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减黄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因肝胆胰恶性肿瘤生长、浸润或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转移、压迫、浸润导致肝内外胆管梗阻所引起的一种临床征象。这类患者就诊时多已属晚期,仅少数可接受根治手术,且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较高。不能根治患者的直接死因主要是黄疸、胆道感染和脓毒血症。因此,控制黄疸、保护肝功能和预防感染、以及由梗阻性黄疸所致的各脏器功能变化,是提高外科疗效的重要基础。施行姑息性的胆道引流以缓解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基本的治疗目的。一些姑息性减黄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现就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俊伟  吕明德 《腹部外科》1999,12(5):204-206
梗阻性黄疸是由肝内毛细胆管淤滞或肝内外胆管梗阻引起的一种临床征象。前者由瘀胆型肝炎、药物中毒、过敏等引起,为内科性黄疸,主要依靠内科治疗。后者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者主要由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胆道寄生虫或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引起;恶性者则由肝胆或胰腺恶性肿瘤所致。统称为外科性黄疸,多需要外科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发病时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在临床上容易获得及时处理。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发病在近年有增高的趋势,由于发病隐匿,确诊时治疗往往已延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引流两大类。手术切除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3.
恶性梗阻性黄疸影像学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筠  贺艳平 《腹部外科》2007,20(3):145-147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胆或胰腺恶性肿瘤生长、侵润导致肝内毛细胆管淤滞或肝内外胆管梗阻所引起的一种临床征象,又称外科性黄疸.  相似文献   

4.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一直受到外科医师较多的关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危害以及术前减黄的必要性已经有较多论述,但是术前减黄的争论一直存在,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在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广泛应用的今天,针对低位和高位胆道梗阻区别对待,进行归纳总结,选择更合适的治疗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蔡成机 《腹部外科》1999,12(5):195-196
梗阻性黄疸是一个临床征象,可因肝、胆、胰等良性或恶性疾病所致,病因复杂。众所周知,梗阻性黄疸不但会影响胆盐代谢和肝、肾功能,随着病程的推延,还会进一步损害全身免疫功能。此外,从病因角度考虑,若为恶性病变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则更应及时确诊,否则将会贻误治疗而失去适时的手术时机。因此,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应对胆道梗阻的部位、病因等给予全面的考虑,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要重视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通常,梗阻性黄疸常伴有腹痛和腹部压痛、发热、腹部肿块、胆囊肿大以及黑粪等临床表现。首先应对梗阻性黄疸同其他临床表…  相似文献   

6.
吴硕东  田雨 《腹部外科》2009,22(6):330-331
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是指由恶性病变所引起的胆汁排出不畅导致临床上出现的黄疸症状,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胰头癌、壶腹癌、胆管癌及发生在胰头或肝门部的转移性病灶。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可分为肝门部和非肝门部梗阻。治疗上,根据肿瘤可切除性不同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不论是在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还是根治性治疗中,腹腔镜外科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内镜胆管引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和脓毒血症发生率高,是常见的致死并发症之一,已知胆道恶性梗阻除引起肝组织损害为主的全身各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外,还与机体免疫功能受抑有关。虽然目前对术前减黄作用临床上尚有争论,但其对免疫状态的影响已引起人们极大关注。本研究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内镜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一、临床资料1.本组资料:本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16例,年龄45~73岁,平均524岁,出现黄疸时间平均25d,血清总胆红素均在150~480μmol/L,术前均行ERBD,减黄至51μmol/L以下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是肝胆胰外科较为常见的临床问题,引起胆道系统梗阻的原因既有良性病变亦可为恶性病变,前者包括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良性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等,因多为急性梗阻,不同于恶性肿瘤所致的渐进性黄疸,术前多不需减黄处理,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黄疸8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引起,其病变范围涉及到肝脏、胆管、胰腺、十二指肠及胆管周围等部位。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较多,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早期诊断困难较大,正确判断梗阻部位、发病病因并辨别良、恶性梗阻是决定治疗方针和判定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胆胰系统恶性肿瘤引起胆管梗阻,形成的以高直接胆红素为主的黄疸。临床上以肝外胆道和胰腺肿瘤多见,约占外科性梗阻性黄疸的75.3%,包括各种原发性胆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亦可由肝癌、胆囊癌、胃癌、结肠癌、胰体尾部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引起。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并发糖尿病较为多见,往往表现为糖耐量降低和术后高血糖等,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本文重点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糖尿病的病因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1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是外科手术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恶性梗黄病人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雷达  别平 《腹部外科》2013,26(1):12-13
梗阻性黄疸是肝胆胰外科的常见病症.依据不同的胆管阻塞部位,梗阻性黄疸可分为肝内胆管梗阻和肝外胆管梗阻两大部分.对于较少见的肝内广泛的小胆管梗阻,往往不需要外科处理.需要我们外科干预的主要是肝门及肝外胆管阻塞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外科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复杂多样,且不同的病因导致的梗阻性黄疸需要采取的治疗手段大相径庭,所以针对病因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现代影像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为我们诊治外科梗阻性黄疸疾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手段,它不仅使我们在术前能明确胆道梗阻的部位及可能原因,而且能基本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尤其是恶性肿瘤的侵犯情况、临床分型和分期,从而为我们术前评估病情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极其丰富的信息,这是安全开展梗阻性黄疸疾病手术的基础和技术保证.但是,目前胆道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复杂多样,新的检查手段和技术层出不穷,不同的检查手段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依据病情,熟练地选择好各种检查方式,使之成为外科医师手中的一柄利器,是每一位优秀肝胆胰外科医师的必要素养.  相似文献   

12.
徐泽 《腹部外科》1989,2(1):20-22
本文通过一例黄疸病例的诊疗教训,对梗阻性黄疸病人鉴别诊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宜鉴别是肝细胞性黄疸抑为梗阻性黄疸,否则对前者可能误行手术,加重肝功能损害。如确定为梗阻性黄疸,则应进一步定位鉴别是肝内梗阻抑为肝外梗阻,定性鉴别是良性黄疸抑为恶性黄疸,以利于治疗方法及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非常见胆道梗阻性或黄疸性疾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作为一个最具警觉的体征,容易诊断。然而发生黄疸的病因繁多,可由肝前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包括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道狭窄梗阻)三类疾病引起。对于临床上的黄疸,首先是同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如确诊为梗阻性黄疸,因常需采用外科治疗(包括手术及介入方法)而得到根治或缓解,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外科性黄疸。但并非所有的梗阻性黄疸均需用外科手术解决,有些肝内胆小管弥漫性疾病也可出现梗阻性黄疸,称为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如毛细胆管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炎和妊娠期特发性黄疸等。此时仅需内科治疗,手术非但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B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短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经PTBD和PTBS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07例,参照胆红素下降程度和术后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短期治疗有效(91例)和无效(16例)2组,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梗阻时间、梗阻部位、术前胆道感染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TBIL、HGB、Cr 9个因素与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示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分、Cr≥111μmol/L是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分、Cr≥111μmol/L与恶性梗阻性黄疸短期预后关系密切,对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恶性梗阻型黄疸(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腹短路手术为普通外科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用且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但创伤较大。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日渐成熟,开展腹腔镜辅助短路手术既能解除梗阻,又具有微创优势,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但该术式操作相对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国内能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为数不多。我院于2004年2月~2005年12月成功地对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施行了腹腔镜辅助短路手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岁。其中,晚期胰头癌2例,胃癌术后肝门淋巴结转移致梗阻性黄疸1例。本组3例术前化验胆红素值均明…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黄疸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临床多种疾病症状群中的一种症状。根据疾病的性质,梗阻性黄疸通常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根据解剖部位划分,可以分为肝外梗阻性黄疸和肝内梗阻性黄疸(包括肝内机械性梗阻和肝内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病,绝大多数需外科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判断梗阻性质对作好术前准备及决定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经手术确诊的11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良性及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影像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76年至1992年6月收治肝包虫病623例,并发黄疸32例。其中肝包虫感染所致的肝细胞性黄疸14例;肝包虫导致的梗阻性黄疸12例(胆总管包虫子囊梗阻6例;肝门部包虫致左、右肝管外压性梗阻4例;肝包虫胆囊瘘致胆囊结石或胆泥形成胆总管梗阻2例)。肝包虫肝胆血屏障损害所致的黄疸6例。黄疸发生率为5.14%。作者认为术前明确肝包虫黄疸原因将对临床医师术中处理和术后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关外科性黄疸的诊断治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道达  王国斌 《腹部外科》1999,12(5):193-194
肝外胆管梗阻引起的黄疸,有可能通过外科手术或器械的方法得到治疗,故有外科性黄疸之称。梗阻部位包括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胆总管的上中段、胆总管下段及壶腹部四部分。由于梗阻部位不同,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在病理方面,外科性黄疸可以由不同病因、不同性质的病变如炎症、结石、狭窄和肿瘤所引起。兹扼要地提出下列两个问题与读者商榷:一、有关明确诊断的问题1.对已经出现黄疸的患者,首先应尽快确定是否为外科性黄疸;其次是梗阻部位、可能的梗阻原因以及病变能否切除的判断。当病因诊断难以明确时,只要外科性黄疸的诊断已确定,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其中胆管癌17例,胰腺癌5例,肝门部转移癌10例。梗阻部位:肝总管肝门区20例,胆总管12例。结果金属内支架植入成功率100%(32/32)。2例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胆道出血1例。28例术后血清胆红素3~4周降至正常,黄疸完全消失率87.5%(28/32)。生存期3~18个月,平均8个月。3例分别于术后6、8、13个月出现梗阻性黄疸,再梗阻发生率9%(3/32)。结论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