同时比较了CD3AK细胞与LAK细胞的体外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CD3AK细胞增殖率高于LAK细胞(P<0.01),靶细胞抑制率二者在0.05水平无显著差异。提示CD3McAb在刺激杀伤细胞活性,尤其在提高其增殖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CD3AK/IL-2能更有效地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胎儿脾LAK细胞治疗62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结果表明人胎儿脾LAK细胞的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多数病人在治疗期间一般状况得到改善。总缓解率为(PR)22.58%,平均缓解时间为15.95个月。缓解率与克氏评分和接受4次疗程的IL-2/LAK细胞用量有关。在18.4个月的治疗期间,死亡率为20.97%,平均生存期为16.50个月。IL-2/LAK细胞对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肺癌和肝癌的转移灶有较好疗效,对原发灶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LAK/IL—2治疗24例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异体LAK/IL2治疗的最佳方案,将24例晚期肝癌分为3个不同疗程的治疗组,结果显示反复多次LAK/IL2治疗组效果优于单次治疗组及对照组,提示LAK/IL2治疗晚期癌症需反复多次方能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放疗、紫杉醇+表阿霉素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确诊为失去手术机会或一线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晚期乳腺癌合并疼痛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治疗过程中,实施奥施康定联合放疗、紫杉醇+表阿霉素化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40例);采用放、化疗治疗的患者记为对照组(4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变化、疼痛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治疗价值。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强度数字评分(1.50±0.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1±0.87)分,P<0.05。②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显效率,观察组(85.0%)明显高于对照组(19.0%),P<0.05。结论奥施康定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疼痛,疗效确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HDMTX-CFR方法治疗13例晚期恶性肿瘤的结果。MTX单次用量3~6g。12例可评定疗效,部分缓解者4例,稳定6例,总有效率83.3%。毒性表现以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损害常见。全组无毒副反应死亡者。作者指出在无血浆药物浓度监测条件下,认真选择病例、排除肾功不全及胸,腹水等,治疗中严格遵守“水化”“硷化”原则,保持尿量≥3000ml/日,pH≥7、则不会发生严重毒性反应。本组中有8例消化道癌均属有效,另有3例治疗后肿瘤缩小,再次切除成功,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肌肉、关节疼痛的特点,探讨其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观察93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患者,71例应用双药含铂方案化疗、22例应用非含铂方案化疗,按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化疗方案分组进行分析。对出现肌肉、关节疼痛的病例给予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注、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应用双药含铂方案化疗的71例患者中29例出现肌肉、关节疼痛症状,42例未出现;22例非含铂方案化疗者均未出现。疼痛发生率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均无关系,与何种化疗药物与铂类联合亦无关,但含铂方案与非含铂方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9例出现肌肉、关节疼痛的病例给予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注,6天后均取得缓解。结论:肌肉、关节疼痛与应用铂类药物有关。钙剂缓解肌肉、关节疼痛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但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治疗化疗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有显著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老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比较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位PF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PFS,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89锶(89Sr)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因骨转移导致骨痛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按去势后病情和治疗分为3组:A组11例,切除睾丸后口服抗雄激素药物;B组27例,切除睾丸后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加用89Sr治疗;C组29例,诊断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用89Sr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对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3组患者的骨痛明显改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A组7.2、2.5,B组7.5、2.3,C组8.14、.7,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分别为:A组50、75,B组50、80,C组45、65,P〈0.05。2例患者发生不可逆性骨髓抑制,死于DIC。结论 89Sr治疗是缓解晚期前列腺癌骨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IL—2/LAK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rIL—2和自行设计的工艺制备的人同种异体LAK细胞,按“3W”方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共38例.结果表明,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有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部分患者的癌性症状改善明显,38例患者中,CR3例(7.9%),PR14例(36.8%).作者认为该疗法与国外同类方法相比,制备工艺简便,LAK细胞获取量大,治疗效果肯定,副作用轻,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照研究奥沙利铂(L-OHP)和羟基喜树碱(HCPT)分别联合5-Fu/CF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7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含L-OHP方案)及对照组39例(含HCPT方案),2组均完成3个疗程化疗,每3周重复。对照观察2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CR 1例,PR 18例,总有效率(CR PR)为47.5%;对照组CR 0例,PR 10例,总有效率(CR PR)为25.6%,P<0.05。观察组神经毒性及腹泻发生率较高(45%及35%),对照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61.5%),P<0.05,但2组恶心呕吐、脱发等毒性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CF是治疗大肠癌的有效化疗方案,特别适宜晚期大肠癌以及对5-Fu耐药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