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核性脑膜炎在我国仍是较常见的非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上早期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现将我科1986年以来住院确诊的18例患者51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加以分析,以利早期诊断的参考。资料与方法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0~46岁,均为青壮年。有结核病及病史者10例,有结核密切接触史3例,余5例不详。对所采集的脑脊液标本,一份送检验科行常规细  相似文献   

2.
白敏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71-171
目的:讨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CSF)变化及特点。方法:30例病人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采用脑脊液细胞学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GG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全部病例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结论:初诊时,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较多,随病程进展出现不同的混合细胞反应,治疗有效者中性粒细胞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3.
65例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分析温彩仙,赵伟佳(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病人起病急,问不出结核病史,查不出颅外结核病灶,高热或早期症状轻,脑脊液葡...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临床医生认识基本一致,即以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细胞反应为主。但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作为对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情转归和疗效判定进行动态监测的客观指标,尚末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选择我科2007年5月-2009年12月对结核性脑膜炎50例并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资料进行总结,探讨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学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TBM患者20例,对其应用CSF细胞学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TBM的临床特点以及持续时间。结果 TBM患者在临床经抗结核治疗前后CSF的中性粒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转移淋巴细胞以及淋巴样细胞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5、1.583、2.054、3.512、2.025、2.050,P<0.05)。细胞学诊断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3.145,P<0.05)。结论 CSF细胞学动态检测对判断患者的治疗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35例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粟氏FMU—5型脑脊液(CSF)细胞玻片离心沉淀器,对3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进行了44次CSF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细胞学变化主要呈现为混合型细胞反应(81.8%),其中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型反应占15.9%,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占65.9%。其它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占6.8%,单核吞噬细胞反应者占11.4%。淋巴样细胞及浆细胞是结脑的特征性细胞,本组出现率分别为79.5%和29.5%。CSF细胞学检查对了解结脑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有帮助,是结脑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护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6):561-563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特点在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运用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瑞吉染色,油镜下进行细胞分类,对30例耐药结脑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特点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以评估治疗效果并指导治疗。结果:耐药结脑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均有升高。早期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大多数单耐药、多耐药结脑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学反应,随病情好转,单核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增多,迅速变成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是耐多药、泛耐药的结脑患者的脑脊液多数长期为混合细胞学反应,至患者死亡仍未见明显好转。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操作简便,其结果能直接反映脑脊液的免疫反应状态,有一定特异性,对耐药结脑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所收集到的 33例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的脑脊液 (CSF)细胞学检查结果 ,分析讨论其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 33例均系我院或经外院会诊临床确诊为结脑 ,符合结脑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男性 17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 4 1 4 6岁。发热 32例 ,头痛 33例 ,脑膜刺激征 33例 ,意识障碍 12例 ,肺结核 13例。1 2 方法与结果 经腰椎穿刺获取新鲜CSF 1ml置于沉淀仪中 ,自然沉淀 30~ 5 0min ,玻片风干后进行MGG染色 ,经脱色、透明、固封后光学显微镜下计数 2 0 0个白细胞 ,分类并计算百分比。全部…  相似文献   

10.
武进  郭振平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2):1498-1499
目的:根据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尽早明确诊断。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15例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以低热为主,脑脊液细胞表现细胞数、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下降;脑脊液如未经多次检验,其改变可不典型,但脑脊液细胞学早期观察,早期可见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淋巴细胞、激活单细胞^[1]。结论:脑脊液细胞学的早期监测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快速诊断,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癌等鉴别,并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判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磷脂酶A2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磷脂酶A2(PLA2)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3H]-油酸标记大肠杆菌膜为底物测定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对照脑脊液中PLA2活力。结果 结脑患者组脑脊液PLA2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抗结核药物加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等激素治疗后,PLA2活力显著下降;对照组脑脊液PLA2活力极低,且少儿组与成人组PLA2活力无显著性差别;相关性分析显示PLA2活力与相应的WBC、Cl^-、Pro、Glu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 PLA2作为一种强力致炎因子在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测定对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确诊的37例结核性脑膜炎、38例化脓性脑膜炎、40例病毒性脑炎及40例非脑炎患儿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ADA. 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ADA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ADA>8U/L作为阳性阈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1%、98.3%、94.2%、93.8%、94.4%. 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可作为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凤  陶朝荣 《吉林医学》2014,(34):7569-7570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及脑脊液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特征将所有患者分为Ⅰ组(脑神经麻痹,29例)和Ⅱ组(无脑神经麻痹,2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特征。结果:Ⅰ组CT扫描异常率为96.6%,略高于Ⅱ组的90.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Ⅱ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脑脊液中Ig G、Ig M、Alb含量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常伴有脑神经损害,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该疾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特征,及早诊治,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6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脑脊液置换术及异烟肼50mg和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每周2次,共20~24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指标恢复时间及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3%(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指标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8%(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异烟肼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显著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指标恢复时间,提高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95-97
目的分析脑脊液中乳酸含量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行脑脊液乳酸水平监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初次及第2次脑脊液检查,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乳酸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GCS评分低于病毒性脑膜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检查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乳酸与GCS评分存在相关性,第2次检查结核性脑膜炎存在相关性(P0.05)。第1次脑脊液乳酸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膜炎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第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乳酸含量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初次检查结果,需要及早进行分析,脑脊液中乳酸含量还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TB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7例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8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药联合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压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和头痛消失时间、脑脊液压力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压力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压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TBM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脑脊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院2011年2~12月治疗的30例对照组患者用静脉抗结核病药物治疗,30例治疗组患者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及脑脊液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对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钦云  曹励之 《北京医学》2008,30(3):140-143
目的 观察治疗前后结核性脑膜炎(TBM)患儿脑脊液(CSF)腺苷氨酶(ADA)活力与病毒性脑膜脑炎、化脓性脑膜脑炎及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CSF-ADA活力的区别.方法 本组患儿116例,分为4组:TBM 32例,病毒性脑膜脑炎24例,化脓性脑膜炎18例,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42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4组患儿CSF-ADA的活力.结果 治疗前CSF-ADA活力TBM组为(13.96±3.82)U/L,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为(2.53±0.40)U/L,化脓性脑膜炎组为(9.20±3.20)U/L,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为(4.23±0.88)U/L.TBM组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另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TBM组以外的其他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2周治疗后TBM组CSF-ADA活力为(5.95±1.97)U/L,病毒性脑膜炎组为(2.70±0.36)U/L,化脓性脑膜炎组为(2.62±0.78)U/L,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为(3.45±1.02)U/L,TBM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BM组和化脓性脑膜炎组在治疗前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取CSF-ADA活力阳性界值为8U/L时,对早期诊断TB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9%和85.2%.结论 测定CSF-ADA活力有助于TBM的早期鉴别诊断.经治疗CSF-ADA在TBM和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显著下降,这有助于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置换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对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在常规抗痨治疗基础上,进行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置换和鞘内注药,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