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切口和双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8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视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眼压明显下降(P0.01),功能性滤过泡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轻微。结论:单切口或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均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视力、眼压、功能性滤过泡的数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而言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情况进行临床研究.结果:40例患者40眼中,38眼(95.0%)视力较前明显提高,35眼(87.5%)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功能性滤过泡占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术后的并发症较少.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能够提升视力,减轻术后青光眼的并发症,同时还有利于控制眼压,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任洁  陈惠英  徐武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9):1074-1075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142只眼)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C组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观察3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3组术后1周、1、3、6个月的视力和平均眼压明显比术前改善,P〈0.05,B、C组改善比A组显著,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手术方法,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45例(151眼),其中85例(91眼)行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60例(60眼)行经典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变化、眼压、滤过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0.1、0.4~ 0.5、>0.5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3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眼压为(29.6±4.1) mmHg(1 mmHg=0.133kPa),术后12个月眼压为(13.1±4.9) mmHg,降低幅度为(16.6±5.0) mmHg;对照组术前眼压为(30.4±6.3)mmHg,术后12个月眼压为(18.9±3.0) mmHg,降低幅度为(10.4±4.0) mmHg,两组术后眼压及眼压降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77眼(84.6%,77/91),对照组为51眼(85.0%,5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8眼发生一过性低眼压,对照组5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常规方法能更好地降低眼内压,未增加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张成 《药物与人》2014,(7):142-14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4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间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及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提高其视力,控制眼压,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过程安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68例(76眼)持续高眼压的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眼底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每台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建立有效滤过泡,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70例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ECP组与小梁切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P组联合ECP治疗,小梁切除组复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压比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ECP组术后1 d、术后1周眼压水平比小梁切除组显著高(P0.05),而术后1个月、3个月与小梁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异系数、六棱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92%,与小梁切除组的2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明显降低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压水平,促其视力恢复,且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与复合小梁切除术效果类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填充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治的12例(1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在施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填充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稳定,视力无明显变化,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羊膜填充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和结膜下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滤过术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晚期NVG患者96例(96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8例。A组采用玻璃体腔内和结膜下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滤过术治疗,B组予以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2组视力提高率、眼压改善情况、眼压控制成功率、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失访2例,纳入研究46例,B组失访1例,纳入研究47例。A组视力提高率和眼压控制成功率高于B组,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均短于B组(P0.05)。2组治疗后眼压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2组治疗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玻璃体腔内、结膜下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晚期NVG效果好,可提高小梁滤过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38眼),行2.8 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周视力≥0.4者29眼(76.32%).随访3~6个月,全部患者术后眼压有效控制,术后1周眼压[(12.24±3.59)mm Hg(1 mm Hg=0.133 kPa)]及术后3~6个月眼压[(15.53±5.26)mm Hg]较术前眼压[(36.72±4.34)mm 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及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球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处理效果。方法将40例(40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只眼。对照组均进行针拨分离和眼球按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FU 0.3 m L结膜下注射。所有患者随访1~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眼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19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为95.0%,对照组13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眼压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行针拨分离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FU及眼球按摩是操作简单、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郜青叶 《职业与健康》2007,23(7):572-57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分期进行小梁切除、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手术的时机。方法将43例52眼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25眼)和治疗组(27眼),对照组采用巩膜小梁切除+择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结膜滤泡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视力两组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的视力高于治疗组,术后3个月视力两组无差异。术后1周低眼压发生率:对照组39%,治疗组61%。2周后两组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3.4mmHg(1mmHg=0.133kPa)。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对照组2眼,治疗组6眼;纤维素样渗出,对照组1眼,治疗组3眼。术后结膜滤过泡:对照组Ⅰ级17眼,Ⅱ级8眼,Ⅲ级1眼,治疗组Ⅰ级15眼,Ⅱ级12眼。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眼压、角膜、前房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采用巩膜瓣非吸收缝线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巩膜瓣下5-0非吸收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眼压及功能性滤过泡产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的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1年的平均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功能性滤过泡产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膜瓣下5-0非吸收缝线小梁切除术可显著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增加功能性滤过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李方园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367-1368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试验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周,试验组的眼压、浅前房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较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浅前房发生,提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MMC)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59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移植和MMC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观察1年,视力改善11眼(18.6%),视力降低6眼(10.2%),视力不变42眼(71.7%),眼压控制正常51眼(86.4%),功能性滤过泡22眼(77.9%)。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生物羊膜和MMC可以减少疤痕的形成,提高滤过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5例,共102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检查光感指数0.1~0.3者35眼,0.3~0.5者53眼,0.5~0.1者10眼,>1.0者4眼。术后所有患者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13.2±5.4)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33.5±6.2)mmHg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瞳孔变形6眼,后囊膜轻度浑浊11眼,黄斑水肿5眼,角膜轻度浑浊12眼,中度浑浊2眼。术中无眼内严重出血,无视网膜剥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切口小,创伤少,恢复快,保持眼压平稳,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共48例(48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44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4例,对患者采用经超乳隧道切口的三联术,术后随访8~12个月,分别对术眼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检查.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范围0.05~1.0,其中36眼(占75%)视力≥0.3;非接触眼压计测48眼眼压范围为14.7~25.4 mm Hg,其中40眼(占83%)眼压低于21 mm Hg;术后12个月有14眼(占30 %)滤过泡消失;术后早期轻度角膜水肿者8眼(占16%),前房炎性反应、房水浑浊、瞳孔区有渗出者10眼(占20%),无前房浅、前房出血及角膜失代偿.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隧道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恢复良好,并可有效的控制眼压,该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眼科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收入的白内障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对比术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眼压的下降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虽然观察组6.4%的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的3.2%,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能较为有效地缓解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视力,降低眼压,而且不会增加并发症,保障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中联合应用氟尿嘧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104眼)青光眼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组(观察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9.1土2.1)mm Hg(1 mm Hg=0.133 kPa)比(9.3±2.0) mm Hg、(13.5±2.5)mm Hg比(15.2±2.3) mm Hg、(14.3±2.4) mm Hg比(16.4士2.6)mm Hg、(16.3±2.1) mm Hg比(17.3±2.3)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6.54%(45/52)比69.23%(3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中联合应用氟尿嘧啶能有效防止滤过泡瘢痕化、纤维化,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2015年10月11日-2017年2月20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探究2组患者视力情况、眼压情况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情况评分为(0.88±0.11)分,眼压情况评分为(14.11±2.54)分,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例,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视力情况评分:0.71±0.11分、眼压情况评分:20.01±3.01分、并发症发生例数:11例)相比较,P小于0.05,差异较为显著.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