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们对167例(201条)下肢动脉闭塞症并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了动脉置管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个体化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OD)患者介入治疗后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方法 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87例LEAO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24条肢体)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选择性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PCI)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经综合介入治疗后均开通,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由0.12~0.68上升为0.51~0.07。随访6个月~3年,6个月、1年、2年累计初次开通率分别为95.0%、85.0%、75.0%。结论:经导管动脉溶栓、PTA及选择性支架置入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退行性病变,主要发生于大、中型动脉中,临床表现为纤维基质、细胞、脂质以及组织碎片异常沉积〔1〕,患者动脉内膜或中层中出现增生过程的病理变化,而周围血管疾病中,绝大多数动脉的狭窄、闭塞或者动脉瘤是由动脉硬化造成的〔2〕。据统计,血糖、血脂、吸烟及高血压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是否也是介入手术治疗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无定论〔3〕。本研究旨在分析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于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对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对于其中发生围术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接受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LEASO患者112例,其中男76例,女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10月我院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ASO 101例,平均年龄(69.64±5.07)岁,其中男68例,女33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组手术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介入组(P<0.05);两组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分级构成比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率随社会老龄化而逐年增加.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本解决下肢缺血坏死症状,外科手术搭桥多因病变呈弥漫性,术后疗效欠佳或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而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进步,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1,2].现将我科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社区60岁以上人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某社区,采用汞柱式血压计对该社区1 046例60岁及其以上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并计算踝肱指数,调查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脉压、是否吸烟饮酒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的患病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率为24.4%,男性27.3%,女性22.3%,60-69岁组19.2%,男性26.6%,女性15.4%,70-79岁组20.9%,男性19.7%,女性21.9%;80-93岁组47.5%,男性48.8%,女性46.1%;病例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脉压、吸烟者比例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患病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性别、饮酒及患2型糖尿病的没有差异(均P〉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吸烟、高血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社区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率为24.4%,高于北京地区水平;男性、吸烟、患高血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合并冠心病、脑梗塞者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踝臂指数(ABI)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LEAOD并制定介入治疗方案,术前术后测定ABI。结果 ABI随着临床症状和血管病变严重度增加而减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24例,单纯行PTA术10例。术后,ABI、患肢收缩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由术前0.58±0.19、(95.75±23.61)mmHg、(1121.86±605.99)cm/s增加为0.81±0.14、(137.44±25.66)mmHg、(1970.61±505.30)cm/s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I是一种无创、快捷的方法,能用于LEAOD患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0.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以下肢最为常见。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往,传统的外科转流术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症的主要治疗方法〔1〕,疗效确切,远期通畅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最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之一。ASO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尽管当前治疗手段(例如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技术以及药物治疗等)不断进步,但ASO仍是造成截肢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ASO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尽早预防是极为重要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重复性强的优点,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ASO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下肢ASO患者92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均行单侧下肢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包括疼痛评估管理、多环节评估、个体化疼痛管理、多模式健康教育、术中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疼痛评分(数字等级评定量表或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睡眠时间、胃纳差情况、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入院时,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不显著[(3.50±1.14)和(3.50±1.10)分,P=1.000],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8±0.41)和(2.39±0.77)分,P0.001],且与入院时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睡眠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胃纳差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86)。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改善下肢ASO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血浆微小RNA-93(miR-93)水平对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84例L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ASO患者介入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ISR将其分为2组:ISR组(n=71)和非ISR组(n=11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ASO患者血浆miR-93水平,并探究其与ISR的关系。结果 ISR组和非ISR组血浆miR-93水平比较,差异有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P0.01)。术后14天miR-93诊断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9、91.55%和70.80%,其诊断ISR的效能高于术前和术后7天miR-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闭塞长度、术后14天miR-9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是影响LASO患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93与LASO患者ISR有关(P0.001),且呈非线性关系(P=0.009)。结论 LASO患者血浆miR-93水平与ISR有关。介入术后14天血浆miR-93水平高提示LASO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ISR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14.
To ascerta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69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SO were observed.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the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as group A: 52 with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and group B: 17 with angina pectori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ngiography of both lower extremities and the heart.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In group A, 33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coronary stenosis with single (16 cases), double (12 cases) and triple (five cases) vessel disease. Sixteen patients had histori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wo had vasospastic angina. In group B, 15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coronary stenosis with single (five cases), double (six cases) and triple (four cases) vessel disease including two cases involving the left main trunk. Six patients had histori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wo had vasospastic angina. 2. Electrocardiography revealed that 37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14 patients in group B had abnormal ECGs as abnormal Q waves and ST-T changes. However, 10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three patients in group B had significant coronary stenosis despite their normal ECGs. 3. According to the sites of stenotic lesions, all 69 patients with ASO were classified in four types; as diffuse, pelvic, ilio-femoral and femoral. The incidence of CAD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se four types. 4. In group A, 38 patients experienced revascularization of ASO; 36 cases by bypass grafting, and two by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Ten patients received cardiac revascularization including three cases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and seven cases with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In group B, 13 patients received revascularization of ASO with bypass grafting. Eleven patients ha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including seven cases with CABG and four cases with PTCA. 5. Fourteen of the 69 patients received revascularization for both ASO and CAD. In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ly significant coincidence of CAD in patients with ASO, and CAD is often silent.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routine coronary angiography is necessary for detecting and preventing CAD in all patients with ASO. Coronary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 especially PTCA, can be indicated prior to lower extremity revasculariz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定向斑块旋切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TurboHawk定向斑块旋切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收集数据,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临床症状、踝臂指数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术后再狭窄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定向斑块旋切在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可以获得与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相似的通畅率,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经皮氧分压(TcPO2)联合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13例LASO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介入治疗后1年再狭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未狭窄组(n=79)和再狭窄组(n=34),采用ELISA及相应试剂盒检测血清ox-LDL水平,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TcPO2,比较两组资料及TcPO2、ox-LDL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评估TcPO2、ox-LDL值预测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效能。 [结果]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性别、饮酒、脑血管疾病史、冠心病史、病变血管支数、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吸烟、术后不规律用药、植入支架数量、ox-LDL和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P<0.05),TcPO2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术后不规律用药、植入支架数量多、TcPO2降低、ox-LDL和血尿酸增高为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显示,ox-LDL与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呈正相关(r=0.513,P<0.001),TcPO2与其呈负相关(r=-0.52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cPO2+ox-LDL预测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时的效能(AUC=0.802)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时,其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7.60%、94.90%,临界点为37.23 mmHg、5.31 mmol/L。 [结论]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患者TcPO2降低、ox-LDL增高,二者对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有一定预测价值,TcPO2与ox-LDL结合能更全面反映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居家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初步实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治疗并出院的81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出院后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和12个月分别进行1次电话随访,实验组行居家管理模式,即居家管理小组通过电话随访+微信干预方式在患者出院后1、2、3、6、9、12个月对患者的遵医行为(服药、戒烟、饮食、康复运动、患肢保护、家属支持、定期复查)进行监督及指导。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各项遵医行为、复发和截肢比例,及ASO Fontaine分期改善情况。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出院时FontaineⅠ~Ⅳ期依次有10、19、10、2例,出院12个月后依次有23、13、5、0例。对照组出院时FontaineⅠ~Ⅳ期依次有9、17、12、2例,出院12个月后依次有7、16、13、4例。出院时2组患者Fontaine分期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2组患者Fontaine分期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时比较,出院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ASO症状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ASO症状明显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出院12个月后,各项遵医行为好的比例显著增加,复发和截肢比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ASO实行居家模式管理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下肢缺血情况,降低疾病复发率和截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587例老年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住院患者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率。分析Fontaine缺血分期、踝肱指数(ABI)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关性。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587例下肢ASO患者合并冠心病、脑卒中、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率分别32.20%(189/587)、13.12%(77/587)及17.21%(101/587)。下肢Fontaine缺血分期与冠心病(r=7.57)及脑卒中(r=3.57)的发生呈正相关(均P<0.01)。Fontaine缺血分期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种类数呈正相关(r=0.13;P=0.02)。合并冠心病与无冠心病患者[0.30(0.00,0.55)和0.68(0.50,0.80)]、合并脑卒中与无脑卒中患者[0.40(0.15,0.62)和0.60(0.20,0.75)]的ABI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BI值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种类数呈负相关性(r=-0.48;P<0.01)。结论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下肢缺血越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腰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诊疗过程等相关资料.结果 共25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8.6±10.5)岁,首诊骨科23例,首诊血管科2例.25例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均为间歇性跛行,首发症状以腰痛最为常见(48%),共病以高血压最为常见(64%).25例患者均首先行腔内治疗,行“球囊成形术”8例,行“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17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4例.未缓解4例行椎管减压术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与高龄、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相关.在诊断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时,应提高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8例拟诊为ASO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踝肱指数(ABI)结果将其分为非ASO组(对照组,32例)和ASO组(研究组,76例).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