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在乳腺癌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惠  罗燕玲 《检验医学》2011,26(2):79-81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IS-1型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检测系统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疾病、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K1水平。比较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参数下血清TK1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TK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TK1水平与乳腺癌分期密切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或术后2年复发的乳腺癌患者中,TK1水平明显升高(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K1水平高于术前(P〈0.05),ER、PR双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TK1水平无差异(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低于ER、PR双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在乳腺癌辅助诊断及术后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3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术前、术后及化疗后血清TK1水平。比较不同疾病分期下TK1水平的差异。分析术前血清TK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K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前术后TK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且TK1水平与乳腺癌分期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同时ER、PR双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低于ER、PR双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TK1水平可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有望成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但其确切机制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IS-1型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检测系统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疾病、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K1水平。比较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参数下血清TK1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TK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TK1水平与乳腺癌分期密切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或术后2年复发的乳腺癌患者中,TK1水平明显升高(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K1水平高于术前(P<0.05),ER、PR双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TK1水平无差异(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低于ER、PR双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和白蛋白(albumin,ALB)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139例因外伤所致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其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包含重型和特重型);同期健康体检者14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TK,及ALB的浓度,分析其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中型及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轻型组(P<0.05);各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L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轻型与中型、中型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L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TK1及ALB诊断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22pmol/L、40.4g/L。结论血清TK1及ALB的水平对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辅助作用;对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K,及ALB实验室诊断阈值的确定可以提高临床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检测在体检人群癌变风险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2 230例健康体检者STK1浓度,根据检测结果把体检者分为风险组(STK1〉2pmol/L)和正常组(STK1≤2pmol/L),计算风险率,风险组和正常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分别对风险组和正常组人群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风险组79例,STK1为2.03~17.25pmol/L,平均值(3.77±2.99)pmol/L,风险率为3.5%,其中恶性肿瘤5例,发生率为6.33%,良性疾病74例,占93.67%;正常组2 151例,STK1为0.10~2.00pmol/L,平均值(0.91±0.32)pmol/L,无恶性肿瘤病例;风险组和正常组之间S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P〈0.01);在风险组中,恶性肿瘤组的STK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t=9.142,P〈0.01)。结论 STK1的水平与体内细胞增殖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体检人群的癌变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肝门胆管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05年9月至2011年6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的7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TK1水平,并分析肝门胆管癌患者血清TK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门胆管癌患者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者血清TK1水平。血清TK1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P=0.002),Bi smu t h-Cor lette分期(P<0.0 01)和淋巴结转移(P<0.0 01)表达密切相关。生存分析发现分化程度(HR=2.089,P=0.024)和血清TK1水平(HR=2.519,P=0.018)为肝门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 l sur vival,OS)独立预后因素,而血清TK1水平(HR=3.694,P=0.003)为本组肝门胆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独立预后因素。血清TK1水平较高的肝门胆管癌患者OS和PFS较短。结论:TK1可能与肝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TK1水平能预测肝门胆管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陈赛英  史佃云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28-2230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的变化情况与临床疗效以及复发评估的意义。方法: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点印记法(ECLdot-blot)检测98例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周和术后1、3、6、12、18、24个月的S-TK1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宫颈癌患者S-TK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宫颈癌不同分期的患者术后3个月S-TK1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病情平稳者术后6个月S-TK1接近正常水平;术后12、18、24个月的S-TK1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情进展或复发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前1.5~3.1个月(平均1.8个月)出现S-TK1的再次上升。结论:S-TK1可以为宫颈癌的预后以及复发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术前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及肿瘤标志物探讨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胸外科行食管鳞癌根治术10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术前TK1、鳞状细胞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TK1、SCC、CYFRA21-1的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TK1组ESCC患者无病生存期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logistic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DCA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的适配性。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K1、SCC、CYFRA21-1最佳截断值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水平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意义.采用ECL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法分别检测60例初诊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化疗结束二周及巩固期外周血血清TK1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收集60例AML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表明,在60例AML中,获得缓解(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血清TK1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而未缓解者则无明显变化(P>0.05);处于完全缓解的AML患者血清TK1水平持续低表达,本病复发后则显著升高(P<0.05).TK1浓度与染色体核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初诊时是否伴有发热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监测血清TK1水平变化在AML的临床诊治、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以及复发风险提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TK1浓度降低提示治疗有效和肿瘤负荷减低,TK1浓度升高则提示预后欠佳和有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各组人群血清胸苷激酶1(sTK1)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评价血清胸苷激酶1在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增强发光免疫点印迹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60例正常人,5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0例前列腺癌(PCa)患者的sTK1,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浓度,并计算fPSA/tPSA比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BPH组和PCa组的sTK1,tPSA和fPSA/tPSA比值分别为0.40±0.21 pmol/L,1.7±0.95 ng/ml,0.38±0.24;1.24±1.02 pmol/L,8.19±8.11 ng/ml,0.22±0.12和1.06±0.67 pmol/L,47.32±40.15 ng/ml,0.09±0.08.三组人群sTK1浓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7,P<0.01),正常对照组与BPH组和PCa组比较,sTK1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组和PCa组的sTK1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BPH组与PCa组sTK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人群血清tPSA浓度及fPSA/tPSA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Ca组的血清tPS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而fPSA/tPSA比值则小于其他两组.结论 血清TK1在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不如P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含量和细胞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水平检测与胃部疾病诊断的关系。方法 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诊断浅表性胃炎65例,萎缩性胃炎30例,胃溃疡35例(其中良性胃溃疡15例,恶性胃溃疡20例),胃癌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60例。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PGⅠ和PGⅡ含量,同时计算出PGⅠ/PGⅡ比值(PGR)。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测定TK1含量。结果 对照组和胃部疾病组血清PGⅠ和PGR以及TK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45~128.71,均P<0.05)。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和胃癌组之间PGⅠ和PGR以及TK1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5~38.71,t=31.25~66.32,t=3.78~8.23,均P<0.05),而PG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恶性组TK1含量明显比良性组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G和TK1含量可诊断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特别能鉴别胃溃疡良恶性。  相似文献   

12.
李青峰 《检验医学》2012,27(12):1080-1081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TK1)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120例结直肠癌患者、10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及1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TK1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结直肠癌组术前血清TK1水平为2.49(1.36~3.89)pmol/L,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组[1.19(0.73~2.08)pmol/L]和正常对照组[1.09(0.69~2.01)pmol/L,P均<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TK1水平明显下降,为1.61(1.22~2.53)pmol/L。结直肠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血清TK1阳性检出率为58.3%,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组(13.0%)和正常对照组(14.1%)以及其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CEA18.3%、CA199 15.0%,P均<0.01)。结论血清TK1水平对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的变化在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69例经宫颈活检证实为宫颈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点印记法(ECL dot-blot)检测化疗前后的S-TK1含量,同时检测42例体检健康者S-TK1水平。 结果:宫颈癌患者S-TK1水平为(8.63±2.36) p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52±0.42) pmol/L(P<0.05);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S-TK1水平为(3.63±2.76) pmol/L,明显低于化疗前的(8.63±2.36)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缓解组的S-TK1含量降低的百分比显著高于临床无效组(P<0.05)。 结论:S-TK1检测可以作为评估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探讨血清TK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48例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定期复查胸部CT,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3d及治疗后1、2、3、6个月取患者静脉血,检测各时点血清TK1水平,比较不同疗效评级植入治疗前后血清TK1水平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随访6个月,48例患者完全缓解(CR)9例(18.7%),部分缓解(PR)27例(56.3%),疾病稳定(SD)7例(14.6%),疾病进展(PD)5例(10.4%),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无死亡病例发生。48例患者治疗后1、2、3、6个月血清TK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R、PR组各时点TK1水平与SD、PD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CR、PR患者植入治疗后各时点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患者植入治疗后3、6个月T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植入治疗后2、3、6个月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能有效地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可作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血清TK1水平可反映术后病情变化情况,尤其在早期疗效评价中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监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化疗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5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组(n=14)和化疗组(n=11),对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后行64层螺旋CT扫描,分别比较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及灌注参数的差别,并对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该组患者血流量(BF)、血容量(BV)、Patlak血容量(PBV)和对比剂起始时间(TTS)下降显著(P<0.05),毛细血管通透性(PS)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变化不明显(P>0.05)。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参数变化均不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肿瘤体积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F、BV、PBV和PS值均与MVD呈正相关(P<0.05),TTS、TTP与MVD无相关关系(P>0.05)。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组和化疗组两年生存率分别为84.71%、55.25%,两组生存曲线整体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可为观察骨肉瘤治疗后改变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TK1)对常见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444例肿瘤患者和16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TK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均显明显升高(P<0.05)。肺癌、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患者TK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2.0%、59.6%、62.9%、60.0%、62.1%、32.3%、21.4%、11.0%。与对照组(TK1检测阳性率为0.0%)比较,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TK1检测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血清TK1检测在常见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上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评价胸苷激酶1和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物质检测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TK1)和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能否作为肿瘤标志物。 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和TSGF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137例肿瘤患者、103例非肿瘤疾病患者和28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K1与TSGF水平,并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可用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 结果 肿瘤患者组TK1和TSGF阳性率虽均显著高于非肿瘤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但敏感性仅分别为35.0%和27.0%,特异性分别为94.0%和97.1%,可用度分别为41.9%和42.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6%和77.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2%和78.8%,Youden指数分别为0.29和0.24。 结论 在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中,TK1和TSGF的阳性率很低,可用度均<43%,有65%~73%的患者会漏诊,不适宜作为检测肿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TK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32例MM患者、20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和同期20例健康人,分析3组β2微球蛋白(β2 MG)、球蛋白(GLB)、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TK1水平差别。根据MM国际分期体系(ISS),MM组分为Ⅰ期、Ⅱ期、Ⅲ期组,分析组间β2 MG、GLB、LDH和TK1水平差别,并对治疗前血清TK1和β2 MG、GLB、LDH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MM患者均接受化疗,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的TK1表达水平;对不同TK1水平的MM患者中位生存期进行分析,探讨TK1在MM患者治疗及预后中的意义。结果 MM组β2 MG、GLB、LDH和TK1水平高于MGUS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Ⅲ期的β2 MG、GLB、LDH、TK1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治疗前血清TK1水平与β2 MG、GLB、LDH呈正相关(P<0.05);有效组治疗后的TK1表达水平下降(P<0.05);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TK1<4.97 pmol/L的MM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64.7%,高于血清TK1≥4.97 pmol/L的MM患者(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血清TK1水平明显升高,TK1水平对治疗效果的判定有一定参考意义,并且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9.
易青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1):2666-2667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98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实验组)血清TK1的含量,并同时检测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和40例健康者(健康组)血清中的TK1含量。结果实验组TK1水平为2.45(1.27~3.85)pm/L,前列腺增生组TK1水平为1.16(0.67~1.85)pm/L,健康组TK1水平为1.09(0.54~1.37)pm/L,实验组TK1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症组和健康组(P<0.01)。结论血清TK1检测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之一,具有辅助诊断及监测疗效等方面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是目前死亡常见原因之一,检测合适的肿瘤标记物可以提高肿瘤的诊疗效率,用于早期筛查和治疗监测的血清学肿瘤标记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胸苷激酶1(TK1)是一种新型细胞增殖标记物,作为补救途径合成 DNA 的关键酶之一,其在实体肿瘤的疗效监测、早期诊断、预后随访中得到广泛的临床研究。现对TK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