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指导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干预方式。方法通过电话访谈及门诊随访,对87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及国际脊髓损伤生活质量基础数据集,进行生存质量评分,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收入水平、病程、损伤平面、损伤性质、自理能力、二便控制、并发症、慢性疼痛等8项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各项得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对整体生活满意度、身体健康满意度及心理健康满意度得分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二便控制、有无并发症及慢性疼痛(P0.05);其中慢性疼痛的严重程度越重,整体生活满意度、身体健康满意度、心理健康满意度越低(P0.05)。结论生活自理能力、二便控制、并发症、慢性疼痛是影响SCI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P)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泌尿外科住院的113名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部113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得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48.57±13.25)、(41.42±11.93)、(52.34±12.65)和(60.63±13.94)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收入患者高于低收入患者(F=3.55、4.17、3.99、3.72,P0.05),医保、新农合患者高于自费患者(F=5.44、3.94、6.04、6.22,P0.05),无尿道压迫症状患者高于有尿道压迫症状患者(t=-2.22、-2.98、-2.03、-2.44,P0.05);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文化程度患者高于低文化程度患者(F=3.16、3.67、8.68,P0.05);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得分病程短的患者高于病程长的患者(F=3.92、4.30、3.53,P0.05),单纯手术患者高于其他治疗方式的患者(F=10.42、7.37、4.42,P0.05);家庭功能障碍越严重,生存质量得分越低(F=6.66、4.02、3.79、1.68,P0.05),抑郁状况越严重,生存质量得分越低(F=4.36、6.43、3.45、4.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状况、尿道压迫症状、家庭功能和抑郁状况是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前列腺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状况、付费方式、文化程度等。家庭功能、抑郁状况与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明显相关。应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重视患者的身心健康,以提高前列腺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化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般资料纳入等量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31.95±10.25,生活质量得分69.06±13.82,抑郁得分10.02±6.4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及照顾者角色是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调整R~2=0.346,均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在关注患者疾病康复的同时,应重视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尽量予以调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海口市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提高OP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904例海口市老年OP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OP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情况、劳动类型、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病程、睡眠情况、家庭经济情况、骨折史、每天运动时间、关节疼痛和驼背情况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 604,95%CI:1. 702~3. 913)、病程(OR=5. 205,95%CI:3. 705~8. 614)、家庭经济情况(OR=2. 411,95%CI:1. 518~3. 361)、每天运动时间(OR=4. 216,95%CI:3. 102~6. 104)、关节疼痛(OR=7. 115,95%CI:5. 283~13. 726)、驼背(OR=5. 702,95%CI:4. 108~8. 263)是影响老年OP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效果,其AUC及95%CI为0. 925(0. 861~0. 984)。结论海口市老年OP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OP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臂丛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臂丛损伤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影响因素,探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方式.方法 向患者发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WHOQOL-BREF)调查问卷,对男性患者附加国际勃起功能评分-5(IIEF-5)问卷,将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并根据WHOQOL-BREF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个领域的评分公式计算相应得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回51份有效问卷,臂丛损伤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领域得分分别(11.47±2.36)分、(12.37±2.28)分和(11.62±2.22)分,而正常国人的相关领域得分分别为(15.8±2.9)分、(14.3±2.5)分和(13.2±2.4)分,经单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IIEF-5得分为(17.83±4.65)分,低于正常值(≤21分诊断勃起功能障碍),经单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领域得分与年龄、家庭经济收入和勃起功能评分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05、P<0.05和P<0.01;心理领域与勃起功能评分、环境领域与家庭月收入之间亦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臂丛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联合家属加强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护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对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60例(38.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抑郁发生率因性别、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并发症数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病程长、并发症多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缺陷是其抑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均P<0.01,OR分别为5.183、2.216、3.042).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在常规药物、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治疗同时,对病程长、并发症多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者重视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将有利于控制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初产妇女的配偶产后抑郁状况,探讨影响及预测其抑郁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妇女产后3个月对初产妇的配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itic回归分析产后配偶抑郁的关联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婚姻质量、育儿压力及人际信任对产后配偶抑郁的预测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12例,发生产后抑郁97例,产后抑郁情绪发生率11.95%。饮酒(OR=1.852,P=0.002)、轮班工作(OR=1.447,P=0.011)、育儿压力大(OR=2.742,P<0.001)、女性户主(OR=2.419,P=0.011)、每日数字媒体应用时间长(OR=3.028,P<0.001)、原生家庭排行高(OR=2.682,P=0.023)是导致产后配偶抑郁的危险因素;婚姻质量高(OR=0.392,P<0.001)、人际信任状况好(OR=0.627,P=0.025)、自有住房(OR=0.419,P=0.006)是产后配偶抑郁的保护因素。婚姻质量对产后男性配偶抑郁的影响大于育儿压力和人际信任,其ROC-AUC为0.742。结论建议相关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产后男性配偶心理问题的评估与管理,降低其产后抑郁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颈髓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集由建库至2018年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用漏斗图来判定发表偏倚。结果 :经过文献筛选共纳入16篇文献,累计颈髓损伤患者9697例,气管切开率为18.3%(1773/9697)。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颈髓损伤患者中,男性[OR=1.29,95%CI(1.12,1.49),P=0.0004]、ASIA A级[OR=7.79,95%CI(5.28,11.50),P0.00001]、ASIA B级[OR=1.15,95%CI(1.13,2.02),P=0.005]、ASIA C级[OR=0.28,95%CI(0.20,0.41),P0.00001]、ASIA D级[OR=0.04,95%CI(0.02,0.09),P0.00001]、神经损伤水平(高位颈髓损伤)[OR=2.36,95%CI(1.51,3.68),P=0.0002]、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MD=8.97,95%CI(8.11,9.82),P0.0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OR=6.03,95%CI(2.19,16.61),P=0.0005]、合并胸部损伤[OR=1.78,95%CI(1.55,2.04),P0.00001]、呼吸系统并发症[OR=5.97,95%CI(4.03,8.86),P0.00001]因素与气管切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年龄、高龄、合并脑损伤、吸烟史、车祸伤机制和跌落伤机制与气管切开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男性、ASIA分级A级或B级、神经损伤水平(高位颈髓损伤)、ISS、GCS≤8、合并胸部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ASIA分级C级或D级是其保护性因素,应根据这些因素指导颈髓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56例老年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居住情况、病程、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社会支持总分患者间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OMAC(OR=0.595,95%CI=0.102~0.896)、膝关节疼痛程度(OR=0.168,95%CI=0.014~0.805)、社会支持总分(OR=4.601,95%CI=2.210~18.102)是影响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 WOMAC指数和膝关节疼痛程度越高,社会支持程度越低,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应重视该类人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伴发静脉血栓的临床相关因素,以更好地防治脊髓损伤患者的静脉血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6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有无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VT)分为VT组和非VT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原因、既往史、骨折情况(无骨折、单纯椎体骨折及多发骨折)、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及平面(C1~C7、T1~T12及L1~S5)、并发症、手术开展时间、康复介入时间等临床指标,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X列表的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采用两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患者165例,VT组82例,非VT组83例,其年龄、既往史、性别、临床并发症等基线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开展时间单因素分析时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8.682,P=0.034),但在回归分析中显示无统计学差异(OR=0.432,P=0.149);骨折情况(OR=2.526)、脊髓损伤程度(OR=-0.637)、康复介入时间(OR=-0.706)方面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损伤程度重、多发骨折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高,早期康复介入并采用综合预防和管理措施有利于减少静脉血栓形成,更有利于后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影响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74例,男33例,女41例,平均年龄(75.07±7.89)岁。根据术后1年随访时Sanders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功能良好组(55例)和功能不良组(19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骨密度、术前基础疾病、营养状态、麻醉ASA分级、麻醉方式、术中复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尖顶距及是否康复师康复等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骨密度、营养状态、麻醉ASA分级、麻醉方式、复位情况、康复师康复,尖顶距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P=0.006,OR=0.077),康复师康复(P=0.006,OR=0.070),麻醉ASA分级(P0.001,OR=0.049),营养状态(P=0.046,OR=0.188)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骨密度、康复师康复、麻醉ASA分级和营养状态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通过整合骨科、麻醉科、康复科、营养科等学科,建立快速康复外科体系,可有效促进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脊柱畸形患者行矫形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7年12月治疗的243例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设为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调查两组患者病程、年龄等病历资料,两组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43例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30例,发生率12.3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合并神经损伤、病程、FEV1/FVC、术中截骨、矫正率、主弯角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史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神经损伤(OR=4.353)、病程10年(OR=3.665)、FEV1/FVC83%(OR=3.113)、术中截骨(OR=2.897)是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畸形患者行矫形手术后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合并神经损伤、病程10年、FEV1/FVC、术中截骨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麻醉方式、手术范围、超声刀应用、喉上神经外支(EBSLN)显露等手术操作方式对EBSLN损伤的影响,探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后EBSLN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9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BSLN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985例患者术后发生EBSLN损伤26例(2.6%),未发生EBSLN损伤959例(97.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范围及显露EBSLN均与EBSLN损伤有关(P0.050),行扩大性手术(OR=4.536,P=0.004)及未显露EBSLN者(OR=0.126,P=0.044)的EBSLN损伤率较高;而EBSLN损伤与年龄(OR=1.108,P=0.823)、性别(OR=0.604,P=0.260)、肿块性质(OR=1.871,P=0.186)、麻醉方式(OR=0.659,P=0.372)及超声刀应用(OR=0.473,P=0.248)均无关。结论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手术范围以及EBSLN暴露均是EBSLN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术中显露并注意保护EBSLN,对避免EBSLN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的起始时间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SCI)病例达到康复目标所需的时间、残损分级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家医疗机构协作进行前瞻性病例观察方法,事先预定康复方案,同时开始纳入SCI病例。病例入组后,参照国际标准为其制定康复目标和方案。在开始康复训练后进行跟踪观察,包括记录康复时间(受伤至达到康复目标所需时间),评估康复前后的ASIA残损分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里先后共入组观察521例患者,男419例,女102例,年龄38.5±12.1岁(18~74岁),随访20±8个月(10~38个月)。按受伤至入组的时间长短,将病例分为围手术期组、术后组和延迟组。各组按SCI节段不同再细分为高位颈髓损伤、低位颈髓损伤、胸髓损伤、腰骶段损伤四群。最终将观察结果进行组内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在围手术期组的高位颈髓损伤、低位颈髓损伤、胸髓损伤和腰骶损伤病例中,运动完全损伤者(A、B级)所需康复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38d、160d、97d和62d,运动不完全损伤者(C、D级)所需康复时间分别为153d、128d、72d和46d。术后组各群SCI的康复时间比围手术期组相同群SCI增加16~30d(P0.05)。在延迟组,各群SCI的康复时间较前两组均明显增加(P0.05),特别是低位颈髓损伤、胸髓损伤和腰骶损伤A、B级病例较围手术期组成倍增加(P0.05)。同一组患者中,相同ASIA残损分级,损伤平面越低,康复时间越短(P0.05);同一损伤平面,损伤越重,康复时间越长(P0.05)。在达到康复目标时,A~D级病例中有一个级别改善的比率分别为A级3.8%、B级13.6%、C级34.0%和D级7.7%,有两个级改善的比率为A级2.35%、B级2.1%、C级0.09%和D级0%。围手术期康复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下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2%、5.5%、15.4%和11.1%,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能降低SCI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康复时间,但对残损分级变化无明确影响。SCI康复所需时间大约为3~9个月,损伤平面越高、程度越重,所需康复时间越长。运动完全损伤者康复前后ASIA残损分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后新发生肺部并发症的56例患者(研究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1∶6匹配同期同类未发生肺部并发症的336例患者(对照组),探讨性别、年龄、术前并存疾病(心脏疾病、高血压、肺部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术前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57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56例术后新发肺部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合并肺部疾病、髓外固定术、全身麻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卧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12,95%CI 1.07~1.18,P0.001)、术前合并肺部疾病(OR=3.30,95%CI 1.34~8.15,P=0.010)、术前卧床时间延长(OR=1.29,95%CI 1.15~1.44,P0.001)、髓外固定术(OR=5.69,95%CI 2.10~15.39,P=0.001)和全身麻醉(OR=2.15,95%CI 1.05~4.40,P=0.036)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新发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术前卧床时间延长、髓外固定术和全身麻醉可以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新发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或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颈脊髓损伤出院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肺康复知识水平及依从性问卷,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及家庭关怀度问卷对67例颈脊髓损伤患者出院6个月后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出院6个月肺康复知识得分显著低于出院时(P0.01);肺康复依从性好28例,其肺康复知识、焦虑抑郁及家庭关怀度得分显著优于39例依从性差者(均P0.01);肺康复知识、焦虑、家庭关怀度是患者肺康复依从与否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颈脊髓损伤患者肺康复知识随出院时间延长而下降,肺康复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应改进延续护理方法,并特别关注康复知识较差、伴焦虑及家庭关怀度较低的患者,使之提高肺康复训练的认知,从而提高肺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693例,男257例,女436例,年龄65~103岁,BMI 16.5~33.1 kg/m2,ASAⅡ~Ⅳ级,分别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术前合并症、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46例患者(6.64%)在住院期间发生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绞痛25例(3.61%)、心律失常19例(2.74%)、心力衰竭5例(0.72%)、心肌梗死4例(0.58%)和心源性猝死2例(0.2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全麻方式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95%CI 1.06~1.17,P0.001)、心脏疾病(OR=1.98,95%CI 1.02~3.85,P=0.045)、脑血管疾病(OR=2.14,95%CI 1.06~4.32,P=0.033)、高血压(OR=2.61,95%CI 1.23~5.51,P=0.012)、糖尿病(OR=2.06,95%CI 1.04~4.09,P=0.039)和肾功能不全(OR=17.42,95%CI 3.69~82.80,P0.001)是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LC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可借鉴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783例行LC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筛选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7%(35/783),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专科手术经验、手术时间、胆囊壁厚度、胆囊与周围粘连、Calot三角粘连、胆囊颈结石、解剖变异、放置引流、合并基础疾病等10个因素与并发症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包括专科手术经验(OR=2.954)、胆囊壁厚度(OR=2.496)、胆囊与周围粘连(OR=3.286)、Calot三角粘连(OR=4.212)、放置引流(OR=0.321)、合并基础疾病(OR=4.532)。结论:老年患者行LC的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提高防范意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永久性结肠造口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以及造口影响评分对218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8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54.6%认为永久性结肠造口对其生活的影响大,其中对患者影响最大的是造口异味以及造口袋渗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7,P<0.001)、每日清理造口次数(OR=1.438,P=0.015)、术后时间(OR=0.789,P<0.001)以及是否与造口护士有规律联系(OR=0.098,P=0.002)为造口影响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医护人员应在临床对老年患者予以更多关注,帮助患者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加强出院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并为患者提供专业支持,从而减少造口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良性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open cholecystectomy,OC)安全性,为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60岁以上有胆囊切除适应证且耐受全麻的老年患者120例,按住院顺序单双号分为LC组和OC组,每组60例,比较手术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2组总T3、TSH水平,腹肌功能恢复等康复指标. 结果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以及康复指标,LC组均优于OC组.TT3与术前相比,LC组(F=8.26,P=0.000)、OC组(F=124.70,P=0.000)均明显下降,OC组下降理明显;TSH与术前相比,LC组下降不明显(F=1.87,P=0.157),OC组下降明显(F=27.24,P=0.000).术后7 d直腿抬高试验次数LC组明显高于OC组(t=3.640,P=0.000) 结论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行LC优于O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