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共266例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69%的病例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基底细胞癌最多占42.5%(113/266)。167例(62.8%)发病部位为头面颈部。结论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60岁老年人多发,头面颈部为好发部位,最常见的是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VEGF、Ki-67、TCF4在基底细胞癌的表达模式及其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免疫印迹法对58例基底细胞癌和46例脂溢性角化病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VEGF、Ki-67、TCF4在基底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10%(35/58)、83.27%(38/58)、91.07%(53/58)高于脂溢性角化病的26.20%(12/46)、27.39%(13/46)、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Ki-67、TCF4在BCC表达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VEGF、Ki-67、TCF4的异常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粤北地区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治疗概况,探讨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与分析我科近4年来40例基底细胞癌患者一般情况、病史、发病部位、肿瘤大小、自觉症状、诊断情况、治疗情况和病理资料。结果 40例患者发病原因、发病部位、皮疹的演变过程及类型与文献的描述都非常吻合,皮损周围0.8 cm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切实可行。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基底细胞癌的首诊正确率,做好健康指导,尽量手术切除,丰富了本病的临床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弹力纤维染色对鉴别皮肤毛母细胞瘤与基底细胞癌的意义.方法 应用醛品红染色法检测皮肤毛母细胞瘤、基底细胞癌中弹力纤维的分布及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20例皮肤毛母细胞瘤标本见较多弹力纤维;25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标本中,22例未见弹力纤维着色,仅3 例标本中有少量弹力纤维.弹力纤维条数在皮肤毛母细胞瘤组为(36.85±9.72) 条,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为(4.33±1.53) 条,皮肤毛母细胞瘤组弹力纤维数量显著高于皮肤基底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4,P<0.05).结论 弹力纤维染色对皮肤毛母细胞瘤与皮肤基底细胞癌具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方法:收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1999~2006年收集的手术切除及活检的基底细胞癌(basalcell carcinoma,BCC)标本共40例,另取癌周围组织5例作对照。基底细胞癌发病年龄20~68岁。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将BCC分为分化型(角化型、囊样型、腺样型)和未分化型(实体型、色素型、浅表型、硬化型),其中BCC分化型22例,未分化型18例。将基底细胞癌和正常组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p53基因表达的变化。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p53基因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53基因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p53基因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p53基因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53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21WAF1/CIP1基因的表达.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1999~2006 年收集的手术切除及活检的基底细胞癌(basalcell carcinoma,BCC)标本共40例,另取癌周围组织5例作对照.基底细胞癌发病年龄20~68 岁.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将BCC分为分化型(角化型、囊样型、腺样型)和未分化型(实体型、色素型、浅表型、硬化型),其中BCC分化型22例,未分化型18例.将基底细胞癌和正常组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p21WAF1/CIP1基因表达的变化.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p21WAF1/CIP1基因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21WAF1/CIP1基因呈低表达,癌旁组织中p21WAF1/CIP1基因呈高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p21WAF1/CIP1基因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21WAF1/CIP1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与咪喹莫特联合治疗基底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将38例基底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ALA-PDT与咪喹莫特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ALA-PDT.所有患者随访一年,观察两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痊愈率为94.74%(18/19),复发率为5.26%(1/19);对照组痊愈率为68.42%(13/19),复发率为31.58%(6/19).两组痊愈率及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P<0.05).结论 ALA-PDT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基底细胞癌在疗效及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用ALA-PD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在眼睑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2021年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眼整形科行手术切除的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标本共20例作为病例组,取癌周围组织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2组中PD-1、PD-L1表达的平均阳性面积率及平均光密度。结果 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D-1、PDL1呈高表达,在癌周组织中,PD-1、PD-L1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PD-1、PD-L1在病例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PD-L1通路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为PD-1/PD-L1通路抑制剂在基底细胞癌患者中的作用的临床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方法:收集武汉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2002~2009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标本共20例,另取癌周围正常组织5例作对照。将眼睑基底细胞癌和正常组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Survivin的表达。采用HPIAS-2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Survivin在各组中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Survivin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眼睑基底细胞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Survivin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urvivin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1977年底~1979年7月间,曾局部应用粗制人白细胞干扰素(HLI)试治3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年龄从44~91岁,其中女性12例,男性18例。经组织学检查确诊:13例为鳞状细胞癌,15例为基底细胞癌,1例为神经原性肉瘤,1例为良性皮肤肿瘤。肿瘤部位是:颊和颏部3例,下唇5例,鼻部7例、额部4例、耳廓3例、颈部2例、  相似文献   

11.
郑锦标 《北方药学》2015,(3):123-124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共134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物理治疗,在接受定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后痊愈56例,占83.58%,好转9例,占13.43%,无效2例,占2.99%,总有效率为97.01%;观察组接受非手术治疗后痊愈62例,占92.53%,好转4例,占5.97%,无效1例,占1.49%,总有效率为98.51%,组间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时,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连接部(GEJ)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72例GEJ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ESD治疗,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除面积、病理类型及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0例患者成功接受ESD,手术成功率为97.2%。平均手术时间为(72.3±10.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4.5)ml。术后发热2例,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未见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手术平均切除面积(18.5±21.3)mm2。病理学检查平滑肌瘤29例,原位癌15例,黏膜鳞状上皮增生5例,低度恶性间质瘤12例,胃息肉7例,胃纤维瘤4例。随访68例,失访率(5.56%)。随访期间复发3例,复发率为4.17%;平均复发时间(7.5±3.4)个月;复发病灶面积平均(12.2±4.7)mm2。3例复发患者均给予内镜下切除,再次手术后随访12个月未再复发。结论ESD治疗GEJ癌前病变疗效确切,其手术切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是当前临床治疗GEJ癌前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学研究。方法分析PRCC标本共45例,按组织细胞特点嗜碱亚型14例,嗜酸亚型31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种亚型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7(CK7)、CD10、波形蛋白(Vim)及2种亚型Fuhrman分级比较与患者预后分析。结果嗜碱型与嗜酸型在EMA、CK7、CD10、Vim表达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5)。嗜碱型与嗜酸型在Fuhrman分级比较,嗜酸型显著高于嗜碱型,两组分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本组45例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为15.6%(7/45),其中嗜碱型2例,嗜酸型5例。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多发恶性肿瘤,其嗜碱亚型和嗜酸亚型的免疫组织学特点和Fuhrman分级以及临床预后均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及分布特点对评估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病变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704例行HPV检测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HPV分型检测结果及分布特点,83例行LEEP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前及随访HPV感染情况及病理指标。结果8704例女性检测中,HPV阳性926例,占比为10.64%,其中单一亚型感染769例、占比为83.05%,多重亚型感染157例、占比为16.95%。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的分型依次为:HPV52、16、58、53、33,感染率分别为2.50%(218/8704)、1.75%(152/8704)、1.08%(94/8704)、0.78%(68/8704)、0.57%(50/8704)。926例HPV阳性患者中最终以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CINⅠ~Ⅲ的有235例,其中HPV16阳性89例、占比为37.87%,HPV52阳性70例、占比为29.79%。83例行LEEP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中,CINⅠ22例,CINⅡ18例,CINⅢ43例,83例术前HPV检测阳性率为100.00%(83/83),17例(20.48%)为HPV多重感染;高危型HPV感染率由高至低分布依次为HPV16、52、58、33、18、53、39、68、56、73;HPV16患者29例,占比为34.94%;HPV52患者14例,占比为16.87%;HPV58患者14例,占比为16.87%;HPV33患者8例,占比为9.64%;HPV18患者7例,占比为8.43%;HPV53患者5例,占比为6.02%;HPV39患者2例,占比为2.41%;HPV68患者2例,占比为2.41%;HPV56患者1例,占比为1.20%;HPV73患者1例,占比为1.20%;其中29例HPV16型病变中CINⅢ22例。83例行LEEP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后随访中,检测高危型HPV阳性5例,占比为6.02%(5/83)。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有病变残留或复发,发生率为4.82%(4/83),发现病变残留或复发时间为术后3~12个月,其中3例为CINⅢ,1例为CINⅡ;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高危型HPV检测阳性占比为100.00%(4/4),其中HPV16型3例,HPV52型1例。结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以单一的高危型HPV感染为主,主要型别是HPV16、HPV52,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经LEEP术治疗后,高危型HPV检测可有效预测LEEP术后复发或病变残留,通过有效制定随访方案,可及早防治复发或病变残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为患者早日确诊,找到最佳的治疗时机。方法对近10年来我院的56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探究与分析。结果肺癌合并肺结核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发热、咳嗽、咳痰、气短、气促;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分别占42.1%(32例)和43.4%(33例),28例(36.8%)伴有胸腔积液;肺结核以浸润型为主而肺癌主要以鳞癌和腺癌为主;并且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且比例为5∶2,平均年龄为57岁。结论肺癌合并肺结核以中年男性为好发人群,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肺结核的类型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锦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460-1461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胃癌根治术后18.4个月;半年内复发14例(28.0%),半年至1年内复发12例(24.0%),2年内复发15例(30.0%),3年内复发6例(12.0%),3年以上复发3例(6.0%);早期复发41例(82.0%)明显高于晚期复发9例(18.0%)(X2=6.45,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原发灶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等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P〈0.01);Logistie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术后病理 TNM分期和辅助化疗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多在2年内发生,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期、辅助化疗为影响胃癌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及组织蛋白酶D(Cath D)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GR5和Cath D在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阳性、局部包膜侵犯、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GR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69%(42/67)、2.99%(2/67),Cath 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5%(47/67)、4.48%(3/67),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和Cath D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包膜侵犯组织中,LGR5、Cath 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和无局部侵犯者(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的病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及Cath D的阳性表达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R5及Cath D的阳性表达率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和Cath D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吴志德 《安徽医药》2013,17(5):793-795
目的研究肺癌病理类型与肿瘤标志物关系及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8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研究肺癌病理类型与肿瘤标志物关系,利用方法学指标评价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肺癌组CEA、CA125、NSE血清水平与异常率与肺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EA、CA125对腺癌有一定特异性,其血清浓度分别为(68.5±21.5)μg·L-1、(98.5±31.2)U.mL-1与鳞癌、小细胞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NSE血清浓度小细胞癌较高为(45.5±7.7)μg·L-1与鳞癌、腺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组中Ⅰ~Ⅱ期患者CEA、CA125、NSE血清浓度均低于Ⅲ~Ⅳ期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肿瘤标志物灵敏度以CEA 51.5%、特异度以CA125 93.2%较好,联合检测可大幅提高检测的灵敏度(73.5%)及约登指数(0.57)。结论 CEA、CA125、NSE对肺癌诊断、疗效观察及肺癌复发的监测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三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吸细胞学作为临床检测乳腺肿块定性的诊断方法,具有临床诊断实用价值,但存在假阴性病例,对其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对照分析。方法对850例乳腺肿物患者分别行FNAC检查,对其部分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对比。结果850例乳腺肿块FNAC诊断病理分类:乳腺良性病变476例占56%.浸润性乳腺癌291例占34.2%,原位癌/非典型性增生83例占9.8%。误诊为21例,误诊率为2.5%。结论乳腺肿物FNAC掌握诊断标准,避免单纯依照上皮细胞分化进行诊断分级的片面性,综合分析涂片中的形态学所见,避免误诊及减少在诊断中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