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讨论道家思想对养生的影响,为中医养生建立道家理论支持。[方法]通过道家无为而治、返朴归真、治未病、崇阴贵柔等思想对养生的影响,总结道家思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结果]道家思想在中医养生中有着重要作用,道家养生强调虚无淳真,归属于自然,使生命重回原始的状态,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并且重视对人体阴气固护,着重调养五脏以充养。[结论]道家思想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支撑祖国文化的瑰宝。中医养生是其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清静思想、返璞归真的自然思想、形神兼养的治未病思想、崇阴的贵柔思想对中医养生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动则不衰,静则凝神,动静平衡,形神兼养是中医养生思想的精髓。华佗在动静养生思想的影响下,创编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养生功法——五禽戏。华佗五禽戏以“动则养形,静则养神”为主要养生理念,即通过运动调形以疏经通络、积精旺血,从而外强四肢百骸,内滋五脏六腑;通过调心,达到静心凝神、专心怡神和清心守神的效果。动静结合,形神兼养,从而达到身强体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道家的始祖。道家之名,始见于汉代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至于称为“道德家”,大约与老子的《道德经》有关。先秦道家还有庄子、杨朱、宋妍、尹文等人,他们的学说都是从老子的思想演化而来的。本文仅就老子之“道”与中医之“道”以及在养生理念上的异同略做辨析。  相似文献   

4.
“养慎”一词见于《金匮要略》,是《金匮要略》养生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养慎”指导着该书的养生思想,它包括内养正气,外避邪气的两大养生法则,并提出具体的养生方法如调补脾胃、顾护肾精,外避邪气和虫兽伤害等,笔者从《金匮要略》全书及《内经》等医书探讨“养慎”的内涵及源流。  相似文献   

5.
嵇康提出养生必须“导养得理”,强调形神兼养与防微杜渐,并要持之以恒,方可延年益寿。嵇康批判了儒家的天命观,否定了道家“去人任天”的主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社会致病因素的防止,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性动”和“智用”的区别,反映出他对养生认识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6.
《养生论》中倡导的“守之以一,养之以和”的养生之理和“清虚静泰”的养生之法,是中医养生学对道家本体论思想的高度体认,彰显了道家思想在中医理论体系建构中的意义和地位,同时也表明了老庄哲学思想的实践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哲学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反者道之动”是其中著名的命题之一 ,也是老子对古代阴阳哲学的重要阐释。中医养生学浓厚的老庄思想色彩及古代道家的养生思想 ,历来是中医养生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与其养生思想有何内在必然联系 ?本文即欲就二者的密切关系 ,通过对老子养生的归根思想、养性养神理论、逆向思维与反世俗的精神等等方面的剖析 ,探索其理论价值与特点。  《道德经》第 40章说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正与反相对 ,强与弱相对 ,有与无相对 ,正反、强弱、有无的…  相似文献   

8.
《老老恒言》中的许多养生方法、养生理论均受到儒家、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如戒得养性、中庸养生的儒家养生思想;守静摄生、道法自然的道家养生思想。曹氏将儒、道两家养生思想融会贯通,应用于自己的养生实践中,从而身心安泰,克享遐年。  相似文献   

9.
《内经》及先秦诸子的养生、康复思想主要有二: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二是人体本身,即“形与神俱”的整体观。为此提出“形神共养”应是中医养生和康复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包括养神和养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内经》的养生思想是在吸取了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为: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指导作用。并与道家思想作比较,提出《内经》的养生观点是在吸收了道家思想有益因素的基础上确立的,同时又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而且要“治未病”。  相似文献   

11.
道家哲学中蕴涵了丰富的贵生、养生理论与实践,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在其理论体系上逐步形成了“医道相通”的哲学观。由于道家以人生的终生修道为实践和练功中对中医学的需要,使其在修练中不由自主地与中医养生融合为一体,身体力行地推动了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本文以“合于道”为准则,从人生观、养生观、生命观、道德观四个方面与道家去欲、主静、守一和调息相提并论,实现“天人合一”,“长生久视”,“全命保生”,以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对中医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影响最深刻的方面就是中医养生学。道家所主张的恬淡虚无、无所为而无所不为恰是传统中医养生学的核心。这个核心思想有其消极的一面,就是主张人要与世无争,无所作为,因此其最高境界就是彻底排除客观世界对自己的干扰而做到虚静无为,回归自然。晋人嵇康把庄老的“道”深深地融入到他的养生观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无为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卫自尊,是一种信心”,“是一种对于主动的保持”,“是一种豁达的耐性”,无为是为了无所不为,因此反映了庄老思想积极的一面。引导人们走出“虚无”的养生误区。他的养生思想“讠乇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是值得今人去注意并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道家导引行气与中医养生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导引行气与中医养生康复刘辉(南京中医学院210029)主题词导引行气,养生,康复道家思想及其法术,源于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田纬之学和黄老思想.其相信人经过一定修炼有可能长生不死,成为神仙,并将老子和《道德经》加以宗教化,辛为神明.在长期...  相似文献   

14.
《鬼谷子》对纵横学说的理论构建 ,主要是引入老子的“道”论及其概念、范畴 ,使得纵横学说理论化、系统化。其具体做法是 :把游说之术纳入“道” ,寻找纵横学说的理论依托 ;把道家“阴阳气化论”引入游说领域 ,解决游说理论的产生过程 ;利用老子“崇阴尚柔”的思想揭示谋略的本质 ;对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袭用 ,设计纵横学说的总原则 ;利用道家的辩证观念 ,总结纵横之术的方法。从《鬼谷子》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袭用与改造来看 ,《鬼谷子》的成书不可能晚于战国后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先秦道家“贵生”思想启蒙下的中医养生源流和承袭思想,为现代中医养生找寻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方法] 围绕“贵生”思想,查阅相关古籍和现代研究,探究“贵生”思想内涵与中医养生之道的关系。[结果] “贵生”内涵可分为“气化自然”“重生轻物”“全生全德”三个方面:“气化自然”的思想与中医基础理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一脉相承;“重生轻物”的理念则将中医养生原则分为顺应自然、顺应规律、顺应自我;“全生全德”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方法论,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导引等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论] 中医养生之道受先秦道家“贵生”思想的启发,对先秦道家思想的探究可更好地传承古人养生之道,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守一”及“养和”吴家骏(云南中医学院昆明650011)关键词气功,养生论,守一,养和嵇康《养生论》中谓“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全国医古文函授教材》第二分册(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医古文研究会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语译:“又始终坚持如一,和合天...  相似文献   

17.
老子之“道”对中医养生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养生观,在《黄帝内经》中已自成体系.而《内经》的医学思想追溯其源,是以中国哲学的朴素辨证法为鼻祖的。继《易经》之后,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乃至中医养生思想的形成起了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本文试从对老子哲学“道”的认识中,谈谈其对中医养生观的影响,兹述如下。 老子的道,“一身而数任焉”(《老子》),它即是宇宙本体,又是万物之源,又是客观规律。而《黄帝内经》直接运用了法则和规律意义上的“道”作为其医学指导思想。 老子之道,是无为自化的自然主义,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自然,就是天然,就是自然如此。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无为自化,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就是“道”性自然而法其自性。老子之道还体现在“清静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中。”清静无为”的思想,在《老子)一书中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老、庄的道家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有着非常直接的渊源关系。老、庄理论认为 :天地人三者合一于道 ,即天地人三者都遵循一种“自然之道”而运行着。《老子·二十五章》云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庄子·养生主》强调养生要“依乎天理”。老、庄思想认为顺应自然环境与人的相互协调、一致和融通 ,而构成一自然与人结合的整体。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内经》养生思想的立足点。“夫人生…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暑”,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强调了四时养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与《淮南子》所阐述的养生思想颇多相似之处。"体道"是二者养生的共同原则。形神兼养是二者具体的养生方法。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养神以静,养形以佚。导引、服气、药物养生等是二者常见的炼养方术。《黄帝内经》追求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成为"真人",但其养生思想的落脚点却是日常百姓的饮食、起居、情志等的调养,其养生思想更平实,更具实践性。《淮南子》认为通过体道返性、和于术数等,亦可以成为"真人",这为后世道教养生提供了源泉;但其通过养生、养性、体道而成为真人的方法,对普通人而言,则较难以企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