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机理不尽相同 ,但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本院近 3年收治 9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TSE)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患者 ,均经CT、MRI、手术证实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 8例 ,5例为单侧 ,3例为双侧 ,其中一例转为双侧CSDH ,年龄 2 8~ 81岁 ,平均年龄 6 3岁 ;女 1例 ,年龄 6 5岁。 9例均有明显头部外伤史 ,跌伤 4例 ,车祸伤 5例 ,原发伤为脑震荡 3例 ,颅底骨折 2例 ,头皮裂伤及头皮血肿 4例。伤后首次头颅CT、MRI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硬膜下积液 ,而在伤后不同时期出…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方法 报告6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演变过程。结果 6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头部外伤后至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时间2~4周以上,硬膜下积液至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自4周~3月,血肿位于单侧额颞4例,双侧额颞2例。临床表现较轻,血肿形成后有明显头痛轻度偏瘫等,手术5例均痊愈。结论 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理可能为积液使蛛网膜受撕拉而出血或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方法 报告6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演变过程.结果 6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头部外伤后至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时间2~4周以上,硬膜下积液至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自4周~3月,血肿位于单侧额颢4例,双侧额颞2例.临床表现较轻,血肿形成后有明显头痛轻度偏瘫等,手术5例均痊愈.结论 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理可能为积液使蛛网膜受撕拉而出血或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  相似文献   

4.
顾建华 《中原医刊》2002,29(2):47-48
本科自 1997年 9月~ 2 0 0 1年 4月间经CT证实并经手术治疗的 9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TSH)转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病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例均为男性 ,年龄 4 1~ 72岁 ,其中≥ 6 0岁 7例 ,<6 0岁 2例 ,均有明确外伤史。在转变成CSDH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对侧少量硬膜下积液患者,在血肿侧钻孔引流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归的几率、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对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7例一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对例少量硬膜下积液患者,在血肿侧钻孔引流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最终皆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为90~270d。结论一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对侧少量硬膜下积液患者,在行血肿侧钻孔引流术后,其对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性大。对此类患者出院应做好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0年2月-2004年8月共发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68例,占外伤性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病人的10.2%,其中12例病人在硬膜下积液的部位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CT的普及,近年发现由硬膜下积液(TSE)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病例增多,并引起了神经外科的重视。现就我院近年来发现的经CT证实的16例TSE转变为CSDH的病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TSE)最早由Mayo于 1894年报道[1] ,随着CT普及 ,TSE的发现有增多的趋势。近几年来TSE向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转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们共收治TSE病人 5 2例 ,其中 8例转化为CS DH ,占 15 .4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本组 8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1例。年龄 2 6岁~75岁 ,平均 (6 0 .4± 18.7)岁。致伤原因 :摔伤 4例 ,交通事故 3例 ,打击伤 1例。着力部位 :枕部 4例 ,额颞部 3例 ,颞顶部 1例。1.2 临床表现伤后有短暂昏迷 2例 ,无意识障碍 6例 ;头昏 ,头痛 7例 ;恶…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TSE)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时有发生。 1993年 4月~ 2 0 0 1年 4月我科经CT动态观察并手术证实 16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3例 ,女性 3例。年龄 2 6~ 76岁 ,平均 6 3 2岁 ,其中 >6 0岁 10例。受伤原因 :车祸伤 8例 ,堕落伤 5例 ,打击伤 3例。1 2 临床表现 伤后意识障碍 9例 ,时间 8~ 5 0min。GCS评分 :9~ 12分 4例 ,13~ 15分 12例。头晕头痛 16例 ,恶心呕吐4例 ,精神症状 2例 ,躁动 1例。治疗后症状缓解 ,但出现CSDH时 ,头痛加剧 13例 ,一侧肢体乏力 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硬膜下血肿病例,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各自发生机制及其转化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的致伤过程,临床表现,转化时间及其治疗。结果:外伤性硬膜下积波与慢性硬膜下血肿虽各自发生机制不同,但有一定的相关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可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结论:外伤致蛛网膜破裂,在破裂处形成活瓣机制而形成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随着积液量增多,且不能回流,而致桥静脉受到过度牵拉,破裂出血,以及局部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包膜出血,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经验。方法:对5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3年,总有效率94.7%,3例死亡。结论: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中,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对于慢性、复发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行开颅积液包膜剥脱,蛛网膜撕口使积液腔与蛛网膜下腔充分相交通,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0例TSE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75例,其中随访65例,痊愈18例,显效32例,无效15例,有效率76.9%;手术治疗15例,随访14例,痊愈5例,显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78.6%。随访总有效率77.2%。结论在治疗TSE患者时,应采取综合疗法,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演变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59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有5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率8.47%。该5例患者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血肿位于单侧额颞4例、单侧颞顶1例,血肿形成后临床表现多样。5例患者均接受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术后痊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发病年龄有较宽的范围,常发生于颅脑损伤很轻微、积液部位在单侧额颞部、经保守治疗病例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急性复合型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改良的Kelly问号切口,前界至发际中线,后至顶结节,下至耳屏前1cm;骨窗直径约10cm×12cm-12cm×15cm大小,充分暴露额叶前外侧及底部、外侧裂区、颞叶底部及顶叶,直视下彻底清除硬膜下积血及糜烂挫碎坏死的脑组织,必要时行充分的内外减压。结果:随访6个月,生存37例,占71.2%。其中康复良好23例,占44.3%;中度残废9例,占17.3%;重度残废3例,占5.8%;植物生存2例,占3.8%;死亡15例,占28.8%。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急性复合型硬膜下血肿,能充分暴露,彻底清除硬膜下积血及挫碎糜烂坏死的脑组织,减压充分,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脑水肿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该院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5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55例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均获成功,其中治愈49例(89.1%),复发6例(10.9%),发生并发症4例(7.3%),无死亡病例。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安全简便、疗效好、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瑄  夏佐中  梁平  李映良  周渝冬 《重庆医学》2007,36(15):1467-1468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均由CT或MRI确诊,根据积液量和病程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4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4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前囟侧角穿刺持续引流,14例行颅骨钻孔硬膜下腔置管外引流,12例行开颅清除积液、切除脏层囊壁,10例行蛛网膜造瘘及颞肌填塞术.术后痊愈36例,好转8例,无效4例,无死亡.结论 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儿可根据不同的积液量和病程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原发脑损伤不重,治疗及时合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脑间纵裂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收治的31例外伤性大脑间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本组治愈29例,2例患者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晚期脑疝。大脑纵裂血肿患者受伤初期意识障碍不严重,其典型表现为对侧下肢单瘫或偏瘫,下肢重于上肢,称之为大脑镰综合症。结论 在大脑纵裂间积血达20 ml以上或出血厚度超过1 cm,可以作为大脑间纵裂血肿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多以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考虑选择手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硬膜下腹腔分流术治疗难治性硬膜下积液疗效。方法 :在积液最厚处作头皮垂直切口 ,长 3cm ,全层切开头皮 ,乳突牵开器牵开 ,颅骨钻孔 1个 ,电灼后“ +”形剪开硬膜 ,硬膜下积液处内置管 2~ 3cm ,将腹腔分流管远端的裂隙部分剪去 ,然后通过皮下隧道置入腹腔。结果 :近期复查CT硬脑膜下积液消失者 2 4例 ,硬脑膜下积液明显缩小者 6例 ,随访半年再次复查CT者硬脑膜下积液均消失。结论 :硬膜下腹腔分流术治疗难治性硬脑膜下积液 ,手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0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是否继发硬膜下积液分为硬膜下积液组(120例)和无硬膜下积液组(488例),分析硬膜下积液组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608例患者中出现硬膜下积液120例,硬膜下积液发生在手术后4~22(10.3±4.2)d,积液量为12.2~120.8(25.4±10.3)mL,硬膜下积液位于一侧97例,双侧23例,95例保守治疗,25例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积液组与无积液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量、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中线移位、大骨瓣、双侧开颅、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肿量、入院GCS评分、中线移位、大骨瓣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高。年龄大、血肿量大、入院GCS评分低、中线移位、大骨瓣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硬膜下积液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4年1月收治小儿硬膜下积液42例,手术36例,其中16例行反复硬膜下穿刺,12例行持续硬膜下引流,4例行积液囊腔-腹腔分流手术,4例行开颅清除积液切除囊壁。结果: 16例反复硬脑膜下穿刺者10例痊愈,4例好转,2例无效;12例持续硬脑膜下引流者7例痊愈,3例好转,2例无效;4例积液囊腔-腹腔分流术者均痊愈;4例开颅清除积液切除囊壁者均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小儿硬脑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应依据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