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丽君  丁志鸿 《光明中医》2023,(15):3020-3023
目的 观察中医针药并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外敷及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变情况,治疗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降低,观察组下降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抗生素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中药口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更好,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赵会玲 《四川中医》2007,25(7):73-74
目的:观察内外合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愈盆炎汤内服和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予以金鸡胶囊内服,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结论:愈盆炎汤和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自拟盆炎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特色和优势.方法 收集62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给予盆炎舒方治疗3个疗程,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8.4%,局部体征总有效率为93.5%,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6.8%.结论 盆炎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4.
陈晶晶 《河北中医》2020,42(3):375-378
目的 观察盆炎Ⅱ号方口服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气滞血瘀型SPI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盆炎Ⅱ号方口服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40例予盆炎Ⅱ号方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盆腔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0. 0%(12/40),对照组15. 0%(6/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1、2、3个疗程盆腔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盆腔痛VAS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 盆炎Ⅱ号方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疗效确切,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可明显提高治愈率,优于单纯口服盆炎Ⅱ号方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四联疗法(中药内服+双柏散贴敷+红外线照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滴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酱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中药灌肠,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红酱盆炎汤。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评价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对比2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2组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红酱盆炎汤联合中药灌肠可有效改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愈盆康”采用一方三用的内外合治法(口服、灌肠、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同一中药方剂内外合治,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愈盆康”内外合治慢性盆腔炎,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8.
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门诊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朱氏盆炎汤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结果:两组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8.3%,对照组有效率5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征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71.7%,对照组有效率4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征评分、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刘鹤玢  韩延华 《新中医》2017,49(9):85-87
目的:观察韩氏妇炎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予口服韩氏妇炎汤联合中药妇炎灵方保留灌肠,治疗2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月后,痊愈48例,占53.3%;显效22例,占24.4%;有效11例,占12.2%;无效9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韩氏妇炎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其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妇科千金胶囊对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共2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61例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金鸡胶囊治疗,脱落1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盆腔疼痛、包块积液、体征症状、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74.54%)治疗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9.26%),且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盆腔积液、盆腔包块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无任何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明显,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妇科千金胶囊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疗效,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愈显率治疗组为97.06%、76.47%,对照组为86.67%、53.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轻度与重度比较及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热消毒方治疗湿毒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湿毒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消毒方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麦吉尔疼痛评分(Mc Gill)、中医证候(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难闻、小腹疼痛)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02%(40/43),对照组为73. 81%(31/4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炎性因子水平、Mc Gil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消毒方治疗湿毒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缓解其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雅芬  沈丽萍  耿海玉 《新中医》2020,52(11):185-18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配合穴位艾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应用当归红藤汤内服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局部体征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局部体征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21%,对照组为71.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87%,对照组为69.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配合穴位艾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体征及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舫 《北京中医》2010,(3):209-210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许润三教授经验方少腹通络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7例,分别给予少腹通络颗粒、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愈显牢分别为80.00%、58.82%(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少腹通络颗粒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5.
杨舫 《北京中医药》2010,29(3):209-210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许润三教授经验方少腹通络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7例,分别给予少腹通络颗粒、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愈显牢分别为80.00%、58.82%(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少腹通络颗粒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盆炎净颗粒内服联合中药方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湿热蕴结证)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炎净颗粒内服联合中药方灌肠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测定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体温、下腹痛、白带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Yystolic Velocity,PSV)水平更高,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by Index,PI)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炎净颗粒内服联合中药方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蕴结证)疗效确切,利于促进子宫血液微循环的改善,凸显出中医内外合治盆腔炎性病变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盆炎1号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将77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盆炎1号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12%,对照组为80. 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结论:盆炎1号方口服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盆炎清胶囊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应用盆炎清胶囊联合强力霉素治疗;对照组41例单纯口服强力霉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7%,对照组为97.56%,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综合积分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对改善带下异常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炎清联胶囊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带下症状,减轻抗生素的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精灸、传统艾箱灸和中成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精灸组(50例)、艾箱组(50例)和中药组(50例,脱落2例)。精灸组于气海、关元、子宫、水道穴采用精灸治疗,每穴灸2壮;艾箱组于神阙及小腹部行艾箱灸治疗;中药组口服盆炎清胶囊。各组均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治疗,艾灸每隔3d治疗1次,每周2次;药物治疗每天3次,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后观察各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及综合评分;于治疗前后、治疗后随访12周观察各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各组症状、体征评分及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精灸组低于艾箱组和中药组(P0.05)。各组治疗后及随访时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随访时,艾箱组和中药组SF-36评分低于治疗后(P0.05),精灸组SF-36评分高于治疗后(P0.05);精灸组治疗后及随访时SF-36评分均高于艾箱组和中药组(P0.05,P0.01)。结论:与传统艾箱灸和中成药治疗相比,精灸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疗效较持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盆炎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予盆炎方汤剂口服治疗,14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和疼痛率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炎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