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围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体重儿运用的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经皮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在极低体重儿 (VLBW )运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皮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 40例极低体重儿 ,并与同期运用外周静脉穿刺术 (PIV)治疗的 3 7例极低体重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PICC组与PIV组比较 :穿刺次数、住院时间减少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静脉运用时间、血培养阳性率及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入院 3 0d两组体重比较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异常及高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而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ICC组 40例拔管的原因 ,其中不再需要 2 1例、感染 5例、机械并发症 6例、死亡 4例及其它 4例。结论 PICC可以方便的提供极低体重儿静脉营养 ,顺利过渡到胃肠道喂养 ;PICC减少了极低体重儿静脉穿刺的次数 ,从而减少人为的过度刺激 ,降低氧和能量的消耗 ;PICC可以使极低体重儿体重增长迅速 ,减少住院时间 ,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机械通气极低出生体重儿33例及同期住院的无机械通气极低出生体重儿33例,比较两者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并通过对机械通气下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内出血(11例)与无脑室内出血22例)的PIP、PEEP、MAP、通气天数及低血压比较,探讨机械通气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影响的发生机制.结果 机械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和重度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6.7%和18.2%;无机械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为33.3%,无重度脑室内出血.机械通气下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内出血与无脑室内出血者吸气峰压、呼吸末正压、平均气道压力、通气天数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当收缩压低于45mmHg时,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内出血较不发生脑室内出血明显增多.结论 机械通气是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发生和加重的危险因素,临床使用机械通气时,尽量维持患儿收缩压45mmGg以上,避免或减轻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1 200 g)的临床资料,为其预后及临床干预提供预警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 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母孕期病史、新生儿出生时情况、诊治经过及预后,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08 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范围在结论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较高,且随着日龄的增加,影响早产儿生存的预后因素不同,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提高早产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口服双歧杆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双歧杆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住院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双歧杆菌14 d,观察临床指标和外周血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需生理盐水灌肠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道症状,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提高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科2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Mounla营养评价方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Mounla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营养评价。方法上海市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5家医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26例,采集出生体重、体重下降最明显的日龄、最低体重及回到出生体重的日龄,用Mounla提出的方法进行营养评价。结果12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用Mounla的营养评价方法,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8.4%。结论Mounla这一评价方法的提出,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体重儿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的有效途径,可长时间保持静脉通道开放,解决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因喂养不耐受需长期静脉营养支持,而反复静脉穿刺的困难以及外周静脉输液浓度受限的难题,在危重新生儿的救治中已得到广泛使用。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65例极低体重儿施行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术,并与同期运用外周静脉穿刺治疗的59例极低体重儿进行临床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2013年我院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生后72 h内有无血小板减少症分为早发血小板减少症组和无早发血小板减少症组,对两组患儿临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08例研究对象入选,发生早发血小板减少症45例(41.7%),患儿血小板计数在中位数8天恢复正常。男婴(OR=6.036)、早发感染(OR=8.358)及孕母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5.990)与极低出生体重儿早发血小板减少症相关(P<0.05),胎龄、出生体重、胎膜早破、窒息、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发血小板减少症无明显影响。结论早发血小板减少症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合并症,男婴、早发感染及孕母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早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营养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营养是极低体重儿出生后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极低出生体重儿体内缺少营养储备 ,且发病率高 ,更增加对热卡的需求 ,而绝大部分极低体重儿出生后又不耐受胃肠道喂养 ,须用全静脉营养(TPN)。所谓“全” ,不仅指全部经静脉给予 ,而且指6类营养素齐全。本院近20年来采用TPN的500余例患儿中 ,极低体重儿占85 %以上 ,TPN已经成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现代综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就极低体重儿TPN时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以及热卡供应方案作一简介。一、极低体重儿TPN时的能量需要极低体重儿每日静息能量需要平均约209kJ…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如何通过综合治疗措施,提高危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了从2001年4月至2004年1月20例危重极低体重儿经综合救治抢救成功的情况。20例病例中,男16例,女4例。月龄在28-34+4周之间,平均胎龄32+5周。最低出生体重1050g,最高出生体重1500g,平均1345g,且均合并二种以上并发症。结果 20例危重极低体重儿,经综合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 要提高危重极低体重儿的生存率,与NICU护理工作和对并发症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系统特点、肠内营养方式、乳类选择、开始时间、奶量增长速度及理想的生长速度,旨在了解不同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功能及生长速度的影响,以期寻找极低出生体重儿适宜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为临床制定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出现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110003)孙桂秋,俞继红随着新生儿监护手段、检测及治疗仪器的不断完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水平亦不断提高。本文就1990~1992年30例出现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成活...  相似文献   

13.
极低体重儿是指胎儿出生1h体重在1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极低体重儿的病死率逐渐降低,我院1998年曾成功抢救1例860g的新生儿。我院2002~2003年共收治极低体重儿6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肠喂养与体重增长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建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存率逐年提高。但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不成熟,常伴有各种疾病与并发症,造成喂养困难。早期胃肠喂养能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及体重增长,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现将我院NICU于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36例,对其开始早期胃肠喂养与体重增长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应用监护仪器,加强医疗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可提高存活率,避免并发症,尤其是脑缺氧造成的脑损害。现将我院1984年2月至1985年3月所收治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下的极低体重儿15例的监护及治疗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15例中3例从门诊收入,余均为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男8例,女7例。全部系早产儿,胎龄最小27周,最大35周,其中双胎6例,三胎1例。出生体重1000~1250g3例,~1500g9例,3例从门诊收入院时体重  相似文献   

16.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干预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进一步发展,低出生体重儿(LBW)存活率增加,统计显示,我国LBW发生率占新生儿的6.4%,极低体重儿(VLBW)的发生率占LBW的7.4%,占新生儿的0.5%。我国LBW死亡率为176.4%o,极低出生体重儿成活者的10%~12%可遗留体格和智能发育阻碍。为了改善VLBW体格和智能发育,提高其生活质量,笔者对3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回顾性分析置管方法、置管后护理及导管应用情况。结果共4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1次穿刺成功36例,2次穿刺成功6例,1次成功率85.7%,平均置管时间22天,其中最长37天,最短4天(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家长放弃治疗)。机械性静脉炎1例,因输液中断发生导管堵管1例。拔管后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41例,结果均阴性。结论 PICC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高,插管过程出现合并症少,术后易于固定,在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即给预防性光疗,观察其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情况。资料和方法一、对象:1995年6月~1997年12月本院资料较完整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用例。无溶血及出血性疾病和家族听力障碍。观察组15例,男8例,女7例,胎龄28~35Wb,出生体重IO15~145Og;对照组16例,男7例,女9例,股龄28~36Wb,出生体重IO15~14609。二、方法:两组均综合治疗。观察组出生24h内,肉眼无黄疽出现时给蓝光照射,每天池,疗程30~48h。对照组出现黄疽或血清胆红素>171pll。1/L时给蓝光照射。存活儿20d时测血清胆红素和脑子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成活率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极低体重儿14例进行综合临床管理(环境温度管理、呼吸管理、喂养管理),及时处理常见症状及并发症。结果9例达到临床出院标准,转院3例,死亡2例,成活率达64.3%,疗效较好。结论加强对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临床管理,引进新观点,可以提高此类患儿的成活率,使这些未成熟儿得以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整个新生儿死亡中占有相当比重,本文在分析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因、病种、死因和病死率不断下降的基础上,探讨其诊疗护理技术和进一步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