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非住院镇痛治疗对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对286例癌痛患者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留置导管接镇痛泵,根据疼痛的程度对时间、用药量进行随时的调整,并根据患者的耐药情况改变止痛药液的配方。结果本组患者用药后10min疼痛开始减轻,15min疼痛消失。提示此镇痛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甲蓝硬膜外用药对癌痛及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疼痛部位在躯干或下肢的癌痛患者40例,其中癌痛20例,癌痛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20例,根据疼痛部位选择不同硬膜外穿刺点,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亚甲蓝混合液。观察镇痛效果、镇痛后止痛药使用情况、用药间隔期疼痛程度、有效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0例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好,较注射前镇痛用药减少60%以上,镇痛用药间隔期显著延长,有效镇痛时间在1个月以上。20例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差,较注射前镇痛用药量减少25%~50%,有效镇痛时间12~18 d。40例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律变化等症状,大小便、饮食及双下肢活动均正常。结论亚甲蓝硬膜外用药对晚期癌痛疗效有显著效果,且安全可靠,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在癌痛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前应用此镇痛方法,会产生更好的镇痛效果。而此镇痛方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的癌痛疗效差。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癌痛患者伴随抑郁症。由于人的心理状态与疼痛的感知程度有关,精神抑郁可影响癌痛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癌痛的同时,也应进行抗抑郁治疗,以增加镇痛效果。我们对上腹癌痛并发抑郁症的患者给予镇痛加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控制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癌痛患者采有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观察药物的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后84.4%(27/32)患者120min内镇痛起效,患者治疗后疼痛强度、生活质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不适口服用药的癌疼患者,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1例直肠肛管恶性肿瘤术后骨转移伴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对患者疼痛性质、程度及药物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个体化镇痛给药建议。治疗后,患者疼痛控制稳定,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规范临床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建立"一站式"癌痛门诊服务模式并分析其实际应用情况。方法结合我院临床工作实践,对癌痛门诊患者的首诊、复诊、随访,麻醉药品监管等统一纳入"一站式"癌痛门诊服务体系,包括:一站式服务台护士审核并纳入癌痛患者;提供预约挂号、引导肿瘤内科及疼痛科就诊;疼痛专职护士协助主诊医师对患者实施规范、合理、有效的镇痛手段;定期随访、健康宣教、建立疼痛管理文件;配合药剂科药师对麻醉药品进行监管。结果干预4周后癌痛患者疼痛缓解明显,患者评价就诊效率、与医护沟通、疼痛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改善,医生评价有助于快速掌握患者癌痛信息、及时调整镇痛方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便于麻醉药品监管等。结论 "一站式"癌痛门诊服务模式能有效控制癌痛,提高门诊癌痛诊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住院的癌痛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给予癌痛评估→实施镇痛→观察记录→健康教育→随访.癌痛评估时采用“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评估原则,应用药物镇痛联合非药物镇痛方式,动态观察记录镇痛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建立双向疼痛随访体系,并使疼痛评估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流程中.经观察应用于80例中重度疼痛患者,发现患者的癌痛及止痛的错误认知及消极态度率明显降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有70%的晚期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30%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1]。癌痛患者镇痛使用吗啡无剂量限制,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2]。持续泵入吗啡后血清吗啡浓度维持恒定的有效水平[3],可避免波峰和波谷现象,可取得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从而为患者最大程度的减轻痛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持续泵入治疗晚期癌痛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就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护理干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芳芳  宋迪  张永玉 《当代护士》2021,28(1):114-117
目的 探讨在癌痛示范病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癌痛患者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工作单位的三甲医院肿瘤内科86例晚期住院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3人.前者予以癌痛示范病区实施癌痛规范化管理,后者在癌痛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借助微信平台对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用药指导及人文关怀,出院后2~3周随访两组患者对疼痛知识的知晓率、疼痛评估准确率、爆发痛的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结合研究数据分析实验组癌痛患者对疼痛知识的知晓率、疼痛评估正确率、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爆发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癌痛示范病区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对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愿广大医护同仁鉴定,采纳.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多数癌性疼痛可经规范的镇痛药物及辅助治疗手段得以满意控制,但也应看到仍有少部分癌痛患者不能从常规镇痛治疗获益,临床上把此类疼痛称之为"难治性癌痛"或"复杂性癌痛"。这类疼痛不仅是镇痛治疗时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也是进一步提高癌症整体镇痛治疗水平的瓶颈。曾有学者感叹:"没有哪一种痛苦如同难治性疼痛那样令患者痛不欲生的了"。因此,对这类疼痛的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癌痛患者使用多瑞吉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31例出院后自配使用多瑞吉的癌痛患者采用一系列的健康教育的方法,如疼痛知识和多瑞吉镇痛效果、多瑞吉不良反应等知识的个别讲解和谈话。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1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结论健康教育可以使癌痛患者使用多瑞吉的依从性提高,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癌痛镇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CP模式。评价2组疼痛控制效果、疼痛知识掌握、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士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好,癌痛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患者生活质量高,对医护满意度高。结论 CP应用于癌痛患者健康教育可提高镇痛效果,转变护士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体现护士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止痛效果与护理。方法120例癌痛患者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尊医嘱使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透皮贴剂,及时进行心里疏导。结果85.83%(103/120)疼痛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具有作用时间长、无创伤性、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症状轻、使用方便的优点,同时能较好的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疼痛是癌症常见的并发症。我国每年有近200万癌症病人在忍受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有30%的病人疼痛是十分严重和难以忍受的。重度癌痛患者多为晚期癌症病人。应以姑息治疗为主。将正规的镇痛治疗引入家中,可有效的缓解病人疼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对北京天坛医院宁养院2001年以来应用阿片类镇痛剂在家中实施镇痛治疗的93例重症癌痛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访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住院的癌症患者疼痛的发生率,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患者的疼痛情况、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不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癌痛患者的疼痛情况、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癌痛患者所用镇痛药物的花费情况。结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住院的癌症患者中疼痛的发生率为46.4%,最痛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66.01±23.07。癌症患者中发生疼痛的患者与非疼痛患者相比,其情绪、正常工作、睡眠、生活乐趣等均受到不良影响(P<0.05),且疼痛患者有更高的自杀倾向的发生率(P<0.05)。发生癌痛时仅有49.7%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92.9%的癌痛患者镇痛药物花费占所有治疗总费用的比例≤1%。结论:在华西医院肿瘤中心住院的癌症患者中,癌痛是较为普遍存在的临床症状,癌痛的发生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存在癌痛患者镇痛不足的情况,应从医患两方面进行癌痛相关知识的宣教,推进癌痛的规范化诊疗。  相似文献   

16.
以整体的观念对待癌痛治疗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痛有慢性疼痛的特征,也有急性疼痛的表现,还可以在患者身上同时表现出躯体痛、内脏痛及神经源性痛等的诸多症状。癌痛有其病因、病理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问题,是涉及多个临床学科的疾病。同一种类型的肿瘤会因病期不同、抗肿瘤治疗不同、病灶部位不同、患者身体状态不同、镇痛治疗方案不同,而使镇痛效果不同。如此多的可变因素会使癌痛治疗的效果难以预测,也提示单一治疗方法难以满足所有患者的镇痛要求,需要不同种类的药物和多种镇痛方法协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出院后的癌痛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癌痛患者疼痛的情况、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止痛药使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辅助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对电话随访的满意度,并对部分癌痛患者依从性差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癌痛随访护士应用肿瘤中心制订的癌痛患者出院随访表,对出院后的434例癌痛患者按照表格内容进行电话随访,逐项询问并做好登记,同时做好癌痛相关知识宣教、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的防治、心理疏导,并与家属沟通,共同参与到疼痛治疗中。结果在对434例癌痛患者电话随访过程中,成功随访了395例,其中发现:数字评分法(NRS)疼痛评分为无痛67例(17.0%)、轻度疼痛230例(58.2%)、中度疼痛68例(17.2%)、重度疼痛30例(7.6%)。66.6%(263/395)的癌痛患者出院后在使用止痛药,52.9%(139/263)的患者使用止痛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23.2%(61/263)的癌痛患者在止痛治疗的同时使用了辅助药物,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34.9%(138/395)患者存在依从性差的问题,95.9%(379/395)患者对电话随访表示满意,认为疼痛随访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电话随访,使出院后的癌痛患者得到规范化的镇痛治疗和护理,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日实现癌痛患者无痛生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上约24%~30%的癌症患者经历中重度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镇痛方法可缓解多数癌痛,但难治性癌痛依然很棘手。难治性癌痛系指按照指南或规范化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的疼痛,常见于骨转移、爆发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内脏疼痛等。临床上,口服吗啡每天超过300 mg为大剂量,超过600 mg为超大剂量。本文报道一例难治性癌痛患者应用超大剂量吗啡经静脉自控镇痛方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肿瘤的发展及机体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全身给药不但镇痛效果差,而且不良反应明显。因此,良好的疼痛控制依然是极大多数晚期癌痛患者的主要医疗诉求。本文介绍利用电子镇痛泵经鞘内输注系统注射吗啡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护理观察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慢性疼痛的形成不但包括伤害性感受器而且还涉及交感神经活性、脊髓和次级神经元的传递以及神经元的可逆性等方面。神经阻滞只能达到疼痛暂时部分地减轻。本文综述神经阻滞在癌痛或非癌痛治疗中疗效的评价,及其具有长期疗效的方法。1癌性疼痛根据WHO准则,70%~90%的癌痛病人运用非创伤性治疗方法就可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仅5%~20%的病人需要应用创伤方法,创伤性方法包括:椎管内注药,腹、盆腔神经丛破坏,腰交感神经阻滞。1.1区域镇痛当癌痛患者全身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不足或受到副反应的限制时,需要椎管内置管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