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超短回波成像技术评价腰椎软骨终板缺损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查评价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情况,以3D-UTE序列显示,分析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和软骨终板完整性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间盘终板软骨缺损程度采用Kendall等级检验分析后,腰椎间盘终板软骨的缺损程度和腰椎间盘退变存在正相关性(H=0.67,P0.01),越严重的腰椎间盘终板软骨缺损则会有严重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结论磁共振超短回波成像技术可以完整显示腰椎软骨终板缺损状态,腰椎间盘终板软骨的缺损程度和腰椎间盘退变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临床CT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本组76例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28例(36.84%),关节突增生肥大19例(25.00%),关节面骨皮质硬化18例(23.68%),关节不稳15例(19.74%),半脱位11例(14.47%),关节囊钙化9例(11.84%)。结论采用螺旋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进行检查,具有检查过程无痛苦、图像清晰等临床优势,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出现的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现状。结果邻近节段退变的概念包括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和临床症状邻近节段退变,前者的发生率最低为8%,最高可达到95%,临床症状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最低为5.2%,最高为18.5%。对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防措施主要有:术中减少融合节段、应用非融合技术、维持矢状面平衡等等。结论腰椎融合术后很容易发生邻近节段退变,通过对患者应用非融合技术可显著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良生活习惯与青年男性骨密度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规范化防护策略.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进行骨密度测量显示骨量减少的青年男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为骨质异常组;另选取同时间段,骨质正常的青年男性群众65例,作为对照,计为骨质正常组.调查所有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和骨密度(BMD...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更年期妇女血清E2和FSH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更年期妇女100例,将其按照是否绝经分成绝经前组和绝经组,对其展开血清E2和FSH以及腰椎、股骨近端、总髋部骨密度检测,而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前妇女血清E2水平较绝经组升高(P0.05),而FSH水平则降低(P0.05),绝经前组骨密度较绝经组高(P0.05);妇女年龄、E2、FSH与骨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更年期妇女血清E2水平会发生明显减低、FSH水平则发生明显升高,并且血清E2和FSH水平与骨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将其作为对骨密度进行预测的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腰椎退行性变脊柱后路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腰椎退行性变手术患者,根据不同的并发症的处理及治疗方法。结果 185例患者中,有22例出现并发症,对出现并发症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经4~11个月随访,除1例并发脑部感染,术后功能恢复差外,其他病例均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结论腰椎退行性变行脊柱后路手术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但只要经过积极地正确诊治,仍可治愈并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本试验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1日-2015年5月1日,入住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骨外科腰椎退变的患者。回顾性统计行单侧钉棒固定患者18例,双侧32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施行。比较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观察术后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差异,通过以上参数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两组术后VAS评分明显提升并维持至末次随访,两种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有良好疗效,单侧椎弓根钉棒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残留慢性腰背肌肉疼痛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变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以来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研究组采取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椎间高度变化情况以及VAS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椎间高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眼底病变(D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 9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将其分为Ⅰ组(无蛋白尿组)、Ⅱ组(微量蛋白尿组)、Ⅲ组(蛋白尿组),对比三组患者的眼底病变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患者尿微量蛋白、TC指标水平均高于Ⅰ组、Ⅱ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FBG、HbAlc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21.7%)高于Ⅰ组(5.5%)与Ⅱ组(14.0%),且Ⅱ组和Ⅰ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底病变之间呈正相关性,两者平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与肌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58例老年女性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D T值将患者分为3组:BMD正常组(A组)、BMD减低组(B组)和骨质疏松组(C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就颈椎退变对外伤性颈髓损伤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外伤性颈髓损伤患者按轻、中、重三种程度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和SF-36量表总体健康因子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组间比较A组患者优于B组患者和C组患者,而B组患者同样优于C组患者,A组患者的改善率为95%,B组患者的改善率为80%,C组患者的改善率为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术后SF-36量表总体健康因子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A组优于B、C两组,而B组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退变使得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大颈椎退变的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李杰  李绍波 《巴楚医学》2022,(4):105-108
椎间盘退变(IDD)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常见原因,目前的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恢复或者逆转。富血小板血浆(PRP)富含血小板及转化生长因子-β,临床用于治疗IDD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其中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PRP抑制IDD的分子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孕早期hCG相关性甲亢孕妇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明确hCG相关性甲亢对孕妇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门诊及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50例孕早期hCG相关性甲亢孕妇设为研究组,同时选择50例孕早期甲功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密度、骨代谢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分析骨密度与骨代谢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门诊药房退药的主要原因,减少不合理退药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统计某院门诊药房干预前2014年1月~11月所有退药处方,按退药原因、退药种类等进行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并与干预后2015年1月~11月所有退药处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退药处方数由870张减少到530张,退药原因发生一定变化,退药种类基本无变化。结论通过门诊退药处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退药的发生率,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应用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术对患有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腰椎间盘疾病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腰椎间盘退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腰椎间盘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术对患有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是当今颈椎手术的主流,在颈椎外科领域取得极大成功。但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缺陷被认为是,影响了颈椎关节活动度并引发相邻节段退变。在此理论基础上,颈椎非融合技术产生,颈椎人工椎间盘的相关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现针对颈椎相邻节段退变、颈椎人工椎间盘的进展进行阐述。文章分别阐述了颈椎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人工颈椎间盘的历史和应用现状、人工颈椎间盘的设计和人工颈椎间盘手术相关事项。总的来说,颈椎椎间盘假体置换是一种旨在保留节段运动的手术方式,是颈椎融合手术的一种可选的替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门诊退药行为,避免医疗安全隐患,统计本院2011年10月~12月852张退药申请单(占总处方量的2.59%)的退药原因、退药品种及全院的退药金额比例,分析主要退药原因,提出加强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中采取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2017年4月纳入的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均实行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观察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数据统计显示,术后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的腰椎前凸角、Cobb’s角、ODI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应用在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中效果较为突出,可显著改善患者腰痛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