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要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12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7家医院门诊、病房及周边社区招募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03例。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认知功能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中痰湿和阴虚的分布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气虚、阳虚、气滞、血虚、血瘀和火热;患者Mo CA总分与血瘀证呈负相关(P=0.001),血瘀证患者Mo CA得分显著低于无血瘀证患者(P=0.005);Mo CA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得分均与痰湿证呈负相关(P=0.002,P=0.009);语言能力得分与气虚、血虚、阳虚、火热、血瘀、阴虚、气滞证均呈负相关(P0.001,P=0.004,P=0.001,P=0.001,P=0.035,P=0.001,P=0.006);抽象能力得分与血虚、阳虚、血瘀、阴虚、气滞证均呈负相关(P=0.002,P=0.014,P0.001,P=0.004,P=0.007);延迟回忆得分与火热证呈负相关(P=0.002);定向力得分与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均呈负相关(P=0.040,P=0.013,P0.001,P0.001)。结论痰湿、肾虚证候要素在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病因病机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血瘀可能是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病情发展和加重的关键因素之一。痰湿的轻重程度对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的损害程度有一定预测意义;火热证影响患者记忆功能;各虚证越重,定向力下降越明显;抽象能力、语言能力得分均受证候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合并症对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证候要素的影响,为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进行多中心合作,纳入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03例,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不同合并症对证候要素分布的影响。结果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气虚、痰、血瘀、阴虚比例较高,存在火证的风险较低(OR=0.55,95%CI=0.31,0.99);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气虚、血瘀、痰、阳虚比例最高,存在气虚的风险高于无冠心病的患者(OR=3.75,95%CI=2.65,5.31),存在阴虚的风险低于无冠心病的患者(OR=0.38,95%CI=0.23,0.65);合并脑血管病的患者气虚比例最高,其次为血瘀,存在阳虚的比例高于无脑血管病的患者(OR=1.90,95%CI=1.23,2.95)。结论不同的合并症影响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在四诊合参的同时,结合合并症综合考虑,有助于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血管源性认知障碍自我辨识筛查量表建立筛查数学模型,初步筛查出轻度血管源性认知障碍患者。方法收集年龄≥50岁、存在血管源性危险因素的人群共计610例,通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调查病例的一般资料、自我辨识筛查量表资料以及MMSE、MoCA量表资料,并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学历、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函数总体预测结果的一致率达到66.3%,灵敏度(Sen)为79.8%,特异度(Spe)为44.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适用于在具有血管源性危险因素的人群中进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痰、瘀、虚型中医证候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为VCI的中医微观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收集病例163例,采用MoCA量表评价其认知功能,并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对纳入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候的VCI患者MoCA总分及亚域得分差异,以及VCI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MoCA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肾精亏虚证型中,注意亚域得分为3.78±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型中,抽象亚域得分为0.8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回忆亚域得分0.67±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相关发现,MoCA总分与中医证候总分呈负相关(r=-0.157,P0.05),其中,注意亚域及延迟回忆亚域得分与中医证候总分呈负相关(r=-0.184,r=-0.166,P0.05);肾精亏虚证得分与注意及延迟回忆亚域得分呈负相关(r=-0.163,r=-0.162,P0.05);瘀血阻络证得分与执行及延迟回忆亚域得分呈负相关(r=-0.166,r=-0.182,P0.05),证候得分与命名、语言、抽象、定向亚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VCI患者常见的肾虚、血瘀证候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痰浊在研究中显示与VCI患者认知损害关系并不显著。临床上从肾虚血瘀入手治疗VCI可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隐结构法是运用隐树分析提取中医症状分布规律,为辨证分型提供证据的新方法,近年来其已经应用于一些疾病的中医证候研究中。以一组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数据为例,对此方法使用过程中的中医诠释思路和方法进行介绍,使隐结构法的操作方法、流程进一步完善、规范,以贴近现代中医证候研究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的要求,也为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会琪  何剑波  张恒  姚力  沙娟娟 《陕西中医》2013,(10):1275-1276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分型及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152例脑梗塞患者采用MMSE联合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分为无认知障碍组、轻度、中度、重度认知组障碍组,均行中医证候评分,并行头颅MRI检查,进行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分析脑梗塞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评分及脑白质疏松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塞后认知障碍组以肾精亏虚、瘀阻脑络、痰浊阻窍证型为主;脑梗塞后认知障碍MMSE评分与肾精亏虚评分、白质疏松评分均呈负相关,而肾精亏虚评分与白质疏松评分呈正相关;脑梗塞患者肾精亏虚的程度越重,白质疏松的程度越重,发生认知障碍的程度越重。结论:肾精亏虚程度及白质疏松程度可作为判断脑梗塞后认知障碍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重要中医证候指标及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因素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基础中医证候分布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符合标准受试者163例,分别评估其既往血管病史、相关血管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χ2检验等方法分析血管因素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合并BMI超标的患者存在痰浊阻窍证的风险较高[OR=2.512,95%CI(1.288,4.900)],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存在气血亏虚证的风险低于无高脂血症的患者[OR=0.432,95%CI(0.191,0.976)],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存在瘀血阻络证的风险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的患者[OR=3.177,95%CI(1.092,9.238)]。结论:不同血管因素影响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在四诊基础上,结合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合并的不同血管因素,对其存在的中医证候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电热针疗法干预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并与普通毫针疗法进行随机对照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为丰富临床干预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58例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热针组30例,毫针组28例。均隔日交替针刺百会、风府、肾俞、足三里和本神、三阴交、丰隆两组穴位,治疗3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MoCA指标的变化,最后统计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普通毫针与电热针治疗VMCI均有明显疗效;电热针组治疗VMCI疗效要优于毫针组,特别对改善VMCI患者的注意和计算力、延迟记忆、定向力有更好效果。结论:电热针疗法是治疗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管理对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玉溪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中风患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认知障碍组(n=68),轻度认知障碍组(n=75)和轻度痴呆组(n=72),进行分层管理。无干预组进行普通健康教育,干预组开展中医健康管理,运用MMSE、MoCA量表对干预前后中风患者的认知水平进行客观评估。结果:中医健康管理干预2周后在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MSE评分,轻度痴呆组MoCA评分方面优于无干预组。中医健康管理干预6个月后在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MSE、MoCA评分方面优于无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能减缓认知功能下降的趋势、提高其生存率、改善生命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沈立  倪杰  蒋婧  吴智祥  汪洋  王嘉欣  牛燕霞 《河南中医》2022,(12):1881-1885
目的:观察八卦头穴透刺针法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在上海市民政老年医院住院治疗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针对血管因素给予调整血压、血脂、血糖等治疗。观察组给予八卦头穴透刺针法结合怀旧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怀旧疗法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36.7%,观察组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卦头穴透刺针法能改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中医证候,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6年10月—2019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272例,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轻中度认知障碍组、重度认知障碍组,按影像学总体负荷评分分为负荷1~2分组和负荷3~4分组。采集人口学信息,采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归纳证型分布,并结合患者影像学总体负荷评分比较组间分布差别。结果272例CSVD患者中医证型出现频次最高证候要素为瘀、痰(均超过50%),其次是腑浊(32.72%),肾精亏虚、气血亏虚见于1/3的患者。进一步分析,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腑滞浊留、气血亏虚4个证型在无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重度认知障碍组间分布存在差异,重度认知障碍组瘀、痰、浊证型占比较轻度认知障碍组更高(P均<0.05)。以影像学负荷评分分组,负荷1~2分组以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最为常见,负荷3~4分组则以瘀血阻络和气血亏虚为主要证型,2组瘀血阻络、气血亏虚证型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脑结构影像方面反映出血瘀是脑络病变的重要病理因素,本虚标实是脑络病变的重要病机特点。结论CSVD中医证型分布具有虚实夹杂、多证兼合的特点,瘀、痰、浊可能是认知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血瘀脑络是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Logistic分析,探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证素特征。方法将被调查对象分成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血管性痴呆(VD)、认知正常3组,首先确定各组的高频症状,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病性和病位,通过Logistic分析对3组人群进行两两比较,阐述两类血管性认知人群的常见中医证素。结果共收集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疾病人群722例,其中VMCI患者253例,VD患者214例,认知正常255例。通过频数和因子结果分析,VMCI和VD主要病性为血瘀、气虚、阴虚和火热,认知正常病性为血瘀、火热、气郁、气虚、血虚和阴虚。3组人群两两之间Logistic分析:认知正常与VCMI比较,以气虚为参照,血瘀OR值小于1,以血瘀为参照,气虚、阴虚、火热OR值均大于1;认知正常与VD比较,以火热为参照,血瘀、气虚、阴虚OR值均小于1;以气虚为参照,火热OR值大于1;VD与VMCI相比,似然比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MCI、VD的病性主要为血瘀、气虚、阴虚和火热;与认知正常相比,VMCI病性血瘀较为多见;VD病性以血瘀、气虚、阴虚证素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伴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神经心理学特征,为中医早期干预,防治血管性痴呆提供辨证依据。方法选择有轻度MCI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在应用Folstein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临床记忆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后,参照《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拟订MCI的辨证草案,对患者进行辨证,并对证候进行定量积分。结果MCI患者的最常见证候是肾精亏虚证,其次是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热毒内盛证。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证候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这些因素入手,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MCI及血管性痴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LACI)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选取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03例(LACI组),脑白质疏松无认知障碍患者100例(对照组),观察中医四诊信息,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结果因子分析结果得出LACI组15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对照组12个公因子,对各例患者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LACI组中阳虚占33.98%,痰占22.33%,阴虚占19.42%,气虚占10.68%,火占9.71%,血虚、血瘀占3.88%;对照组中阳虚占31.00%,气虚占27.00%,阴虚、火占24.00%,血虚、血瘀占12.00%,阳虚、痰、血虚占6.00%。结论 LACI的主要证候要素是阳虚、痰、阴虚、火,次要证候要素为气虚、血虚、血瘀。主要涉及肾、脾两脏,次要脏腑为肝、心,以虚为发病基础,痰、火等病理因素为其发展和加重的关键,复合证候要素多,病情复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主要中医证型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CFS肝郁脾虚组、肝肾不足组、气滞痰阻组、心脾两虚组和正常组患者分别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E-prime认知心理学测试开展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各主要中医证型组CFS患者MoCA量表总分及各模块分均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的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预先设计的量表,对344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证素。结果: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病位要素为心、肝、脾、肺、肾,相应的病性要素分别为精亏、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血瘀、气滞,与临床实践相符合。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轻度认知障碍进行证素研究是可行的,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代谢综合征(MS)常见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MS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湿阻型、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4种证型,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及研究组各型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我院确诊的68例T2-DM患者,按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划分,治疗组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患者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分析其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治疗组肾虚髓减型18例,痰浊阻窍型9例,心肝阴虚型3例,心脾两虚型2例,气滞血瘀型2例;两组患者在DM病程、有无吸烟史及合并症显著差异(P<0.05)。[结论]T2-DM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型多为肾虚髓减型与痰浊阻窍型;DM病程、有无吸烟史及相关合并症是糖尿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肾聪明汤治疗小血管闭塞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脑病科脑小血管闭塞性卒中(SAO)合并认知障碍患者80例,按照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缺血性卒中的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以中药益肾聪明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巴氏量表(MBI)、中医症状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中医症状评分,同时检测患者血清Hcy的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MoCA和MBI评分治疗8周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相同时间节点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中医症状评分在治疗8周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和相同时间节点对照组(P0.01);血清中Hcy含量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益肾聪明汤可以有效改善小血管闭塞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肾虚痰瘀证),降低血清Hcy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中医药综合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认知障碍的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3层,其中无认知障碍组50例、轻度认知障碍组30例和轻度血管性痴呆组30例。每层患者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分别比较每层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的MMSE量表评分、MOCA量表评分和ADL指数评分,评价中医药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无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轻度血管性痴呆3组患者中的干预组干预前后,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MMSE评分比较P<0.05;轻度认知障碍组和轻度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MOCA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中医药综合干预能提高患者的MMSE和MOCA评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尤其是对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血管性痴呆的患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