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铜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沉积的CT特征及其机制.方法 对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行头部CT扫描,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6~49岁,平均年龄18.39岁.结果 在36例患者中,阳性27例(75%),阴性9例(25%),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的低密度影和脑萎缩,其中豆状核的壳核25例,苍白球9例,尾状核6例,丘脑3例,双侧侧脑室旁2例,额叶2例,小脑齿状核1例,脑萎缩13例.结论 CT对铜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沉积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例肝豆状核变性的肝、脑内影像表现改变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性。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肝豆状核变性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和头颅MRI扫描,其中2例并行头颅cT扫描。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见肝硬化影像改变,7例表现为弥漫结节性肝硬化;2例cT扫描患者发现双侧基底节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灶;MRI检查其中4例脑内有异常信号,2例表现为基底节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累及丘脑、双侧大脑脚和双侧额叶伴局部脑萎缩,另外2例为基底节斑片状短T1短1、2信号。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节性肝硬化伴基底节对称性异常信号是其的典型影像表现,可提示该病。  相似文献   

3.
分析1例误诊20天的重症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部磁共振(MRI)改变及抢救经过。氟乙酰胺中毒表现为皮层功能障碍,锥体系、锥体外系受损,MRI可见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对称性受损,以特效解毒药解氟灵肌注和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作为主要抢救措施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影像学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6例RPLS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行MRI及CT检查,4例双侧对称性枕叶白质受累,4例双侧额顶叶皮质下白质广泛受累,1例同时累及中脑和丘脑,1例累及尾状核头部;病灶形态不规则,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脑回样异常信号,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磁共振静脉造影显示未发现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控制癫痫发作、脱水减轻脑水肿及对症支持治疗.5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1例遗留右侧肢体轻偏瘫.无一例死亡.结论 只要结合临床病史,特别是具有高血压、子痫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典型的临床四联征,影像学为后部脑白质损害为主的表现,RPLS的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及诊断依据.方法 对86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新生儿进行CT检查,分析脑实质低密度病灶的形态、范围、CT值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小部分病例脑实质低密度病灶的CT值>18Hu,脑实质低密度病灶的形态、范围与临床症状更为符合.结论 脑实质低密度病灶CT值的高低并不是HIE脑部损害的准确指标,脑实质低密度病灶的形态范围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脑部CT表现。结果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与脑白质低密度为最常见征象,前者占本组病例的65%,具有特征性。结论CT能直接地反映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改变,有助于明确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对于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磁共振成像(MRI) T1mapping技术对慢性锰中毒患者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和胼地体进行定量分析,寻求该技术在锰中毒神经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4例慢性锰中毒患者和36例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颅脑MRI检查,采用BrainQuant序列生成T1mapping图像,测量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和胼胝体一定范围感兴趣区(ROI)T1值,并进行比较。
  结果  慢性锰中毒组患者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ROI区T1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锰中毒组患者胼胝体ROI区T1值与对照组大致相当(P>0.05)。
  结论  T1mapping技术可用于慢性锰中毒患者的辅助诊断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MRI和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MRI检查显示6例豆状核及壳核变性;2例尾状核、小脑齿状核及脑干变性;3例丘脑半卵圆中心白质变性;12例脑萎缩,并伴有血清脑铜蓝蛋白、血总铜降低及血铜离子、尿铜增多.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的MRI检查有较高敏感性,但必须结合临床资料才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并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上将一组以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及头颅CT平扫基底节区尾状核头部或豆状核高密度及磁共振成象(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T1WI呈高信号为特点的综合征称为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aemia,HC-NH)[1-2]。HC-NH属于锥体外系病变症状,多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且多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该病临床上并不多见,在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10.
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磁共振灌注成像表现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探索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者的脑灌注模式,探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24例SHE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MR)平扫和灌注成像.分别测量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丘脑和额叶白质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同侧额叶白质作为参照,计算上述感兴趣区对比额叶的比率,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所有SHE患者T1WI像都出现了基底节区对称的高信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感兴趣区的CBF都明显升高,左侧苍白球(1.61±0.65)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E组各感兴趣区的NIT明显降低,右侧尾状核头(0.81±0.16)、双侧丘脑区(右侧0.78±0.14,左侧0.78±0.17)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感兴趣区的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E患者T1WI像可见基底节对称性高信号,基底节区CBF明显增加,NIT明显缩短,表示基底节区血流灌注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对钙的脑内沉着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报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钙的脑内沉着16例,对其临床表现和颅脑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内钙质沉着。临床主要症状为手足抽搐、手足痉挛、惊厥、癫痫和癫痫发作性晕厥等。生化检查表现为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浓度降低、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CT表现为两侧基底节(豆状核及尾状核)、丘脑、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内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分布的斑点状、斑片状、条带状或半环状多发的不规则高密度灶。在头部CT扫描片上,两侧小脑半球、大脑半球和基底节区的脑内钙质沉着也可更加广泛。结论癫痫和癫痫发作性晕厥可能与钙的脑内沉着有关。颅脑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对脑内钙质沉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甲醇中毒的神经系统损害——42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甲醇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的特征及救治效果,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42例急性甲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影像资料,其中观察病例17例、轻度中毒9例和重度中毒16例.结果 42例中有40例(95.2%)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和眼底改变,32例(76.2%)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症状和体征;40例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其中13例显示双侧额顶叶白质和外囊-壳核对称性的低密度异常改变.治疗后,35例(83.3%)患者痊愈,4例(9.5%)伴有神经精神症状后遗症,其中1例呈植物生存状态;2例失明(4.8%),1例死亡(2.4%).结论 急性甲醇中毒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经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和血液透析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治愈,但CT及MRI显示脑部严重病变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MRI和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MRI检查显示6例豆状核及壳核变性;2例尾状核、小脑齿状核及脑干变性;3例丘脑半卵圆中心白质变性;12例脑萎缩,并伴有血清脑铜蓝蛋白、血总铜降低及血铜离子、尿铜增多。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的MRI检查有较高敏感性,但必须结合临床资料才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并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6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CT示病灶呈低密度,边界不清。1例患者MRI显示双侧顶枕叶多发异常信号,在T1WI病灶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随访CT显示所有患者病灶范围、数目逐渐变小、减少,甚至消失。结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好发于顶枕叶脑白质,也可见于基底节、额颢叶。顶枕叶呈双侧对称性,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临床上均有血压突然升高。一般患者经适当治疗后,影像学表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大面积脑梗死早期诊断,可为溶栓治疗提供机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大面积脑梗死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CT诊断后的平扫、症状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h内进行第一次头部CT平扫检查。结果 (1) CT平扫显示24例豆状核境界模糊、32例局限性低密度改变、54例大脑中动脉区改变。10例颈内动脉主干闭塞患者均死亡。剩余56例于首次CT扫描结束24h后行复查,均得以确认大面积脑梗死。12例溶栓患者低密度病灶较首次CT扫描更为清晰及缩小很明显,完全再通者5例;(2)50例于临床症状6h以内出现意识改变。结论 CT扫描是临床有效判断患者病症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有力依据,提倡及早为脑梗死患者行CT诊断,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利于拟定正确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并发外部性脑积水发病的可能机制及临床预后.方法 对42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并发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表现和颅内高压征象,经1~4 d治疗,颅内高压症状消失,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隙增宽.随访观察,发现其中一些患儿存在运动和语言的发育迟缓,且伴随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恢复,上述征象及CT异常征象逐渐消失.结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能是外部性脑积水的一个重要病因,其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17.
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报道逐渐增多,临床表现各种各样,但合并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者少见.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曾收治2例患者,先后误诊为代谢性脑病、肝豆状核变性.现报道如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颅B超对新生儿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308例新生儿常规作头颅B超检查,其中68例窒息新生儿检查B超同时作头部CT检查,B超、CT、临床表现作比较。结果:B超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改变为65例,阳性率为95.59%,CT提示HIE改变为29例,阳性率为42.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8,P<0.01)。B超诊断为HIE 65例,临床有HIE症状者27例,有18例临床和CT均无表现,B超却有表现。结论:头颅B超为常规筛查新生儿早期有无颅内病变的首选诊断手段,探查缺氧缺血性脑病B超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在婴幼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脑MR检查未见异常的足月婴幼儿按照年龄段分为6组(0~28天组6例、29天~3个月组6例、4~6个月组5例、7~12个月组13例、13~18个月组9例、19~24个月组9例),分别行DTI检查,测定不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和平均弥散系数.感兴趣区(ROI)包括周围白质(双侧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深部白质(双侧内囊前、后肢及胼胝体膝部、压部)和深部灰质(双侧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分析DTI参数值在婴幼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豆状核及尾状核除外,脑其余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值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值均>0.74,P<0.001),且随年龄增长呈对数样增高;脑所有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系数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值均<-0.74,P<0.001),且随年龄增长呈对数样降低.各年龄段不同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值及平均弥散系数值是不完全相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0.365、96.413,均P<0.001).结论 DTI可以评估24个月内正常婴幼儿的脑髓鞘发育状况,其中各向异性指数值及平均弥散系数值反映了不同部位、不同年龄段脑髓鞘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院1995~1998年收治的12例丘脑性痴呆病人进行临床、神经心理、语言评估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9例,女3例,年龄50~76岁,平均61岁。其中10例患高血压病,2例患糖尿病,4例患冠心病,左侧丘脑出血5例,右侧丘脑出血4例,丘脑豆状核变性1例,双侧丘脑梗塞2例。初呈神志昏迷者3例,意识朦胧2例,嗜睡2例,其余5例神志基本清晰。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3例,7例有较明显的锥体束损害,2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10~13ml。全部患者均行脑CT检查,2例双侧丘脑梗塞及1例豆状核丘脑变性又做了脑MRI检查。12 诊断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