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联合速效救心丸和氯吡格雷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40例,替格瑞洛组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联合速效救心丸治疗,氯吡格雷组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术后冠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发生率。结果与氯吡格雷对照组相比较,替格瑞洛联合速效救心丸组手术后冠状动脉TIMI 3级比例(80%vs 60%)明显升高,无复流的发生概率(5%vs 10.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量替格瑞洛能有效改善老年STEMI患者的冠脉血流,减少无复流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随访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比较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替格瑞洛治疗组再发心梗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治疗组(P<0.05),而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再发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下降,出血发生率未增加,替格瑞洛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心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患者119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组患者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给予替格瑞洛组患者替格瑞洛加阿司匹林的双抗治疗12个月,在术后第1、3、6、9、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2个月2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7%和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3,P>0.05)。12个月内替格瑞洛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事件发生率为26.8%,氯吡格雷组为4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19,P<0.05)。随访期间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发生TIMI小出血或TIMI轻微出血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16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32,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发生TIMI主要出血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相较氯吡格雷可有效减少冠心病三支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率。替格瑞洛相较氯吡格雷使患者TIMI小出血和轻微出血的风险增加,但不增加TIMI主要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和LVES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与对照组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左心室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 IL-6、 TNF-α、 hs-CR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改善AMI患者左心室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改服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14年2-12月期间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存在氯吡格雷弱代谢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34例。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90 mg,2次/d)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150 mg,1次/d)治疗。治疗3 d后复查患者血栓弹力图,对血小板抑制率情况进行评价。随访半年,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后,替格瑞洛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38.26%±12.47%)较治疗前(15.44%±3.80%)升高,血栓弹力图曲线的最大振幅(MAADP)(35.66±7.27)较治疗前(54.92±7.25)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氯吡格雷组ADP抑制率(16.82%±3.10%)和MAADP(53.08±3.05)均较治疗前(分别为16.24%±5.80%、52.12±2.47)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的ADP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MAADP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住院期间出现严重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例,出现支架内血栓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2%;替格瑞洛组出现药物导致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1例,继而停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4%。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中起效迅速,抗血小板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小,与氯吡格雷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监测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检测中间代谢型(*1/*2和*1/*3)服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的疗效比较。方法自2014年10月开始选取入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且CYP2C19基因检测为中间代谢型(*1/*2和*1/*3)的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男34例,女14例,分为氯吡格雷组(25例)及替格瑞洛组(23例),术后在口服阿司匹林0.1 g,1次/d的基础上分别服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及替格瑞洛(90 mg,2次/d),分别于服药后1、4、12周观察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个时间点1、4、12周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检测中间代谢型(*1/*2和*1/*3)服用替格瑞洛替代氯吡格雷明显升高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8.
正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替格瑞洛作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是第一个可逆性结合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的口服药物。与氯吡格雷不同,替格瑞洛为活性药物,无需代谢激活,个体间药物反应差异小,抗血小板作用比氯吡格雷更快更强。本文就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1替格瑞洛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以及血常规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VEF、 WMSI、 cTnI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 WMSI、 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LT、 MPV、 HCT、 WB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的MPV、 HCT、 WB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EMI患者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抑制血小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广泛开展,但是溶栓治疗依然是STEMI心肌再灌注的重要方式。本研究探讨替格瑞洛在STEMI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06-01-2018-04-01接受溶栓治疗的93例STEMI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替格瑞洛组(47例)与氯吡格雷组(46例),明确诊断后两组均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口服,其中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180mg口服,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300mg口服,两组分别于溶栓开始时及30min后给予瑞替普酶18mg静脉推注,评估患者2h内血管再通情况,随访30d内评估患者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或再发心肌梗死)和出血风险。结果溶栓2h内替格瑞洛组有89.4%(42/47)患者血管再通,氯吡格雷组有84.8%(39/46)患者血管再通,两组溶栓2h内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0.510。溶栓开始后1h内,替格瑞洛组血管再通率为80.9%(38/47),高于氯吡格雷组的60.9%(28/46),χ~2=4.505,P=0.034。两组住院期间及溶栓30d出血均为轻微出血,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30d内替格瑞洛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4.3%(2/47),与氯吡格雷组的8.7%(4/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结论 STEMI患者溶栓前口服替格瑞洛1h的血管再通率优于口服氯吡格雷,但30d内终点事件及出血风险与氯吡格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单纯阿司匹林组脑梗死患者采取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联合药物干预组对于就诊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NHISS评分、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药物干预组疗效达到90%远高于单纯阿司匹林组76%,χ^2=6.933,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和6%)差异不显著,χ^2=1.032,P>0.05。联合药物干预组血小板聚集率、NHI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单纯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神经功能和患者生活能力,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参照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使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90.48%(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快速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及临床症状,轻型出血事件略增多但无严重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组,予氯吡格雷50mg/d,阿司匹林100mg/d,疗程2周,对两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GMP140、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副作用无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7)。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在PCI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后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酶水平、不良反应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与对照组的1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的21.1%(P<0.05)。结论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可减轻急性STEMI患者的心肌损伤,降低MACE发生风险,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盐酸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0017年1月至0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05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拉贝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氯吡格雷(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观察组B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氯吡格雷每天75mg,1次/d,观察治疗期间(四周)心绞痛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观察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再发心梗、心衰、心律失常、心血管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副作用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两组的胃肠道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副作用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杜茜琳 《现代保健》2012,(22):122-12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怠陛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2周、3周、1个后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4.24±6.51)分、(12.32±5.12)分和(10.35±6.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姜艳红 《中国校医》2020,34(4):262-264
目的观察进行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进行性脑卒中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经过2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自理能力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83.3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4.91±1.01)低于对照组(7.69±1.97),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6.52±4.36)高于对照组(74.69±4.83),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25.93%,P<0.05)。结论进行性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日常自理能力提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与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09年5月到11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性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过对比其疗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进行2周的疗程后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以及梗塞灶的缩小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该方法不良反应较小,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