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检测部分市售牛奶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CLA),分析季节因素对牛奶中e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内标物为C17:00甲酯,程序升温,将样品提取、甲酯化后,测定并比较夏季和非夏季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的含量。结果:实验方法的回收率为83.67%,RSD=3.45%;精密度为RSD=2.09%。夏季和非夏季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均值范围分别为0~14.9me,/g脂肪和0~7.3mg/g脂肪。夏季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非夏季牛奶样品(P〈0.05)。结论:所建立的实验条件准确可靠,季节变化对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在国内开展共轭亚油酸强化乳制品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颖  陈月晓  何梅  杨月欣 《卫生研究》2012,41(3):445-448
目的对市售桶装植物油中脂肪酸进行分析,探讨其组分及含量特点。通过植物油中各类脂肪酸比例的特点,分析脂肪酸特征。方法从北京、云南、浙江、湖南、河南、哈尔滨、江苏、甘肃8个地区,选取市场普遍销售的或各地自产的品牌桶装植物油,共计8个品种,每个样品采集2个不同批号。对植物油脂进行皂化和甲酯化后,利用岛津GC2014气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市售桶装植物油主要以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为主,反式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为1.05g/100g。植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范围为1∶1.6~9.4∶0.9~7.4;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n-3的比值范围为0.37~289.5∶1。结论市售桶装植物油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但脂肪酸组成比例大多不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标准,并且多数缺乏n-3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奶制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首先建立本实验方法的气相色谱分析条件;采用内标法,将样品提取、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同时对实验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能够将甲酯化亚油酸和c9,t11-共轭亚油酸很好地分离;内标物十七烷酸甲酯与其它脂肪酸甲酯能够完全分离,并不受样品中其它组分的影响;c9,t11-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帕玛拉特天然酸奶饮品10.78mg/g,万家宝原味酸奶(搅拌型)5.03mg/g,奶油22.54mg/g脂肪。实验方法的回收率为84.74%,RSD=3.73%;精密度RSD=2.58%。结论:所建立的实验条件准确可靠,这对于分析奶及奶制品来源的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银离子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银离子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silver ion solid phase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Ag+-SPE/GC)对市售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效果。[方法]采用Ag+-SPE小柱预分离牛肉火腿、豆奶粉和巧克力威化中的TFA甲酯,然后按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标准(GB/T 22110—2008)进行气相色谱检测。[结果]该方法对食品中TFA甲酯异构体的回收率为71.0%~90.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13%,该方法对TFA甲酯单标的回收率为84.1%~98.7%,RSD均小于5.6%;最低检出限为10mg/100g(按脂肪计)。牛肉火腿、豆奶粉和巧克力威化中TFA含量依次为37.26mg/100g、24.64mg/100g和162.85mg/100g;3种食品中t C18∶1含量较高,t C18∶2次之,t C18∶3较少;均未检测到t C16∶1。[结论]Ag+-SPE/GC方法灵敏度较高、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可以避免顺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干扰,适用于乳、肉、巧克力及其制品等食物中TF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泌乳期与婴幼儿阶段配方奶粉、牛乳与人乳中的脂肪酸组成情况。方法选择50例健康产妇提供的人乳、35份荷斯坦牛牛乳与30份配方奶粉开展临床检验,以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样本的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配方奶粉中检测出28种脂肪酸,牛乳中检测出30种脂肪酸,人乳中检测出27种脂肪酸。在所有配方奶粉中棕榈酸、油酸与亚油酸的占比较高。人乳中各阶段均以油酸、亚油酸与棕榈酸为最常见脂肪酸类型。伴随泌乳期阶段变化,牛乳中γ-亚麻酸与亚油酸的占比明显下降(P<0.05),但花生四烯酸占比显著升高(P<0.05);人乳中棕榈酸、顺-11-二十烯酸、芥酸与神经酸均明显下降(P<0.05)。伴随婴幼儿年龄增加其配方奶粉亚油酸、花生四烯酸、α-亚油酸与顺式-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占比明显下降。结论在生产配方奶粉时需参照人乳中脂肪酸组成进行合理配置,着重调整亚油酸、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与花生四烯酸等重要脂肪酸含量,以促使婴幼儿获得最佳营养供给。  相似文献   

6.
奶粉中脂肪酸测定方法研究及其构成比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建立简单高效的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奶粉中脂肪酸各组分的构成比。方法:以市售奶粉为研究对象,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的分离和测定。结果:(1)采用甲醇钠-甲醇法对样品甲酯法,酯化效率高达98.2%~98.8%。(2)采用PEG-20M石英弹性毛细管柱、二阶升温程序及不分流进样技术,脂肪酸组分得到了很好的分离。(3)奶粉中共有31种脂肪酸得到确认。结论:(1)甲醇钠-甲醇法对样品甲酯法,并配合PEG-20M石英弹性毛细管柱、二阶升温程序是测定脂肪酸组分的理想方法。(2)奶粉中脂肪酸基本由20~31种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鼠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饮食对仔鼠的血液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反式脂肪酸低剂量组和反式脂肪酸高剂量组,分别饲以含有0、4%、8%(占供能比)反式脂肪酸的饲料,2周后雌雄小鼠以2∶1比例合笼,仔鼠在出生3周后,断头处死小鼠测定小鼠红细胞膜上的9t-C16∶1、t-C18∶1、9t,12t-C18∶2含量。结果实验期间各组母鼠、仔鼠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体重均逐渐增大,毛发均为白色且有光泽。3种TFAs的标准曲线显示相关系数在0.991 3~0.998 7之间,线性范围是1.00~10.00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母鼠和仔鼠的t-C18∶1含量随着饲料中的反式脂肪酸剂量的增大而升高(均P0.01),9t-C16∶1、9t,12t-C18∶2在各个剂量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反式脂肪酸(t-C18∶1)可通过母代的饮食摄入传递到子代体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市售鱼油中37种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方法 样品在正己烷中溶解后,经2 mol/L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硫酸氢钠中和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37种脂肪酸中,检出率高的主要有11种,其中十八碳酸(C18.0)、反-9-十八碳一烯酸(C18.1n9t)、顺,顺-9, 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顺-11-二十碳一烯酸(C20.1)、顺,顺,顺-8, 11, 14-二十碳三烯酸(C20.3n6)、顺-5, 8, 11,14, 17-二十碳五烯酸(C20.5n)和顺-4, 7, 10, 13, 16, 19-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的检出率为100.0%。而二十一碳酸(C21.0)、顺-13-二十二碳一烯酸(C22.1n9)、二十三碳酸(C23.0)和顺-15-二十四碳一烯酸(C24.1)的检出率仅为10.0%~20.0%。检出的含量为ND~34.58 g/100 g,大部分样品中EPA和DHA的测定值在其标示值范围内。结论 市售鱼油产品中EPA和DHA的含量与标示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奶粉中脂肪酸各组分的构成比 ;比较进口奶粉和国产奶粉中脂肪酸构成比 ;对比奶粉标签营养成分表与实际测定结果。方法 :以进口和国产奶粉为研究对象 ,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的分离和测定。结果 :(1)奶粉中共有 2 9种脂肪酸得到确认。 (2 )豆蔻酸、亚油酸、γ-亚麻酸、总不饱和脂肪酸、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进口奶粉和国产奶粉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3)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国产奶粉明显高于进口奶粉 ;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进口奶粉明显高于国产奶粉 ;(4 )花生四烯酸在进口奶粉中检出率仅为 5 3.33% ,而在国产奶粉中检出率高达 93.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廿二碳六烯酸在进口奶粉中检出率为 4 6 .6 7% ,而在国产奶粉中均未检出。 (5 )奶粉营养成分表脂肪酸标示值与实际测定值基本一致。结论 :(1)奶粉中脂肪酸基本由 2 0~ 2 9种脂肪酸组成。 (2 )进口奶粉在棕榈酸、硬脂酸、油酸、α-亚麻酸和廿二碳六烯酸等指标上优于国产奶粉 ;国产奶粉在花生四烯酸指标上优于进口奶粉。 (3)奶粉标签营养成分表脂肪酸标示值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十八碳三烯酸(C18∶3)、二十碳四烯酸(C20∶4)、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7种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人血清中的7种脂肪酸经10%硫酸-甲醇在60℃水浴30 min,甲酯化。取出放冷至室温,加入正己烷和饱和氯化钠溶液,旋涡混匀,离心后取上层正己烷相,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用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在优化好的色谱条件下,7种脂肪酸甲酯化后可完全分离,重复性好,在5.0 mg/L~100 mg/L内相关系数(r)0.999 4,检出限≤1.2 mg/L,10 mg/L、20 mg/L、50 mg/L 3个浓度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6.7%~93.6%,RSD为1.3%~3.2%。结论本方法前处理简单,定量准确,适用于人血清中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膳食脂肪酸摄入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对2015—2017年南平市第一医院体检人群中全部546名NAFLD新发病例和随机抽取的性别相同、年龄±5岁的546名对照人群进行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自制的结构式调查问卷及半定量食物频数问卷面对面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行为特征及膳食摄入情况。利用残差法对营养素摄入量进行能量校正,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OR值及其95%CI。结果 病例组的总脂肪酸(FAs)、总饱和脂肪酸(SFAs)、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s)、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α-亚麻酸(C18∶3)、亚油酸(C18∶2)日均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日均摄入量显示,FAs≥98.96 g、MUFAs≥38.83 g、n-6 PUFAs≥26.23 g、C18∶1≥33.55 g、C18∶2≥24.91 g是NAFLD的危险因素,调整OR(95%CI)分别为2.26(1.49~3.44)、1.93(1.29~2.88)、5.13(3.40~7.76)、1.82(1.22~2.79)、5.24(3.40~7.76)。而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日均摄入量在0.07~0.09 g和0.01~0.02 g可降低NAFLD的发病风险,调整的OR(95%CI)分别为0.58(0.39~0.85)和0.64(0.43~0.94)。结论 FAs、MUFAs、n-6 PUFAs、C18∶1、C18∶2日均摄入量≥98.96 g、≥38.83 g、≥26.23 g、≥33.55 g、≥24.91 g是NAFLD的危险因素,而C20∶4、C22∶6日均摄入量0.07~0.09 g、0.01~0.02 g可降低NAFLD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肥胖儿童血浆长链脂肪酸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各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oluble leptin-R,sOB-R)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6年选取36例3~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按性别、年龄1∶1配对的36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其血浆各脂肪酸含量,瘦素及sOB-R的测定采用ELISA方法。【结果】肥胖儿童血浆软油酸(C16∶1n-7)、油酸(C18∶1n-9)和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含量(1.94%±0.58%,18.55%±3.04%和1.31%±0.04%)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1.50%±0.32%,17.12%±1.77%和1.10%±0.05%)(P<0.05),同时C16∶1n-7/棕榈酸(C16∶0)比值与C18∶1n-9/硬脂酸(C18∶0)比值(0.09±0.01和2.50±0.37)亦较正常儿童(0.07±0.01和2.21±0.31)显著升高(P<0.01);相反,血浆亚油酸(LA,C18∶2n-6)及花生四烯酸(AA,C20∶4n-6)含量(32.97±1.04%和7.08±0.20%)较正常儿童(35.50±0.41%和7.64±0.20%)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EPA与瘦素之间呈正相关,与sOB-R呈负相关;而LA及AA与瘦素呈负相关,与sOB-R呈正相关(P<0.05)。【结论】肥胖时机体Δ-9去饱和酶活性增加,n-3脂肪酸的代谢强于n-6脂肪酸,这可能是肥胖状态下机体为降低血脂水平、以及抵抗其它病理生理反应而进行的反应性调节现象;同时脂肪酸的代谢紊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瘦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浆脂肪酸组成与孕妇糖耐量和餐后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76名怀孕24~28w的孕妇进行50g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收集血样测定血浆胰岛素、脂肪酸、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血浆脂肪酸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结果: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别与血浆单不饱和脂肪酸、C14∶0、C16∶0、C16∶1n-7和C18∶1n-9的相关系数为正值(P<0.05),而与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n-6、C20∶4n-6的相关系数为负值(P<0.05);另外餐后血糖水平与饱和脂肪酸的相关系数为正值(P<0.05),与C22∶6n-3的相关系数为负值(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年龄和孕前BMI后,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就单个脂肪酸而言,亚油酸(C18∶2n-6)和花生四烯酸(C20∶4n-6)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亚油酸(C18∶2n-6)还与餐后胰岛素呈负相关。结论:本次研究以血浆脂肪酸组成作为膳食脂肪摄入水平的生物学指标,发现血浆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尤其是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比例较高对孕妇糖代谢起到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白蚁机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陆源  张正松 《营养学报》1992,14(1):103-106
对土垅大白蚁(M.annandalei(slivestri))和黄翅大白蚁(M.barneyi Light)三个品级的干物质的分析表明,其工蚁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2.16%和48.06%;兵蚁分别为38.55%和33.78%;蚁后分别为46.23%和41.09%。其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0%以上,与优质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比较有7种达到或超过模式。土垅大白蚁蚁后的体脂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鉴定出13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占68.77%,其中油酸(18∶1)51.14%;亚油酸(18∶2)13.01%,亚麻酸(18∶3)0.65%,分析还发现其体脂中还含有十五碳酸、十七碳酸及十七碳一烯酸等不多见的奇数脂肪酸。  相似文献   

15.
孙海燕  袁高峰  李铎 《营养学报》2012,34(5):454-457
目的以富含石榴酸(共轭亚麻酸异构体之一,含量达75.5%)的石榴籽油为材料,研究共轭亚麻酸在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代谢和整合状况。方法以含10μmol/L石榴酸处理HepG2 24h后进行脂肪酸分析。结果细胞中出现新的代谢产物,进一步通过GC-MS确认代谢产物为9顺,11反-共轭亚油酸(c9,t11-18:2),c9,t11-18:2,含量占总脂肪酸的2.78%,石榴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0.67%。结论石榴酸代谢产物酸能在体外细胞内整合,且整合到细胞内的石榴酸大部分进一步代谢成为c9,t11-18: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人红细胞膜反式脂肪酸的效果。方法用梯度离心法从全血中分离出红细胞;选用三氟化硼-甲醇作为衍生剂,进行脂肪酸甲酯化,然后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检测红细胞膜中3种反式脂肪酸(t-C16∶1、t-C18∶1、t-C18∶2)的含量。结果该方法可使人红细胞膜上的3种反式脂肪酸(t-C16∶1、t-C18∶1、t-C18∶2)得到良好分离,回归方程分别为Y=306.50X-0.704 2、Y=242.58X-4.879 6、Y=423.18X-3.027 0,相关系数在0.994 4~0.999 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红细胞膜反式脂肪酸的回收率为80.9%~113.7%;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9%~8.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有效分离反式脂肪酸,分离效果好,适用于临床上检测血液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对健康人免疫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8名健康志愿者连续7天外周静脉输注脂肪乳剂(20%intralipid)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脂脂肪酸谱的变化。结果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量、肝功能和血脂无影响,软脂酸(C16∶0)、油酸(C18∶1N9)比例在单个核细胞磷脂酰乙醇胺(PE)中明显增加(P<0.05,P<0.01);硬脂酸(C18∶0)减少(P<0.05);亚麻酸(C18∶3N3)、软油酸(C16∶1N7)在磷脂酰胆碱(PC)中明显增加(P<0.05),而其余脂肪酸均未发生明显改变。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S/U)和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UI)在单个核细胞PE、PC中均保持不变。结论脂肪乳剂不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磷脂脂肪酸组成的途径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国黄海海域部分可食用海鱼的脂肪酸含量。方法于青岛市大型水产批发市场采集我国黄海海域38种海鱼样品,提取脂肪后甲酯化,以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含量。结果 38种海鱼总脂含量范围为0.459(鲬鱼)~17.086 g/100 g(海鲫)。海鱼中含量最多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为C16∶0、C18∶1n9、C20∶4n6和C22∶6n3。SFA总量范围为44.5(黄线狭鳕)~2442.9 mg/100 g(海鲫),P50=345.6 mg/100 g;MUFA总含量范围为19.8(黄线狭鳕)至2753.5 mg/100 g(青鳞鱼),P50=242.3 mg/100 g;n-6PUFA总量范围9.5 mg/100 g(黄线狭鳕)~939.5(梭鱼),P50=42.5 mg/100 g;总n-3PUFA含量范围为84.3(鲬鱼)~1452.2 mg/100 g(海鲫),P50=324.3 mg/100 g。n-3PUFA、EPA和DHA的含量均与总脂含量呈正相关(P0.001)。结论黄海海域大多数海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具有种属差异性,可以作为n-3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德阳市市售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范围。方法 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12类德阳市市售植物油共计121份样品,应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反式脂肪酸进行分离检测,采用归一化法进行结果计算。结果 德阳市市售植物油中12种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范围为未检出至3.19%,以反式亚麻酸(C18:3T)为主,其中橄榄油未检测出反式脂肪酸,最常见的菜籽油、玉米油、调和油、大豆油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64%、2.20%、1.75%、2.58%。结论 德阳市市售植物油中普遍存在反式脂肪酸且含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方法 冠心病组选取已明确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心绞痛患者30例(病程1~3年)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病程7~14d),正常组选取正常健康者60例.采用Morrison法提取血浆脂肪酸,再以气相色谱法检测三氟化硼甲酯化的脂肪酸,由数据处理仪计算出各组分所占百分比.结果 (1)冠心病组血浆总饱和脂肪酸明显增高,其中增高明显的是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2)单不饱和脂肪酸:冠心病组的反式油酸较正常组明显增高,油酸则较正常组明显减少.(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①总PUFA在冠心病组较正常组明显降低;②n-6 PUFA中:冠心病组亚油酸、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及二十二碳五烯酸均降低,尤以二十二碳五烯酸较正常组降低更明显;③n-3PUFA中:冠 心病组的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结论 冠心病组患者血浆中总饱和脂肪酸及反式油酸较正常组明显增高,而油酸、亚油酸、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α-亚麻酸及其代谢产物EPA、DHA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更重要的二十碳三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