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终板炎(Modic改变)对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术后疗效及残留神经根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节段是否有Modic改变分为Modic改变组(27例)和单纯椎间盘突出组(39例),均采用PELD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残留神经根性症状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两组术后1 d、7 d、1个月、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 d、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疼痛VAS评分单纯椎间盘突出组均低于Modic改变组(P<0.05),JOA评分单纯椎间盘突出组均高于Modic改变组(P<0.05)。术后残留神经根性症状发生率Modic改变组高于单纯椎间盘突出组(P<0.05)。结论 采用PELD治疗有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短期内恢复情况较差,Modic改变是术后残留神经根性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治疗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36例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在椎间盘镜下行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对比术前与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6例在神经根管探查时均发现存在神经根管狭窄,对神经根有明显的压迫,神经根活动度<1 cm,进行神经根管减压后,神经根压迫解除,神经根活动度>1 cm.手术时间(61.7±5.6) min,出血量(60.0±9.7)ml,术后住院(3.5±0.5)d.36例随访6 ~29个月,平均17.5月:术前ODI评分(72.3±6.2)分,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21.2±8.6)分(t=49.204,P=0.000);术后6个月VAS评分(3.3±0.1)分,显著低于术前(7.7±0.8)分(t=-141.496,P=0.000).结论 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可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显著缓解神经根性症状.  相似文献   

3.
神经根性症状的多变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仕荣  石印玉  詹红生 《中国骨伤》2007,20(10):684-686
大量的证据表明,临床症状体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在不同患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多变性,其灵敏度并不高。定位诊断的失误是导致临床治疗尤其是手术或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该文系统探讨了神经根性症状的多变性及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的相关问题,提出多方法联合运用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定位准确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长节段(≥5个椎体)固定融合手术、年龄≥45岁、随访时间≥2年的DLS患者共60例。将随访时出现PJK的患者纳入PJK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用单变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个体资料、手术资料和影像学参数间的差异,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个体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和T-值。手术资料包括固定融合椎体数、最上端固定椎(UIV)位置、最下端固定椎(UIV)位置、截骨操作和椎间融合。影像学参数包括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总矢状位序列(GSA)、矢状位平衡(SVA)和交界区后凸角(PJA1为UIV+1上终板与UIV下终板的夹角;PJA_2为UIV+2上终板与UIV下终板的夹角)等。结果:研究共纳入DLS患者60例,年龄63.2±6.4岁(45~74岁),术前Cobb角28.51°±10.94°(10.7°~55.1°),手术平均固定融合节段6.7±1.3个(5~9个)。随访40.3±11.1个月(24~59个月),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发生PJK(PJK组),49例患者未发生PJK(对照组),PJK发生率为18.3%。与对照组相比,PJK组有更多的BMD0.850g/cm2例数(100.0%vs 36.1%,P=0.005);更多的UIV位于T11-L1例数(100.0%vs 69.4%,P=0.030);更多的术前PJA19°例数(45.5%vs 10.2%,P=0.013)、术前TLK≥15°例数(63.6%vs 22.4%,P=0.012)、术前SS25°例数(90.9%vs 46.9%,P=0.016)、术后即刻PJA_2≥5°例数(100.0%vs 46.9%,P=0.001)和术后即刻PJA_2增长≥3°例数(90.9%vs 46.9%,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PJA_19°(OR=19.432,P=0.017)、术前SS25°(OR=23.131,P=0.022)和术后即刻PJA_2增长≥3°(OR=22.382,P=0.025)为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JA_19°、术前SS25°和术后即刻PJA2增大≥3°是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BMD0.850g/cm~2、UIV位于T11-L1、术前TLK≥15°和术后即刻PJA_2≥5°是发生PJK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女性初发乳腺癌治疗后再发对侧乳腺癌(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CB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40例女性初发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理结果、手术方式、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具体方案和执行情况等.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CBC的发生率,Cox部分相关回归评估CB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4例诊断为CBC,总发病率为4.1%.10年CBC发生率(2.7%)高于5年CBC发生率(1.4%),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发生率逐年升高.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45岁、乳腺癌家族史、病理学分型为髓样癌及未采取内分泌治疗为5年和10年CB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化疗和放疗与否为CBC发生的非危险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其中年龄≤45岁及乳腺内放疗为5年和10年CB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45岁、髓样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初发乳腺癌患者应警惕CBC的发生; 初发乳腺癌患者应采取内分泌治疗,避免乳腺内放疗以降低CB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腰椎手术患者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postoperative symptomatic epidural hematoma,PSEH)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SEH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基线特征及PSEH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凝治疗等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包括14项病例-对照研究和3项队列研究,共132363例患者,发生症状性硬膜外血肿525例。16篇文献的质量评分均≥6分,仅1篇文献质量评分为5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比值比(odds ratio,OR)=3.3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13,5.30),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术前访视患者,术后当天,术后1、2、3d密切随访患者,用谵妄评定法进行谵妄评估.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病史、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库存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谵妄的发生情况,建立数据库.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对照组.结果 术后发生谵妄28例,发生率为23.3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龄、术前合并肺心病、术前合并肺部感染、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为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术前合并肺心病、术前合并肺部感染、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通过减压、融合以及内固定等手段能够有效解除临床症状,恢复腰椎稳定性,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得以广泛运用[1].但TLIF手术部位感染治疗难度大,严重者甚至影响内固定及融合效果,对手术预后造成了一定影响[2-3].本研究纳入近3年共34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调查TLIF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病变行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纳入2014年2月~2016年4月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144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0.21±4.23)个月,将术后责任椎间隙高度丢失≥2 mm定义为融合器下沉,设为下沉组,共40例;2 mm设为正常组,共104例。调查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相关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4例患者行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40例,下沉率27.7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和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性前凸角、责任椎间隙、合并骨质疏松、年龄、性别等资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椎间隙高度(OR=2.452)、术后椎间隙高度(OR=2.498)、术后节段性前凸角(OR=2.611)、责任椎间隙L5-S1(OR=2.351)、合并骨质疏松(OR=2.176),均是腰椎退行性病变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率较高,前、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性前凸角、责任椎间隙L5-S1、合并骨质疏松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淋巴水肿分期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128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81岁(平均49.0±6.8岁)。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随访,采用诺曼问卷和臂围测量,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及淋巴水肿治疗情况。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的上肢淋巴水肿比例分别为9.4%(12/128)、25.0%(32/128)、23.4%(30/128)、23.4%(30/128),诺曼问卷得出的结果为12.5%、26.6%、25.0%、25.0%。128例患者中,最终30例诊断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其中,Ⅰ、Ⅱ、Ⅲ期淋巴水肿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5.6%、6.3%和1.6%。体重指数(BMI)、放疗、淋巴结阳性数目及手术方式在淋巴水肿及对照组中存在差异。乳腺癌术后的CDT治疗及淋巴外科手术均对淋巴水肿有积极的治疗效果。结论 乳腺癌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性症状与MRI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12-2019-06诊治的20例伴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JOA评分≥16分(高分组),10例JOA评分<16分(低分组),比较两组冠状面、横断面软件值的最大阈值与最小阈值.分析突出物绝对值、冠状面、横断面软件值的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的发生率,探究PND的危险因素及其模型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行肺移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分别接受简易精神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ILF)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0年8月本院采用TILF手术治疗的9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平均随访(18.12±4.12)个月,记录术后融合器下沉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调查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结果 93例术后,22例(23.66%)发生融合器下沉。下沉组与未下沉组患者的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前凸角、骨密度、融合器位置、年龄、手术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椎间隙高度>12 mm、术后节段前凸角>20°、骨量低下、融合器位于终板中央区域是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结论 TLIF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融合器下沉情况,术后椎间隙高度过高、术后节段前凸角过大、骨量低下、融合器位于终板中央区域会增加融合器下沉风险。  相似文献   

14.
孙健平  薛汉中  王鹏飞  张斌飞  李明  杨娜  田丁  李忠  张堃 《骨科》2018,9(6):464-468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西安红会医院收治的997例髋部骨折病人资料,男382例,女615例;平均年龄为72.3(17~10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49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7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34例。根据术前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分为双下肢血栓组、非双下肢血栓组。对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术前的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合并内科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两种以上的内科疾病、无内科疾病)等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97例髋部骨折病人中66例(6.62%)术前发生双下肢DVT。双下肢血栓组与非双下肢血栓组病人的性别、骨折类型、术前D-二聚体水平、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合并内科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病人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95%CI(1.153,12.367),P=0.028]、受伤至手术时间>7 d[95%CI(1.087,3.178),P=0.023]为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DVT的发生率约为6.62%;病人的年龄>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 d是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腰椎滑脱症术后伤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春  钱志刚  孙启才 《中国骨伤》2019,32(10):882-885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2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伤口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03±1.01)岁;非感染组267例,男91例,女176例,平均年龄(52.32±16.08)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肥胖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史、激素药物使用史、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评分)、围手术期输血、引流管时间等,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采用SPSS决策树模型确定连续性变量的分层界点,进一步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96例患者中术后共有29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约9.8%(29/296)。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BMI、年龄、糖尿病史、引流管时间、激素药物使用史、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后结果显示:肥胖、年龄、糖尿病史、激素药物使用史、手术时间、引流管时间可能为腰椎滑脱症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激素药物使用史、引流管时间是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史、激素药物使用史、引流管时间是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4岁、引流管留置时间超过48 h、合并糖尿病、激素药物使用是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56例,男466例,女490例,年龄17~97岁,BMI 12.9~38.0kg/m~2,ASAⅠ—Ⅳ级。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和术前情况,包括性别、年龄、BMI、ASA分级、伴随疾病(高血压、胃肠道手术史、胃肠道疾病史等)、心功能NYHA分级、AST、ALT和血清白蛋白(ALB)等;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液体入量、输血量、出血量、尿量;术后情况,包括使用镇痛泵、阿片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住院时间、ICU住院、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并发症和其他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假体脱位、假体周围感染等)。计算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胃肠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7.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未发生胃肠道并发症患者比较,发生胃肠道并发症患者女性比例明显升高,年龄明显增大,高血压比例明显升高,术前AST、ALB浓度明显升高(P0.05);全麻比例明显升高,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明显延长,术中液体入量、尿量明显增多(P0.05);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057,95%CI1.421~2.978)、高血压(OR=1.509,95%CI 1.012~2.250)、全麻(OR=1.739,95%CI 1.200~2.521)、手术时间1.5h(OR=2.208,95%CI 1.474~3.308)是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女性患者需要更多的临床关注;维持高血压患者围术期血压平稳、慎重选择全麻、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可以降低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行前路选择性融合术后腰椎后向滑脱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前路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手术的49例Lenke 5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腰弯Cobb角、胸弯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al kyphosis,TJ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C7矢状位垂直距离(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统计患者性别、年龄、Risser征、随访时间、融合椎体数、下端固定椎位置。按照Roussouly分型对患者术前矢状面形态进行分型。根据末次随访时发生腰椎后滑脱与否将患者分为滑脱组与非滑脱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各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6月在本院就诊,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手术后进行随访,根据FBSS判定方法对FBSS患者做出判定,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进而探讨腰椎术后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纳入术后患者212例,182例获有效随访,符合FBSS者49例,非FBSS者133例,整理两组临床资料,应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后发现教育程度低、病程长、瘢痕体质、糖尿病、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首次下地时间晚等7个因素与腰椎术后综合征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当患者术前具备教育程度低、病程长、瘢痕体质、糖尿病等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时须注意FBSS的发生,而通过减少手术创伤、术中注意止血、尽早下地等或可减少FB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颅脑损伤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定义创伤性凝血病为凝血酶原时间>18秒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0秒或国际标准化比值>1.6,计算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8例(44.4%)发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OR=0.278,95%CI=0.162~0.479,P=0.001)和血D-二聚体浓度(OR=8.253,95%CI=2.440~17.923,P=0.005)是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较高,GCS评分和血D-二聚体浓度可显著预测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腹股沟疝手术是儿童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单侧腹股沟疝手术后发生异时性对侧腹股沟疝(MCIH)的概率为2.4%~29.0%,因此一些外科医生建议将对侧未闭的鞘状突进行预防性修复,不仅避免嵌顿疝的发生,同时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以及二次住院的费用;但是有学者认为,需要4~21次不必要的手术才能预防1次对侧腹股沟疝的发生,这将存在过度医疗,同时增加术中睾丸和输精管相关副损伤的危险。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儿童单侧腹股沟疝术后发生MCIH的影响因素,为单侧腹股沟疝儿童术后MCIH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9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102例儿童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儿童单侧腹股沟疝术后出现MCIH患者共14例(13.7%)。MCIH组和非MCIH组在首次发病年龄、是否为低体质量儿、是否为早产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CIH首发年龄的截断值为3.5岁。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发病年龄≤3岁(OR=10.382,95% CI=1.591~67.736,P=0.014)及出生时低体质量(OR=16.480,95% CI=2.714~100.056,P=0.002)是发生MCI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首次发病年龄≤3岁及出生时低体质量是儿童单侧腹股沟疝术后MCI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首次发病年龄≤3岁及出生时低体质量,手术方式应选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以观察对侧是否存在鞘状突未闭,对于未闭的鞘状突进行预防性的结扎,预防MCIH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