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强  马永健  张丽娜 《疑难病杂志》2012,11(10):793-794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胸腰椎后关节紊乱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IL-1)含量的影响。方法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手法整复胸腰椎后关节紊乱治疗和口服精氨酸布洛芬颗粒+乙哌立松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IL-1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1)。2组治疗后血清IL-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活动功能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胸腰椎后关节紊乱是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一个重要病理改变,手法整复胸腰椎后关节紊乱在其治疗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基于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定位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诊治的60例MP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红外线热成像诊断技术定位并针刺灭活肌筋膜触发点,对照组则定位传统腧穴进行针刺,2组患者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红外线热成像分布图、McGill简化量表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现有痛强度(PPI)评分比较(t=-0.399、-0.454、-0.2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间PRI、VAS及PP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在改善程度上治疗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更为明显;同时治疗组腰背部高温区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布亦减少,而对照组腰背部高温区较治疗前亦有降低,分布亦减少,但与观察组相比在高温区及分布减少程度上仍有一定差距。 结论 通过红外线热成像图对肌筋膜触发点进行定位后针刺灭活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有效、快速、精准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定痛酊湿巾贴敷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高原条件下腰部训练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0例高原军队腰部训练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给予活血定痛酊湿巾贴敷;对照组150例,给予镇痛活络酊贴敷,2组均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并在半年内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VAS)以及腰椎的活动度评分(RO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可降低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定痛酊湿巾贴敷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高原条件下腰部训练伤,可明显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缩短恢复周期,使伤病员很快恢复并投入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筋膜松解术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腰3横突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筋膜松解术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局部封闭治疗),每组各25例。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d及术后2周观察比较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评定其ODI有效率。[结果]术前、术后3d及术后2周两组患者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前、术后3d及术后2周ODI逐渐降低且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周VAS评分和O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ODI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ODI有效率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腰3横突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活动功能方面,针刀筋膜松解术联合局部封闭比单用局部封闭的疗效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不同扫散时间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扫散时间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采用浮针治疗,浮针扫散时间观察组为2 min,对照组为1 min.每周3次,6次为1个疗程.采用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表(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比较2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后3个时点的评分并评价2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MPQ评分呈下降趋势,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o.o1);观察组在首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MPQ评分改善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3.0%,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不同扫散时间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均有良好疗效,扫散时间2 min比1 min镇痛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移动功能、行走功能、括约肌控制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移动功能评分、行走功能评分、括约肌控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功能锻炼相比,功能锻炼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独立性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针刀(浮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刀治疗组与针灸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未能按要求完成治疗,其余77例均按要求完成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浮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针灸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为9.7%,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对其健患两侧腰背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且有典型偏瘫步态的脑卒中患者46例,运用抽签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在为期两周的试验时间里,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治疗和理疗缓解腰背肌肌张力,观察组进行步态训练,对照组不做处理.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健患侧腰背肌进行表面肌电分析并记录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健侧和患侧腰背肌肌张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侧和患侧腰背肌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健侧和患侧腰背肌肌张力比较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偏瘫步态能降低脑卒中患者腰背肌的肌张力,提高健患两侧腰背肌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冉维佳  于洋 《中医学报》2019,34(11):2454-2458
目的:观察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经筋组患者先进行足太阳经筋触诊,确定结筋病灶点部位后按照毫针针刺的流程施治,常见结筋病灶点为环跳次、志室次、肓门次、腰椎横突、白环俞次、中膂俞次、膀胱俞次、小肠俞次、关元俞次、大肠俞次等;对照组选择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委中为主穴辨证施治。两组均每天1次,共治疗8周。观察记录0周、2周、4周、8周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腰部静动态肌耐力评估,病例完成情况、安全性评价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筋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自第2疗程开始两组VAS、RMDQ、腰部静动态肌耐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治疗方案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说明时间因素发挥的作用在两种方案上有差异,经筋组随着疗程延长(尤其在4周后),评分改善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持续治疗时间超过4周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技术对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疼痛程度、肌电信号及腰部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腰背MPS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刀治疗,研究组给予肌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技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4周疼痛程度、肌电信号、腰部活动范围。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背肌等长收缩试验过程中腰部核心肌中位频率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部活动范围大于治疗前(P<0.05),且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技术能显著减轻腰背MPS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肌电信号、腰部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127-130
目的 探讨中医药辨证施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00 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50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分别为(2.52±0.76)分及(1.12±0.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日常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后疼痛及中医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MP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入选临床研究的 MPS 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使用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而研究组59例应用低浓度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 VAS 评分及腰背功能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 VAS评分及腰背功能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83%)高于对照组(7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9%)较对照组降低(23.73%),安全性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 MPS 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适合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揿针埋针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方法 将杭州市萧山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42),两组均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揿针埋针,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量表(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变化,并比较两组钙化灶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Constant肩关节评分及UCLA肩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onstant肩关节评分及UCLA肩关节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揿针埋针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11-1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消炎镇痛药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腰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治疗结束后半年的VAS评分,根据VAS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半年的副作用。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出院时和治疗结束后半年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半年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半年均未出现背部皮肤感觉功能缺失和神经根损伤等副反应。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其临床疗效显著,疗效持久,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思维导图督导管理在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展开研,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来我院普外科、肿瘤外科、胃肠外科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艾灸联合思维导图督导护理。护理相同时间后,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1)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焦虑的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的术后状态焦虑(SAI)、特质焦虑(TAI)评分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术后3天的SAI、T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同组别中手术前后得分有差异,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后疼痛程度的对比:手术完毕后1h两组患者的疼痛等级评分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的6h、24h、48h、72h进行疼痛比较,观察组VAS得分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肠恢复时间比较:手术完毕后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判,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思维导图督导管理使用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降低手术疼痛感,可以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孙瑛 《当代医学》2021,27(7):67-69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18-121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与单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PSP评分、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PSP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病变肌筋膜离断术结合药物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疼痛科和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MPS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结合曲安奈德、维生素B12及利多卡因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病变肌筋膜离断术结合曲安奈德、维生素B12及利多卡因注射治疗,疗程均为15 d,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评分(JOA)变化及压痛点个数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为(6.68±1.38)分,对照组为(6.42±1.4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3±1.43)分vs (3.81±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和总分分别为(5.02±1.23)分、(2.07±0.95)分、(10.48±2.41)分、(17.57±2.87)分,对照组分别为(4.96±1.18)分、(2.08±1.02)分、(10.41±2.54)分、(17.45±2.9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和总分分别为(2.02±1.01)分、(1.67±0.78)分、(5.12±1.76)分、(8.81±1.78)分,对照组分别为(2.87±1.02)分、(1.86±0.85)分、(6.89±1.89)分、(11.62±2.06)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腰部压痛点为(4.31±0.53)分,对照组为(4.27±0.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腰部压痛点均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5±1.33)分vs (2.87±1.08)分,P<0.05],观察组患者腰部压痛点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病变肌筋膜离断术结合曲安奈德、维生素B12及利多卡因注射治疗MPS较小针刀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穴位热敷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按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热奄包穴位热敷治疗.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治疗后3天、1周、2周VAS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5个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穴位热敷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背痛疗效好,可有效缓解疼痛,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