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94-169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应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疗效。方法:将32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62例采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158例单纯采用手术治疗后常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率;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具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良好疗效,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黄丽芳 《中外医疗》2011,30(6):157-157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我院128例骨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年龄、BMI、抗凝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双下肢功能锻炼是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有针对性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建峰  张阁  康昭  祁光裕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192-1193,119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方法:对15例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占同期收治血栓病人的9.15%(15/164),所有患者均经溶栓抗凝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5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随访3~18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多因素相关,围手术期应积极应对、处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观察两组患者继发肺栓塞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和对照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06例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作为对照组;53例患者在采取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上,联合下肢压力系统干预,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压痛、Homans征及浅静脉曲张的发生情况,综合评价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压痛发生率、Homans征发生率、浅静脉曲张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栓塞形成率为9.59%,显著小于对照组的30.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症状以下肢肿胀、压痛、Homans征及浅静脉曲张等,采取下肢压力系统联合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邹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742-4743
目的:分析普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13年我院普外手术后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年龄均为60岁以上,其中15例伴有心脑血管疾病,14例为恶性肿瘤。近6年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只发生5例,且症状较轻。22例中,19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3例继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普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处理对策,重点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董春锋  王苏杭 《医学综述》2012,18(16):2673-267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观察组)及200例术后未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肢皮下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肢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同时不增加患肢术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林启谋  周毅 《吉林医学》2013,(20):4088-4089
目的:探讨临床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状性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手术的2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围手术期间做好护理配合工作,并于术后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总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方法。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6.2%,无一例患者出现血栓后遗症和肺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仅有1例原合并血栓后遗症患者溃疡有所增大。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间做好护理配合,术后积极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症状,防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形成,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抗凝治疗对预防骨科下肢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 VT)的意义。方法对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2010年2月—2011年4月280例患者下肢手术(包括髋、膝关节置换股骨髓内钉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60例围术期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120例做早期床上功能锻炼。结果试验组D VT发生率为3.1%,对照组D VT发生率为25.8%(P<0.001)。结论术后积极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围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人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经验。方法:6例老年人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溶栓及抗凝护理以及原发病的护理。结果:6例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护理不当并发症。结论:老年人直肠癌术后要加强观察,并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进行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27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通过对患者术后进行加强基础护理,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抗凝药物应用、指导饮食、功能锻炼等),有效地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无1例肺栓塞发生,预后良好。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患者预后极其重要,一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於建 《吉林医学》2012,(26):5685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治疗在对预防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对照组术后做早期床上功能锻炼,并按摩腓肠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25.0%(P<0.01)。结论:外科手术后对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抗凝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黄颖  薛柏余  于雪 《微创医学》2007,2(3):188-189
目的观察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72h以上的患者使用压力抗栓泵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对1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进行辅助治疗。两组均在术后相同时间检测凝血指标及双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全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共计8例(7.41%,8/108),其中治疗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75%,1/57),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13.73%,7/51),两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术后7d凝血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孙洪 《吉林医学》2012,33(9):1959
目的:研究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妇科盆腔手术19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预防组各96例,较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预防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3.1%)显著低于常规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邹清  李林鲜  杨宇翔  常海鸥 《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妇住院号的奇偶分成护理干预组(试验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50例,非干预组予以常规剖宫产护理,而干预组予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 d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非干预组出现1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干预组未出现肺栓塞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良好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的良好率(60.00%),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护理干预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下肢骨折术后患者2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到拆线期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试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玲  任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91-3092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49例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做好宣教,术后注重主动功能锻炼、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合理饮食、注意观察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并予以及时治疗。结果:49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治疗,无并发症。出院随访3~6个月,均无异常情况。结论:积极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妇科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妇科术后发生DVT的原因较多,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压气压治疗仪在预防妇科老年病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01月至2016年11月入住妇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24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妇科老年病人术后采用常规临床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气压治疗仪治疗,观察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HTH结果: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老年患者术后使用气压治疗仪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