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定穴是指全身俞穴中部份具有特殊作用的俞穴。历代针灸医家十分重视特定穴,并为临床所常用。特定穴包括“五输穴”、“俞、募穴”、“原、络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等。特定穴的主治作用与一般俞穴比较,具有相对特异性。它们在十四经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十四经穴中的重点穴、代表穴、特效穴、常用穴。本文就特定穴的使用方法作以下介绍。(一)取穴原则根据各条经脉和特定穴主治要点,在辨证  相似文献   

2.
<正>1曲骨穴文献研究1.1曲骨穴穴名及定位曲骨一名,首见于西晋·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曲骨有两个含义,一是穴名,即归于任脉的曲骨穴;二是骨名,指耻骨,古代文献又称之为“横骨”。曲骨穴中的“曲”意为弯曲,“骨”指耻骨,其骨形弯曲,穴在骨上中央,故名曲骨穴。  相似文献   

3.
十三鬼穴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三鬼穴”最早见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十三鬼穴中,督脉三穴,任脉二穴,心包经二穴,肺、大肠、脾、胃、膀胱经各一穴,经外奇穴一穴。具体见表1。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针灸治疗痢疾是以“天枢”“合谷”“足三里”三穴为主(均双穴),如遇小腹堕痛者再配针“中极”一穴(痛而不堕者经针“天枢”穴已有感觉腹中气舒即可不配针此穴),如遇绕臍痛者除配针此穴外再加针下脘(或建里)穴,效果显著,经治愈三十余例痢疾患者,最多不超过二次即愈,当经初次针灸后泻痢次数由每小时一、二次或四、五次可减至三、四小时或一、二小时一次(轻者一次即可全愈),再经第二次针灸后即行全愈。在施行针治时,“天枢”双穴针八分再至一寸,以患者有痠或觉小腹部似气凝而渐舒散为度,症状较重者针后再用姜片、艾绒加灸此穴。“合谷”“足三里”二穴针时以痠(胀或麻)为度。小腹坠痛加针“中极”穴(针六至八分深),绕臍痛者加针下脘(或建里)一穴(针六至八分深)。如遇畏针之患者经初针后症状减轻而尚未全愈时,第二次可用姜片、艾绒灸“天枢”(双)穴与“神阙”  相似文献   

5.
戴晴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5):210-211
《内经》中对头部腧穴的应用较多 ,其中以热病五十九刺为最。现就有关这方面的论述进行探讨。1 内经有关头穴的论述《灵枢·热病第二十三》曰“所谓五十九刺者 ,两手外内侧各三 ,凡十二穴 ;五指间各一 ,凡八穴 ,……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 ,凡六穴 ;更入发三寸边五 ,凡十穴 ;耳前后、口下者各一 ,项中一 ,凡六穴 ;巅上一 ,囟会一 ,发际一 ,廉泉一 ,风池二 ,天柱二。”此文 59穴中头部穴有“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为五处、承光、通天 6穴。“更入发三寸边五 ,凡十穴”,为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项中”为哑门 ,“巅上”为百会 ,“…  相似文献   

6.
“眶八穴”是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前人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而发现的新穴位。“眶八穴”是由眶缘上四眶角点和四眶缘中点八个刺激点组成,故称“眶八穴”。这八个刺激点,沿眶壁刺到球后的眶上裂和眶下裂交会处,直抵鞍背和鞍旁附近。对治疗眼部和某些颅内病变收到奇效。一、“眶八穴”的组成与名称“眶八穴”由上穴、下穴,内穴、外穴、  相似文献   

7.
“四花”穴,为古代治疗骨蒸劳瘵之著名灸穴之一,记载于多种古代医籍中,现代针灸医籍中将此收入经外奇穴类。关于“四花”穴的定位,在古代诸医籍中记载并不一致,主要有二种,一是以《外台秘要》、《苏沈良方》所载为代表。其“四花”穴的四个点呈棱形分布的定位:一是以《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为代表的呈正方形分布的定位。而现代针灸医籍及文章中,在收载和引用此“四花”穴时,多从后者,或有甚者将两者混为一谈;故有必要从文献角度加以考察,以求正误。一、“四花”穴出处的考察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四花”穴的名称及定位系唐·王焘《外台秘要》一书,此书  相似文献   

8.
“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以及“敏感点”等。凡无固定部位和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定做针灸和按摩治疗穴位的,叫做“阿是穴”。它和经穴、经外奇穴一样,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俞穴。若“阿是穴”取得准确,应用恰当,对一些病症确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阿是”,乃按取患部或非患部之敏感点施行针灸的孔穴。古代名“天应”穴、“不定”穴等;现代称“敏感点”、“压痛点;日本又有“扪当穴”、“奇穴”、“奇俞”、“别穴”、“畦穴”诸名。今将古今中外文献、自己的以及同道的经验,加以归纳整理,作初步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足三里穴为“四总穴”及“马丹阳十二穴”之首列,临床应用广泛。“肚腹三里留”简要地表明了足三里穴与肚腹之间的主治联系,因此不少人曾从各个方面研究这个问题。本文收集了自1956~1987年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作一综合介绍。一、补虚损,益气血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在阳明经为合穴,下合于胃,又称六合之穴,故针之能调理气血,有补虚增健之能,故被前人称之为“保健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各家对经外奇穴见解各异,有的针灸文献认为“奇穴”就是“经外奇穴”的简称:有的认为不在十四经脉循行部位的穴位称“经外奇穴”:有的认为《内经》未载之穴称“奇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未载之穴称“别穴”,而习惯上将《内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未载之穴均认为“经外奇穴”。此皆为不明“经外奇穴”由来之故。  相似文献   

12.
夹脊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脊穴系经外奇穴,近年来国内对针刺夹脊穴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临床应用有很大扩展。一、夹脊穴的出处夹脊又作“挟脊”、“侠脊”,原指挟于脊椎两旁的经穴,后作为奇穴名。夹脊,最早出自《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  相似文献   

13.
所谓“独取一穴”,是指在十四经穴中独取一个穴位进行临床针灸治疗或实验研究而言。“独取一穴”,即根据辨证,按疾病所属脏腑经络,取其相应经脉具独  相似文献   

14.
“腰背委中求”语出“四总穴歌”。委中是四总穴中的一穴,其意是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穴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腰背疼痛最难当,起步艰难步失常。”尤其是老年人患有腰背疼痛更是痛苦难堪。  相似文献   

15.
小兒尿窿闭的原因很多,治疗的方法也很多,但都沒有艾灸疗法那样經济方便,效果好又快。取穴:“命門”(澤田氏)、“关元”两穴。根据日本澤田氏所著的“針灸真髓”所说的“小兒腰以下的疾病取‘命門’”。又說:“命门是生命的门……危急时用此穴有效。”这“命門”穴,不是一般針灸書所說的“命門”穴,而是澤田氏所独創的“命門”穴,在背部十三椎与十四椎的中点,旁开五分处,再配用臍下三寸的“关元”穴。(这两穴对兒童尿多症也很有效)。灸到皮膚出現紅暈为止。举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文献中“鬼穴”概念的包含及其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正确评价和使用鬼穴相关中医文献的价值。早期的“鬼穴”版本众多,如“李氏十鬼穴”“徐秋夫十三鬼穴”“孙思邈十三鬼穴”“十七鬼穴”等,同版“鬼穴”在穴位选择上也由于流通传授等原因出现了差异。文章将从起源、穴位名称等方面进行溯源和比较,寻求不同体系下鬼穴更精准的内容及应用,勘正讹误,使其更好地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7.
“穴法相应”一语出于元·王国瑞撰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书中。其中列出三十七对相应腧穴,总称之为“穴法相应三十七穴”。所谓穴法相应,是指针灸临床上所选用的两个腧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产生预期的效果。《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中的“得效应穴”的涵义就是如此。穴法相应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选择两个腧穴,使之相互作用,产生畅通经脉,加强“行血气而营阴阳”的作用,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即称之为通经接气取穴法。《济生拔萃》于《窦太师流注指要赋》后附  相似文献   

18.
读者信箱     
(一)河北省冀县薄文韬同志问: 本刊第三期“读者信箱”栏内,解答“丰隆”穴在适当“条口”穴旁;但一般新出针灸书籍,大都说该穴是在外踝上缘八寸,即上巨虚平延线上,旁开五分处。一般挂图上,又标志在“条口”穴上二寸。不知究在何处? 答各家骨度折量法,并不一致,所以丰隆穴与某穴相平的说法,也不一致。我们是根据内经“骨度篇”:膝腘以下至外踝做一尺六寸折算的,因此,“丰隆”穴的位置,是在踝上八寸;适当“条口”穴之旁。(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教研组) (二)四川省南充县侯泽民同志问: 我读唐容川中西汇通“伤寒论浅注补正”中有:“六气之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内经云,少阳之  相似文献   

19.
现行一些书籍如《内科学》、《黄帝内经词典》、《经外奇穴纂要》认为《内经》记载的“奇输”为奇穴,笔者认为此种解释不妥,在此阐明自己的见解,与同道商榷。我们知道,腧穴包括经穴、奇穴、阿是穴三部分。经穴是归属十四经的腧穴,有固定部位和名称;阿是穴是“以痛为腧”,没有固定部位,没有名称;奇穴则是指没有归属十四经的腧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有明确位置且有名称称为“有名奇穴”,一部分有明确位置但尚无定名称为“无名奇穴”,可见奇穴为不归属十四经、具有明确位置的有名或无名腧穴。而《灵枢·刺节真邪篇》载:“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  相似文献   

20.
原络配穴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四经的经穴,对其所属经脉及脏腑病候,都有直接影响。针刺各经穴都可起通调该经经气的作用,这是一般经穴所具有的共同性能。此外某些经穴具有特殊作用的特性,称为有效特定穴。在针灸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原”与“络”均为特定穴,两者一表(络)一里(原),一浅(络)一深(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