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不凝血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分为模型组和凉血通瘀组和伪手术组。凉血通瘀组给予凉血通瘀煎剂、模型组和伪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每日灌胃。脑出血后24、48、72、120h观测大鼠血肿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RT PCR检测血肿周围组织内t-PA和MMP-9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凉血通瘀组各时间点血肿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血脑屏障通透性亦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脑出血后48、72、120h,凉血通瘀组的t-PA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促进血肿吸收、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可能和其上调脑出血大鼠脑内t-PA表达、下调脑内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汤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出血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证候积分为(7.68±10.17)分,对照组的证候积分为(11.84±10.95)分,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出血量为(3.31±5.62)m L,对照组治疗后的脑出血量为(3.54±5.37)m L,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出血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出血量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3.58%,对照组有效率为58.2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通瘀汤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94例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明显高出很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降低,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凉血通瘀方对实验性瘀热证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鼠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采用插线阻断大鼠中动脉法制备瘀热证脑缺血模型,观察凉血通瘀方对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凉血通瘀方能减轻脑缺血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抑制脑组织中NOS活性,降低NO含量。结论 凉血通瘀方能减轻瘀热证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缺血损伤,同时能改善“瘀”、“热”症状。  相似文献   

5.
凉血通瘀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宁  王长松  周仲瑛 《新中医》2007,39(1):40-41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根据头颅CT提示的出血部位与出血量,按病情相近者两两配对,再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以西医常规综合疗法治疗;时照组在常规西医常规综合疗法基础上联合凉血通瘀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14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风病评分、神经系统体征积分、中医证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愈显率、神经系统体征积分改善均优于时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瘀热、痰实之征消除明显。结论:在西医常规综合疗法基础上联合凉血通瘀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提示可从瘀热阻窍入手治疗急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简称脑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早期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1)。我们以单盲、随机、分层配对的方案,观察了凉血通瘀口服液对于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7年2月~1998年5月急诊科留观和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并筛选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3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516例患者,Meta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对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空针置入右侧尾状核,不注血.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凉血通瘀方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亦为15只.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大鼠椎间盘软骨细胞后差异表达的miRNA,为补肾方治疗颈椎病提供可供选择的目标miRNA,以探讨其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发挥治疗效应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细胞经Ⅱ型胶原酶免疫荧光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后,分别用补肾方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干预椎间盘软骨细胞,在给定时间点收获细胞,抽提纯化总RNA,行miRNA芯片检测,通过芯片差异性分析,挑选差异表达4倍以上的miRNA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验证。结果二次酶消化法可简便高效培养大量原代椎间盘软骨细胞,所培养细胞具有典型的椎间盘软骨细胞形态和功能,Ⅱ型胶原酶免疫荧光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均为阳性。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组芯片数据分别与相应时间点的空白血清组芯片数据行组间比较后再行组内比较,与含药血清干预椎间盘软骨细胞1 d相比,干预3 d的共有121个2倍以上表达差异的miRNA,其中上调的53个,下调的68个。差异表达4倍以上的miRNA定量PCR结果与芯片数据一致。结论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椎间盘软骨细胞获得了一套较为特异的miRNA,初步预测上调的miRNA可能通过靶向Opn、Col、Bcl212、Vdr、IGF-I、Mmp-13等基因在椎间盘营养代谢相关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215-219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对急性脑出血伴有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指标TNF-α和IL-1β的影响,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理。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疗程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胃肠症状积分、NIHSS评分、脑出血量及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3%,略高于对照组的81.8%;治疗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胃肠症状积分、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脑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伴有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不仅可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亦能够改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且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胃肠功能障碍,从肠治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周围脑组织形态学和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及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简称模型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中剂量组(简称“中剂量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各15例.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Zea Longa5分制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神经细胞肿胀程度减轻.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脑含水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脑含水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明显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存在一定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的时程变化规律,并观察中药复方制剂脑脉Ⅱ号口服液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30只).治疗组(30只)。向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入含0.4U胶原酶(Ⅶ型)的生理盐水2μL诱导脑出血。假手术大鼠与模型大鼠手术过程相同,仅向尾状核注入2μL生理盐水。注射后2h开始,每日灌胃给予脑脉Ⅱ号口服液(8mL/d,6倍临床等效剂量)或等容积蒸馏水直至处死。注射后6,12h,1,3,7,14d取脑。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并计数TUNEL阳性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内可见极少量凋亡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UNEL阳性细胞数在注射后6h显著增加(P〈0.01),3d达到高峰,7d以后明显下降,持续增加至14d后;细胞凋亡百分率的时程变化规律与TUNEL阳性细胞数的变化规律一致。注射后12h至14d各时间点,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凋亡百分率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脑脉Ⅱ号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大鼠肠黏膜屏障的组成结构、选择通透性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通瘀组和益生菌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注射泵控制器注血/二次退针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凉血通瘀组给予凉血通瘀方药液灌胃,益生菌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  相似文献   

14.
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三七总皂苷超早期治疗大鼠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采用胶原酶法制备高血压脑出血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造模后4h开始每12h腹腔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共5次。于造模后24h、72h,各组大鼠测脑组织含水量,钠离子、钾离子含量,脑内血肿直径。结果三七总皂苷治疗各组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加重(P〈0.05),出血侧皮质及基底节脑水含量及钠离子含量较模型组均增加(P〈0.05),钾离子含量较模型组减低(P〈0.05);三七总皂苷各组治疗后血肿直径较脑出血模型组变小(P均〈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超早期治疗大量脑出血,可加剧早期脑水肿,引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计分增加,但有利于加速治疗后血肿的吸收。大量脑出血超早期应用三七总皂苷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凉血通瘀方,疗程均为21天.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瘀热阻窍证候积分、综合疗效及脑出血量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1天、21天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与11天比较,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亦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两组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瘀热阻窍证候评分,促进脑出血吸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细胞间粘附因子( ICAM -1)的研究探讨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ICH)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按完全随机设计将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平均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观察6h、24 h、48 h、72 h和168 h共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另设6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制备ICH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头穴透刺对ICH大鼠脑组织ICAM -1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ICAM -1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抑制ICAM -1表达及其所致的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头穴针刺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钠-钾ATP酶(Na+-K+-ATPase)及乳酸(LA)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针刺作用机制。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后3组又分为24、721、68 h 3个小组,每组/小组8例。采用胶原酶/肝素联合注入法(右尾核,2μl)制备脑出血模型,给以"百会"透"太阳"穴电针治疗(连续波,频率2 Hz,电流1 mA,30 min),梯度离心制备血肿周围脑组织线粒体悬液,比色法观测SDH、Na+-K+-ATPase活性和L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SDH活性72 h开始、线粒体Na+-K+-ATPase活性24 h开始明显下降(P<0.05),LA水平24 h开始显著增高(P<0.05);3个指标的变化情况都有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的趋势。与假手术组比,针刺组SDH(168 h开始)和线粒体Na+-K+-ATPase活性(24 h开始)也显著降低(P<0.05),但绝大多数时段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LA水平各时段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247、2 h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脑出血后的能量代谢,调节线粒体功能,减少乳酸蓄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形成后不同时间的血肿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及其百分率影响,研究针刺作用及其时效性的相关保护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尾状核自体血缓慢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测定分别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脑出血急性期TUNEL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针刺各组均偏低,但高于假手术组,且针刺干预越早该比率越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基本与其一致。结论:针刺治疗能够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所造成的血肿周围脑组织相关的凋亡情况,从而在脑出血急性期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且脑出血发生后针刺干预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9.
刘文立  张生林 《中医药研究》2010,(11):1348-1350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之间的关系,探讨ET、NO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 g~300 g,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24只,两组动物再随机分为术后1 d、3 d、5 d、7 d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通过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测定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与ET、NO含量。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及ET、N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脑组织含水量与ET、NO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后ET、NO过量生成,且与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与ET和NO过量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