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随着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肥胖及其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阐述肠道菌群改变与肥胖发生的关系,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肥胖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中医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干预肥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DKD是一种破坏性的疾病,伴随高发病率和过早死亡率,与患者遗传基因、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由超过一百万亿个微生物细胞组成,参与机体营养物质吸收,产生维生素,调控基因表达等过程。近年来随着肠-肾轴理论的提出,有关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及糖尿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已成热点,但是关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肾脏病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献主要目的是探讨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的潜在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甘麦大枣汤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动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行为学变化、前额叶皮质层多巴胺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多巴胺受体D2(Dopamine Receptor D2,DRD2)的表达以及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SHR大鼠随机分为甘麦大枣汤组(GMDZ组),利他林组(MPH组)和模型组(Model组),每组8只,另设8只韦斯达-京都大鼠(wistar-kyoto rat,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适应性饲养7天后,各组大鼠药物灌胃21天。进行为期6天的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药物对SHR大鼠学习能力、冲动、多动行为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与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前额叶皮质层DRD1和DRD2蛋白与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变化;通过16S高通量测序检测药物对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甘麦大枣汤组和利他林组平均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平均速度减慢,总路程缩短。与模型组相比,甘麦大枣汤组和利他林组大鼠DRD1和DRD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6S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粪便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模型组与甘麦大枣汤组、模型组与利他林组之间粪便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甘麦大枣汤组与利他林组之间粪便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小。结论 甘麦大枣汤可以有效改善SHR大鼠关于ADHD的核心症状,上调DRD1、DRD2表达的同时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2-7
目的:研究黄连温胆汤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空腹血糖、胰岛素(INS)及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SD大鼠,先随机分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均以高糖高脂乳剂1 ml/100g灌胃8 w,并每隔7天监测体重和血糖,8 w后,以35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5 d后,测量空腹血糖,选取空腹血糖值大于11.10 mmol/L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0.25 g/kg组和黄连温胆汤12 g/kg、6 g/kg、3 g/kg组。各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d,用药4 w后,取材检测。ELISA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INS含量明显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占比、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值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菌纲(Clostridia)、芽孢杆菌纲(Bacilli)占比降低,sobs、chao、ace、shannon指数降低。黄连温胆汤能使模型鼠空腹血糖值显著降低;血清中INS含量显著升高;肠道菌群中Firmicutes升高,Bacteroidetes、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占比和Bacteroidetes/Firmicutes比值均明显下降,G~+菌Clostridia、Bacilli升高,G~-菌Bacteroidia下降,sobs指数、chao指数、ace指数均明显升高。结论:黄连温胆汤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提高胰岛素含量、降低血糖,从而达到防治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基于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寻求具有模型评价潜力的特征菌属。方法 随机将52只BALB/c小鼠分为A1正常组、A2正常环境+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组、A3正常环境+脂多糖(LPS)组、B1湿热环境组、B2湿热环境+ETEC组、B3湿热环境+LPS组。B1、B2、B3组予湿热环境、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第20天,A2、B2组予ETEC,A3、B3组予LPS。观察一般情况,收集9次粪便,查结肠病理,测菌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结果 B2、B3组出现类似临床湿热证表现,结肠病理提示炎症,与A1组相比TNF-a、IL-6升高(P<0.05),模型成立前大肠杆菌属和拟杆菌属、成立时肠球菌属呈特征性增多(P<0.05),B1组“湿阻证模型”以肠球菌属增多为主,后期“热”证表现时梭菌属增多(P<0.05)。结论 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在岭南湿热证模型客观评价指标的发掘上具有广阔前景,肠球菌属、梭菌属可能分别是“湿”、“热”的特征菌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健脾合剂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研究健脾合剂对脾虚型IBS-D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幼龄 ICR 雄性小鼠 48 只随机分为四组(n=12),并建立脾虚型IBS-D 小鼠模型(3n=36),造模评价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予双蒸水(10 ml·kg-1)、西药组予复合乳酸菌(0.26 g·kg-1)、中药组予健脾合剂(16 ml·kg-1)灌胃,治疗周期均为 14 天。治疗周期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 5 只小鼠,分别标记为B1、B2、B3、B4组,随后通过 16SrDNA 高通量基因测序法分析治疗前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测序深度充分,样品均具有良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与B1组比较,B2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P < 0.05);与B2组比较,B3、B4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提高(P < 0.05);与B1组比较,B3、B4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差异(P > 0.05),说明健脾合剂和复合乳酸菌的干预均能调节脾虚型IBS-D小鼠肠道菌群达到或接近健康小鼠的肠道菌群稳态;且B3与B4组间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差异(P > 0.05),推测健脾合剂有益生元样作用;健脾合剂干预后,在门水平,Tenericutes、Actinobacteria、Saccharibacteria丰度上调(P < 0.05),Proteobacteria丰度下调(P < 0.05);在属水平,Alistipes、Ruminiclostridium、Candidatus_Saccharimonas、Rikenella、Intestinimonas、Lachnoclostridium、Oscillibacter、Coprococcus、Faecalibaculum、Enterorhabdus、Peptococcus、Romboutsia、Papillibacter丰度上调(P < 0.05),Lactobacillus、Bacteroides、Parasutterella、Escherichia、Erysipelatoclostridium、Parabacteroides、Candidatus_Stoquefichus丰度下调(P < 0.05)。结论 健脾合剂干预可以增加脾虚型IBS-D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并调节到与健康小鼠相似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慢性血糖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可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目前并不能彻底根治。如果患者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引起严重并发症。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对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是影响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T2DM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多样性有所差异,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T2DM患者的菌群失调情况,从而治疗2型糖尿病。传统的中医药疗法具有多种方式且各具特色,中药效果温和且不良反应少,针灸推拿依从性好,中医食疗具有独特的饮食理论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益生菌发酵中药也走上舞台,其扬长避短,具有很大的发掘价值。由此可见,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治疗2型糖尿病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组再加用玉液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肠道菌群、脂质代谢、中医症状积分、血糖相关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并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FINS、HOMA-IR、HbAlc、BMI、腰围、体质量、TC、TG、LDL-C、肠杆菌、酵母菌、肠球菌、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脘腹2组患者治疗后HDL-C、双岐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均较治疗后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液汤能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脂质代谢和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清中氧化应激反应因子ROS、MDA、SOD及胰腺组织中PDX-1、MafA mRNA在大柴胡汤干预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大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剩余40只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大柴胡汤组、辛伐他汀组、二甲双胍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大柴胡汤组、辛伐他汀组、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大柴胡汤10.1 g/kg/d、辛伐他汀混悬液20 mg/kg/d、二甲双胍混悬液300 mg/kg/d灌胃,给药8周后检测取材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柴胡汤组FBG、HbA1c、TC、TG、FFA水平降低,PDX-1、MaFA mRNA表达上升(P < 0.05或P < 0.01)。结论 大柴胡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达到保护胰岛β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当归水提取物的补血作用,以及对血虚证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放血法制备血虚证小鼠模型,通过测定小鼠外周血象、胸腺指数、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评价当归水提取物的补血作用,并利用MiSeq平台对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测序,探究当归水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组雌性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胸腺指数有上升趋势,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当归水提取物显著提高血虚证小鼠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属如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Muribaculaceae(Muri菌)、Alloprevotella(拟普雷沃菌属)的丰度,且相关性分析表明,血虚证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与肠道多种微生物群落丰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当归水提取物具有补血作用,且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参白虎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人参白虎汤高(15 g·kg-1)、中(7.5 g·kg-1)、低剂量组(3.7 g·kg-1)和二甲双胍组(0.2 g·kg-1).人参白虎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ig不同剂量的人参白虎汤,二甲双胍组ig二甲双胍,模型组与对照组ig等量自来水.给药4周后取血,测定血糖(Glu)、血脂、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和胰岛素耐量的变化.结果:人参白虎汤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Glu(P<0.05或P<0.01)、胆固酵(TC)(P<0.05或P<0.01)、甘油三酯(TG)(P<0.05或P<0.01)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改善糖耐量(P <0.05或P<0.01),增强糖尿病大鼠Ins敏感性(P<0.05或P<0.01),但对Ins含量影响不明显.结论:人参白虎汤在降血糖、降血脂、改善糖耐量、增强Ins敏感性方面作用显著,其降糖作用可能与增强大鼠对Ins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泻心汤对正常和多种糖尿病模型动物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泻心汤对正常、四氧嘧啶(ALX)致糖尿病(DM)小鼠及地塞米松致胰岛素抵抗(IR)、糖耐量减退(IGT)、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表明,泻心肠能拮抗ALX诱导的小鼠高血糖,明显降低正常小鼠ALX-DM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FBG),地塞米松致IR大鼠模型的IGT,降低病鼠的FBG及口服葡萄糖(OGTT)后2h血糖(2hBG),提示泻心肠具有类似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茵陈蒿汤对正常和多种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对正常多种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低动物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正常小鼠模型、四氧嘧啶(ALX)致糖尿病(DM)大鼠模型、AALX-DM小鼠模型、地塞米松(DX)致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研究茵陈蒿汤的降糖作用。结果茵陈蒿汤能拮抗ALX诱导小鼠高血糖(P<0.01),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和AlX-DM模型小鼠、大鼠的FBG(P<0.05~0.01);改善地塞米松致IR模型大鼠的lGr,降低OGTT后2hBG(P<0.01)。结论茵陈蒿汤具有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振腹法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血糖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分泌的影响,初步探讨振腹法对T2DM的效应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饮食联合腹腔一次性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制备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振腹组。振腹组进行振腹干预,检测大鼠治疗前后的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和GLP-1。结果:1)治疗后,振腹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显著性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糖耐量能力显著性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模型组、振腹组与对照组比较葡萄糖灌胃后0~30 min GLP-1变化量(△差量)显著性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0 min、30 min 3组GLP-1血清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振腹法有降低T2DM大鼠血糖和提高其口服糖耐量能力的作用。2)未能说明振腹法可通过GLP-1通路降低血糖,关于振腹法对T2DM的效应机制和GLP-1通路还需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其血糖、症状缓解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同时观察组的三项血糖生化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中医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以及缓解其症状起到积极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芪归通络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采用芪归通络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对2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P2hBG)、空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芪救元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诱导加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1 ip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剂量0.25 g·kg-1)及参芪救元汤高、低剂量组(以生药量计,10,5 g·kg-1)。所有药物ig给药2周,观察参芪救元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脂及胰岛素含量(Ins)的影响。结果:参芪救元汤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治疗组给药7,14 d后血糖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芪救元汤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Ins含量(P<0.05)。结论:参芪救元汤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分泌Ins、改善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茯苓、当归、白术、三补4种中药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林可霉素制造小鼠菌群失调模型,以中药灌胃,取小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检测,pH值测定。同时刮取盲肠上皮细胞进行细菌黏附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中药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菌群失调模型与正常对照相比,大肠埃希菌的菌量明显增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菌量在下降。各中药治疗组可降低菌群失调小鼠的pH值,中药白术、三补治疗组吸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数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种中药体外对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所选4种中药对肠道正常菌群均有扶植作用,可降低肠道的pH值,提高双歧杆菌的黏附性,其中尤以白术、三补的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