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和肿瘤患者配偶心理状况及其差异。方法:选择2002-04/10广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配偶和广州市某肿瘤医院肿瘤住院患者的配偶各80人为观察对象,均自愿合作。采用自制的配偶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和肿瘤患者配偶的一般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自我评分比较。问卷内容包括5个方面:①患病前婚姻家庭状况。②患病后配偶对患者的关心程度。③患病后配偶社会支持缺乏情况。④患病后配偶抑郁症状。⑤患病后配偶婚姻家庭危机感。在实施者向被试解释评分方法后,由被试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整个问卷调查时间约为30min。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组发放及回收问卷80份,合格问卷74份,有效率93%;肿瘤患者配偶组发放及回收问卷80份,合格问卷62份,有效率78%。①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组患病后对患者病情的关心程度、患病后配偶社会支持缺乏和患病后配偶婚姻家庭危机感方面评分均高于肿瘤患者配偶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0.87±2.85),(18.54±4.08)分,t=-3.785,P<0.01];[(13.57±2.74),(11.61±3.73)分,t=3.516,P<0.01];[(12.32±3.70),(9.48±2.19)分,t=5.314,P<0.01]。②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组患病后配偶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患病后家庭亲友支持缺乏、患病后家庭亲友对配偶误解或责备、患病后配偶易发脾气或少语、患病对配偶夫妻关系影响、患病后配偶家庭离散感、患病后配偶家庭矛盾感、患病后配偶离婚念头方面的评分均高于肿瘤患者配偶组;而患病后配偶陪同就医、患病后住院配偶探视次数、患病后配偶对患者疾病的治愈信心、患病后配偶尽力求医方面的评分低于肿瘤患者配偶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③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组患病后配偶婚姻家庭危机感评分与患病前婚姻家庭状况评分及患病后配偶对患者的关心程度评分均成负相关(r=-0.364,-0.593,P<0.01),与患病后配偶社会支持缺乏情况评分及患病后配偶抑郁症状评分均成正相关(r=0.311,0.333,P<0.01)。④肿瘤患者配偶组患病后配偶婚姻家庭危机感评分与患病前婚姻家庭状况评分成负相关(r=-0.378,P<0.01),与患病后配偶社会支持缺乏及配偶抑郁症状评分均成正相关(r=0.319,P<0.05;r=0.331,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和肿瘤患者配偶在患者患病后均存在抑郁情绪,且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社会支持缺乏和婚姻家庭危机感较为明显。应对患者配偶应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及其配偶的家庭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以期对患者配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4-01/07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陪护的脑卒中患者配偶116名为观察组,从濮阳市某社区抽取的与观察组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相匹配,且无重大急慢性疾病的已婚健康受试者52名为对照组。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16个因子共64个条目。每个因子的最高分为2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评估所有受试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受试者得分的差异,同时比较观察组中性别间的差异,并了解影响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参与者均矢&;#168;情同意。结果:168名被试者均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问卷均完整合格。①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得分:观察组总分低于对照组(208.49&;#177;23.97,240.14&;#177;25.18,P〈0.01);躯体功能、心弹功能、计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②观察组不同性别问比较:男性总分高于女性(212.06&;#177;24.16,204.37&;#177;23.83,P〈0.01),在睡眠与精力、自尊、饮食与性功能、精神紧张度、社会支持等因子得分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③影响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患者配偶自认为对其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前5项依次为提心患者很快死亡、担心疾病不能治疗、担心病情恶化及复发、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用、担心受人歧视:结论:脑卒中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正常对照者差,并涉及到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应引起积极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脑损伤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情感状态,并分析影响脑损伤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2003—04/2005—10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住院脑损伤康复患者85例。采用信访方式的问卷调查法,对成年脑损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积极和消极情感评定与分析。 结果:寄出问卷85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2份。(1)脑损伤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较全国常模差,独立性、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P〈0.01)。在单因子中,以疼痛不适(13.10&;#177;2.12)、消极感受(12.40&;#177;2.25)、工作能力(11.54&;#177;2.48)等方面尤为突出(P〈0.01)。(2)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因子分、求助因子、忍耐因子、合理化因子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0.61&;#177;0.19,0.77&;#177;0.19;0.53&;#177;0.11,0.60&;#177;0.18;0.36&;#177;0.17,0.53&;#177;0.20:0.37&;#177;0.18.0.44&;#177;0.17.P〈0.05]。(3)脑损伤后消极情感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0.95&;#177;0.34,0.87&;#177;0.21,P〈0.01)。(4)生活质量总分与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类型分呈正相关(r=0.362.P〈0.01),而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分呈负相关(r=-0.349,P〈0.01);生活质量总分与积极情感状态分呈正相关(r=0.404,P〈0.01),而与消极状态呈负相关(r=-0.317,P〈0.05)。 结论: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在生理维度、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各个方面都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成熟的应对方式、积极情感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正常健康者进行比较,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方法:选择2002-07/12广州市脑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本院健康职工及实习学生5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自愿合作。按要求独立完成量表评分者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3和48例。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两组被试进行评分比较,父亲教养方式包括6个因子:①情感温暖、理解。②惩罚、严厉。③拒绝、否认。④偏爱被试。⑤过分干涉。⑥过分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包括5个因子:①情感温暖、理解。②惩罚、严厉。③拒绝、否认。④偏爱被试。⑤过分干涉、过分保护。量表评分由实施者向被试解释评分方法后,由被试在50min内独立完成。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3和48例。①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敦养方式评价量表因子分中父亲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和否认、拒绝两项因子分(19.52&;#177;5.96,10.37&;#177;3.43:16.19&;#177;6.91,14.06&;#177;5.32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71&;#177;3.92,8.54&;#177;3.01:12.02&;#177;2.94,11.85&;#177;3.09)(t=2.630&;#177;3.973,P〈0.01)。②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7.10&;#177;9.01,51.58&;#177;6.68,(t=2.999,P〈0.01)]。③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46&;#177;3.56,9.63&;#177;2.90,(t=2.888,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过多的惩罚、责骂缺乏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这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中更为突出;且母亲对子女的过分偏爱也与子女的患病有关。提示应采取积极的家庭干预措施,指导父母正确教养子女,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并与抑郁症、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比较。方法:选择来源于2003-11/2004—12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Type—Ⅳ)对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与31例抑郁症分别两次检查,两次榆查间隔时间为(33.74&;#177;8.15)d。同时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在两次检查时以阳性和阴性量表(由阳性量表7项、阴性鲢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组成)评定精神症状;抑郁症组以汉密顿抑郁量表(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评定抑郁症状。41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一次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并与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眼球轨迹运动检查结果: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与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两次检查时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1次与第2次判别分析值高于抑郁症组、反应性探究分低于抑郁症组(1.82&;#177;1.76,0.52&;#177;1.58;1.81&;#177;1.51,0.79&;#177;1.44;8.10&;#177;1.89,9.39&;#177;1.63;8.26&;#177;1.69,9.13&;#177;1.65,P〈0.05,P〈0.01)。②阳性和阴性量表评定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2次检查时的阳性和阴性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综合分与第1次相比均降低(42.00&;#177;12.96,76.87&;#177;19.03;9.06&;#177;3.52,21.77&;#177;7.09;11.45&;#177;4.84,20.19&;#177;6.74;21.81&;#177;5.66,35.19&;#177;10.18,P〈0.01)。③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抑郁症组第2次检查时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第1次相比降低(17.48&;#177;7.82,32.14&;#177;5.72,P〈0.01)。结论: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指标;抗精神病性药物、病程长短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影响不大。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各自对照比较一致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慢性肾衰肾移植术后的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06在抚顺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行肾移植手术后出院患者97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46)。治疗组于出院后的6个月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治疗组每15~20d治疗1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男性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和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估两组男、女性患者的性功能,以诺丁汉健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按意向处理,97例患者各量表评分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患者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减退(38.6&;#177;11.7)、勃起功能障碍(36.7&;#177;14.2)、性交过程焦虑(25.6&;#177;9.5)和性合作缺乏(21.4&;#177;12.5)评分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43.2&;#177;18.5,41.7&;#177;15.6,29.7&;#177;10.1,26.3&;#177;13.7),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7&;#177;2.894,P均〈0.05)。②女性患者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183.5&;#177;31.7)、性唤起(179.7&;#177;30.4)、性高潮(192.8&;#177;34.7)和性心理(186.4&;#177;40.4)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72.2&;#177;55.6,171.6&;#177;37.2,164.0&;#177;40.2,170.9&;#177;36.4),差异均有显著性(t=2.224~3.060,P均〈0.05)。③诺丁汉健康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精力(6.2&;#177;2.01、情感(3.2&;#177;0.7)和社交活动(1.2&;#177;0.3)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8&;#177;2.5.3.6&;#177;0.9,1.7&;#177;0.2),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8~3.420,P均〈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患者存在着性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较差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和行为干预可改善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模式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医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模式,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998—05/2003—05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住院和门诊120例早、中、晚期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全程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全程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综合能力训练(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智能训练和体能训练)、心理护理、家居安全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常规组按常规护理。实施前和实施后1年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进行总评分,分析干预后患者改善情况。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的患者为119例。实施干预1年后①全程组(早期、中期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总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早期、中期患者)[(20.12&;#177;3.88,17.50&;#177;3.10),(t=5.11,P〈0.01)]。②全程组(早期、中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早期、中期患者)[(15.05&;#177;5.02,18.07&;#177;6.33),(t=2.35,P〈0.05)]。③全程组(早期、中期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总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早期、中期患者)[(8.41&;#177;4.81.16.94&;#177;2.01),(t=2.83,P〈0.01)]。④全程组(早期、中期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早期、中期患者)[(7.63&;#177;4.84.16.88&;#177;2.13).(t=3.79,P〈0.05)]。⑤全程组(晚期患者)的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意外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晚期患者)[(25.0,60.0)%,(10.0,40.0)%(15.0,45.0)%,(5.0,50)%]。结论:实施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减好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为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提供资料。 方法:于2004-06/12对属于社区服务中心辖区内并愿意接受有关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和在社区门诊治疗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对照人群进行自我评估,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4个方面的生活质量指标、抑郁自评量表的抑郁情绪、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内外向,情绪的稳定性、精神质和心理掩饰。 结果:①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糖尿病组116份,对照组62份。②糖尿病组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25.61&;#177;1.93)kg/m^2,(24.00&;#177;2.00)kg/m^2,t=5.24,P〈0.01]。对糖尿病的了解:糖尿病组:很了解42例(36.2%)、了解63例(54.3%)、不甚了解11例(9.5%)。对照组:很了解6例(9.7%)、了解52例(83.9%)、不甚了解4例(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6.45,P〈0.01)。运动规律两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糖尿病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心理掩饰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50.74&;#177;4.27,48.71&;#177;4.65;38.78&;#177;4.94,29.06&;#177;7.90;9.90&;#177;1.53,9.32&;#177;1.73,t=2.933,8.805,2.420,P〈0.05~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心理领域分、社会领域分、自我满意分均低于对照组(8.10&;#177;1.78,9.00&;#177;1.79;6.60&;#177;0.77,7.47&;#177;0.78;10.84&;#177;2.56,12.71&;#177;3.20;28.72&;#177;2.75,32.18&;#177;5.18;72.80&;#177;8.20,77.39&;#177;7.98,t=3.183,7.106,4.233,5.833,3.587,P〈0.01)。④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抑郁情绪影响突出(P〈0.05~0.01)。 结论:糖尿病患者具有不稳定的情绪、较差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不成熟的个性特点和消极的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训练,探讨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的作用。方法:于2003-07/2004-12分别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部的4个精神科病区随机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男女各半。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①每周由护士向患者宣传精神卫生常识。②强化行为矫正训练的效果,应用正性鼓励法,每周评分小结1次。)和行为矫正训练(自编住院患者健康行为规范,以5级评分法每周对患者进行评分,进行前后对照比较),连续进行8周。并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于入组前和入组后8周对全部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同期评分;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的总积极因素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和病情总估计分越高,总消极因素分(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越低,患者的行为和社会功能缺陷改善越大。结果:观察组患者7例,对照组8例因提前出院而脱落,脱落率为6.25%。完成治疗和测评者,观察组113例,对照组112例共225例纳人结果分析。①观察组住院患者健康行为规范评分第2~8周分别与第l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2.09&;#177;0.66,2.43&;#177;0.71,2.92&;#177;0.68,3.31&;#177;0.71,3.67&;#177;0.70,4.06&;#177;0.67,4.40&;#177;0.68,1.45&;#177;0.6l,t=12.14,16.66,22.46.30.00,31.87,38.94,39.52;P〈0.01)。②观察组经健康教育8周后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分、激惹、总消极因素减分值均高于对照组(37.15&;#177;3.37,31,32&;#177;7.83;18.37&;#177;8.67,12.01&;#177;7.89;29.41&;#177;2.93,20.16&;#177;7.45;91.29&;#177;68.40,63.19&;#177;14.31;199.60&;#177;21.13,174.19&;#177;23.31;5.20&;#177;5.66, 12.08&;#177;12.63;13.33&;#177;13.66, 21.05&;#177;17.89;t=7.25,5.74, 12.27,4.25,8565.28,3.62,P〈0.01)。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训练,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患者健康行为规范每周评分均逐步提高,且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分、激惹、总消极因素减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行为,而非改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病因复杂的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于2004-01/2004-06选择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45例慢性湿疹患者为观察对象(慢性湿疹组),对照组为与慢性湿疹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5位慢性湿疹患者家属。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该量表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入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狂、精神病性、附加因子等10个症状因子,采用1~5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在调查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让两组调查对象对照量表的每一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真实的自我评定,独立完成。组间的差异用t检验分析。结果:慢性湿疹组和对照组均完成量表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现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89&;#177;0.46),(1.32&;#177;0.47),t=5.81,P〈0.01];[(1.93&;#177;0.47),(1.52&;#177;0.48),t=4.09,P〈0.01],[(1.80&;#177;0.45),(1.43&;#177;0.41),t=4.08,P〈0.01].[(1.55&;#177;0.38),(1.36&;#177;0.44),t=2.19,P〈0.05];[(1.83&;#177;O.50),(1.35&;#177;0.40),t=5.03,P〈0.01]。结论: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差,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等方面。心理健康状况对慢性湿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配偶参与的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及其配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住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及其配偶共71对,按照不同病区将其分为实验组35对、对照组36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实验组采用配偶参与的健康教育及康复运动,干预时间为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和配偶的总胆固醇、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及配偶的总胆固醇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及配偶的总胆固醇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及配偶的体力活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及配偶的中、高水平体力活动者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满意程度及疾病认识程度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偶参与的康复运动方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及其配偶的总胆固醇水平,提高其体力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癌症患者配偶的心理体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描述和理解癌症患者配偶在患者患病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的访谈法,对17例癌症患者的配偶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癌症患者配偶在患者患病过程中情绪变化和应对方式有性别差异。他们的心理体验主要有3个方面:①确诊初期有恐惧、悲伤、沮丧、不知所措和获得信息的强烈愿望,经短期的治疗和适应后心情逐渐平稳;②患者治疗过程中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包括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经济压力、精力和体力不支、被当作发泄的对象等。③社会适应能力改变。结论需要对癌症患者配偶提供医疗性、信息性、情感性支持和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generate a theoretical model describing concerns for spouses of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 (OSAS) and how they manage these concerns in their everyday life. Twelve spouse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and how they manage everyday life. The interviews were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 as described by Strauss and Corbin. Two main categories emerged from the data: 'Social adjustment' and 'New feelings'. 'Social adjustment' reveals how the spouses made adjustments in their daily lives, both according to their partners' tiredness and owing to their own fatigue. 'New feelings' reveals emotional reactions related to the effects of their partner's illness and the impact it had on the spouse's everyday life. These two main categories could be seen in relation to four dimensions describing how the spouses manage their everyday life: 'Sacrificing', 'Controlling', 'Chang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results show how the spouses made adjustments in everyday life and how their feelings were affected by their partner's OSAS. Healthcare personnel could use information from this study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of what spouses of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OSAS experience as their main concerns and how they manage their everyday life. This knowledge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support to the spouses, as well as in the educational situation concerning the illness, as well as th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酒依赖患者配偶埘酒依赖康复知识的知哓情况,为酒依赖患者家庭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促进酒依赖患者的康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96名¨诊及住院酒依赖患者的配偶进行调查。结果对酒依赖复饮危险总的态度认识方面,完全了解的占34.38%,了解一些的占38.54%;对洒的渴求和欲望来临时的表现及应对策略方面,完全了解的占23.96%,了解一些的占46.88%;对其他12个方面的康复柑关知识知晓率均较低(知晓率〈40.00%),特别是在替代兴趣发展训练、家庭心理治疗、家庭长期应对模式和家庭及患者的社会适应方面(知晓率〈20.00%)。结论酒依赖患者配偶对酒依赖康复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建议医务工作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干预,以利于酒依赖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照顾体验,全面了解患者配偶的内心需求,为更好的开展针对乳腺癌患者配偶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有关乳腺癌患者配偶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1月。文献质量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采取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萃取出48个清晰准确的研究结果,将结果相似条目进行组合形成11个类别,且最终汇合成4个整合结果。结论:乳腺癌患者配偶在照顾过程中出现了身心问题困扰,夫妻关系破裂以及缺乏支持与应对等问题。医护人员在关注乳腺癌患者的同时,也要及时关注其配偶的心理变化和信息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